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压等离子体应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频等离子体,模式转变,发射光谱诊断,涂层制备
大气压等离子体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起家[1](2019)在《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在涂层制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涂层技术应用广泛,涂覆涂层于工件表面可以有效提高工件性能、延长工件使用寿命、降低工件制备成本;有些器件则直接为涂层的形式,如印刷电路板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涂层制备要求越来越高,对涂层制备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具有装置结构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涂层制备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存在两种放电模式:一种是轴向分布静电场引起的容性耦合放电(E模式);另一种是线圈内部感应产生的环向分布电场引起的感应耦合模式放电(H模式)。本论文工作中应用E模式放电制备了铜薄膜,应用H模式放电制备了碳化硼涂层,研究了等离子体的产生、E-H模式转变的动态过程、等离子体特性参数随实验条件的变化及不同实验条件对所制备涂层特性的影响。主要工作及实验结果如下:(1)应用高速摄像技术,分析了大气压感应耦合等离子体E-H模式转变过程,以及H模式下环形放电转变为团状放电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在氩气放电中,输入功率约300-1000 W时,E-H模式转变过程大约需要0.5-1 ms;环形H模式放电形成后,放电会从炬内边缘发展到炬内中心位置,形成稳定的团状放电状态。提高输入功率、边气流速和在氩气中引入少量氢气都有助于减少此转变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对一种铜线插入放电管中的射频E模式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并应用高速相机拍摄了其产生过程。结果表明放电起始于铜丝尖端,经气流作用发展为等离子体射流。放电为丝状放电。在本实验条件下,电压有效值在650-850 V之间,纯氩气放电电流有效值在4-6.5A之间,引入氢气后放电电流有效值降低到2.5-5 A之间。放电电流比电压的相位超前约90度。在氩气放电中引入少量氢气会使等离子体气体温度和电子密度上升,但同时降低了放电电流和电子激发温度。等离子体气体温度约为600-1400 K;电子激发温度约为8000-11000 K;电子密度约为3.1×1020-8.2×1020m-3。(3)研究了输入功率、气体流速和氢气浓度对大气压射频E模式放电沉积铜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体温度和流经铜丝的放电电流是引起铜线烧蚀的主要原因。提高输入功率,有助于等离子体气体温度升高和放电电流增大,促进铜线的烧蚀,从而使铜原子蒸发量增多,加速了铜膜沉积速率,并使薄膜的粗糙度和沉积颗粒的粒径增大。提高气体流量,等离子体气体温度下降,导致铜原子的蒸发量降低,使铜膜沉积速率、颗粒粒径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所下降。随氢气浓度增大,等离子体气体温度上升,放电电流下降。当氢气浓度低于1.6‰时,随着氢气浓度增大,铜原子蒸发量增多,沉积速率和薄膜上的颗粒粒径增大。当氢气浓度大于1.6‰时,随着氢气浓度增大,铜原子蒸发量减小,沉积速率下降,薄膜上的颗粒粒径减小。此外,提高氢气浓度有助于降低薄膜表面粗糙度。(4)应用感应耦合热等离子体(H模式放电)在铜基底上制备了纯碳化硼涂层和碳化硼/铜梯度涂层。对比原粉和涂层的XRD检测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喷涂后碳化硼的物相没有变化。成功制备了碳化硼/铜梯度涂层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较铜基上纯碳化硼涂层,梯度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力提高显着。此外,随着边气中引入氢气浓度的增加,沉积在铜基底上的纯碳化硼涂层孔隙率降低,致密度有所提高。应用发射光谱并结合高速摄像诊断了感应耦合热等离子体特性参数随氢气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边气中引入氢气后,等离子体在轴向和径向都有收缩;且随着氢气流量的增加,等离子体的体积收缩程度变大。电子激发温度与电子密度随氢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3)
田振华[2](2019)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左旋聚乳酸取向纤维膜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工程是研究开发用于修复人体组织或受损器官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中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尤为重要。左旋聚乳酸(PLLA)以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传统薄膜结构的PLLA相比,取向性的叁维多孔结构的PLLA纤维膜,不仅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可以对细胞生长进行接触引导并促进细胞排列,因此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PLLA取向纤维膜的疏水性导致其具有较差的细胞亲和力,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中富含多种活性官能团,可对不同的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生物材料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APPJ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灵活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使用APPJ改性时不受物理空间限制,适用于叁维材料改性,而且APPJ是在低温下产生的,可用来对热敏性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本文以PLLA取向纤维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改性原理,研究了其对PLLA取向纤维膜的改性过程,在此基础上接枝固定明胶以进一步改善样品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并在明胶固定的样品表面进行了细胞培养,研究APPJ表面改性和明胶固定对细胞增殖和形貌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PLLA取向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纤维膜的形貌以及通过Image J对纤维直径进行统计分析,制备出平均纤维直径为675±11nm的取向纤维膜。2.研究自制APPJ装置的电学特性和发射光谱特性,并利用He/O2 APPJ对PLLA取向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之后采用接枝-涂覆方法将明胶生物大分子固定在APPJ改性后的样品表面以进一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并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不同工作电压和不同He/O2混合比对改性结果的影响,完成了参数的优化。3.在APPJ改性前、改性后和明胶固定后的PLLA取向纤维膜表面接种小鼠成肌细胞C2C12,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和不同细胞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生长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的取向纤维膜,C2C12细胞在APPJ改性后的和明胶固定后的取向纤维膜上具有更加铺展的形态和更大的生长密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文浩,田朝,冯绅绅,宁付鹏,白超[3](2018)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能够在开放空间而不是在狭窄放电间隙中产生高活性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APPJ已经成为国际上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4种典型的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包括单针、针-环、单双环以及微腔结构,并分析了各自的结构特点。然后介绍了APPJ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包括射流装置结构、活性粒子探测方法、射流与外界物质相互作用及应用等方面。最后对APPJ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相启森,刘秀妨,刘胜男,徐春青,张华[4](2018)在《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tmospheric cold plasma,ACP)是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综述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食品杀菌、内源酶失活、食品组分改性、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降解、食品包装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影响ACP技术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为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7期)
张健,曹昕明,安英英[5](2018)在《大气压射流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在日常中有大量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可以用于材料的性能改造、废气的脱硫和脱氮工程;在生物医学上可以用于患者的伤口的消毒和杀菌工程,还可以用于牙齿疾病的治疗;在环境保护上可以用来生产臭氧;在光学上可以用来制作等离子等。大气压射流气体具有易操作、人为可控等特点,所以大气压射流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的应用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大气压射流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和棒棒[6](2018)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放电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过程发生于大气环境中时,由于氮气(N2)、氧气(O2)以及水(H2O)的存在,在等离子体和液体界面处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生成大量的活性氧化物和氮化物(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species,RONS)。而正是这些物理化学过程和其生成的RONS,使得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系统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污水处理即其众多应用之一。本篇论文主要对反应中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在有机物分解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探究。利用导数光谱法,本文对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溶液中生成的双氧水(H2O2)、硝酸根离子(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量进行了简单快速地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H2O2、NO2-和NO3-的生成和转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也考察了系统中影响H2O2产量的因素。实验发现H2O2的生成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等离子体和液体交界面处发生的溅射、水合离子的场致发射以及水溶液的蒸发等过程。因为反应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溶液中生成的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会导致溶液的pH值不断下降。为了实现对溶液pH值的控制,碳酸氢钠(NaHCO3)被用作酸碱缓冲液来调节溶液的pH变化。实验发现,等离子体的放电极性及溶液温度对NaHCO3的缓冲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甲基橙(MO)溶液模拟的有机废水。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作用于液体时产生的短寿命物质氢氧根自由基(OH)在MO的分解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产生的长寿命物质如H202等,不能直接分解溶液中的MO。但是,当溶液处于低pH值的酸性环境时,N02-和H202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过氧亚硝酸(ONOO-)和亚硝鎓离子(NO+),从而加速MO的分解。当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Fe2+)时,Fe2+会和溶液中生成的H2O2发生芬顿反应生成OH,加速MO的分解。(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刘丽萍,王一光,王国林,罗杰,马昊军[7](2018)在《大气压条件下高焓空气等离子体流场特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估和鉴定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材料使用性能,需要在能够模拟飞行气动热环境的高焓设备中进行大量地面试验。详细介绍了一种能够运行在大气压条件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设备,该设备能够产生多种气体(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的等离子体射流,运行功率范围为27~85.5kW,最大运行效率可达77.9%。通过对30mm的亚声速喷管出口8mm处空气等离子体流场参数高精度重构和发射光谱测试研究,获得了气体温度和光谱发射强度沿径向的分布,等离子体的焓值范围为8.54~22.2 MJ/kg,驻点热流最高可达721 W/cm2。选定2个试验状态对典型防热材料C/SiC进行烧蚀氧化考核试验,并通过与国内外同类设备比较,表明该大气压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具备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材料性能改进地面模拟试验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森[8](2017)在《大气压纳秒脉冲气—液放电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纳秒脉冲气-液放电因具有稳定性较好,能量利用率高,能产生丰富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基团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工程、材料合成和材料处理等领域。本论文在大气压空气、氮气、氦气和氩气等工作气体中,利用单针-水、针阵列-水电极结构获得了稳定的纳秒脉冲气-液放电等离子体,通过拍摄放电形态、测量电压电流波形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学特性和光谱特性,并将大气压空气和氦气纳秒脉冲气-液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应用于微生物灭活,主要研究内容有:1.在单针-水电极结构下,利用双极性纳秒脉冲电源驱动在大气压空气中获得了气-液弥散放电等离子体,且该弥散放电可以在不同底部形状的石英容器内产生。通过放电发光图像、电压电流波形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等离子体电学特性和光谱特性;分别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和电极间隙距离对发射光谱强度和等离子体气体温度的影响;研究了水溶液pH值和溶液中NO2-、NO3-和H2O2浓度随放电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每个电压脉冲内只有一次持续时间约为60ns的放电;OH(A2∑→X2∏)、N2((C3∏u→B3∏g,337.1nm)和N2+(B2∑u+→X2∑g+,391.4 nm)发射光谱随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极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脉冲峰值电压30 kV,频率150 Hz和电极间隙距离3.5 mm的条件下,氮分子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分别为3700 K和390 K。等离子体气体温度随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而略有上升,随电极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气体温度基本不随放电持续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溶液的pH值随放电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放电150 s后基本保持不变。水溶液中NO3-和H2O2浓度远大于NO2-的浓度,NO2-、NO3-和H2O2浓度均随着放电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2.在单针-水电极结构下,利用纳秒脉冲电源驱动在大气压氮气中发现了瞬时火花放电模式。瞬时火花放电包含流光放电、流光-火花转变、火花放电叁个阶段。脉冲峰值电压对流光-火花转变时间和火花电流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流光-火花转变时间逐渐减小,火花放电的电流峰值逐渐增大,且电流持续时间变短。在瞬时火花放电中,能量消耗主要发生在火花放电阶段,火花放电功率约占总功率的90%。通过发射光谱诊断了放电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物种,讨论了活性物种的生成过程,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和氮气流速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N2(C3∏u→B3∏g,337.1 nm)和 N(3p4S°→3s4P,746nm)的发射光谱强度增大,OH(A2∑→X2∏)和N2+(B2∑u+→X2∑g+,391.4nm)的发射光谱强度基本保持不变;O(3p5P→3s5S°,777 nm)和Hα的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氮气流速的增大,N2(C3∏u→B3∏g,337.1 nm)和N2+(B2∑u+→X2∑g+,391.4 nm)的发射光谱强度增大,O(3p5P→3s5S°,777 nm)、N(3p4S°-→3s4P,746nm)和Hα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小,OH(A2∑→X2∏)的发射光谱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利用N2(C3∏u→B3∏g,A∪=-2)的发射光谱计算了氮分子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脉冲峰值电压30 kV,重复频率150 Hz和氮气流速30 mL/min的条件下,氮分子转动温度为380 K,振动温度为2510K,且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均随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体流速的增大而降低。利用Hα线的斯塔克展宽和O(844 nm)、N(746 nm)线的斯塔克系数分别计算了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叁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电子密度约为1017cm-3,且随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而增大。3.利用双极性纳秒脉冲电源驱动大气压氦气和氩气中针阵列-水电极结构下的气-液放电。氦气中放电呈现弥散形态,氦气流速为5 mL/min时放电面积约为790mm2;氩气中放电呈现类辉光模式,在5 mL/min的Ar气流中,放电的面积可达670mm2。电压电流波形结果表明,在氦气和氩气气-液放电中,在每个电压脉冲内,只有一次放电,放电持续时间约为40 ns。通过发射光谱检测了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物种,并讨论了活性物种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在氦气放电中,随着氦气流速的增大,He(3s 3S→3P,706.5 nm)和Hα的发射光谱强度逐渐增大,OH(A2∑→X2∏)和O(3p5P→3s5S°,777 nm)的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在氦气流速为5 mL/min时最大。在氩气放电中,Ar(4p→4s)、O(3p 5P→3s 5S°,777 nm)、Hα和OH(A2∑→X2∏)的发射光谱强度随着氩气流速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随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利用N2(C3∏u→B3∏g,△∪=-2)的发射光谱计算了氮分子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氦气放电中,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分别为2600 K和310 K;在氩气放电中,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分别为2800 K和350 K。4.利用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弥散气-液放电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放线菌进行灭活处理,并研究了放电处理时间对叁种菌种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60s可使大肠杆菌的死亡率达到90%以上,处理时间达到5 min,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死亡率都接近100%,放线菌的死亡率只有90%。利用多针-水电极结构下的大气压氦气纳秒脉冲气-液弥散放电处理流动水中细菌和真菌,研究了放电处理时间、氦气流速和水样流速对水中细菌和真菌菌落数的影响。等离子体处理20 s可以使细菌菌落数急剧减少,处理时间90s后细菌基本被灭活。等离子体处理时间150 s,真菌的菌落数接近0。氦气流速和被处理水的流速对细菌和真菌的灭活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在被处理水样的流速较低时,细菌和真菌的灭活效率更高。在放电处理时间为150 s时,氦气流速越大,其处理效率越高,当氦气流速大于10 mL/min后,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急剧减少至接近0。(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4)
董晓宇[9](2017)在《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生物过程强化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是除固体、气体、液体之外的第4种物质,由于其具有低温甚至接近室温,高效性、无毒性、前期投入少、操作简单、低能耗等优点,被科学界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绿色技术之一。目前,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科学、能源与材料科学、微电子、医学和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我们前期科学发现表明,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能够促进克雷伯氏菌快速生长和提高其生产1,3-丙二醇能力。本研究中,我们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过程强化技术,用于强化生物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研究。我们以克雷伯氏菌、酿酒酵母和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探针技术、等技术,明确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强化微生物发酵的生物学机制,即大气压冷等离子体通过改变细胞膜电位-膜通透性-钙通道-钙信号-质子泵-辅因子-关键酶活性-碳代谢流的通路强化发酵的生物学机制;通过发射光谱技术、分析化学技术等,明确大气压冷等离子体生物强化技术的物理化学机制,即等离子体活性因子在气相介质、液相介质、气液界面,叁项中产生机制和长效机制;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化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等技术,明确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强化蓝莓果实品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生物化学机制,即大气压冷等离子体通过改变鸟嘌呤分子结构,断裂DNA双螺旋链,抑制或灭活微生物生长,从而降低腐烂率,延长蓝莓货架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提高蓝莓抗氧化力和蓝莓营养品质的生物化学机制。我们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过程强化技术,用于微生物发酵能力的强化和高经济价值水果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强化。该项研究理论和应用是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技术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领域的一个纵、深、广的拓展。(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周坤[10](2016)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特性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具有气体温度低、化学活性强、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在材料、环境、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产生和推进机制等叁个方面。尤其是电学特性备受广大研究人员关注。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应用激光干涉、汤普逊散射、谱线拟合等手段对等离子体射流中的电子和电荷等电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但研究方法较为复杂,造价及成本较高。本文设计独特的实验,主要对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流、电荷的分布等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并就其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等离子体射流根据不同驱动源进行分类的观点,实验中采用了脉冲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两种典型的驱动模式。改变脉冲电源的脉宽、气体流速等,测量等离子体射流电特性与其关系。(2)基于等离子体射流的物理特性,设计了双管和单管约束等离子体式装置、开放等离子体式装置这叁种不同的射流产生装置。这些装置从不同角度研究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流和电荷的相关分布。(3)基于等离子体射流的推进机理,设计了单铜环、双铜环、双锡纸环及射流接地线测量。改变测量装置的空间位置,测量射流电特性在空间的分布。(4)对所测的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并验证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射流电特性与气体流速、脉宽、以及空间位置的关系。给出了射流电特性的基本规律和趋势。(5)本文给出了低温等离子体杀灭蚂蚁、棉铃虫、鱼苗的生物试验。用介质阻挡放电箱处理大豆,进行了育种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大气压等离子体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组织工程是研究开发用于修复人体组织或受损器官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中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尤为重要。左旋聚乳酸(PLLA)以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传统薄膜结构的PLLA相比,取向性的叁维多孔结构的PLLA纤维膜,不仅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可以对细胞生长进行接触引导并促进细胞排列,因此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PLLA取向纤维膜的疏水性导致其具有较差的细胞亲和力,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中富含多种活性官能团,可对不同的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生物材料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APPJ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灵活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使用APPJ改性时不受物理空间限制,适用于叁维材料改性,而且APPJ是在低温下产生的,可用来对热敏性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本文以PLLA取向纤维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改性原理,研究了其对PLLA取向纤维膜的改性过程,在此基础上接枝固定明胶以进一步改善样品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并在明胶固定的样品表面进行了细胞培养,研究APPJ表面改性和明胶固定对细胞增殖和形貌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PLLA取向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纤维膜的形貌以及通过Image J对纤维直径进行统计分析,制备出平均纤维直径为675±11nm的取向纤维膜。2.研究自制APPJ装置的电学特性和发射光谱特性,并利用He/O2 APPJ对PLLA取向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之后采用接枝-涂覆方法将明胶生物大分子固定在APPJ改性后的样品表面以进一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并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不同工作电压和不同He/O2混合比对改性结果的影响,完成了参数的优化。3.在APPJ改性前、改性后和明胶固定后的PLLA取向纤维膜表面接种小鼠成肌细胞C2C12,研究不同APPJ处理时间和不同细胞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生长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的取向纤维膜,C2C12细胞在APPJ改性后的和明胶固定后的取向纤维膜上具有更加铺展的形态和更大的生长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压等离子体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1].郭起家.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在涂层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田振华.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左旋聚乳酸取向纤维膜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李文浩,田朝,冯绅绅,宁付鹏,白超.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及应用研究进展[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4].相启森,刘秀妨,刘胜男,徐春青,张华.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8
[5].张健,曹昕明,安英英.大气压射流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
[6].和棒棒.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
[7].刘丽萍,王一光,王国林,罗杰,马昊军.大气压条件下高焓空气等离子体流场特性及应用[J].航空学报.2018
[8].王森.大气压纳秒脉冲气—液放电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9].董晓宇.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生物过程强化领域的应用[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10].周坤.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特性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