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

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巩膜外加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5G,内照明

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文献综述

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1](2019)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25G光纤内照明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5-03入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术前散瞳后前置镜、叁面镜检查裂孔定位不明确,术中25G套管穿刺光纤内照明,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顶压查找裂孔,进行微创巩膜外加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wk,1、3、6mo各随访1次,采用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记录视力、眼压,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41例41眼一次性复位,复位率为95.3%。1例1眼患者视网膜未完全复位,视网膜下积液残留,加压嵴位置欠佳,再次巩膜外加压手术复位;1例1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裂孔,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完全复位。结论:对于术前检查裂孔不明确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可以做到微创、定位准确,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君[2](2019)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92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观察组46例(46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46例(46眼)采用20G玻璃体切割术,对两组视网膜复位、视力及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视力、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最终复位率分别为97.83%、100.00%,与对照组84.78%、9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明显低于对照组58.70%(P <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可改善视力,平稳控制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视网膜复位率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张秀丽,杨星,高宁[3](2019)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评估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100例(100只眼),术后1~3 d内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同时术后行眼部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如角膜上皮损伤、高眼压、术后炎症、缝线刺激等。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在术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轻度疼痛35例,中度疼痛33例,重度疼痛18例。此外,接受巩膜扣带术的42例患者中,32例患者遭受了疼痛,占76.2%;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58例患者中,54例患者遭受了疼痛,占93.1%,巩膜扣带术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玻璃体切除术组,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遭受不同程度疼痛的86例患者中,9例有明显的角膜上皮损伤,11例出现高眼压,30例有明显的眼前节炎症反应(包括角膜KP,房水细胞阳性等),36例患者诉眨眼或眼球转动时异物感疼痛感明显,考虑是由缝线刺激引起。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不容忽视,应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采取措施,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曾运考,曹丹,杨大卫,张良[4](2019)在《眼皮肤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左眼眼前暗影遮挡半月余于2017年7月31日收入我院。患者自幼毛发白,皮肤红白,虹膜颜色较常人浅。否认外伤史、近亲结婚史及类似病家族史。视力:右眼0.06,左眼指数/眼前,双眼均矫正无助;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 :右眼19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9 mmHg;双眼眉毛、睫毛均为白色;双眼球水平震颤,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 CT,虹膜灰白半透明,瞳孔圆,直径为3 mm,对光反(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震[5](2019)在《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分析这种治疗方法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临床效果的客观性和价值依据。方法 88例入选对象确诊病例为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携带病症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经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后,以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以巩膜扣带手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视网膜即时恢复率、最终恢复率和视网膜改善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以后,视网膜即时恢复患者34例,即时恢复率达到77.27%,对照组视网膜即时恢复20例,及时回复率为45.4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以后对两组视网膜的最终恢复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最终恢复40例,最终恢复率为90.91%,对照组最终恢复31例,最终恢复率为70.45%,观察组同样比对照组高。治疗之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比对照组改善,屈光度也比对照组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比对照组更轻,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一次性复位率和3个月最终复位率,对改善患者的视网膜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4期)

李胜,祁媛媛,崔丽,徐东风[6](2019)在《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0例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RRD患者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0例。甲组施予巩膜扣带术治疗,乙组施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两组的黄斑前膜、黄斑囊样水肿、眼外肌运动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组视网膜初次复位率与最终复位率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RRD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促进视网膜复位,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温蓓,陈奇光[7](2019)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视力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本院接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其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逐渐下降,并且视网膜发生脱离范围大的患者,其术后视力的提高程度低于视网膜发生脱离范围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视力可能与患者的年龄、RD时间、PVR发生的程度因素有关,应该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评估和处理,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巩红亚,田朕,成拾明,张勇[8](2019)在《玻璃体腔内光纤照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治疗关键是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创造条件促使裂孔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相贴,消除或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巩膜外加压术(外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内路),这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部分患者接受内外路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后,(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弓,高阳,张冰,张小猛[9](2019)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马凡综合征伴双眼晶状体脱位及左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左眼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患者保持面向下体位。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视网膜平伏在位,裂孔封闭良好。该例提示马凡综合征患者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对于术中是否合并晶状体手术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术者可以综合考虑晶状体脱位的程度、视网膜裂孔的位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等因素。(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牛丽丽,胡俊喜[10](2019)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功能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硅油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未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均为单眼发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硅油填充组25例和气体填充组20例,2组患者均施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组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5 m L硅油,气体填充组玻璃体腔内注入5 m L无菌空气,均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比较2组患者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视网膜厚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患眼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个月,2组患者患眼BCVA均优于术前和术后1周(P <0. 05);术后6个月,硅油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差于术后1、3个月(P <0. 05),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优于术前和术后1周(P <0. 05),与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2组患者患眼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优于硅油填充组(P <0. 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2组患者之间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下方视网膜厚度显着大于硅油填充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1周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着大于术前(P <0. 05)。2组患者术后1、3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着小于术后1周(P <0. 05),而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着小于术后1周(P <0. 05);硅油填充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下方视网膜厚度显着小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P <0. 05),气体填充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术前及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硅油可导致视网膜厚度降低,进而影响患者视力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92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观察组46例(46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46例(46眼)采用20G玻璃体切割术,对两组视网膜复位、视力及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视力、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最终复位率分别为97.83%、100.00%,与对照组84.78%、9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明显低于对照组58.70%(P <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可改善视力,平稳控制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视网膜复位率高,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参考文献

[1].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张君.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3].张秀丽,杨星,高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评估及原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

[4].曾运考,曹丹,杨大卫,张良.眼皮肤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5].张震.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李胜,祁媛媛,崔丽,徐东风.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9

[7].温蓓,陈奇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9

[8].巩红亚,田朕,成拾明,张勇.玻璃体腔内光纤照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

[9].张弓,高阳,张冰,张小猛.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例[J].新医学.2019

[10].牛丽丽,胡俊喜.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功能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孔源险视网膜脱离论文-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