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流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体动压回流型油封,回流纹,回油机理,密封性能
流体流型论文文献综述
江华生[1](2018)在《流体动压回流型油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动压回流型油封是普通油封向着高速工况应用发展阶段的重要结构改进。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回流型油封的回油机理及密封性能,并根据工况条件更好地选择回流纹形式和参数,该文首先介绍了回流型油封的结构特点,随后对回流型油封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期望更进一步发展回流型油封的理论与应用。(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8年10期)
王伟[2](2016)在《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流体流型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相流及多相流广泛存在于油田开采、石油化工、核能及航天等工业中,流型(即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速度分布及介质的几何分布情况等)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动参数,影响着流动的力学性质及传热、传质的特性。流型的识别(尤其是流型转变的判断)是流体流动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水平管段中不同体积流量的单相流及几种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轻质柴油作为单相流的实验介质,对水平管段中不同的体积流量进行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体积流量-时域谱峰值曲线图具有明显的转折点,结合雷诺数这一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研究表明曲线转折点即为流型的转变点。(2)以水为分散相、柴油为连续相配制成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物,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水平管段中其不同的体积流量进行了探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含水率的油水两相流,其体积流量-时域谱峰值曲线图都具有明显的转折点。根据单相流相应的曲线图变化特征及实验分析结果,可判断出曲线的转折点即为油水两相流流型的转变点。因此,可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油水两相流的流型转变进行表征,这为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等光学方法来进一步研究两相流乃是多相流流型及相转换情况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聂宇宏,周长江,姚寿广,王公利[3](2013)在《纳米流体水平管内沸腾流型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UDF编程定义纳米流体相变源项,对Al2O3-H2O纳米流体在水平管内的沸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纳米流体在水平管内沸腾的流型特点,结果表明水平管内沸腾蒸发产生的相变含气率沿着管长方向不断增加,但相同截面位置纳米流体的含气量高于纯水的含气量,有助于强化流体的扰动与混合.对于不同浓度的Al2O3-H2O纳米流体的流型研究表明:颗粒浓度对于纳米流体管内沸腾过程的影响不大.随后将纳米流体与纯水的流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l2O3-H2O纳米流体使得管内沸腾更剧烈,也更容易沸腾,这将改善水平圆管的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邱亚兰,王雨时,董晓慧[4](2013)在《准流体侧向流型下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散体力学中Janssen理论对准流体的一种流动形态--侧向流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加速度势的概念,对重力场下准流体质量流量公式进行了推导。通过重力场下准流体颗粒在不同容积大小的容器,流经不同孔径的泄流孔的流动试验,发现其流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并且经过修正侧压力系数后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算值相当接近。(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袁晓凤[5](2011)在《水平环缝内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的自然对流流型演变及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对流换热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现象和工程技术领域之中,封闭腔体内的自然对流由于其在工程上的重要应用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Boussinesq流体,即密度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对具有密度倒置的非Boussinesq流体的自然对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矩形腔内,而对工程上常见的水平环缝内的自然对流涉及很少,可以说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以工程上常见的蓄冷系统中水平环缝内冷水的自然对流为研究对象,采取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稳态自然对流存在的流动型式以及失稳后各种流型的演变规律,讨论了几何参数、密度倒置参数和Rayleigh (Ra)数等对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并揭示了流动失稳的物理机制,获得了传热关联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上蓄冷系统的节能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建立了水平同心和偏心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的二维和叁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环缝内冷水在密度最大值附近自然对流的温度场和流场;然后,分析了环缝半径比、偏心率、环缝长宽比、密度倒置参数和Ra数等参数对自然对流的影响,弄清了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稳态和振荡自然对流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1)流型主要由密度倒置参数Θm和Ra数决定。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小时,其流型与常规流体的结果相似,Rayleigh-Bénard对流出现在环缝的顶部区域,相反,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大时,Bénard流胞出现在环缝的底部区域附近,而当密度倒置参数居中时,形成了两逆向旋转的双胞结构。环缝半径比对流型的结果影响较小,Bénard流胞的数量随着半径比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振荡自然对流的机理不同。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小和较大时,环缝顶部和底部的垂直温度梯度分别驱动其振荡自然对流;当密度倒置参数居中时,水平温度梯度在此振荡流中起着主导作用。(3)偏心率对流型的影响较小,偏心导致环缝在变窄的区域呈现窄环缝内的流动特征,变宽的区域呈现宽环缝内的流动特征,因此,出现Bénard流胞的临界Ra数随着偏心率的改变而不同。(4)相同条件下,内壁面平均Nusselt (Nu)数随着Ra数和半径比的增加都增大;两逆向旋转的双胞结构相互抑制,从而导致Θm=0.5附近的平均Nu数值最小。同时,拟合得到了内壁面平均Nu数的传热关联式。(5)叁维数值模拟观察到了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的典型流型,得到的R-θ截面上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与二维数值模拟相似,由于两绝热端面的影响,出现Rayleigh-Bénard对流的临界Ra数不同。R-Z截面上,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在环缝顶部和底部横截面上出现流胞的规律与二维结果相同。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小且Ra数也较小时,不同环缝宽度下的迹线图与空气的结果相同;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大且Ra数也较小时,环缝中间区域只有宽环缝内为二维流动,窄环缝和中等宽度环缝内为叁维流动。此外,长宽比主要决定横截面上流胞的数量。最后,设计和搭建了水平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传热及其强化实验台,与相同半径下光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自然对流传热采用叁维肋化表面进行强化,在内、外壁维持恒定温度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下的肋片对水平环缝内冷水在密度最大值附近自然对流换热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考虑翅化比影响时,叁维肋化表面对水平环缝内冷水的自然对流起着强化作用;平均Nu数在温差为8℃附近(密度倒置参数0.5附近)出现一个极小值,且随着肋片高度和肋片纵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肋片宽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每周分布肋片数对其影响很小,其中,肋片宽度对传热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9-01)
华陈权,耿艳峰[6](2011)在《基于流体诱发管道振动的气液两相流型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流型的气液两相流流经管道时诱发的管道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基于流体诱发振动的非接触式在线两相流流型识别新方法。通过安装于测试管道外壁的振动传感器测量不同流型下气液两相流诱发的振动信号;采用小波包分析提取了表征流型变化的振动信号能量特征向量;以能量特征向量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识别分层流、环/雾状流和弹状流叁种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实验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诱发的振动信号的能量特征向量能有效反映流型的变化;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准确识别率为92.1%,能有效地识别气液两相流流型。(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鄂文汲,魏琪[7](2011)在《胀流型非牛顿幂律流体液滴铺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胀流型非牛顿幂律流体液滴的铺展特性,我们利用广义Navier边界条件替代无滑移边界条件,对固体表面上薄液膜的一维简化模型采用润滑近似,构造了相似解法,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胀流型非牛顿幂律流体液滴的铺展速率、接触角和轮廓高度,得出了铺展半径、接触角和幂律指数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华陈权,王昌明,耿艳峰,石天明[8](2010)在《基于流体诱发振动的非接触式湿气流流型识别(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novel noninvasive approach, based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to the online flow regime identification for wet gas flow in a horizontal pipeline is proposed. Research into the flow-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for the wet gas flow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ipe diameter 50 mm, pressure from 0.25 MPa to 0.35 MPa, Lockhart-Martinelli parameter from 0.02 to 0.6, and gas Froude Number from 0.5 to 2.7. The flow-induced vibration signals were measured by a transducer installed on outside wall of pipe, and then the normalized energy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in the vibration signals were extracted through 4-scale wavelet package transform. A "binary tree" 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MCSVM) classifier, with the normalized feature vector as inputs, and Gaussian radial basis function as kernel function,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three typical flow regimes including stratified wavy flow, annular mist flow, and slug flow for wet gas fl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dentify effectively flow regimes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is about 93.3%.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classifiers, the MCSVM classifier has higher accuracy, especially under the case of small samples. The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approach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online flow regime identificatio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0年05期)
刘斌,毕勤成,杨朝初,黄可欣[9](2010)在《非圆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氮气二相流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视化手段研究了水力直径为2.886 mm和0.866 mm的等边叁角形截面微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气液二相垂直上升流动,表观气速0.1—100 m/s,表观液速0.01—6 m/s。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得到叁角形通道内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氮气的典型流型图像和流型转变界限。通过与常规通道的空气-水二相流型图对比,发现液体的黏性、表面张力以及截面形状和水力直径等因素对流型的转变具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高鑫,赵继文,肖红,李洪,李鑫钢[10](2009)在《渗流型催化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液、固与气、液分别接触式渗流型催化剂填装构件,并在直径为100mm的冷模实验装置中对该催化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与传统捆扎包形式的催化填料相比,该渗流型催化填料具有压降低、液泛气速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期刊2009-11-26)
流体流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相流及多相流广泛存在于油田开采、石油化工、核能及航天等工业中,流型(即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速度分布及介质的几何分布情况等)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动参数,影响着流动的力学性质及传热、传质的特性。流型的识别(尤其是流型转变的判断)是流体流动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水平管段中不同体积流量的单相流及几种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轻质柴油作为单相流的实验介质,对水平管段中不同的体积流量进行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体积流量-时域谱峰值曲线图具有明显的转折点,结合雷诺数这一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研究表明曲线转折点即为流型的转变点。(2)以水为分散相、柴油为连续相配制成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物,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水平管段中其不同的体积流量进行了探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含水率的油水两相流,其体积流量-时域谱峰值曲线图都具有明显的转折点。根据单相流相应的曲线图变化特征及实验分析结果,可判断出曲线的转折点即为油水两相流流型的转变点。因此,可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油水两相流的流型转变进行表征,这为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等光学方法来进一步研究两相流乃是多相流流型及相转换情况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流型论文参考文献
[1].江华生.流体动压回流型油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8
[2].王伟.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流体流型识别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3].聂宇宏,周长江,姚寿广,王公利.纳米流体水平管内沸腾流型的模拟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邱亚兰,王雨时,董晓慧.准流体侧向流型下理论与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3
[5].袁晓凤.水平环缝内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的自然对流流型演变及传热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
[6].华陈权,耿艳峰.基于流体诱发管道振动的气液两相流型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2011
[7].鄂文汲,魏琪.胀流型非牛顿幂律流体液滴铺展特性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华陈权,王昌明,耿艳峰,石天明.基于流体诱发振动的非接触式湿气流流型识别(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0
[9].刘斌,毕勤成,杨朝初,黄可欣.非圆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氮气二相流型研究[J].化学工程.2010
[10].高鑫,赵继文,肖红,李洪,李鑫钢.渗流型催化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C].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