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置反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操舵,高可靠驱动技术,反馈回路余度
位置反馈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姜丽婷,雷鹏,李真山,汪远银,苑利维[1](2018)在《电操舵用双冗余位置反馈控制驱动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高可靠电操舵用伺服控制驱动技术,设计了反馈回路的双余度控制,将旋转变压器的旋转位置和线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反馈经过一定的解算和补偿,相互备份,提高控制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且不改变现有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好地控制整个系统的成本和体积。(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刘宝林[2](2017)在《GYC-90水压阀式冲击器位置反馈控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与经济的钻进工艺。尤其是在钻进硬岩打滑地层时,它可以称作是一把“尖刀利刃”。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交通道路的大力建设,伴随着资源的加速消耗。液动冲击器成为资源勘探开采和城镇交通道路的桩基、锚固孔的施工中的必备工具,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提高硬岩打滑地层的钻探效率,设计了一种阀式液动冲击器,该冲击器在冲击阶段形成差动回路,并与泥浆泵并联一个蓄能器,以提高冲击器的冲击末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冲击器以清水作为驱动循环介质,钻井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该冲击器以滑阀的往复运动控制作动器上下腔体的配流,来控制冲锤活塞的冲程和回程运动。与此同时,冲锤活塞运动到不同位置,其下台阶控制滑阀下腔体在高低压间切换,从而控制滑阀阀芯的往复运动。为确定冲击器的结构尺寸、动力学特性和位置反馈机理。首先采用STAR-CCM+软件对滑阀阀芯分别处于上下为做了稳态CFD分析,研究阀芯的受力情况。采用AMESim软件分别建立滑阀的上下行动态仿真模型,研究活塞在不同流量和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动力学特性和切换时间。对阀芯的切换做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滑阀上下行切换时间最短的最优参数组合,并确定影响阀芯切换时间因素优先级。根据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根据已确定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尺寸设置模型参数,分析冲击系统中滑阀和冲锤活塞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滑阀下腔体压力、流量随活塞运动位置的变化规律,作动器上下腔体压力流量随着活塞位置的变化规律。最后,调节系统仿真模型中活塞的质量、泵量、活塞的上杆直径以及缸体上F、E孔间距,研究冲击器冲击末速度和冲击器频率的变化规律。滑阀内部流域的CFD稳态分析证明了滑阀在a出口1Bar的背压下能稳定停靠于上下位;通过滑阀的动态仿真分析确定了在设定的滑阀结构参数范围内,阀芯上杆直径对滑阀的上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大,阀芯质量对滑阀的上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小;滑阀行程对滑阀的下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大,阀芯上杆径影响最小,并分别确定出滑阀上下行时间最短的最优参数组合。此外,还得到了滑阀上下行切换时间随着泵量、a出口背压、阀芯上杆径、阀芯质量、阻尼孔g直径和阀芯行程变化的变化规律。冲击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得出活塞的速度、位移、各腔体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得出了冲击末速度、冲击功、冲击频率和冲击行程随着泵量、活塞质量、活塞上杆径和F、E孔间距变化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3-01)
张培培,余强,雷良育,赵相君,周辰雨[3](2016)在《基于位置和力反馈控制的电动静液式主动悬架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2自由度1/4车辆主动悬架模型和电动静液作动器模型,综合机器人柔顺性控制中阻抗控制的优点,分析其在液压式主动悬架的适用性,将位置反馈和力反馈控制应用于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采用模糊控制的位置反馈控制器和力反馈线性控制器,并以阻抗控制跟踪车轮动载荷得到簧载质量位移修正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B级路面和0.1 m凸起路面激励下的悬架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其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车轮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均有所下降,该控制策略能较好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6年18期)
娄军强,魏燕定,杨依领,谢锋然,赵晓伟[4](2015)在《智能柔性构件振动改进多模态正位置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较少致动器数目下柔性构件多个振动模态的主动控制,基于力学原理及模态理论建立智能柔性构件动力学方程。在研究单模态PPF控制器性能特点及稳定条件基础上,提出考虑不同模态权重的改进多模态PPF控制器。采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闭环阻尼特性确立各阶PPF控制器最佳控制参数并进行数值仿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相关分析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考虑模态权重的改进多模态PPF控制器利用单组致动器能有效抑制柔性梁构件的多阶振动模态、显着缩短柔性构件振动的衰减时间。实验中柔性构件的衰减时间由6 s减少为2.5 s。实现较少数目致动器下柔性构件多阶弹性模态的振动主动控制。(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5年10期)
徐张宝,姚建勇,马大为[5](2015)在《单出杆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状态不可测的单出杆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鲁棒控制器的输出反馈控制算法。所构造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在观测系统状态的同时,对系统的匹配未知干扰进行估计,并在设计的控制器中进行主动干扰补偿,提高系统控制性能。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液压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反馈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有界,以及保证预定的瞬态和稳态跟踪性能,当系统不存在未知干扰时可使系统获得渐近跟踪性能。由仿真结果可见,系统跟踪误差最大约为0.03mm,相对跟踪误差约为0.02%,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5年10期)
李瑞华[6](2013)在《平动式啮合电动机的位置反馈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动式啮合电机的特殊磁极结构与控制方式,提出了一种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了由FPGA控制器与驱动电路组成的驱动控制器,开发了平动转子位置反馈装置及电流检测电路。根据平动式啮合电动机的转矩形成原理,提出了基于转子位置检测的控制方法与算法程序,并进行了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平动式啮合电机的转速波动与转矩脉动,并克服了电机运动过程的失步现象。(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3年06期)
杨轲,杨朋松,董文瀚,田丹[7](2012)在《BLDC位置伺服系统的离散滑模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有界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出反馈滑模控制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速率采样输出反馈和幂次函数趋近律的离散滑模控制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用于设计无刷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该方法仅需已知位置信号即可完成位置伺服系统的设计。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消除系统抖振,并使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强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李建雄,方一鸣,石胜利[8](2012)在《冷带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不可测状态和未知外负载力的冷带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方法.首先,将含有外负载力的干扰项视为未知输入,构造未知输入观测器,然后基于所构造的观测器设计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是一致有界稳定的,并具有鲁棒H∞性能.最后对某个650mm可逆冷带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李建雄,方一鸣,石胜利[9](2012)在《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不可测状态、未知参数和非线性的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高增益观测器和参数估计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算法。所构造的高增益观测器不依赖于系统输入和参数估计值,它只用于估计系统状态,所设计的动态反馈控制器包括:用于保证系统稳定性的主反馈部分和抵消外部扰动和一些不确定性的补偿部分。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有界,且系统状态及其估计误差的最终收敛边界依赖于观测器的高增益值。以某650 mm可逆冷带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刘晓飞[10](2011)在《电液伺服位置系统基于降维观测器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伺服位置系统作为高精度位置控制的执行机构,因其含有较强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及状态不完全可测性,一直是控制界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基于降维观测器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针对电液伺服位置系统及电液伺服轧机厚控系统,进行了基于降维观测器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研究。对于电液伺服位置系统,通过分析它的动态机理,在充分考虑各部件非线性特性的情况下,建立了其非线性数学模型;而对于电液伺服轧机厚控系统,通过合理的简化,给出了控制器设计所需要的数学模型。针对电液伺服位置系统,设计了基于非线性降维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器。使用非线性坐标变换和预置控制,依据系统的模型和已知的状态构造出具有待定参量的非线性降维观测器,然后针对增广系统依照Backstepping的设计思想,在递归设计的过程中得出其降维观测器的待定参量和输出反馈控制器。同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电液伺服轧机厚控系统,考虑输出测量存在延时的情况,设计了基于降维观测器的鲁棒镇定控制器。根据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一类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存在渐近稳定降维观测器和鲁棒镇定控制器的一个充分条件,然后使用该条件设计了电液伺服轧机厚控系统的鲁棒镇定控制器。并利用某一轧机厚控系统的实际物理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05-01)
位置反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与经济的钻进工艺。尤其是在钻进硬岩打滑地层时,它可以称作是一把“尖刀利刃”。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交通道路的大力建设,伴随着资源的加速消耗。液动冲击器成为资源勘探开采和城镇交通道路的桩基、锚固孔的施工中的必备工具,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提高硬岩打滑地层的钻探效率,设计了一种阀式液动冲击器,该冲击器在冲击阶段形成差动回路,并与泥浆泵并联一个蓄能器,以提高冲击器的冲击末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冲击器以清水作为驱动循环介质,钻井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该冲击器以滑阀的往复运动控制作动器上下腔体的配流,来控制冲锤活塞的冲程和回程运动。与此同时,冲锤活塞运动到不同位置,其下台阶控制滑阀下腔体在高低压间切换,从而控制滑阀阀芯的往复运动。为确定冲击器的结构尺寸、动力学特性和位置反馈机理。首先采用STAR-CCM+软件对滑阀阀芯分别处于上下为做了稳态CFD分析,研究阀芯的受力情况。采用AMESim软件分别建立滑阀的上下行动态仿真模型,研究活塞在不同流量和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动力学特性和切换时间。对阀芯的切换做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滑阀上下行切换时间最短的最优参数组合,并确定影响阀芯切换时间因素优先级。根据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根据已确定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尺寸设置模型参数,分析冲击系统中滑阀和冲锤活塞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滑阀下腔体压力、流量随活塞运动位置的变化规律,作动器上下腔体压力流量随着活塞位置的变化规律。最后,调节系统仿真模型中活塞的质量、泵量、活塞的上杆直径以及缸体上F、E孔间距,研究冲击器冲击末速度和冲击器频率的变化规律。滑阀内部流域的CFD稳态分析证明了滑阀在a出口1Bar的背压下能稳定停靠于上下位;通过滑阀的动态仿真分析确定了在设定的滑阀结构参数范围内,阀芯上杆直径对滑阀的上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大,阀芯质量对滑阀的上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小;滑阀行程对滑阀的下行切换时间影响最大,阀芯上杆径影响最小,并分别确定出滑阀上下行时间最短的最优参数组合。此外,还得到了滑阀上下行切换时间随着泵量、a出口背压、阀芯上杆径、阀芯质量、阻尼孔g直径和阀芯行程变化的变化规律。冲击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得出活塞的速度、位移、各腔体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得出了冲击末速度、冲击功、冲击频率和冲击行程随着泵量、活塞质量、活塞上杆径和F、E孔间距变化的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置反馈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姜丽婷,雷鹏,李真山,汪远银,苑利维.电操舵用双冗余位置反馈控制驱动系统设计与实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8
[2].刘宝林.GYC-90水压阀式冲击器位置反馈控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张培培,余强,雷良育,赵相君,周辰雨.基于位置和力反馈控制的电动静液式主动悬架的仿真[J].科技导报.2016
[4].娄军强,魏燕定,杨依领,谢锋然,赵晓伟.智能柔性构件振动改进多模态正位置反馈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5
[5].徐张宝,姚建勇,马大为.单出杆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反馈控制[J].中国科技论文.2015
[6].李瑞华.平动式啮合电动机的位置反馈控制系统[J].微特电机.2013
[7].杨轲,杨朋松,董文瀚,田丹.BLDC位置伺服系统的离散滑模输出反馈控制[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李建雄,方一鸣,石胜利.冷带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
[9].李建雄,方一鸣,石胜利.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
[10].刘晓飞.电液伺服位置系统基于降维观测器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D].燕山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