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速共线论文-殷勇,甘志良

高中速共线论文-殷勇,甘志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中速共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铁路,车站分布,车站间距,扣除系数

高中速共线论文文献综述

殷勇,甘志良[1](2015)在《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车站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车站设置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阐述高速铁路车站分布的基本原则,分析影响高速铁路车站间距的5种因素,利用扣除系数法建立车站间距的求解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对模型的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论证,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我国高速铁路车站间距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小波[2](2008)在《计算机编制高中速共线旅客列车运行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其编制问题属于大规模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作为铁路行车组织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应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高速铁路由于列车密度大、速度高,运输生产节奏快、整体性强,当出现各种随机干扰时,运行调整难度大。我国新建的高速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采用“高中速共线”的运输组织模式,这一特殊模式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也使得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更复杂、更困难。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需要及时地研究高速铁路运行图的编制理论与方法来与之适应,进而指导实践工作。以京沪客运专线为实例,从系统角度研究与探讨了高中速共线条件下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实现问题,主要进行的工作有: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既有线和新建高速线列车运输组织问题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根据我国新建高速线上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将全图均衡性和列车到发时间带分布作为列车运行图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下列条件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结构弹性及应变能力、列车运行约束、高速线与既有线的衔接、到发线的优化使用和紧急状况下大面积运行调整等。改进了初始布点法和“窗口镜”法等算法。建立的高中速共线条件下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的全过程编制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和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为优化现有列车运行图和新编高速线列车运行图提供了一种实验工具。通过对复杂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运输组织过程进行实例模拟,生成了满足各相关约束的列车运行图。(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3-01)

王开云,周维俊[3](2005)在《高中速客专和高低速客货共线铁路不同坡段组合的动力学性能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不同类型纵断面条件下,如单面坡划为多坡段或凹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或凸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采用新设计方案计算得到的指标略大于采用原设计方案得到的相应值,但差异不明显;所有方案下,除个别指标外,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合格限值,平稳性指标属优良等级。(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王开云,周维俊,翟婉明,蔡成标[4](2005)在《基于动力学理论对高中速客运专线和高低速客货共线铁路平纵面合理匹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对高中速客运专线和高低速客货共线时线路平纵断面进行合理匹配的目的,基于系统工程思想,仿真计算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平纵断面时的动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下,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竖曲线与平面曲线零搭接时,所有安全性指标与平稳性指标均合格,且凸型竖曲线和凹型竖曲线下的所有动力性能指标均对应接近;无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时,车体振动衰减距离最大值均分别由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确定,且速度越高,衰减距离越长。(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5年07期)

张星臣,杨浩,胡思继,胡安洲[5](1998)在《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共线混行模式下中速列车晚点影响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仿真实验系统,在已定的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和模式的基础上,对高中速列车共线混行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一系列仿真结果数据和结论,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模式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郎茂祥,沈庆衍[6](1996)在《高中速共线运行下运行图的模拟铺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速共线运行下运行图的模拟铺画郎茂祥,沈庆衍(北京北方交通大学)1高中速非线运行下列车运行国的铺画原则高速铁路上开行中速列车,在铺画运行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高、中速列车均要求有较高的技术速度和较短的旅行时间。为此,高、中速列车在区段内各...(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1996年S1期)

陈应先[7](1996)在《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旅客列车共线运行模式及其合理实施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高速车底上既有线运行和中速列车上高速线上运行可能产生和带来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组织高、中速旅客列车在高速线上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及其合理实施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1996年12期)

王厚雄,黄建苒[8](1995)在《浅谈高、中速共线铁路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影响高、中速共线铁路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几项因素作了讨论,对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几点规律作了粗浅分析,最后对250km/h、300km/h和350km/h叁种最高速度目标值对应的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提出了初步看法。(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高中速共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其编制问题属于大规模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作为铁路行车组织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应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高速铁路由于列车密度大、速度高,运输生产节奏快、整体性强,当出现各种随机干扰时,运行调整难度大。我国新建的高速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采用“高中速共线”的运输组织模式,这一特殊模式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也使得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更复杂、更困难。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需要及时地研究高速铁路运行图的编制理论与方法来与之适应,进而指导实践工作。以京沪客运专线为实例,从系统角度研究与探讨了高中速共线条件下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实现问题,主要进行的工作有: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既有线和新建高速线列车运输组织问题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根据我国新建高速线上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将全图均衡性和列车到发时间带分布作为列车运行图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下列条件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结构弹性及应变能力、列车运行约束、高速线与既有线的衔接、到发线的优化使用和紧急状况下大面积运行调整等。改进了初始布点法和“窗口镜”法等算法。建立的高中速共线条件下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的全过程编制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和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为优化现有列车运行图和新编高速线列车运行图提供了一种实验工具。通过对复杂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运输组织过程进行实例模拟,生成了满足各相关约束的列车运行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中速共线论文参考文献

[1].殷勇,甘志良.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车站间距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5

[2].李小波.计算机编制高中速共线旅客列车运行图[D].中南大学.2008

[3].王开云,周维俊.高中速客专和高低速客货共线铁路不同坡段组合的动力学性能之比较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

[4].王开云,周维俊,翟婉明,蔡成标.基于动力学理论对高中速客运专线和高低速客货共线铁路平纵面合理匹配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5

[5].张星臣,杨浩,胡思继,胡安洲.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共线混行模式下中速列车晚点影响的仿真分析[J].铁道学报.1998

[6].郎茂祥,沈庆衍.高中速共线运行下运行图的模拟铺画[J].铁道学报.1996

[7].陈应先.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旅客列车共线运行模式及其合理实施的设想[J].中国铁路.1996

[8].王厚雄,黄建苒.浅谈高、中速共线铁路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J].铁道工程学报.1995

标签:;  ;  ;  ;  

高中速共线论文-殷勇,甘志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