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凹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CA4506,NSGA-Ⅱ算法,凹槽结构,优化
二维凹槽论文文献综述
杨筱沛,王威,蒋博彦,王军[1](2019)在《基于NSGA-Ⅱ算法的二维翼型凹槽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凹槽技术等被动控制方式可有效改善流动分离.本文利用凹槽处理对NACA4506翼型流动分离计算研究。采用NSGA-Ⅱ算法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相结合的方法,将凹槽起始位置、凹槽宽度和凹槽深度作为优化对象,提升升阻比、降低翼型阻力为优化目标,寻找最优凹槽结构.结果表明:NSGA-Ⅱ算法可以在翼型优化上实现快速寻优,并获得翼型最优凹槽结构.优化完成时,翼型升阻比提升5.941%,阻力系数减少6.12%,翼型尾缘分离出现起始位置后移2.08%,后缘分离得到改善。该结构对其他攻角具有一定减阻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艾明,熊鳌魁,巴建彬[2](2013)在《二维凹槽置翼减阻技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凹槽置翼是一种新型的减阻技术。针对不同雷诺数,在风洞中对凹槽置翼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凹槽内机翼安装位置和姿态合适,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5%~35%,而且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刘震,王玉晓,宋瑛林,张学如[3](2013)在《纳米表面二维周期半圆凹槽增强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硅薄膜上下表面周期半圆凹槽结构对于太阳光吸收的增强效应.研究发现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太阳光宽波段的光吸收增强,通过调节SiO2表面减反层厚度和凹槽半径长度来实现薄膜太阳能电池最大的光吸收,并实现了波长在300—1000nm范围的太阳光吸收总能量比没有这种结构下硅薄膜光吸收提高了约117%.(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6期)
刘艾明,熊鳌魁[4](2012)在《二维凹槽置翼减阻技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小交通工具运动时遭受的流体阻力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凹槽置翼这一新型减阻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一单回路闭式风洞中,在不同雷诺数时用测力传感器实测了如下3种情况下的总阻力:(1)平板;(2)在平板上开一矩形凹槽;(3)在凹槽内加装一NACA2412机翼。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平板而言;开槽后总阻力增加;但凹槽内加装一NACA2412机翼,只要机翼安装位置和角度合适,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阻效果。在本文实验中,减阻率在-5%~35%,而且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本文探讨了这种技术的减阻机理:当安装机翼位置和角度合适时,机翼升力可以抵消掉一部分阻力,从而达到减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12)
孙小庚,熊鳌魁[5](2009)在《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减阻效果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平板、二维凹槽和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叁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探讨二维凹槽内加机翼的减阻效果。数值摸拟采用商业软件fluent,结果表明在二维凹槽内加入机翼后的阻力比平板的阻力有14.8%的减阻效果。(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09年04期)
孙小庚[6](2009)在《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减阻效果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迅速减少,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遇到能源危机,怎样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已是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从计算流体力学的角度开展减阻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前处理模块GAMBIT进行几何建模,构建了平板、二维凹槽和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叁种模型,采用了非结构化网格和结构化网格相结合对流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合理分布网格疏密。然后利用FLUENT为计算平台对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中采用了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入口边界条件采用velocity-inlet条件,出口边界条件采用outflow条件,对近壁面处理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ε二方程模型,速度和压力耦合采用Simple方法,并进行相关参数设置,较好的模拟了平板、二维凹槽、二维凹槽内加机翼的流场,得到平板、平板开槽、平板开槽加机翼叁种模型的摩擦阻力、速度矢量、压力分布等流场信息。通过对比所得阻力结果探讨了二维凹槽加机翼的减阻效果。并且进一步对机翼在不同位置及不同机翼俯仰角状态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随着机翼放置位置以及机翼的俯仰角改变对减阻效果的影响。本文较好地模拟了平板、平板开槽、开槽后加机翼的流场,得到了压力分布以及阻力系数变化曲线,模拟出了改变机翼和机翼的俯仰角后总阻力的变化,探讨了加机翼后总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平板、平板开槽、开槽后加机翼进行的数值模拟,以及对机翼摆放位置不同和改变机翼的俯仰角的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平板开槽后放入机翼,机翼可以产生反向的推力,从而使总阻力减小,起到减阻的作用。(2)合理改变机翼的放置位置和俯仰角可以提高减阻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孙明波,梁剑寒,金亮,侯中喜,王振国[7](2005)在《二维凹槽超声速流动的混合RANS/LES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维凹槽的超声速流动进行混合RANS/LES模拟。采用五阶精度的WENO格式求解大尺度涡的控制方程,小尺度涡的作用采用Yoshizawa一方程亚格子模型与k-ωSST湍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二维凹槽剪切层的拟序结构,计算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流场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5-08-01)
张毅锋,陈坚强[8](2003)在《二维凹槽超声速湍流流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时间、空间均为二阶精度的NND差分格式,以及Menterk ωSST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二维开式凹槽超声速粘性流动。用组分扩散方程计算了凹槽内粒子驻留时间。本文给出了M∞=3,长深比L/D=3,后壁倾斜角为90°和30°两种几何形状凹槽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符合甚好。计算亦表明,该模型较高地估计了涡粘性,从而使流动更稳定。(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魏兵,葛德彪[9](2002)在《二维金属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散射的边界元方法:TE情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各向异性介质无界空间Green函数和Green恒等式出发,推导了TE波入射时二维任意截面金属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所满足的边界积分方程,并用边界元法和广义网络原理计算了金属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的散射.用文中方法退化计算了凹槽填充各向同性介质时的散射,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一致.并给出了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的散射算例.(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吴雄,陈伟芳,石于中[10](2002)在《二维凹槽过渡流的DSMC方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SMC (DirectSimulation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二维凹槽过渡流动 ,给出了在不同Knudsen数、不同展弦比、不同壁温条件下凹槽流的速度和温度分布 ,并对DSMC方法在模拟全速度域流场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二维凹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凹槽置翼是一种新型的减阻技术。针对不同雷诺数,在风洞中对凹槽置翼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凹槽内机翼安装位置和姿态合适,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5%~35%,而且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凹槽论文参考文献
[1].杨筱沛,王威,蒋博彦,王军.基于NSGA-Ⅱ算法的二维翼型凹槽结构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刘艾明,熊鳌魁,巴建彬.二维凹槽置翼减阻技术实验研究[J].船海工程.2013
[3].刘震,王玉晓,宋瑛林,张学如.纳米表面二维周期半圆凹槽增强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J].物理学报.2013
[4].刘艾明,熊鳌魁.二维凹槽置翼减阻技术实验研究[C].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孙小庚,熊鳌魁.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减阻效果的数值分析[J].船海工程.2009
[6].孙小庚.二维凹槽内加机翼减阻效果的数值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孙明波,梁剑寒,金亮,侯中喜,王振国.二维凹槽超声速流动的混合RANS/LES模拟[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2005
[8].张毅锋,陈坚强.二维凹槽超声速湍流流动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3
[9].魏兵,葛德彪.二维金属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散射的边界元方法:TE情形[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
[10].吴雄,陈伟芳,石于中.二维凹槽过渡流的DSMC方法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