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书论论文-王为民

汉唐书论论文-王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唐书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城,陕西,汉唐

汉唐书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为民[1](2016)在《嘉汇汉唐书城(陕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期刊2016年12期)

兰蕊[2](2015)在《2007年以来中国大陆畅销女性图书的性别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作为社会性别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主义批评的重点关注对象。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畅销的女性图书在近年的市场上展现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作为记录女性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关于畅销的女性图书,出版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本文立足畅销的女性图书,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进入图书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其现状,审视其传播内容背后的性别文化,以把握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变迁。鉴于当前我国图书市场上畅销的女性图书复杂的出版情况,笔者对市面上畅销的女性图书做了大致分类,并将目标集中于2007年以来的女性图书,选取塑身美容及服饰装扮类、综合修养类、两性婚恋类、职场励志类这四大主题的畅销读物作为研究对象,或综合分析或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单部畅销读物进行个案研读,以期描绘出当前畅销的女性图书的一个概貌。最后,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女性图书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资料。绪论部分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思路。对畅销的女性图书进行性别观照,不仅影响着女性图书的生存与发展,更反映并改变着女性文化,研究将进一步明晰我国女性主义的进程。第二部分对女性图书、畅销书进行概念界定,以实地为例,对我国当前市场上的畅销女性图书做大致分类。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对四个主题下的畅销女性图书,第一类是女性塑身美容、服饰等时尚类图书,发掘美丽工具论背后的父权规训;第二类是讲女性综合修养的图书,这类图书指向励志与成功,主观意愿是让女性做自己,形成女性气质,而女性气质被建构的背后潜藏着男性的主导欲望;第叁类是两性婚恋类图书,阐述文本中男女两性关系的现实状况及女性在这个关系场域中仍然跳脱不了“男高女低”,甚至出现女性地位的倒退;最后是女性职场类读物,通过对热卖职场小说和杰出女性人物传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发现畅销的女性职场读物带有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态,职场女性实现的性别独立并非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同时也受到男性“引路人”的指引。结语部分阐述了与畅销女性图书有密切联系的女性阅读,总结对畅销女性图书的性别思考,畅销女性图书是充满活力的,透过文本,能够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和研究女性作者,同时也让我们倍加关注那些女性主义的开拓者。从历时性的层面可以得知,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趋向于现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但实质的女性性别状况并未改善,因此呼吁性别平等的实现,不仅仅需要观念上的更为开放、更为平等、更为现代,而且需要从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营造更为宽松、和谐且有利于形塑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社会环境与运行机制,尊重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真正实现两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谢建军[3](2013)在《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美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关于点画的用笔方法及其美学特征,"永字八法"(本文来源于《书画艺术》期刊2013年02期)

谢建军[4](2013)在《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美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3年02期)

谢建军[5](2013)在《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美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关于点画的用笔方法及其美学特征,"永字八法"是最为成熟的点画形式美学分析,且及其完备,但是"永字八法"属于具体的点画描述,还不能归于一般形式美学特征。而点画的疾徐和粗细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3年01期)

谢建军[6](2009)在《书法美学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思想,以及汉唐的书论文献,认为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载体的抒情达意体道的意象性艺术;认为书法美学意象是美学理论形态上书法主体和汉字线条实体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书法理论中的意象问题;认为汉唐书论中,书法美学意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占有主导地位,是书法理论家研究和理解书法艺术之美的思维利器;同时也认为,书法美学意象是一个结构层次分明、逻辑类别清晰的范畴系统。书法美学意象由实体美学意象和主体美学意象组成,主体美学意象又包括形式美学意象和风格美学意象,从而形成了实体、形式、风格叁个层次分明的美学意象结构体系。实体美学意象称为力意象;形式美学意象分为特殊形式美学意象和一般形式美学意象,特殊形式美学意象内容有点画意象、结体意象、书体意象和品评意象,一般形式美学意象有对称、虚实、转化与妥协;风格美学意象有阳刚、阴柔、中和之分别。实体美学意象之力意象认为线条的实体美学本质是主体生命力对象化之后的力度美感,汉唐书法理论家多用各种物象来比拟线条的力度感,形成了“力在字中”、“肌肤之丽”、“力谓骨体”、以及重视“心力”的美学传统。主体美学意象之点画意象形成了成熟的“永字八法”理论,并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八种笔画的形式美感,即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点画的一般形式意向或意象有两类:一是二维平面时间形式,即藏逆、疾徐和转折;二是图底空间关系形式,即提按、粗细和断连。汉唐书论在点画形式“意向”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美学意象和意蕴。结体意象建立在汉字的结构基础之上,由点画的二维平面空间形式,以及点画组合的内部空间形式和外部空间形式构成。结体意象是中国哲学阴阳思想的实践展开,在线条的结体构形中体验对称、虚实、转化、妥协所带来的美感。书体意象是历史发展和审美追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种书体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美学意象,所谓“画如铁石,字若飞动”、“蚕头燕尾、规矩有则”、“婉若银钩,漂若惊鸾”、“非草非真,发挥柔翰”,即篆、隶、草、行特有的美学意象符号。品评意象是书法主体间的美学共通感,通过主体之间的美学批评和交流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意象式的整体评价在汉魏时期尤为凸显,并在人物品藻的社会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叁级九品的品评模式。至唐代,张怀瓘力主以“情理”之道品评书法,从而使品评的标准更加合理,品评的内容更加完善。一般形式美学意象贯穿在特殊形式美学意象之中,并以中国书法特有的气韵、和谐、虚实、布白的形式美学意象表现出来。主体美学意象之风格意象是书法美学意象的最高层面,是实体意象和形式意象的综合,代表了时代美学理念和书法家个体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风格意象是中国阴阳思想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的具体化,具有美学理念上的自明性,先验演绎出阳刚、阴柔和中和之美。阳刚之美分为雄强和劲健,阴柔之美分为秀美和妍媚。书法主体在体验哲学和美学理念的同时,在线条的具体细微处构建出自己的美学风格。书法美学意象的逻辑类别包括意向物象式意象、意志形象式意象和抒情体道式意象。意向、意志和抒情代表了主体的思想;物象、形象和体道代表了实体的客观存在,两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书法美学意象的具体内容。意向物象式意象是指主体的美学理念不够明晰,主要靠物象来体现,汉魏时期表现明显。意志形象式意象是指主体意味强烈,物象成分相对减弱,美学理念更趋成熟,这一趋势在唐代明显增强,并且是书法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抒情体道式意象标志了书法理论的更加完善。自唐始,书法理论中关于抒情的内容增多,但体道一直就是书法美学理论的核心。抒情与体道,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主要功能。书法美学意象的逻辑类别贯穿在书法美学意象层次的论述之中,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书法美学意象范畴体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谢建军[7](2008)在《书法教育中的美学意象问题研究——以汉唐书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美学意象的哲学基础来自于后形式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美学意象在书法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为,美学意象是书法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书法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并贯彻书法教育过程的始终。汉唐书论文献中的美学意象是当代书法教育中美学意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书论美学意象体系由实体美学意象和主体美学意象构成,主体美学意象又分为形式美学意象和风格美学意象。实体美学意象表现为"力";形式美学意象包括汉字构成意象、点画意象、结体意象、书体意象、品评意象和一般形式意象;风格美学意象则是哲学美学化的阴阳意象。(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蒋敦雄[8](1986)在《汉唐书厄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产生之早,在世界文化史上皆首屈一指。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籍遭受第一次浩劫起,每每社会的大动乱,统治者的专制,侵略者的践踏,天灾人祸,都使书籍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厄运。本文拟就秦末汉初到唐代的书厄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1986年01期)

汉唐书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图书作为社会性别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主义批评的重点关注对象。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畅销的女性图书在近年的市场上展现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作为记录女性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关于畅销的女性图书,出版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本文立足畅销的女性图书,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进入图书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其现状,审视其传播内容背后的性别文化,以把握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变迁。鉴于当前我国图书市场上畅销的女性图书复杂的出版情况,笔者对市面上畅销的女性图书做了大致分类,并将目标集中于2007年以来的女性图书,选取塑身美容及服饰装扮类、综合修养类、两性婚恋类、职场励志类这四大主题的畅销读物作为研究对象,或综合分析或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单部畅销读物进行个案研读,以期描绘出当前畅销的女性图书的一个概貌。最后,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女性图书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资料。绪论部分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思路。对畅销的女性图书进行性别观照,不仅影响着女性图书的生存与发展,更反映并改变着女性文化,研究将进一步明晰我国女性主义的进程。第二部分对女性图书、畅销书进行概念界定,以实地为例,对我国当前市场上的畅销女性图书做大致分类。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对四个主题下的畅销女性图书,第一类是女性塑身美容、服饰等时尚类图书,发掘美丽工具论背后的父权规训;第二类是讲女性综合修养的图书,这类图书指向励志与成功,主观意愿是让女性做自己,形成女性气质,而女性气质被建构的背后潜藏着男性的主导欲望;第叁类是两性婚恋类图书,阐述文本中男女两性关系的现实状况及女性在这个关系场域中仍然跳脱不了“男高女低”,甚至出现女性地位的倒退;最后是女性职场类读物,通过对热卖职场小说和杰出女性人物传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发现畅销的女性职场读物带有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态,职场女性实现的性别独立并非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同时也受到男性“引路人”的指引。结语部分阐述了与畅销女性图书有密切联系的女性阅读,总结对畅销女性图书的性别思考,畅销女性图书是充满活力的,透过文本,能够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和研究女性作者,同时也让我们倍加关注那些女性主义的开拓者。从历时性的层面可以得知,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趋向于现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但实质的女性性别状况并未改善,因此呼吁性别平等的实现,不仅仅需要观念上的更为开放、更为平等、更为现代,而且需要从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营造更为宽松、和谐且有利于形塑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社会环境与运行机制,尊重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真正实现两性的全面自由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唐书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为民.嘉汇汉唐书城(陕西)[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6

[2].兰蕊.2007年以来中国大陆畅销女性图书的性别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谢建军.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J].书画艺术.2013

[4].谢建军.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J].书法赏评.2013

[5].谢建军.点画的一般形式美学分析——以汉唐书论为例[J].书法赏评.2013

[6].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谢建军.书法教育中的美学意象问题研究——以汉唐书论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

[8].蒋敦雄.汉唐书厄述略[J].求索.1986

标签:;  ;  ;  

汉唐书论论文-王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