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王朝论文-刘玉峰

隋唐王朝论文-刘玉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隋唐王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隋唐,粮食贮存,赈灾救荒

隋唐王朝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峰[1](2019)在《备凶年、平谷价 先秦至隋唐的历代王朝如何赈济民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国家治理实践中,中国古人形成了关于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赈济、粮价调控的系统性思想,并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制定推行了一系列粮食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现了高水平的思想成就和制度文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继承历史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隋朝和唐朝时期推行实施的义仓和常平仓制度以"备凶年""平谷价"作为明确的制度目标,较好发挥了保障民生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职能与功用。(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3期)

郑民德[2](2018)在《漕运天下与王朝兴衰——以隋唐大运河洛口仓为对象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洛口仓是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漕运仓储,对于京城供给、军事需求、灾荒赈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设置、沿革、管理、运作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当时漕运的形态与特点。同时,隋末不同势力对洛口仓的争夺,一方面体现了仓储对于政权维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漕运的正常运转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后世资料对洛口仓的记载与描述,则具有历史明鉴与仓储经验借鉴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陈国保[3](2016)在《王朝经略与隋唐南疆商业贸易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王朝在统一岭南的同时,开始着手对南疆交州的经略。征伐林邑,健全南疆地方建制,完善南疆军事防御系统,拓展交州海陆交通,逐步推进王朝统治秩序在南部边疆的确定和巩固。因应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的积极经略,作为隋唐帝国海外交通与贸易门户的交州(安南)地区,因为有国家力量的保障,其商业贸易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发展态势。而随着王朝统治秩序对南疆地方社会的不断整合,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态亦逐渐被纳入到一体化发展的隋唐国家经济体系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周伟洲[4](2016)在《7—9世纪的南海诸国及其与隋唐王朝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7至9世纪中国处于隋、唐王朝统一、繁荣时期,与南海(今东南亚地区)诸国交往更为密切。本文论述隋唐王朝对在今中南半岛北部设置的交州、安南的治理,并对中南半岛上的林邑(环王)、扶南、真腊等国,骠国以及今马来半岛诸国,室利佛逝国和今马来群岛诸国的地理位置、建国历史、经济、文化状况作了探索,进一步论述它们与隋唐王朝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6年03期)

刘闯[5](2015)在《“守”“取”分工——基于对两汉、隋、唐统一王朝长安与洛阳两京职能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两汉、隋、唐诸统一王朝有关长安与洛阳史料的梳理与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了地域状况、历史形势、统治者的政治地理思想对长安与洛阳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了两地"守""取"不同分工的看法,而两者的协同运作也为统一王朝的长期存在、有效施政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九辑)》期刊2015-12-01)

陈明光[6](2013)在《隋唐王朝赋税的来源与用途》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税是隋唐王朝最主要的赋税来源,经历了由人头税(租庸调)为主向单一资产税(两税法)的重大变化,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由于商品货币经济趋于发展,唐朝后期在专卖收入显着增加的同时,商税有所增长。这对五代、宋朝以"过税"、"住税"为名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赋税来源之一有直接影响。隋唐王朝赋税,主要用于官俸、军费,满足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花费以及国家财政储备,呈现高度集中性;用于赈济、兴修水利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开支甚少。(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3年00期)

彭丽[7](2012)在《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北疆突厥、契丹民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诸族间的民族关系,是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民族关系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突厥,是隋唐时期中国北疆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边疆民族,其控制地域之广、势力之强盛曾引起中原王朝形的极度关注。然而,这一草原帝国最终却消失在北方草原地带。同一时期,契丹逐渐成为东北边疆较有影响力的民族,尤其是唐末至五代,契丹成为北疆草原地区唯一的强大政权。两个民族前者由强至弱,后者则由弱变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引人深思。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与中原王朝有着重要关系。这一时期的北部中国,突厥、契丹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是遭到中原王朝的反复打击,后者与中原王朝虽有摩擦但主流是扶持其发展。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发展与北疆诸族关系不仅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确立与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交流、稳定边疆秩序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突厥、契丹两个民族为切入点,探讨它们与中原王朝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双方经济、文化等交流情况。首先,分析隋王朝与突厥、契丹两个民族间的政治关系。隋朝存在时间较短,疆域开拓与经营有限。但有隋一代积极处理与北方草原地区强敌——突厥的关系,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举措,最终将突厥汗国(启民可汗辖区)纳入隋朝版图。契丹民族在这时期也获得进一步发展,与隋朝建立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本民族的社会进步。其次,分析唐王朝与突厥的关系。隋末唐初,突厥重新控制大漠南北地区,成为与唐王朝对立的边疆民族政权,是唐前期北疆地区面临的最大的隐患。唐朝历经两代,较为妥善地处理与突厥关系,适时灭掉东突厥汗国。复辟的后突厥政权在遭到中原王朝反复打击和削弱之后退出北中国政治舞台,为北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再次,分析唐王朝与契丹族的关系。契丹在唐代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与政治扶持,其民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唐代羁縻府州制度推广至包括契丹在内的东北边疆地区。有唐一代,契丹与中原王朝发生多次军事冲突,但双方关系的主流仍然是和平交往,且契丹的政治从属地位比较稳定。最后,重点分析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写突厥、契丹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突厥、契丹都是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都以游牧经济为生活基础。游牧经济本身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突厥、契丹自身正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原地区则长期处于农耕经济的环境下,其农产品基本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的依赖性决定北方草原地区诸族不时南下,主动地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文化往来,而农耕经济对畜产品亦有一定的需求。故两种文明是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突厥、契丹与中原王朝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主要形式包括:朝贡、册封、和亲、民间贸易、文化艺术渗透与传播。这些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也巩固中原王朝的政治统一局面,加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进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张朔人[8](2011)在《试论隋唐王朝海南治理政策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隋朝通过赐封领地和郡县制度的设置,加强对海南的统治。唐代中央政府对海南的统治,一方面沿袭隋制——承认冯冼家族统治;另一方面,积极推行郡县制度来代替地方割据势力。但是,王朝的意图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被岛内民族不断颠覆,使得羁縻州县在海南岛盛行。论题拟就隋唐中央政府在海南王化政策推行情况展开论述,以探讨该时段内王朝政策在海南的变迁。(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彭福荣[9](2011)在《隋唐五代时期的乌江流域各民族与中央王朝之经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江流域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边疆的过渡地带,随着中原汉民族的挤压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扩张,日渐成为多民族杂居之所,而彝、土家、苗和侗等主要民族的先民大多处于分化成单一民族的过程之中。隋唐五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针对乌江流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构成的实际,采取设置州郡、派遣官吏,开辟道路、流通物资,推崇儒学、强化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乌江流域的治理与经营,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1年01期)

罗勇[10](2010)在《隋唐时期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吐谷浑原属于辽东鲜卑的一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分合迁徙过程中分部重组而成,后长期迁徙,经历了较长时间后才稳定居住于青海,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其势力不断扩大,遍布青海地区大部分及甘肃、新疆边缘地区,成为隋唐两个中原王朝的最主要的民族关系之一。吐谷浑在隋初,正处于它的盛期。便开始了对周边地区,主要是和隋相接的地方,进行了掠夺和骚扰。随着隋朝的强大和对南北的统一,隋朝开始正式处理双方关系,以扶植亲隋势力、和亲等方法,比较正确的缓和了与吐谷浑的关系;但随着一些新情况的出现和隋炀帝登记后开疆拓土,经营丝绸之路,隋又以军事手段想解决吐谷浑问题,但治标不治本,武力讨伐并不能解决问题。隋大败吐谷浑,有力震慑了吐谷浑,使其在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复国,但迅速随着它的灭亡,吐谷浑问题再次成为后来唐王朝在西北边疆时代解决的重要民族问题,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战与和的过程,唐朝由当初仅用武力讨伐这种简单手段解决到扩展为以政治文化为主要手段,是双边关系迅速升温发展。随着吐蕃王朝的强大,打破了唐朝西部单纯与吐谷浑存在的态势,吐谷浑成为唐与吐蕃王朝的争夺地带。唐在以前政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整合和总结,以“胡汉交融,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取精用宏”的文化开放心态,促进吐谷浑民族加快了与汉族的融合,走上了汉化的道路,解除了对唐经营河陇和丝绸之路的威胁,而被吐蕃奴役的另一部分吐谷浑人被迫归附,并慢慢被吐蕃化。从其主流来看,吐谷浑与隋唐关系是逐步发展与战争当中慢慢向前,走过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几起几落,最终步入以中原王朝创造为主流的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4-01)

隋唐王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洛口仓是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漕运仓储,对于京城供给、军事需求、灾荒赈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设置、沿革、管理、运作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当时漕运的形态与特点。同时,隋末不同势力对洛口仓的争夺,一方面体现了仓储对于政权维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漕运的正常运转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后世资料对洛口仓的记载与描述,则具有历史明鉴与仓储经验借鉴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隋唐王朝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峰.备凶年、平谷价先秦至隋唐的历代王朝如何赈济民众[J].人民论坛.2019

[2].郑民德.漕运天下与王朝兴衰——以隋唐大运河洛口仓为对象的历史考察[J].中原文化研究.2018

[3].陈国保.王朝经略与隋唐南疆商业贸易的发展[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

[4].周伟洲.7—9世纪的南海诸国及其与隋唐王朝的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

[5].刘闯.“守”“取”分工——基于对两汉、隋、唐统一王朝长安与洛阳两京职能的考察[C].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九辑).2015

[6].陈明光.隋唐王朝赋税的来源与用途[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3

[7].彭丽.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北疆突厥、契丹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张朔人.试论隋唐王朝海南治理政策变迁[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9].彭福荣.隋唐五代时期的乌江流域各民族与中央王朝之经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

[10].罗勇.隋唐时期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0

标签:;  ;  ;  

隋唐王朝论文-刘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