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瘀阻络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阻络证,补肺养心汤
血瘀阻络证论文文献综述
金焱[1](2019)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阻络证采用补肺养心汤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阻络证采用补肺养心汤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肺养心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LVESD、LVEDD、LVE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LVEDD、LVEF显着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阻络证采用补肺养心汤的干预效果明确,可显着改善心功能。(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宋晓华[2](2008)在《化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门诊治疗的60例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二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化瘀通络方,脑得生丸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为63.3%,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风积分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中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3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液学指标比较:化瘀通络方能显着改善凝血四项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但在改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方面更显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比较: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血液微循环,是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的理想药物。(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血瘀阻络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门诊治疗的60例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二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化瘀通络方,脑得生丸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为63.3%,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风积分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中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3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液学指标比较:化瘀通络方能显着改善凝血四项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但在改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方面更显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比较: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血液微循环,是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的理想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瘀阻络证论文参考文献
[1].金焱.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阻络证采用补肺养心汤的干预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9
[2].宋晓华.化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血瘀阻络证)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