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注射剂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射剂,过程分析技术,生产过程,近红外
中药注射剂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芳芳,毕宇安,王振中,萧伟[1](2016)在《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综述了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方面,应该从药材栽培、加工炮制、投料、提取、浓缩、大孔树脂纯化、柱色谱、萃取、醇沉、结晶以及成品检验的过程中引入过程分析技术,并提出了过程分析技术如何在中药注射剂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案,旨在透彻地理解并控制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从而确保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均一性及工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14期)
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2](2016)在《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注射剂微毒快速测试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方法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费氏弧菌CS234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优化与方法学考察,为该方法更加可靠地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打下基础。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费氏弧菌发光的因素,建立以七水硫酸锌为标准毒物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反应体系,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费氏弧菌冻干粉平衡15 min后加入复苏液1 m L,混匀10 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 m 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 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上述操作均在(15±1)℃条件下完成;复苏稀释液、渗透压调节液及七水硫酸锌储备液不干扰费氏弧菌发光强度的测定,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质量控制样品、定量下限样品批内精密度<5%,批间精密度<10%,准确度在85.8%~103.2%。七水硫酸锌溶液在3.86~77.27 mg·L~(-1),标准曲线方程为y=21.78lnx~(-1)5.14,R_2=0.998。该方法下ZnSO_4·7H_2O对费氏弧菌的IC_(50)为19.90 mg·L~(-1);对七水硫酸锌储备液及其质量控制样品分别连续考察120,8 h,其RSD<2%,提示其在室温及4℃保存条件下稳定性良好;pH 4.5~8.0时,费氏弧菌发光的波动控制在±10%,该p H可满足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测试需要。针对费氏弧菌CS234建立的微毒测试体系进行优化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及适应性,提示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聂黎行,石上梅,翟为民,戴忠,马双成[3](2015)在《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注射剂标准提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整体情况、测定条件和评价方式叁个方面对新颁布的中药注射剂标准中指纹图谱检测项加以分析和整理。结果可知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普遍采用高效液相检测,梯度洗脱,一般要求固定色谱柱型号和柱温,样品直接进样或经简单处理,大部分品种以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注射剂标准提高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对保障药品的有效、均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5年03期)
吴温,甄玉[4](2015)在《神威药业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吴 温 通讯员 甄 玉)在昨日刚刚结束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中药注射剂全面质量控制及在清开灵、舒血宁、参麦注射液中的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主要针对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本文来源于《石家庄日报》期刊2015-01-10)
赵筱萍,康立源,唐仁茂,李正[5](2014)在《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管控策略及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聚焦于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其重大技术需求,提出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策略,进而构建了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管控关键技术体系。然后以生脉注射液为例,研究建立了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管控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24期)
李自才[6](2014)在《浅谈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所用的药物往往不止一种,而经常是2~3种药物同时使用,或者混合使用,不同的药物混合在一起,由于它们各自的理化性质不同,容易产生对患者不利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归纳出以下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1.1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中药在我国的运用有着(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谢雁鸣,黎明全,张允岭,马融,冼绍祥[7](2013)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规范是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临床医生及护士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及操作规范,强调在使用过程中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禁混合配伍等,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减少不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18期)
于风平,代秀梅[8](2013)在《超滤技术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超滤技术在中医药的深入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超滤技术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超滤技术能有效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澄清度,进而减少吐温-80的使用量;能有效去除残留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热原和过敏性物质,增加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能够增加有效成分的保留,提高其临床疗效。结论:超滤技术必将广泛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并推动我国医药技术水平快步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3年31期)
段为钢,张陆勇[9](2012)在《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技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是目前较为紧迫的产业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物质基础入手,针对共性问题,对提高蛋白质、缩合鞣质、树脂、多糖、核酸、草酸盐、钾离子等有关物质质控标准,增加安全性检查阳性率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策略。最后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特点,对生产提出相关工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2年11期)
张敏,赵建军,谢雁鸣[10](2012)在《常用中药注射剂的配药流程及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应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及注意配伍禁忌、正确选用溶媒等方法,规范中药注射剂的配药流程。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配药操作规程,才能够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2年18期)
中药注射剂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费氏弧菌CS234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优化与方法学考察,为该方法更加可靠地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打下基础。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费氏弧菌发光的因素,建立以七水硫酸锌为标准毒物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反应体系,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费氏弧菌冻干粉平衡15 min后加入复苏液1 m L,混匀10 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 m 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 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上述操作均在(15±1)℃条件下完成;复苏稀释液、渗透压调节液及七水硫酸锌储备液不干扰费氏弧菌发光强度的测定,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质量控制样品、定量下限样品批内精密度<5%,批间精密度<10%,准确度在85.8%~103.2%。七水硫酸锌溶液在3.86~77.27 mg·L~(-1),标准曲线方程为y=21.78lnx~(-1)5.14,R_2=0.998。该方法下ZnSO_4·7H_2O对费氏弧菌的IC_(50)为19.90 mg·L~(-1);对七水硫酸锌储备液及其质量控制样品分别连续考察120,8 h,其RSD<2%,提示其在室温及4℃保存条件下稳定性良好;pH 4.5~8.0时,费氏弧菌发光的波动控制在±10%,该p H可满足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测试需要。针对费氏弧菌CS234建立的微毒测试体系进行优化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及适应性,提示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综合急性毒性的测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注射剂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芳,毕宇安,王振中,萧伟.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6
[2].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注射剂微毒快速测试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方法学的考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6
[3].聂黎行,石上梅,翟为民,戴忠,马双成.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注射剂标准提高中的应用[J].中成药.2015
[4].吴温,甄玉.神威药业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石家庄日报.2015
[5].赵筱萍,康立源,唐仁茂,李正.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管控策略及关键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2014
[6].李自才.浅谈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
[7].谢雁鸣,黎明全,张允岭,马融,冼绍祥.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中药杂志.2013
[8].于风平,代秀梅.超滤技术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
[9].段为钢,张陆勇.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技术策略[J].中成药.2012
[10].张敏,赵建军,谢雁鸣.常用中药注射剂的配药流程及技术要点[J].中国中药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