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牟冬梅,法慧,王萍,孙晶

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牟冬梅,法慧,王萍,孙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疾病危险因素,数据挖掘,疾病诊断

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牟冬梅,法慧,王萍,孙晶[1](2019)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疾病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客观指标数据,对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挖掘。【方法】利用文献研究、线性相关分析方法提取疾病危险因素,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算法构建疾病诊断模型,利用诊断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挖掘出9个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经定量评价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疾病危险因素诊断模型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整体性能更好。【局限】实验数据量有限。【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疾病危险因素能够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可以辅助临床决策。(本文来源于《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期刊2019年04期)

胡杰鑫,尹伟,任俊刚,孙维光,谢里阳[2](2018)在《基于多元可靠性模型的复杂结构件危险点选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评估复杂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多元可靠性模型的复杂结构件危险点选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载荷不确定性、材料性能不确定性、载荷作用次数以及材料强度退化对危险点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机械结构件危险点的选取提供了规范的判定依据。以某型号地铁列车枕梁为例,详细展示了利用多元可靠性模型选取枕梁结构件危险点的具体计算过程,并对枕梁的疲劳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以应力集中为依据确定的28个枕梁结构件潜在危险点中,只有2个是对枕梁疲劳可靠性构成影响的真正危险点,同时,该列车枕梁在设计的服役环境下完全满足安全服役30a的设计要求,并且服役60a的累计失效概率仅为0.75%。(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懿[3](2017)在《采场覆岩载荷叁带结构模型及其在冲击危险辨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煤矿的主要动力灾害之一,冲击地压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预测和科学防治的问题。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治理难度大,本文从"分类分治"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以应力与围岩作用关系为基础的冲击危险性辨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分治"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基于防冲的需要,建立了覆岩载荷叁带结构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案例调研、力学计算、现场运用、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等手段,研究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冲击危险性辨识方法,主要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提出了影响采场冲击地压应力场的覆岩载荷叁带结构模型。根据采场边界条件与覆岩结构的关系,按照岩层加载方式的不同,将采场上覆岩层分为"即时加载带"、"延时加载带"和"静载带",并定义了其范围,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单一回采工作面和多个回采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的连续表达。分析了载荷叁带岩层的动态演化及其对冲击危险性的影响。2)建立了典型开采边界条件下的载荷叁带应力影响范围估算模型。根据载荷叁带岩层在回采过程中的运动规律,计算了 "即时加载带"和"延时加载带"在回采过程中对煤壁施加的超前支承压力和侧向支承压力的大小及分布形式,为进一步分析覆岩运动对采场冲击危险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3)提出了冲击地压围岩结构类型及其局部稳定性计算方法。分析了深部巷道常见的变形破坏形态,研究了 "巷道-煤层-岩层"的十种空间类型与冲击破坏位置的关系。提出了围岩的两帮稳定性系数IB、顶板稳定性系数ID和底板稳定性系数IF,并利用该系数快速估计巷道局部位置的围岩稳定性,进而判断冲击危险性。4)提出了基于载荷叁带应力与围岩作用关系的冲击危险辨识方法。将影响冲击地压的八种典型外部力源类型和十种典型巷道围岩空间关系进行组合,实现对冲击地压的分类;采用应力迭加和载荷叁带理论模型,对巷道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进行估算,结合被评价位置的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实现冲击危险性辨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冲击地压"分类分治"的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山东能源集团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3)

卓朗,汪秀英,陈茂杰[4](2013)在《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健康体检者蛋白尿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蛋白尿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资料选自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2006~2009年完成的体检有效资料36720份,根据尿蛋白检测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等方法进行蛋白尿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蛋白尿患者1079例,总患病率为2.94%。男性患病率3.70%,女性患病率1.47%(χ2=144.521,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浆粘度、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高体质指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谷丙转氨酶偏高是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提取出F1压力因子、F2负荷因子、F3代谢因子、F4通透因子、F5乙肝因子。通过SEM分析构建了模型(χ2=10978.486,df=73,CFI=0.847,RMSEA=0.064)。模型F2决定F1和F3,F3决定F1,F1决定F4,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56、0.23、0.22和0.32。结论徐州地区健康体检者蛋白尿患病率较低,男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蛋白尿的策略应该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合理饮食、控制血压、保护肾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3年02期)

胡建华,宁瑜琳,张行成,杜相会,邓红卫[5](2012)在《群空区危险度的结构尺寸效应灰关联神经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耦合灰关联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空区危险度的结构尺寸效应灰关联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基于空区结构尺寸参数的五级空区危险度评价,分析空区危险度与结构尺寸参数间的影响程度及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空区结构尺寸的危险度灰关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实现群空区下的危险度的精确预测,其预测误差范围为0.082 3%~6.748 3%,平均误差为3.054 6%;空区危险度的影响因素中,矿柱宽度对空区危险度的影响最大,埋深对危险度的影响最小;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空区的危险度与暴露面积、埋深呈正相关性,与矿柱宽度呈负相关性,而与高宽比的关系式随着高宽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定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曹文君,刘丹红,李运明,孙彩虹,叶青[6](2012)在《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体健康间的结构方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体健康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各潜变量对测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调查西安市某叁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人群。构建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体健康间的结构方程模型,解释不同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健康的效应权重。结果健康行为与健康意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健康行为对躯体健康的直接效用为0.85,健康意识不仅直接作用躯体健康,而且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躯体健康产生间接效应,总效应达0.78。结论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均是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对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改变这些可控因素可以提高人们整体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舒旭,胡一睿,王杨,李卫,顾曼兮[7](2011)在《结构方程模型在评估血脂危险因子和高血脂内在关系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评估血脂危险因子和高血脂的内在结构关系为例说明结构方程模型在流行病学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从所有血脂危险因子中提取若干主因子(隐性变量)。建立血脂危险因子,高血脂及隐性变量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根据拟合结果修正模型并检验。结果模型最终拟合优度指标为GFI:0.853 0,AGFI:0.821 1,RMSEA:0.074 7,χ2/DF:1.083 78,由此可知,模型拟合较好。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对于量化估计多个变量及复杂疾病之间的结构关系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流行病学资料的处理中具有一定推广性。(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吴海磊,钱吉生,张纯,丁永健,陆永昌[8](2011)在《口岸检出HIV感染者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IV感染的直接、间接影响因素,探索其对HIV感染影响程度。方法以口岸检出的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各133例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国籍、文化程度、职业、劳务史、输血史、吸毒史、性伴侣数、是否有同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是否为HIV感染者为显变量,以人口特征、社会因素、行为因素作为隐变量,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口特征、社会因素和行为因素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不洁性生活史、性伴侣数和文化程度的作用。隐变量对HIV感染影响程度的排序依次为行为因素、人口特征和社会因素,同时叁者之间两两有关联。结论显变量对隐变量有直接与间接效应的双重作用,隐变量之间又存在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HIV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郭剑[9](2008)在《男同性恋艾滋病危险感知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AIDS认知水平及危险性行为现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阐明AIDS认知水平、性行为与AIDS危险感知的关系,并探索AIDS危险感知对自愿参与HIV检测、上网寻找性伴的影响,说明各因素间彼此相互作用,为该人群中开展AIDS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调查员在天津市某同性恋网站发布招募信息,有意参与者可到指定的调查网站填写电子问卷,提交后可得到检测号码,凭检测号码到指定医院进行免费HIV、梅毒检测。数据分析:首先对天津市男同性恋AIDS认知及危险性行为现况进行描述,并依据因子分析建立初始测量模型,进而对AIDS危险感知影响因素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829名被调查年龄较低,18.35岁者占86.4%,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2.6%,自认为同性恋者占65.7%。近6个月内的性伴数较多,安全套使用率低。对资料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IDS危险感知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性伴数、社会地位、高危性方式(口交、肛交)、低危性方式(手淫、吻肛、股间摩擦),其效应系数分别为:0.271、0.126、0.119、0.063;保护因素为危险途径知识、安全途径知识,效应系数分别为:-0.104、-0.025。同时这些因素又对HIV自愿检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社会地位作用最大,效应系数为0.328。上网寻找性伴除受到性伴数、高危性方式影响外,与AIDS危险感知、HIV自愿检测没有关联。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间,参与免费检测者共98人,HIV阳性率为2.0%(2/98),梅毒阳性率为11.8%(11/98)。结论: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多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对AIDS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普遍存在利于AIDS、STD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本次研究表明,AIDS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AIDS危险感知,同时AIDS认知水平还通过性伴数、性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男同性恋者AIDS相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自身的行为方式以及对自身感染AIDS可能的评价。而AIDS危险感知又进一步影响着男同性恋者参与HIV检测的意愿。另外,上网寻找性伴受到性伴数、高危性方式的影响,提示上网找寻性伴者发生危险性行为可能性更大。因此,在未来干预中可将网络作为干预平台,在系统传播AIDS预防知识的同时,提高同性恋者AIDS危险感知能力,使其准确地评价自身行为的危险性以促使其采取HIV检测等保护性措施。(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彭绩,周海滨,程锦泉,董时富,张丹[10](2003)在《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线性结构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深圳市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和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 ,并进行模型拟合与评估。结果 生化指标直接影响患病状况 (直接影响权重为 0 2 6) ;生理指标不仅直接影响患病状况 (直接影响权重 0 14 ) ,而且通过生化指标间接影响患病状况 (间接影响权重 0 0 6)。性别和生活习惯间接影响患病状况。结论 线性结构模型能较好的分析糖尿病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03年12期)

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准确评估复杂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多元可靠性模型的复杂结构件危险点选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载荷不确定性、材料性能不确定性、载荷作用次数以及材料强度退化对危险点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机械结构件危险点的选取提供了规范的判定依据。以某型号地铁列车枕梁为例,详细展示了利用多元可靠性模型选取枕梁结构件危险点的具体计算过程,并对枕梁的疲劳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以应力集中为依据确定的28个枕梁结构件潜在危险点中,只有2个是对枕梁疲劳可靠性构成影响的真正危险点,同时,该列车枕梁在设计的服役环境下完全满足安全服役30a的设计要求,并且服役60a的累计失效概率仅为0.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牟冬梅,法慧,王萍,孙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疾病危险因素研究[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

[2].胡杰鑫,尹伟,任俊刚,孙维光,谢里阳.基于多元可靠性模型的复杂结构件危险点选取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3].刘懿.采场覆岩载荷叁带结构模型及其在冲击危险辨识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

[4].卓朗,汪秀英,陈茂杰.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J].中国卫生统计.2013

[5].胡建华,宁瑜琳,张行成,杜相会,邓红卫.群空区危险度的结构尺寸效应灰关联神经网络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曹文君,刘丹红,李运明,孙彩虹,叶青.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体健康间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

[7].舒旭,胡一睿,王杨,李卫,顾曼兮.结构方程模型在评估血脂危险因子和高血脂内在关系中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

[8].吴海磊,钱吉生,张纯,丁永健,陆永昌.口岸检出HIV感染者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

[9].郭剑.男同性恋艾滋病危险感知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8

[10].彭绩,周海滨,程锦泉,董时富,张丹.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线性结构模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

标签:;  ;  ;  ;  

危险源结构模型论文-牟冬梅,法慧,王萍,孙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