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特征论文-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

种群数量特征论文-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数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家鼠,种群数量,繁殖特征,变化规律

种群数量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1](2019)在《息烽县2003—2018年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小家鼠种群生态特征研究资料,给其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2003-2018年住宅区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阶段息烽县小家鼠种群数量较1987-2005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捕获率为0.78%;每年在3月、7月、10月出现3次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13%、1.02%、1.08%。平均怀孕率为29.68%,在3—4月和9—10月出现两次怀孕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42.86%~50.00%和33.33%~45.45%。平均胎仔数为4.4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在3—4月和9—10月出现两次繁殖高峰期,平均繁殖指数为0.96~1.09和0.71~0.78,繁殖指数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0.93%,4月最高、为76.92%,7月最低、为47.06%。种群性比为1.03,雌、雄鼠数量接近1:1。总体来看,当地小家鼠种群繁殖力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2](2019)在《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叁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爽,吕世杰,丁莉君,卫智军,海松[3](2019)在《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对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放牧强度季节调控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对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对比评价。本试验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放牧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等数量特征指标,结合方差分析、比值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优势种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主要植物种群(包含建群种和优势种),其他植物种群(除建群种和优势种以外的所有种群)以及群落在放牧处理间、放牧季节间和放牧年度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包含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数量特征在干旱的年份较高,占群落的比值较大;在SA1和SA5处理区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表现较高;在5月、7月和10月,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表现较高。(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3期)

史莹丹[4](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设计——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得以落实,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高效率的课堂。(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金慧,赵莹,刘丽杰,贾翔,代玉红[5](2019)在《长白山区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崖柏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长白山区特有的濒危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对朝鲜崖柏主要分布区野生资源进行调查基础上,首次利用个体基径和年龄数据建立不同群落朝鲜崖柏种群的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函数,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其种群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朝鲜崖柏种群的龄级结构呈"∩"型,属衰退型;分布于暗针叶林下的朝鲜崖柏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纯林群落种群趋向于Deevey-Ⅱ型;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暗针叶林下朝鲜崖柏种群的生存函数呈现不规则的波动状态,种群分布表现为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纯林群落中,种群分布表现为早期稳定、中期增长、后期缓慢衰退的特点;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暗针叶林下朝鲜崖柏种群的衰退速度略高于纯林群落.综合分析表明,朝鲜崖柏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应适当采取人工抚育,促进其种群正常更新.(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柴春荣,杨基先,倪红伟,韩大勇,张荣涛[6](2019)在《不同雪被厚度下小叶章种群分株生长的数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雪被厚度小叶章种群分株生长的数量特征,试验采用人工堆雪(雪被厚度0、20、50和100 cm)和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叁江平原小叶章密度和高度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雪被厚度小叶章种群均4月10日左右返青,分株密度和高度均持续增加到生殖生长初期的7月末,6、7月份间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7、8月份间差异均没达到显着水平(P>0.05),4个雪被厚度分株密度以0cm最高、依次是20cm、50cm、100cm最低,分株高度以100cm最高、依次是20cm、0cm、50cm最低。因此,4个雪被厚度小叶章种群在分株密度和株高数量特征均存在显着差异,表现出一致的生长节律,并且随着雪被厚度的增加分株密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瓦勒塔[7](2019)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叁种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及对放牧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群数量性状是群落最基本特征,研究草原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及年龄结构,可预测草原群落发展趋势,揭示草原植物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以往草原植物龄级划分研究缺乏,龄级水平上草原植物种群数量特征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与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未放牧(CK)及轻度(LG)、中度(MG)、重度放牧(HG)下(轮牧强度分别为0、2.67、5.33和8.67 SU/hm~2),3种植物株丛数量性状(株高、冠幅、基径、分蘖/分枝数、单株重、分蘖/分枝重)、龄级结构及养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明晰3种植物株丛分异特征和年龄模式,确定研究区草原适宜放牧强度,为草原植物种群对生境适应性机制深入揭示及草原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龄级增长,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的株高、冠幅、基径、分蘖/分枝数、单株重和分蘖/分枝重逐渐增大,且3种植物小株丛比例降低,大株丛比例增加,植株呈老年化趋势。随放牧强度增加,轮牧第9年长芒草株高和冠幅,轮牧第6年和第11年达乌里胡枝子冠幅和基径,轮牧第9年与第11年茵陈蒿株高,均呈降低变化,3种植物株丛总体呈矮型化和破碎化趋势。(2)4种轮牧强度草地中,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与茵陈蒿株丛数比例均为幼龄期+成年期>老年前+老年前期,呈相对增长型种群。轮牧第11年比第6年,MG草地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幼龄期+成年期植株增长比例较大,而茵陈蒿幼龄期+成年期植株下降比例最小;长芒草20—60个分枝数/株、达乌里胡枝子3-4个分枝数/株和茵陈蒿0-30个分枝数/株的植株比例为LG和MG草地>CK和HG草地。2.67-5.33SU/hm2放牧利于草原优势植物种群生长发育。(3)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的P与K含量为幼龄期>老年期,长芒草Fe含量为老年期>幼龄期,茵陈蒿Cu与Mn含量为幼龄期>老年期。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的ADF与NDF含量为老年期最高;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CP含量为成年期最高,其WSC含量为幼龄期最高。基于优势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和龄级特征的研究区草原适宜放牧强度为2.67-5.33SU/hm~2。(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沈豪,董世魁,李帅,许驭丹,韩雨晖[8](2019)在《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特别是对脆弱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究氮沉降对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将植物群落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3种不同功能群,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观测不同氮添加水平下(0、8、24、40、56、72kg·hm~(-2)·a~(-1)) 3种功能群数量特征和净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以期揭示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1)氮添加对不同功能群植物数量特征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氮添加提高了莎草科的多度和高度,而对禾本科和杂类草的多度和高度无显着影响(P>0.05),禾本科的地上生物量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莎草科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均表现出下降趋势; 2)氮添加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显着差异,禾本科的净光合速率(P_n)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莎草科和杂类草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出线性下降趋势,氮添加显着提高了不同功能群植物的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3)叁个功能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研究表明,短期高氮添加会削弱植物的光合能力,降低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抑制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德辉,杨再学,留青,徐征翠,韦应敏[9](2018)在《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94-2017年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0. 62%,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 23%,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0. 31%,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1. 17%。褐家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在4-5月和10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68. 63%~65. 85%和62. 16%,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9. 46%,平均胎仔数为5. 6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 19%,平均繁殖指数1. 43。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着,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着。每年5月和10月为褐家鼠的最佳防治时期。(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8年05期)

艾祯仙,赵安黔,白明琼,刘燕[10](2018)在《叁都县农田黄胸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叁都县鼠情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该县1997-2016年的农田鼠情监测资料对黄胸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为当地主要优势种鼠之一,占捕鼠总数的33.08%,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不同年份及月份间种群数量差异显着,全年形成2个数量高峰期,第一峰期在3月,第二峰期在6-7月;不同季节均有发生,差异不显着。黄胸鼠在一年中均可繁殖,性比为0.82,多年平均怀孕率为23.33%,平均胎仔数为6.0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4.62%,平均繁殖指数为0.63,不同月份间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及繁殖指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每年3-5月和9-10月为当地农田鼠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种群数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叁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数量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息烽县2003—2018年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J].中国植保导刊.2019

[2].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9

[3].张爽,吕世杰,丁莉君,卫智军,海松.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对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J].草原与草业.2019

[4].史莹丹.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设计——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9

[5].金慧,赵莹,刘丽杰,贾翔,代玉红.长白山区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柴春荣,杨基先,倪红伟,韩大勇,张荣涛.不同雪被厚度下小叶章种群分株生长的数量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7].瓦勒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叁种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及对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9

[8].沈豪,董世魁,李帅,许驭丹,韩雨晖.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9].杨德辉,杨再学,留青,徐征翠,韦应敏.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8

[10].艾祯仙,赵安黔,白明琼,刘燕.叁都县农田黄胸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种群数量特征论文-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