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的新安全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联合军演,中国-东盟关系,新安全观,南海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新安全观论文文献综述
邵建平[1](2019)在《新安全观视域下的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军事外交的最高阶形式,联合军事演习在具有军事同盟的国家间非常普遍。除了发挥向"第叁方"传递军事威慑信息的作用,联合军事演习在国际关系中也发挥着预防性外交的作用,是信任建立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误判、增进互信,也能够推进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治理的国际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军事合作,尤其是中国和东盟成员国间双边军事联合演习积累了经验,加之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和东盟于2018年10月成功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以《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使用及海上联合搜救为重点、不针对"第叁方",完全符合中国一贯主张的新安全观理念。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减少误判,提高互信水平,也能够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立国[2](2019)在《中国的亚洲新安全观及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亚洲安全形势整体稳定,但出现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呈现出新的特征。亚洲地区冷战思维根深蒂固,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东亚二元格局限制了地区深度合作的开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亚洲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亚洲安全机制碎片化现象突出,缺乏地区性统一安全与合作架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亚洲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为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实现中国与亚洲地区的持久安全稳定,中国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原则,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亚洲新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与和平思想、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等文化和思想精华,借鉴了西方国际安全观念的既有经验并坚持和发扬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提出为更好地进行亚洲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实现亚洲持久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推行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提出四点政策主张:一是把握方向,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二是夯实基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叁是互谅互让,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四是循序渐进,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架构。五年来,中国为落实四点政策主张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亚洲新安全观的践行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亚洲及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中国政策和主张深度融合,对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亚洲新安全观的深入践行充分诠释了安全与发展相依相存辩证关系的中国理念,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影响力。然而,中国要进一步践行亚洲新安全观,并由此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目前还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亚洲长期存在的冷战思维及大国势力干预,二是大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与大国战略博弈,叁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复兴,四是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对此,中国要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要坚持做亚洲新安全观的积极倡导者,更要做亚洲新安全观的坚定践行者。中国要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经济合作促进亚洲各国安全合作;要加强各国间安全互信与合作,逐步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要积极开展与亚洲国家公共外交,加强亚洲各国对中国认同感;要积极推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李维军,贾琬朝[3](2017)在《中国新安全观: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安全观是对传统安全理论的超越,是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宣言,是新时期下中国发展国家关系的准则。中国新安全观是以中国新安全观核心要义为基础、以国家安全观和亚洲新安全观为支撑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国家利益论评析中国新安全观,可以完整、准确、科学地从安全、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家利益的核心方面说明中国国家利益对中国新安全观的需要,深刻揭示中国新安全观的全面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发展性。(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朱志玲[4](2017)在《新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警务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安全观不同,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强调以公正、发展与合作求安全,最终实现共同安全。当前中国—东盟警务合作存在观念不一致、机制不完善、模式有偏差等问题。中国—东盟警务合作应从区域安全现状出发,在新安全观视野下变革传统思维方式,树立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共同安全新理念,在区域、次区域与双边叁个层次上,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警务合作立体框架的形成,以实现区域共同安全。(本文来源于《广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周朝辉,曾繁一[5](2017)在《分析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军事外交和新安全观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实际中国军事外交和新安全观的相关工作,以此为现阶段中国新型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马超,张青磊[6](2016)在《“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旅游安全合作——基于亚洲新安全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东盟域内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等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亟需扩展的领域,但学界与政策界对此领域研究和关注仍属起步阶段。面对制度供给不足、合作共识欠缺、救援机制梗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等困境,中国应与东盟在亚洲新安全观理念下,将旅游安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发挥中泰旅游安全合作"早期收获"示范效用,推动政府与民间双轨互动,在旅游安全形象互塑、多边救援等合作领域发力,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共建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葛红亮[7](2015)在《中国“新安全观”及其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区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国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新安全观",强调以此来满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和通过合作来实现区域安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和东盟在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制度性成就与实践成效。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对地区安全事务的看法不尽一致,双方的安全合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新安全观"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也面临挑战。对此,中国应从多层面寻找克服挑战的良方。(本文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期刊2015年03期)
葛红亮[8](2015)在《中国“新安全观”及其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区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国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新安全观",强调以此来满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和通过合作来实现区域安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和东盟在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制度性成就与实践成效。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对地区安全事务的看法不尽一致,双方的安全合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新安全观"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也面临挑战。对此,中国应从多层面寻找克服挑战的良方。(本文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3期秋季号》期刊2015-09-01)
毛丽燕[9](2015)在《探讨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外交是指国家在军事方面的对外交往活动,是国家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军事人员互访、军事谈判、缔结军事条约,以及处理国际上的军事事务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军事外交活动日益频繁,这是我国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我国国际责任感在逐渐增强。同时,安全观对于我国的军事外交具有指导性作用,在传统的安全观下,我国的军事外交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面对当前世界新形势的变化与新格局的形成,我国需要摒除传统安全观的弊端,新安全观的诞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本文对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的价值进行简单探讨。(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5年07期)
夏立平[10](2015)在《论亚洲新安全观与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亚洲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国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在新时代维护安全需要有新观念,新安全观是在与冷战思维斗争中发展的,它应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亚洲新安全观是对和谐世界理论的发展,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宣示。坚持和丰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亚洲新安全观的基础。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为实现亚洲新安全观提供了现实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中国的新安全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以来,亚洲安全形势整体稳定,但出现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呈现出新的特征。亚洲地区冷战思维根深蒂固,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东亚二元格局限制了地区深度合作的开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亚洲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亚洲安全机制碎片化现象突出,缺乏地区性统一安全与合作架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亚洲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为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实现中国与亚洲地区的持久安全稳定,中国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原则,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亚洲新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与和平思想、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等文化和思想精华,借鉴了西方国际安全观念的既有经验并坚持和发扬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提出为更好地进行亚洲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实现亚洲持久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推行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提出四点政策主张:一是把握方向,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二是夯实基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叁是互谅互让,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四是循序渐进,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架构。五年来,中国为落实四点政策主张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亚洲新安全观的践行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亚洲及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中国政策和主张深度融合,对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亚洲新安全观的深入践行充分诠释了安全与发展相依相存辩证关系的中国理念,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影响力。然而,中国要进一步践行亚洲新安全观,并由此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目前还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亚洲长期存在的冷战思维及大国势力干预,二是大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与大国战略博弈,叁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复兴,四是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对此,中国要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要坚持做亚洲新安全观的积极倡导者,更要做亚洲新安全观的坚定践行者。中国要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经济合作促进亚洲各国安全合作;要加强各国间安全互信与合作,逐步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要积极开展与亚洲国家公共外交,加强亚洲各国对中国认同感;要积极推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的新安全观论文参考文献
[1].邵建平.新安全观视域下的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演[J].南洋问题研究.2019
[2].张立国.中国的亚洲新安全观及其实践[D].兰州大学.2019
[3].李维军,贾琬朝.中国新安全观: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4].朱志玲.新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警务合作研究[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
[5].周朝辉,曾繁一.分析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J].民营科技.2017
[6].马超,张青磊.“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旅游安全合作——基于亚洲新安全观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6
[7].葛红亮.中国“新安全观”及其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J].公共外交季刊.2015
[8].葛红亮.中国“新安全观”及其面向东南亚的外交实践[C].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3期秋季号.2015
[9].毛丽燕.探讨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的价值[J].传播与版权.2015
[10].夏立平.论亚洲新安全观与中国[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