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回弹论文-邓明,文杰,郑子君,吕琳

扭曲回弹论文-邓明,文杰,郑子君,吕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扭曲回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弧棱U型截面梁,变形特点,扭曲回弹,影响规律

扭曲回弹论文文献综述

邓明,文杰,郑子君,吕琳[1](2019)在《弧棱U型截面梁的扭曲回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弧棱U型截面梁成形中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的方式,研究弧棱U型截面梁的扭曲回弹问题。发现扭曲回弹的形成原因是内侧翼板和外侧翼板成形时切向应力方向相反,即内翼板为拉,外翼板为压,并且其大小沿梁长度方向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化。工件的两端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中部呈向内翼板方向的扭曲旋转。棱线曲率半径和翼板宽度对梁整体扭曲回弹的影响规律是:随着棱线曲率半径增加,梁的整体扭曲回弹减小;随着翼板宽度增加,梁的整体扭曲回弹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延敏,张飞,王子豪,黄仁勇,杨俊峰[2](2019)在《基于渐变凹模圆角半径的高强钢扭曲回弹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高强钢冲压成形扭曲回弹,提出一种基于渐变凹模圆角半径的模具补偿方法。以高强钢TRIP780双C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板料冲压成形仿真软件DYNAFORM对该双C件的冲压、扭曲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评价双C件扭曲回弹程度的指标,并进行双C件扭曲回弹试验,通过叁坐标测量仪测量扭曲回弹角,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以冲压成形后的扭曲回弹为优化目标,结合相关的工艺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基于正交试验,建立凹模圆角半径渐变量、工艺参数与扭曲回弹角之间的网络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迭代寻优获得最优凹模圆角半径渐变量和工艺参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扭曲回弹角,证明了优化流程有效地减少了双C件扭曲回弹。该方法为扭曲回弹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成勇,姚圆圆,程明,安自仁[3](2018)在《基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的高强钢S梁扭曲回弹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E分析与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强钢变截面S梁拉延后的扭曲回弹规律,发现拐角特征是S梁发生扭曲回弹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拐角截面的应力和变形分析,解释了拐角造成扭曲回弹的原因,并设计了成形筋,以控制拐角造型引起的扭曲回弹。在设计成形筋的基础上,比较了变压边力和活动拉深筋过拉深两种工艺方案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更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23期)

黄仁勇[4](2018)在《高强钢冲压成形过程中的扭曲回弹及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钢因具有良好的减重能力、较高的安全性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的制造之中。但高强钢在冲压成形后容易产生较大的回弹,对于复杂结构的冲压件还会出现严重的扭曲回弹,对产品质量和装配精度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产品质量和装配精度,本文以TRIP780高强钢双C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扭曲回弹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对模具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如下:TRIP780高强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汽车用钢,在冷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将导致材料塑性提高及回弹增大。基于TRIP780高强钢的扭曲回弹特点,计了具有扭曲回弹特征的双C梁模具,并利用YJ32-100A四柱液压机和Micro575叁坐标测量仪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基于ABAQUS软件,综合运用显示和隐式有限元方法,对TRIP780高强钢双C梁冲压成形和扭曲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叁维空间两异面直线夹角,提出了一种扭曲回弹评价指标。基于叁种不同的硬化模型:Ziegler硬化模型、Johnson-Cook硬化模型和Voce-Chaboche混合硬化模型,分析了不同硬化模型对双C梁扭曲回弹预测精度的影响。为了提高双C梁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实现扭曲回弹的精确预测,基于试验数据,利用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Voce-Chaboche混合硬化模型参数进行反求。在已验证的双C梁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影响扭曲回弹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扭曲回弹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地控制扭曲回弹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有限元模型对双C梁扭曲回弹进行补偿研究,根据双C梁冲压成形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几何特征,对凹模与压边圈表面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设计出了渐变圆角半径凹模与宏观织构压边圈(纵向织构压边圈与横向织构压边圈),并结合渐变圆角半径凹模与纵向织构压边圈进行了综合补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渐变圆角半径凹模的回弹角减小了23.8%;基于纵向织构压边圈的回弹角减小了27.9%,基于横向织构压边圈的回弹角减小了21.2%;基于渐变圆角半径凹模和纵向织构压边圈的回弹减小了33.6%。综上所述,基于渐变圆角半径凹模和纵向织构压边圈的综合补偿方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双C梁的扭曲回弹,为扭曲回弹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亚军[5](2018)在《高强度钢板冲压冷成形后扭曲回弹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汽车性能的不断优化,汽车制造生产逐渐向着轻质、小型、节能的方向发展,高强度钢板因其独有的材料特性,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提升汽车制件的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高强度钢板在具备优势的同时,使用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其中的扭曲回弹就是其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高强度钢板冲压冷成形后扭曲回弹特性,对于更好的把握材料性能和优缺点,做好有效的问题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12期)

黄仁勇,谢延敏,唐维,张飞,潘贝贝[6](2017)在《基于混合硬化模型的TRIP780高强钢双C梁扭曲回弹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扭曲回弹的精确预测,在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中必须对工艺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基于试验数据,利用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Voce非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和Chaboche非线性随动硬化模型组成的混合硬化模型参数进行反求。基于叁维空间两异面直线夹角,提出一种评价扭曲回弹的指标。利用液压机进行TRIP780高强钢双C梁扭曲回弹试验,并且利用叁坐标测量仪测量扭曲回弹角。利用基于双C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回弹角响应面模型预测值逼近回弹角的测量值,从而确定混合硬化模型参数。为了实现扭曲回弹的精确预测,在冲压成形中必须对有效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基于已验证的双C梁有限元模型,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扭曲回弹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扭曲回弹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摩擦系数μ、压边力FN、凹模圆角半径R1和R2,为扭曲回弹的有效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何小钢[7](2015)在《要素市场扭曲、投资偏向与能源回弹效应——基于1997~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各地区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的特征事实,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与效应,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显着提高了能源回弹效应;投资偏向也是回弹效应的重要诱因,并且要素市场扭曲与投资偏向对回弹效应的促增效应具有替代性;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降低能源回弹效应,而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则强化了能源回弹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谢延敏,孙新强,田银,何育军,卓德志[8](2016)在《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高强钢扭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强钢复杂件冲压后出现的扭曲回弹现象,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YNAFORM对复杂件的冲压、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评价复杂件扭曲回弹程度的指标,并运用试验设计和小波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方法对扭曲回弹进行了优化研究。以某弯曲梁为研究对象,以扭曲回弹为成形目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对扭曲回弹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素。利用拉丁超立方对影响因素进行抽样,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样本数据,建立影响因素与成形目标之间的小波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该模型迭代寻优获得最优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有效地减小该弯曲梁的扭曲回弹,该方法为减小复杂件的扭曲回弹提供一种有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9期)

谢延敏,田银,孙新强,何育军[9](2015)在《基于灰色关联的铝合金板拉深成形扭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合金板成形工艺参数如何选取的难点,利用灰色关联准则对铝合金板成形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关联度的方差分析,获得铝合金板成形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了减少板料成形工艺参数优化时间,以铝合金板成形中主要影响因子为设计变量,以板料成形后扭曲回弹、增厚、减薄为成形目标,使用拉丁超立方抽取样本,通过Dynafor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训练样本,利用人工免疫算法训练RBF神经网络,建立主要影响因子与成形目标之间的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最后采用人工免疫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以Numisheet'96 S梁为研究对象,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拉深成形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成形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铝合金板的成形质量。(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王才,胡孔兵,刘红娟[10](2014)在《汽车座舱纵梁回弹扭曲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汽车座舱纵梁制件扭曲回弹,找出制件的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前期工艺设计阶段CAE分析的应用起到绝对的指导意义,确定最终整改方案,并且对于造型相似的同类大型制件,在模具开发制造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4年08期)

扭曲回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少高强钢冲压成形扭曲回弹,提出一种基于渐变凹模圆角半径的模具补偿方法。以高强钢TRIP780双C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板料冲压成形仿真软件DYNAFORM对该双C件的冲压、扭曲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评价双C件扭曲回弹程度的指标,并进行双C件扭曲回弹试验,通过叁坐标测量仪测量扭曲回弹角,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以冲压成形后的扭曲回弹为优化目标,结合相关的工艺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基于正交试验,建立凹模圆角半径渐变量、工艺参数与扭曲回弹角之间的网络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迭代寻优获得最优凹模圆角半径渐变量和工艺参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扭曲回弹角,证明了优化流程有效地减少了双C件扭曲回弹。该方法为扭曲回弹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曲回弹论文参考文献

[1].邓明,文杰,郑子君,吕琳.弧棱U型截面梁的扭曲回弹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谢延敏,张飞,王子豪,黄仁勇,杨俊峰.基于渐变凹模圆角半径的高强钢扭曲回弹补偿[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王成勇,姚圆圆,程明,安自仁.基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的高强钢S梁扭曲回弹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8

[4].黄仁勇.高强钢冲压成形过程中的扭曲回弹及补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李亚军.高强度钢板冲压冷成形后扭曲回弹特性试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6].黄仁勇,谢延敏,唐维,张飞,潘贝贝.基于混合硬化模型的TRIP780高强钢双C梁扭曲回弹仿真与试验[J].工程设计学报.2017

[7].何小钢.要素市场扭曲、投资偏向与能源回弹效应——基于1997~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

[8].谢延敏,孙新强,田银,何育军,卓德志.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高强钢扭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6

[9].谢延敏,田银,孙新强,何育军.基于灰色关联的铝合金板拉深成形扭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J].锻压技术.2015

[10].王才,胡孔兵,刘红娟.汽车座舱纵梁回弹扭曲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法[J].模具制造.2014

标签:;  ;  ;  ;  

扭曲回弹论文-邓明,文杰,郑子君,吕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