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共混论文-廖博,刘清泉

二元共混论文-廖博,刘清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元共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分子物理,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

二元共混论文文献综述

廖博,刘清泉[1](2018)在《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思考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是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中比较难懂和难讲的一个知识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执教高分子物理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关于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闫海阔,郑晓平,王璠,包锦标,王市伟[2](2018)在《利用超临界CO_2调控聚合物二元共混物的相形貌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混物的物理性质。本工作以超临界CO_2为溶剂,通过改变工艺来调控聚丙烯(PP)/叁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的相形貌,进而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仪研究其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利用CO_2在PP和EPDM基体中较大的溶解度和溶胀度差异,在CO_2环境下退火处理PP/EPDM,可以显着增加EPDM相体积分数,进而促使EPDM相形貌从海-岛状结构向双连续结构转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EPDM含量下,真空热退火后材料性能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而经过CO_2退火后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提高,这意味着材料的刚性和韧性都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峰[3](2018)在《网络增强UHMWPE/PVDF二元共混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聚偏氟乙烯(PVDF)膜因为其良好的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是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的PVDF微孔膜存在着孔径难以调节和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在TIPS法制膜的过程中一般通过物理共混、化学接枝和表面改性等方法改善PVDF膜的性能。聚合物和聚合物以及聚合物与无机粒子间共混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研究,共混膜的疏水、抗污和力学等性能得到改善。为了改善膜的综合性能,获得强度较高的PVDF膜,本文以石蜡油(L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网络增强UHMWPE/PVDF二元共混微孔膜。这种方法不仅工艺简单还可以很好地改善孔径、孔隙率、渗透和疏水等性能以及获得强度较高的微孔膜。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接触角、孔隙率测试和拉伸强力等测试方法,分别研究了以LP为稀释剂和以DBP/LP为复合稀释剂,UHMWPE/PVDF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研究了聚合物中PVDF含量对以LP为稀释剂通过TIPS和熔融共混方法制得的UHMWPE/PVDF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通过共混使得膜孔种类和数量增加;通过改变聚合物固含量,控制膜孔径大小;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膜表面粗糙度增加,疏水性增强;PVDF加入使得膜中间孔的数量增加、通量增大,在PVDF含量为2wt%时膜的孔隙率最大、通量最高;当PVDF含量为4wt%时共混膜的强度最高,膜中UHMWPE的结晶度最大。在复合稀释剂DBP/LP作用下,研究了稀释剂配比对铸膜液性能以及共混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在固含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稀释剂中DBP含量增加,铸膜液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强,降温过程中相分离时间增加,有利于液滴生长,膜孔径增大、通量增加。另外,随着DBP含量增加,膜表面接触角和强度有所下降,孔隙率、气通量和水通量明显增加。测试结果还表明,PVDF主要分布在膜表面,UHMWPE网络结构作为膜内部的增强结构存在于膜的内部,随着PVDF含量增加膜表面PVDF球晶堆积厚度增加,球晶间堆积密度更加致密,孔隙率下降,气通量和水通量降低。另外,随着PVDF含量增加共混膜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膜强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17)

全祎[4](2017)在《LLDPE/TPE二元共混电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交通、信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电线电缆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热塑性弹性体(TPE)为基体树脂,开发出一种轻质、抗寒、无卤、抗疲劳电缆料。该电缆料利用协同阻燃效应,降低了无机物的添加,既达到了国家阻燃标准,又减轻了产品质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及热塑性弹性体(TPE)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寒性、较高的韧性,本文利用LLDPE和TPE这样的特点,生产出一种能够在极寒环境使用,并且可以往复弯折抗疲劳能力较好的新型电缆料;这种新型电缆料将满足市面上目前适用范围较广的聚氯乙烯(PVC)电缆料不能达到的要求。本文将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热塑性弹性体(TPE)为基体树脂,开发出一种无卤阻燃柔性电缆料,具体开展工作如下:(1)LLDPE/TPE二元共混物加工工艺及性能研究以LLDPE和TPE为基体,探究了 LLDPE与TPE不同比例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LLDPE/TPE复合材料的加工条件,并且对LLDPE/T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容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LLDPE:TPE为80:2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此时拉伸强度为16.8MPa,断裂伸长率为960.4%;LLDPE/TPE的加工温度在140℃时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该温度下拉伸强度达到20.3MPa;LLDPE与TPE有较低的熔融指数,其中LLDPE的熔融指数1.50g/10min,TPE为0.30g/10min,LLDPE/TPE二元共混物熔融指数均大于单一的LLDPE或者TPE,其中当LLDPE:TPE为80:20时,LLDPE/TPE二元共混物的熔融指数为2.8g/10min,相比与LLDPE提高了近一倍,比TPE提高了 900%,熔融指数反映了材料加工中的流动性,熔融指数的提高使得材料在加工工艺中挤出成型得到连续性型材的能力加强;通过SEM对复合材料淬断表面进行观察发现,LLDPE和TPE两种材料共混相容性较好,并且在材料内部TPE形成了一种叁维互穿网络结构;LLDPE/T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LLDPE的增加而提高。(2)ATH/OMMT/NPS复配无卤阻燃LLDPE/TPE复合材料的研究以LLDPE/TPE为基体,以ATH为主阻燃剂,以OMMT、NPS为协同阻燃剂,研究了 ATH、OMMT、NPS叁者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采用了 POE-MA为基体增容剂,研究了 POE-MA对OMMT在树脂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TH、OMMT、NPS叁者之间的存在协同阻燃效,并且利用ATH、NPS、OMMT叁者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进行复配阻燃,既能提高阻燃性,又能减少无机阻燃剂的添加量;LLDPE/TPE复合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POE-MA,有助于提高OMMT的分散性,从而使得OMMT在燃烧时形成的隔离层分散程度更大广泛,分散均匀性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燃烧时,OMMT隔离层能够大范围的隔热、隔氧,提高阻燃效率;从复合材料炭层SEM图中可以看出,ATH、NPS、OMMT叁者复配阻燃,形成的炭层结构更为连续致密,有较好的隔热、隔氧效果;经热重曲线分析表明,ATH、NPS、OMMT叁者复配阻燃产生的炭层结构更为连续致密,形成的炭层隔热、隔氧的效果更好。(3)电子束辐射对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电子束辐射对材料进行不同辐射剂量的辐照,探讨了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热缩材料力学、电学、热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辐照工艺中辐照剂量等因素对材料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会使得材料发生交联,较低的辐照剂量能够达到较高的交联密度,辐照剂量过大之后,交联密度的提升趋于平缓,研究结果表明,当LLDPE/TPE复合材料的辐照剂量在90KGy的条件下,既可以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将辐照加工工艺应用于LLDPE/TPE二元共混物以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0.2MPa提高到12.8MPa,提高了 25.5%;LLDPE/TPE复合材料经过电子束辐照之后,LLDPE/TPE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都得到了降低;辐照加工,不会改变LLDPE/TPE复合材料的晶型,但是结晶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辐照加工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了材料的结晶性能以及结晶度的变化,并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表面形貌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12-01)

冯禄坤,姚普,郭洪霞[5](2017)在《二元共混缠结聚合物熔体的缠结网络微观结构与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含轮廓长度涨落CLF及约束释放CR效应的管道模型可以用来较好描述单分散缠结聚合物熔体运动学行为,但是对于更加常见的多分散体系,现有的理论描述较欠缺。我们用TraP PE-UA力场对长短链链长都超过缠结长度的二元线形PE进行了模拟,从微观管道方面来研究短链在长链背景下所表现出的CLF及CR效应。首先我们对CLF进行表征发现短链在自身纯体系中与其在长链背景下时的情况相近,与CLF的单链机理预测一致。对缠结网络性质进行表征发现短链在不同体系中缠结网络性质也相近。另外,我们利用"mean-path"对链缠结存活时间进行定义,并表征了链缠结存活时间,可以发现短链在自身纯体系中的运动会快于其在与长链共混体系时来得快,说明处在后者中时,CR效应被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E: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期刊2017-10-10)

黄曦[6](2017)在《基于拉曼光谱的聚合物二元共混体系挤出过程在线测量与表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组分含量和分散均匀性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两个物性参数目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离线测量方法,例如色谱和电子显微镜等。然而离线测量方法存在滞后性、破坏性和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拉曼光谱在线测量技术应用于实时检测及表征聚合物共混改性加工过程中组分含量和分散均匀性。这有利于加深对聚合物共混改性加工过程的理解,促进拉曼光谱在线测量技术在聚合物加工领域的应用,并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际价值。本文首先自主开发了拉曼光谱在线测量系统,对该系统主要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然后利用拉曼光谱在线测量系统测量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共混改性加工过程中的PS组分含量,使用不同预处理和多元校正方法得到了PS组分含量的最佳PLS定量模型,并与基于离线红外光谱建立的PS组分含量的最佳PLS定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再利用自主开发的拉曼光谱在线测量系统实时监测了PS组分含量从80 Wt.%到50 Wt.%再到20 Wt.%的演变过程;最后利用基于在线拉曼光谱建立的PS组分含量的最佳PLS定量模型预测得到了不同加工转速下70/30配比的PP/PS共混改性加工过程中PS分散均匀性,并与离线扫描电显微镜表征PS分散均匀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红外光谱离线测量PS组分含量相比,拉曼光谱在线测量PS组分含量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基于在线拉曼光谱建立的PS组分含量的最佳PLS定量模型校正集的决定系数(2R)/交互验证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为0.9998/0.438 Wt.%,预测集的2R/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9993/0.725 Wt.%;拉曼光谱在线测量得到30 rpm、60 rpm、90 rpm、120 rpm和150 rpm加工转速下的PS含量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10.95%、7.24%、6.43%、5.54%和5.03%,这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离线表征PS分散均匀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证明自主开发的拉曼光谱在线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PP/PS共混改性加工过程中PS组分含量和分散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7)

赵丹东[7](2016)在《AMIMCl/水二元共混体系对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相变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原料,已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由于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淀粉的改性修饰和加工通常在溶剂体系中进行。然而淀粉在大多数传统溶剂中不易溶解且难于改性加工,限制了该类天然高分子的深入开发和大规模应用。与传统溶剂相比,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具有不挥发、不易氧化、对淀粉有良好的溶解性等优良特性,逐步应用在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改性修饰和反应催化中。但其价格昂贵,不利于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规模化加工和生产,因此探究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AMIMCl)/水二元混合液作为的新型溶剂体系,对扩大淀粉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玉米淀粉在不同比例AMIMCl/水混合液中的颗粒形态及相变情况,并对处理前后的淀粉样品的结晶特性、热稳定性及表观形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从分子水平,探讨了不同链/支比结构(链支比例分别为80/20、50/50、23/77及0/100)对淀粉在溶剂体系中的性质影响,以期深入研究淀粉分子、水及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规律,为淀粉加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MIMCl/水二元共混体系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结晶结构影响显着,且与淀粉的种类及共混液中AMIMCl的含量密切相关:当共混溶液体系中AMIMCl/水的比例低于50/50时,在加热过程中,随着体系中AMIMCl含量的增加,低链玉米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0%及23%的蜡质及普通玉米淀粉)和高链玉米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50%及80%)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淀粉相变吸热峰和颗粒偏光十字消失的温度区间均向高温区迁移,主要是因为水分含量较高时,AMIMCl容易解离为Cl﹣和[AMIM]+,Cl﹣可以结合淀粉羟基中的H形成氢键,[AMIM]+可以结合淀粉另一羟基中的O形成氢键,淀粉双螺旋结构因氢键作用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网状结构。当共混溶液AMIMCl/水比例为50/50时,低链和高链淀粉的相变吸热峰和颗粒偏光十字消失的温度区间都达到最高,此时淀粉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的氢键网络结构最稳定。但常温下经该比例混合液处理后,淀粉样品的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和颗粒特性均未发生显着变化。当共混溶液体系中AMIMCl/水的比例高于50/50时,在加热过程中,随着体系中AMIMCl含量的增加,低链和高链淀粉相变吸热峰和颗粒偏光十字消失的温度区间均向低温区迁移,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高浓度AMIMCl体系中,Cl﹣和[AMIM]+可同时作用于同一淀粉羟基,破坏淀粉双螺旋结构,同时在该体系中,少量水分子与AMIMCl竞争,糊化与溶解可同时发生,并产生迭加作用。当AMIMCl/水比例为80/20时,低链和高链淀粉相变峰值和颗粒偏光十字消失的温度区间最低,淀粉双螺旋结构最易被破坏。常温下,淀粉样品经该混合液处理后,相对结晶度显着降低;颗粒表层孔洞变大,且周围存在少量淀粉碎片。在纯离子液AMIMCl中,淀粉相变曲线中只有放热峰出现,且高链淀粉的溶解温度明显高于低链淀粉。在IOD法观察中发现,低链淀粉在AMIMCl中,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颗粒偏光十字完全消失,其特有的A型结晶结构完全破坏,颗粒破碎为形状大小不一的碎片;髙链淀粉颗粒在纯AMIMCl中放置7天后,部分颗粒的偏光十字消失,但大部分颗粒仍保持完整结构,其特有的B型结晶结构部分被破坏,相对结晶度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3-10)

米策,孙晓丽,闫寿科[8](2015)在《聚偏氟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混体系在不同膜厚下的受限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别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元共混物的厚膜与超薄膜,有效地研究了在不同膜厚下PVDF的受限结晶行为,并成功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和掠入射X光衍射表征PVDF结晶行为,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结晶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与厚膜样品相比,薄膜样品生成β晶所需的淬冷温度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对于只有200nm厚的薄膜,PMMA对PVDF结晶的受限作用体现的更加明显,且在共混物中PMMA的引入能更有效地抑制α晶型的生成,促进β晶型的生成。因此这是膜厚和PMMA引入对PVDF受限结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5-10-17)

钟硕,叶深杰,王文锦,陈忠仁[9](2015)在《如何让嵌段共聚物全部分布在二元共混体系的相界面》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两亲性,经常被用作不相容聚合物之间的增容剂,以提高共混材料的性能。但嵌段共聚物必须分布在共混物的相界面,才能起到增容作用。但无论理论还是实验研究都表明,除了分布在共混物相界面以降低界面张力减小相尺寸,嵌段共聚物还能在均聚物相中形成胶束。胶束不但不会增容,还会形成"缺陷"诱导材料失效。几十年以来,人们期待通过设计和合成新型构造的嵌段共聚物,来提高增容效率。本文提出的"顺序共混"可以让嵌段共聚物分布在两元共混物的相界面而不形成胶束,以达到最高的增容效率。嵌段共聚物首先在一种均聚物中形成胶束,在随后第二种均聚物加入的共混过程中,胶束消失,几乎全部增容剂都分布在了共混物的相界面。利用只对嵌段共聚物染色的共混体系(PCHMA/PMMA/PS-b-PMMA),本研究直接观察到了从全部是胶束到全部在界面的过程。通过橡胶体系(NR/BR/PI-b-PB)的顺序共混,该轮胎材料的抗裂性能获得成倍提高。(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 高分子加工》期刊2015-10-17)

胡园园,张粉霞,陈艳军,陈冬梅,张超灿[10](2015)在《含氟二元共混乳液形成梯度结构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3种表面能及氟含量一致但链段运动能力不同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将这3种聚合物乳液与同一种普通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以相同的比例共混后成膜并进行了适当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共混组分软硬差别对膜断面梯度结构的影响。通过对共混膜表面性能和断面结构的表征发现:共混两组分有软硬差别时,含氟组分硬(Tg高),成膜时未能扩散更有利于共混膜热处理后形成沿厚度方向的氟浓度梯度结构,且在稍低于粘流温度的150℃热处理能得到最好的梯度结构;没有软硬差别的共混两体系比有软硬差别的共混体系更容易在成膜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形成沿膜厚度方向的氟浓度梯度。(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二元共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混物的物理性质。本工作以超临界CO_2为溶剂,通过改变工艺来调控聚丙烯(PP)/叁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的相形貌,进而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仪研究其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利用CO_2在PP和EPDM基体中较大的溶解度和溶胀度差异,在CO_2环境下退火处理PP/EPDM,可以显着增加EPDM相体积分数,进而促使EPDM相形貌从海-岛状结构向双连续结构转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EPDM含量下,真空热退火后材料性能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而经过CO_2退火后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提高,这意味着材料的刚性和韧性都得到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元共混论文参考文献

[1].廖博,刘清泉.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思考与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

[2].闫海阔,郑晓平,王璠,包锦标,王市伟.利用超临界CO_2调控聚合物二元共混物的相形貌及力学性能[J].材料导报.2018

[3].刘峰.网络增强UHMWPE/PVDF二元共混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

[4].全祎.LLDPE/TPE二元共混电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7

[5].冯禄坤,姚普,郭洪霞.二元共混缠结聚合物熔体的缠结网络微观结构与运动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E: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2017

[6].黄曦.基于拉曼光谱的聚合物二元共混体系挤出过程在线测量与表征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赵丹东.AMIMCl/水二元共混体系对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相变及性能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

[8].米策,孙晓丽,闫寿科.聚偏氟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混体系在不同膜厚下的受限结晶行为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5

[9].钟硕,叶深杰,王文锦,陈忠仁.如何让嵌段共聚物全部分布在二元共混体系的相界面[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高分子加工.2015

[10].胡园园,张粉霞,陈艳军,陈冬梅,张超灿.含氟二元共混乳液形成梯度结构膜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二元共混论文-廖博,刘清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