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李纯

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李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芦山地震

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李纯[1](2018)在《守住底线 协调当下与未来——灾后重建中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迄今已过去了10年,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救灾治理机制中,家园得以重建,损毁的城市得以修复,地震带来的伤痛也正在远去。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从救灾举措、重建规划、防灾减灾、对口援建、灾后跟踪和韧性城市等方面进行系统反思,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救灾治理能力,还能推动城市建设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从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到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省院")作为本土设计力量,参与的灾后重建工作可以概括为四类:一是房屋(本文来源于《中国勘察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李纯[2](2018)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灾后重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2008年-201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年,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救灾治理机制中,人们的家园得以重建,损毁的城市得以修复,地震带来的伤痛也正在远去,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从救灾举措、重建规划、防灾减灾、对口援建、灾后跟踪和韧性城市等方面进行系统反思,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救灾治理能力,还能推动城市建设理念的完善和更新。(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高明,成斌,王禹,陈玉[3](2018)在《阿坝州旅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城市设计浅析——以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为例,通过对阿坝州乡镇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了阿坝州可持续发展旅游型乡镇在生态环境、文化特色、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区域协调、控制规模、规划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基于可持续理念的阿坝州旅游型乡镇规划与城市设计模式策略探索。(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李沐寒[4](2017)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盐城龙卷风灾后重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着,自然地质灾害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加强灾害预防、应急响应、重建与恢复等问题的重要性。灾后重建作为城市规划学者重点参与的部分,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是成为研究的要点。为使受灾地区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进行的灾后重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2016年的盐城龙卷风事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破坏和损失,本文以盐城灾区农村房屋重建和产业规划为重点,在结合国内外龙卷风灾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龙卷风灾害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期刊2017-11-18)

王华[5](2015)在《社区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以雅安芦山先锋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强调社区灾后重建在重视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应关注社区精神文化的重建,并建立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双维度标准。同时,以雅安芦山先锋社区灾后重建为例,整合出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影响因素,即社区安全、社区文化、社区产业、社区生态、社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最后,针对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的四大问题,在社区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中不仅仅需结合区域周边环境进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同时需加强建设社区灾后重建数据库,并对社区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居民自治管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实践,探寻并构建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5-09-19)

吕蕾莉,陈炜[6](2015)在《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受灾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顾磊[7](2014)在《送给雅安的“新年礼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4·20”雅安地震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简称“奔驰”)通过其在中国青基会设立的星愿基金向灾区捐赠2000万元。    这2000万元怎么用?日前,奔驰在完成走访和调研后,确定了用途:启动包括1所希望小学及4所乡镇卫生院重建、雅安与都江堰两座大(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4-01-08)

陈炜[8](2013)在《舟曲灾后生计重建、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对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贫困农牧民家庭生计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本文通过梳理泥石流自然灾害应对与扶贫开发的理论,剖析了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频发的成因和扶贫开发的困境,进而得出贫困灾区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它也是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3年10期)

李沛,徐其华,郑阳[9](2012)在《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灾后重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5.12大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北川县擂鼓镇的灾后重建规划为例,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灾区重建方法。实践中通过挖掘当地的地理风貌、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特色,以处理好过渡性建设与永久性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风貌重塑,为灾区城镇的重建工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并为日后的城镇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2-10-17)

刘强,滕渊[10](2012)在《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地区重建工作的现状及特点,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了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且结合熵值法——改进型蚁群算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5.12相关地震灾区为例,对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青川五个地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5.12相关地震灾区的应用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在这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2008年-201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年,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救灾治理机制中,人们的家园得以重建,损毁的城市得以修复,地震带来的伤痛也正在远去,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从救灾举措、重建规划、防灾减灾、对口援建、灾后跟踪和韧性城市等方面进行系统反思,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救灾治理能力,还能推动城市建设理念的完善和更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纯.守住底线协调当下与未来——灾后重建中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8

[2].李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灾后重建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8

[3].高明,成斌,王禹,陈玉.阿坝州旅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城市设计浅析——以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为例[J].四川建筑.2018

[4].李沐寒.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盐城龙卷风灾后重建研究[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2017

[5].王华.社区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以雅安芦山先锋社区为例[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5

[6].吕蕾莉,陈炜.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受灾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5

[7].顾磊.送给雅安的“新年礼物”[N].人民政协报.2014

[8].陈炜.舟曲灾后生计重建、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3

[9].李沛,徐其华,郑阳.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灾后重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实践[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2012

[10].刘强,滕渊.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2

标签:;  ;  ;  

灾后可持续重建论文-李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