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宽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红细胞分布宽度,实验室指标,肝脏病理分期
分布宽度论文文献综述
徐欢,牛倩,黄卓春[1](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情进展中的变化特点,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疾病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57例PBC患者(PBC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7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受试者;根据病理分期标准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患者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回顾性分析PB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临床生化、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患者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RDW水平上均升高,在清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上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C早期组相比,PBC晚期组在TBIL、DBIL、R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上均升高,在ALB、RBC、Hb水平上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TBIL、DBIL、PT、APTT水平呈显着正相关,与ALB、RBC、Hb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 RDW升高与PBC病情进展相关,并与其他常规预测疾病风险的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其病情监测的重要实验室指标。(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贾璐,王钧,刘芬,单春芳,石文界[2](2019)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的相关性。方法 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测PDW、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根据PDW水平分为高PDW组(PDW≥15.29%)44例和低PDW组(PDW<15.29%)41例;2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记录2组斑块的OCT显像特征;Pearson相关分析PDW水平与OTC参数中纤维帽厚度(fibrous cap thickness, FCT)的关系。将85例患者依据OCT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组16例和非TCFA组69例,比较2组PDW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F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PDW组血小板平均体积[(10.90±1.37)fL]高于低PDW组[(10.21±0.90)fL](P<0.05),TCFA比率(29.5%)、斑块破裂比率(22.7%)、血栓形成比率(36.4%)高于低PDW组(7.3%、4.9%、9.8%),FCT[(148.64±128.64)μm]小于低PDW组[(253.66±194.82)μm](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W与FCT呈负相关(r=-0.268,P=-0.030);TCFA组PDW[(14.61±2.6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6±0.83)mmol/L]高于非TCFA组[(11.82±3.74)%、(2.28±0.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增加(OR=1.318,95%CI:1.164~1.409,P=0.01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856,95%CI:1.202~4.817,P=0.020)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TCF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W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罪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莉,蔡强[3](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第1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ICU中18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PR对死亡的预测效果。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28d生存率。结果死亡组RDW、降钙素原、RPR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PLT、白蛋白低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白蛋白、高降钙素原、高RPR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RPR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为0.937,最佳截断值为0.062,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77.48%。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曲线显示,高RPR组28d生存率低于低RPR组(P<0.05)。结论入住PICU第1天RPR值与脓毒症患儿预后密切相关,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79-1083](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勇,姚亚军,侯杰,蒋丽,吴明杰[4](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前白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前白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心内科2018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1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挑选同期住院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浆前白蛋白(PA)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衰组BNP、ALB、AST、ALT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中RDW与PA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前白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能反映出心衰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8)
吴红玉[5](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ACS的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RDW与BUA在冠心病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初步诊断为ACS住院治疗的442例患者,并行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组(试验组)(328例)和非IHD组(对照组)(114例),对试验组行GRACE评分及Gensini评分,并根据评分分别分出亚组,研究各亚组组间及对照组与每个亚组间BUA和RDW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RDW及B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ensini、Grace评分分组分别在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各组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RDW和BUA与Gensini评分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4和0.391;均P<0.01。RDW和BUA与GRACE评分存在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4和0.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RDW和BUA为IHD的易患因素;②RDW和BUA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性的指标;③RDW和BUA与ACS的危险分层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危险程度的预测性指标;④RDW与BUA可作为评估IHD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徐静,谭林,高学武,李莎莎,王金玲[6](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的比值(RPR)对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HBV感染者128例,均进行肝组织活检及肝纤维化分期,计算RPR、APRI指数、FIB-4指数。采用ROC曲线分析RPR、APRI指数、FIB-4指数诊断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RPR、APRI指数、FIB-4指数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7、0.594、0.579,P均<0.05。RPR、APRI指数、FIB-4指数诊断显着纤维化(≥F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72、0.732,诊断进展期纤维化(≥F3)的AUC分别为0.858、0.820、0.763,诊断肝硬化(F6)的AUC分别为0.832、0.786、0.806。RPR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着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肝硬化的AUC优于APRI指数和FIB-4指数。结论 RPR对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好,且优于APRI指数和FIB-4指数。(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龙艳君,田茂露,袁静,李倩,査艳[7](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蛋白质能量消耗(PEW)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6-8月贵州省8家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同时进行物理测量及人体成分分析。根据血常规中RDW的四分位间距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DW与PEW发病的关系,同时应用ROC曲线评估RDW对MHD患者PEW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594例,按RDW四分位分组(Q1、Q2、Q3、Q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未校正模型中,Q4组MHD患者的PEW发病风险为Q1组患者的2.583倍(95%CI 1.588~4.202, P<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透析龄、血红蛋白、血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模型中,RDW与MHD患者PEW发病风险仍有关,Q4组PEW发病风险为Q1组患者的2.197倍(95%CI 1.306~3.698, P<0.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DW对MHD患者PEW发病最佳预测阈值为1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0.35%、78.72%,曲线下面积为0.611(95%CI 0.570~0.650,P<0.0001)。结论 RDW与MHD患者PEW的发生有关,对MHD患者PEW发病有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丁宁,陈长强,樊绮诗[8](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总胆红素(TB)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CHD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CHD的标准。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RDW和TB。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RDW和TB与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B型钠尿肽(BNP)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RDW和TB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RDW和TB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D组RDW明显升高(P<0.05),TB水平明显降低(P<0.05)。CHD组RDW与HDL-C呈负相关(r=-0.677,P<0.05),与cTnI呈正相关(r=0.196,P<0.01);TB与HDL-C呈正相关(r=0.525,P<0.05),与cTnI呈负相关((r=-0.118,P<0.05)。冠状动脉1支、2支和3支病变患者RDW依次显着升高(P<0.01),TB依次显着降低(P<0.01)。RDW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37,P<0.05),TB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85,P<0.05)。结论 RDW、TB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CHD风险和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秋琴,尤剑彬,章良铭,黄程勇[9](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70例RA患者作为RA组,另选取同期于健康体检中心定期体检的131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RDW、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M)、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记录RA患者不同抗核抗体(ANA)滴度(1∶100、1∶320和1∶1000)情况下的RDW、NLR,分析RA患者RDW、NLR与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RDW、NLR诊断RA的临床意义。结果 RA组的RDW、N、PTL、M、NLR、MLR、PL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数量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不同ANA滴度情况下的RDW、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CRP成正相关(r=0.15,P<0.05),RDW与ESR无相关性(P>0.05)。NLR与CRP、ESR均成正相关(r=0.34,P<0.001;r=0.18,P<0.05)。RDW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对应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3.25,灵敏度为84.60%,特异度为77.10%,95%CI为0.86~0.93;NLR的AUC为0.83,其最佳临界值为2.25,灵敏度为77.10%,特异度为78.60%,95%CI为0.78~0.87。结论 RDW和NLR在RA患者中均有明显的升高,两者在RA临床诊断上或许可当作一种潜在的辅助检测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张晓琦,姜艳,孙远,魏晓峰,宋耀鸿[10](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性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对心力衰竭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叁大数据库研究心力衰竭和RDW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2月5日。危害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 val,CI)作为统计指标。应用Stata12.0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采用Q检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3311名患者,显示RDW升高,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更差(HR=1.11,95%CI1.08~1.13,I2=27%,P=0.172)。3篇有关于RDW的变化与急性心力衰竭预后,一共1 294名患者,合并HR=1.17,95%CI 1.08~1.26,I2=0,P=0.393。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高水平RDW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增高(HR=1.14,95%CI 1.10~1.17,P<0.01)。此外前瞻性研究(HR=1.10,95%CI1.08~1.13),近5年发表文献(HR=1.11、95%CI1.08~1.15)、多因素分析HR值(HR=1.10,95%CI1.08~1.1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不显着。结论:入院时RDW对心力衰竭具有预后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分布宽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的相关性。方法 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测PDW、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根据PDW水平分为高PDW组(PDW≥15.29%)44例和低PDW组(PDW<15.29%)41例;2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记录2组斑块的OCT显像特征;Pearson相关分析PDW水平与OTC参数中纤维帽厚度(fibrous cap thickness, FCT)的关系。将85例患者依据OCT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组16例和非TCFA组69例,比较2组PDW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F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PDW组血小板平均体积[(10.90±1.37)fL]高于低PDW组[(10.21±0.90)fL](P<0.05),TCFA比率(29.5%)、斑块破裂比率(22.7%)、血栓形成比率(36.4%)高于低PDW组(7.3%、4.9%、9.8%),FCT[(148.64±128.64)μm]小于低PDW组[(253.66±194.82)μm](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W与FCT呈负相关(r=-0.268,P=-0.030);TCFA组PDW[(14.61±2.6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6±0.83)mmol/L]高于非TCFA组[(11.82±3.74)%、(2.28±0.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增加(OR=1.318,95%CI:1.164~1.409,P=0.01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856,95%CI:1.202~4.817,P=0.020)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TCF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W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罪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标志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宽度论文参考文献
[1].徐欢,牛倩,黄卓春.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贾璐,王钧,刘芬,单春芳,石文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3].王莉,蔡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4].张勇,姚亚军,侯杰,蒋丽,吴明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前白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C].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2019
[5].吴红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9
[6].徐静,谭林,高学武,李莎莎,王金玲.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9
[7].龙艳君,田茂露,袁静,李倩,査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8].丁宁,陈长强,樊绮诗.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2019
[9].张秋琴,尤剑彬,章良铭,黄程勇.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10].张晓琦,姜艳,孙远,魏晓峰,宋耀鸿.红细胞分布宽度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Meta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