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系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部曲,张系国,帝国主义国家
张系国论文文献综述
吴明宗[1](2019)在《新遗民·移民·反帝国:论张系国“城叁部曲”与“海默叁部曲”(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在讨论"海默叁部曲"前,笔者于此欲先从张系国2003年发表的小说《魔鬼的十亿个名字》谈起。笔者以为,该文是串联"城叁部曲"与"海默叁部曲"的关键作品。在文中,女主人公艾丽思是从"帝国"前往呼回世界的"异议份子",其目的乃要阻止"帝国"对当地人民造成伤亡。透过艾丽思及其爱人鲍尔之眼,作家写下了"帝国"在呼回世界的暴行与伪善。在小说的第二节,天空飘下了无数的纸鹤型的有声传单,里头传来"帝国"(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3期)
邹冰晶,萧浩乐[2](2019)在《从“献祭”到“舍己”——张系国小说中的“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系国是多产型才子,其小说创作持续了五十余年。纵观他的小说,"救赎"贯穿始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点。从刻画"受难者"到塑造"施救者",张系国的救赎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折射出他在罪感意识、创作心态、宗教精神方面的变异。(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明宗[3](2019)在《新遗民·移民·反帝国:论张系国“城叁部曲”与“海默叁部曲”(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曾在别的地方说过,在特定时期科幻的恣肆想象、投射隐喻、象征寓言也许反倒是最为现实的显现。张系国对于大陆读者而言可能是个较为陌生的名字,许多人只是从1991年严浩导演、梁家辉主演的《棋王》中略窥一二,不过那个电影还是糅合了张系国的《棋王》和阿城《棋王》而改编的。但张其实着述极多,我自己就曾在台湾大学附近的联经书房买过几种。吴明宗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位战后台湾科幻文学开创者的创作,并从中提炼出"新遗民——移民——反帝国"的主题,在东亚地缘政治和全球史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0期)
刘健[4](2016)在《孤独行者,文以载道——张系国科幻小说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系国是台湾科幻文坛乃至整个华语科幻领域的一位宗师级人物。他生于大陆,长于台湾,后赴美留学,并在当地定居。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张系国扛起了"文以载道"的大旗,游走于纯文学和科幻文学之间,开辟了华语科幻的全新样式,对整个华语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早期科幻创作聚焦于急速推进的工业化社会中蕴含的种种现代性危机,中后期又转向对历史决定论的探究。而在搁笔多年后,张系国近年来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尝试,并力求获得突破。(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晶[5](2015)在《张系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系国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时代气息,多方位,多层面的反映了台湾社会。本文从对族群认同的看法及其转换、对台湾社会及其历史处境的思考、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审视叁个方面展现张系国对台湾社会现实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20期)
刘秀美[6](2015)在《空间移动下的想象与认同——论张系国小说中“地方”意义的形塑与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系国于懵懂之年随父亲移居台湾,此行是他的第一次空间移动。1966年前往加州柏克莱分校就读是张系国第二次空间移动,但他与"移动所在"产生较长久连结的空间移动大约可分成两阶段:1949年在政治动荡下的被动式迁徙及1973年在半被动式下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两次移动路径跨越大陆、台湾及美国叁个不同空间。就张系国的创作时间与位置而言,叁个空间分具不同存在意义。对张系国而言,台湾始终是那个无可替代的故园。最终在以"台客"呈现文化混杂与融合包容性新意下,台湾始终如影随形。(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刘彼德[7](2009)在《观点和记忆——试比较白先勇《谪仙记》和张系国《香蕉船》》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先勇和张系国都是在台湾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留学,就业,定居。两位作者在美国定居期间,于1960及1970年代分别发表了《谪仙记》和《香蕉船》这两篇以游子为中心的小说。表面上看起来这两篇小说非常类似,都是以海外游子为主角,并且以主角的死亡做结局,但是这两篇小说的观点却又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主角的身份、境遇、生活目标、死因、象征和其它的内容分析比较《谪仙记》和《香蕉船》的异同,并且指出这两位作者的出身背景、生活经验和记忆的迥异,导致了这两篇作品分歧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09年03期)
沈晓燕[8](2008)在《张系国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张系国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用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美学的观点为指导,运用文学的相关理论为经纬,分析张系国小说精神世界以及作家对于小说功用的理解与运用。试图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张系国小说的总体特征,提炼出作家科幻小说与非科幻小说共同的质素,分析这种共同的质素在其作品中的隐现以及背后精神话语。通过对张系国小说世界的研读与把握,探讨一个旅美作家对于国家、民族、地域独特的理解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独特的感情机制。笔者发现在张系国小说世界中的四个核心问题:一、对于族群认同的看法以及不同时期的转换变化:二、对于台湾社会以及台湾人特殊历史处境的思辨;叁、对于小说“文以载道”功用的理解与运用;四、对于台湾经济社会的审视与批判。以及叁个张系国小说精神世界总摄:对于人的存在方式与生存欲念行而上的哲学思考(尽管有些篇目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但足见作家的努力痕迹);对于文学社会功用的坚定信念——“文以载道”;对于家国天下普罗米修斯式的救世精神。(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刘彼德[9](2008)在《张系国《香蕉船》中主题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船》表面上的主题是写一个船员之死。但是它隐含的主题有更深刻的意义。《香蕉船》的主题是说1970年代台湾游子飘泊的宿命。不同背景的人都有一样不得归家,永远要四处飘泊的宿命。这篇小说延续了自1960年代开始的台湾"留学生文学"述说游子飘泊和放逐的主题。《香蕉船》和其它那个时代"留学生文学"的不同之处是把关注焦点从留学生本身转移到弱势族群身上,因此提升了这篇小说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08年01期)
沈晓燕[10](2008)在《张系国科幻叁部曲《城》的历史思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台湾作家张系国的科幻小说《城》叁部曲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原罪式历史思辨进行解读。分析其小说中对于人类历史的思辨,以及在这样的历史思辨中作者试图解释的人类的历史处境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1期)
张系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系国是多产型才子,其小说创作持续了五十余年。纵观他的小说,"救赎"贯穿始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点。从刻画"受难者"到塑造"施救者",张系国的救赎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折射出他在罪感意识、创作心态、宗教精神方面的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系国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明宗.新遗民·移民·反帝国:论张系国“城叁部曲”与“海默叁部曲”(下)[J].名作欣赏.2019
[2].邹冰晶,萧浩乐.从“献祭”到“舍己”——张系国小说中的“救赎”[J].新余学院学报.2019
[3].吴明宗.新遗民·移民·反帝国:论张系国“城叁部曲”与“海默叁部曲”(上)[J].名作欣赏.2019
[4].刘健.孤独行者,文以载道——张系国科幻小说创作谈[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5].张晶.张系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
[6].刘秀美.空间移动下的想象与认同——论张系国小说中“地方”意义的形塑与转折[J].现代中文学刊.2015
[7].刘彼德.观点和记忆——试比较白先勇《谪仙记》和张系国《香蕉船》[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
[8].沈晓燕.张系国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刘彼德.张系国《香蕉船》中主题和结构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
[10].沈晓燕.张系国科幻叁部曲《城》的历史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