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炎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炎2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周围炎2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宜之,张子清,肖春生,陈品琨,邹时雨,王克列[1](2021)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创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创面的患者资料。术中应用阔筋膜修复伸肌腱缺损,采用"8"字缝合法缝合阔筋膜与缺损伸肌腱的近、远端残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软组织缺损。供区采用拉拢缝合加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术后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制定的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推荐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价手部运动功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制定并推荐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足部运动功能。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9~61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1例,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砸伤6例,电锯锯伤2例。创面缺损面积范围为2 cm×6 cm~7 cm×25 cm,肌腱缺损长度为1.0~10.0 cm。所有病例均合并伸肌腱部分或完全缺损,合并骨折、骨质缺损者7例,合并神经损伤者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切取范围3 cm×5 cm~9 cm×23 cm,阔筋膜切取范围为1.0 cm×1.5 cm~4.5 cm×11.0 cm,未出现动静脉危象、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创面均一期闭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皮瓣外观均良好,颜色、质地佳。感觉恢复情况:优19例,良4例。采用TAM系统评价法及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手足功能情况:优21例,良2例。结论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创面能够在覆盖创面的同时恢复患肢运动及感觉功能。该方法对供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修复手足合并伸肌腱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杨泓鑫[2](2021)在《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客观且全面的疗效评定及量化评估,为临床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提供一个接受度高、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方法:本课题在我院康复科、骨科门诊和病房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单纯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首次治疗时要收集研究对象的姓名、年龄、患肢比例、病程等基本信息,并如实填写CRF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握力指数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VAS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的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但在稳定性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指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表现方面,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握力(PFG)比较:两组在治疗后PFG值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增加患者的无痛握力,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握力指数比较:两组在治疗后握力指数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增加患者的最大握力,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组。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缓解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提高握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且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组优于单纯推拿组,但在稳定性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2.温针齐刺和推拿两者各有特点,联合使用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更全面,是一种接受度高、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王睿[3](2021)在《运用“腕肩同治”方法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腕肩同治”方法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疼痛缓解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提高情况等,并通过查阅文献探究肩、肘、腕关节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与本病相关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以及具体的针刺操作手法,为临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一个可行的、整体化的、长效、简便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自身前后对照,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8例(除脱落的9例外)进行研究,治疗点的选择为患侧中府穴、手三里穴、肩前穴,并查找以上三穴附近的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深度为肌肉层。针刺手法是用左手按定穴位附近的结筋病灶点,右手进针到肌腹的浅层,沿着与肌肉垂直的平面做小幅度地提插手法,徐徐而刺。得气以针刺穴位下的肌肉发生跳动,使针下紧张度降低为度。本疗法所采用针刺方法为单刺不留针。每位患者的治疗频率为每周治疗2次,每次间隔2-3天,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共6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并且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以观察本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远期疗效。以上评估所得数据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所得统计结果中,若P<0.05则说明所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1则说明所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该差异显着。结果:1.治疗前与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的比较: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治疗前该评分降低,且两次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该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显着改善。2.治疗前与治疗后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的比较:治疗后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该评分升高,且两次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该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有显着改善。3.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该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愈显率为88.89%,其中治愈率为38.89%,显效率为50%。4.随访前后疗效的比较:相比于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该疗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关节症状的疗效至少可以维持1个月。结论:1.运用“腕肩同治”方法对于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疼痛有显着疗效。2.运用“腕肩同治”方法对于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有显着疗效。3.运用“腕肩同治”方法治疗后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效果可持续至少1个月。

袁成[4](2020)在《针刺阿是穴结合揿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时间频繁活动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探索基于针刺阿是穴结合揿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为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提供一种方法。方法:计划纳入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际纳入符合条件患者30例,其中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取穴:①痛点,在桡骨茎突周围寻找痛点,以痛为腧;②筋结点,嘱患者手自然放松,从桡骨茎突附近,拇指沿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肌腱循行方向,寻找肌肉最紧绷的部位,或出现条块状硬结处。针刺组操作:①使用0.25×40mm毫针从桡骨茎突周围痛点进针,至筋膜层,使局部出现酸胀感,得气后平补平泻;在桡骨茎突周围痛点周围傍针刺法分别斜刺2针。②筋结点皮肤直刺0.5寸,行提插捻转,使局部明显酸麻胀,得气后平补平泻。针刺结束后在桡骨茎突痛点处留置揿针,隔日一次,每周一、三五治疗;对照组予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在痛点涂抹治疗,每天一次,每周5天,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随访。以VAS评分及Cooney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药物组有1例脱落,最终共分析29例患者数据,采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及Coon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针刺组和药物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活动疼痛VAS评分缓解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快于药物组。两组内在治疗前后对Cooney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Cooney评分上升幅度快于药物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对压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后对休息痛缓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0.05),药物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对休息痛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针刺阿是穴结合揿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有效的。针刺与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活动时腕关节的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尚不能说明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对于改善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快于药物组。针刺有待于设计更加完善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评价。

杨艳婷[5](2020)在《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肘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肉骨骼超声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分析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等超声特征,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以期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在院内骨科、康复科及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慢性肘部疼痛患者699例为研究对象,共730个肘部关节进行肌骨超声检查。通过对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组织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进行记录,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影像学分析。其中75例患者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肘部疼痛699例患者,按国际年龄分组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占36.0%、50.4%和13.6%。超声诊断中,以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7.2%,肘关节炎发病率为22.9%,肱骨内上髁炎发病率为3.3%,关节周围囊肿发病率为9.8%,肘管综合症发病率为4.7%,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5.8%,副韧带损伤发病率为6.3%。在年龄分组比较中,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伸肌总腱肌腱病变和肘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P<0.05)。在性别组中,肘关节炎男女发病率有差异性(P<0.05),在患肘的左右侧对比中,肱骨内上髁炎、肘管综合症及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差异性(P<0.05)。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抽液、针刺松解及注射药物等多种治疗。在本组699例患者,共有75例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治疗术。其中对45例LE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OB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抽吸并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GuTS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超声清晰简便的检查,有助于明确肘部疼痛的疾病诊断,对于慢性肘部疼痛的患者,其二维超声图像、病灶内彩色多普勒血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的评估、停药时机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同时超声引导下的疼痛介入治疗,可以实时精准的在超声直视下进行,降低以往临床医师仅凭盲穿或定位不精准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因此,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慢性肘部疼痛疾病中,不仅可以做到疾病的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能量多普勒技术治疗随访及疗效评估中有非常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高丽凤[6](2020)在《传统疗法结合NJF对网球肘康复疗效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以网球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康复疗法与NJF相结合治疗网球肘,探讨缩短网球肘的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与患者生活能力,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康复复合疗法。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6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疗法组20例、NJF组20例和传统疗法结合NJF组2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疗法进行康复治疗,NJF组采用NJF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传统疗法结合NJF组采用传统疗法和NJF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三组均连续实施治疗计划,每次45min,每日1次,每周5次,疗程为4周。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指数(牛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全部临床相关数据均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对传统疗法组、NJF组及传统疗法结合NJF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位和治疗前的视觉模拟评分、握力指数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指数(牛顿)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有显着改善(P<0.05)。临床疗效比较,统计三组经过治疗后的有效率,传统疗法组77.78%,NJF技术组78.95%,传统疗法结合NJF组89.47%,三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各组康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肌力与肘关节功能。传统疗法结合NJF技术对网球肘患者患侧握力及肘关节评分提高、改善疼痛等方面的疗效要优于其它两组,因此建议将此复合方法作为治疗网球肘一种治疗方案。

肖倩[7](2020)在《火针刀松解术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针刀松解术与电针两种疗法,对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肌电图改善效果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两种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本病的有效疗法,为本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新思路。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并通过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时间段内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符合本次研究的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1次/周,1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电针的方式进行治疗,1次/天,5天/周,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肌电图等指标,治疗结束后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3月时观察患者复发情况。采用Excel及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与基线数据: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等基线数据比较,具有可比性(均P>0.05)。2.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时,较治疗前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改善(均P<0.05、均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时,试验组运动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好(均P<0.05)。3.神经电生理指标: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时,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波幅均较治疗前有升高,末端潜伏期(DML)均较治疗有下降(均P<0.05、均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时,试验组MCV、波幅均高于对照组,DML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4.EMG改善效果: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时,两组患者EMG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5.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愈率比较(P<0.05);随访3月时,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两种疗法均能有效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近期疗效差异不大,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针刀松解术对比电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加快骨间背神经运传导速度、减缓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时间、升高波幅及使病理改变肌电图恢复正常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优势,且远期疗效更佳。3.针刀松解术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手部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复发,是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许莹[8](2020)在《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整体临床表现,并根据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性地设计了“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然后观察比较基于“颈肘同治”理论的改良针刀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的整体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旨在探讨“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针刀改良术式是否存在临床增效问题,以期改良传统针刀术式以获更佳疗效。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符合标准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于对照组的松解采用针对肘关节局部的常规针刀术式;对于试验组的松解采用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共计5个松解点,即在常规针刀术式的基础上加上松解第5和第6颈椎棘突2点。两组均仅治疗1次。最终2例脱落,共计45例完成治疗。接着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4周对两组疗效作综合评定,评价标准分别参考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微循环指数(MI)、握力指数和临床疗效。最后在记录下所有数据的同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后即刻降低,且都是试验组更低;2.两组治疗前后M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值增高;3.两组治疗后4周的握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4.经秩和检验,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1.针刀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在本此试验中,针刀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它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部微循环、提高握力和改善临床疗效,这为推广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运用提供了参考。2.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对本病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更明显、临床疗效也更显着,故改良针刀术式治疗本病的整体疗效较常规术式更加有效。这说明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确可以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这也为本次试验中所运用的改良针刀术式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参考。3.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脊柱联系四肢的参考。这为针刀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也拓展了针刀的使用范围。

舒杨洲[9](2020)在《TFCC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对比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为TFCC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和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符合TFCC损伤诊断的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选出45名患者,其中A组患者23例,B组患者22例,A组患者有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脱落,B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2名患者脱落,最后入组患者A、B两组共40例患者,40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其中A组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组20例和B组非手术治疗组20例。A组患者记录关节镜手术治疗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B组患者在就诊当天即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甲磺酸罗哌卡因氯化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的混合液行腕关节局部封闭治疗,在行局部封闭的第二天予洛索洛芬钠60mg口服,饭后服用,一日三次,在连续服用4周后停药,在行局部封闭的第三天予中药熏药外治,一周5次,共行4周。记录患者在非手术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的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将A、B两组患者在各阶段的数据记录,并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结果:1、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肢、病程统计学对比(P>0.05)无意义,两组40例患者都获得了6月的随访,无脱落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了6个月。2、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作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1月、第3月的各个时间段对比P值均>0.05,而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减轻患者腕关节部位的疼痛,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减轻患者腕部的疼痛。3、以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作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1月、第3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4、以腕关节活动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其中比较指标包括腕背伸度、腕掌曲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悬后度、桡偏度、尺偏度,结果如下:4.1、以腕背伸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1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3月、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腕背伸活动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腕背伸活动度。4.2、以腕掌曲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在治疗后第1月、第3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腕掌曲活动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腕掌曲活动度。4.3、以前臂旋前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在治疗后第1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3月、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前臂旋前活动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前臂旋前活动度。4.4、以前臂悬后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在治疗后第1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3月、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前臂悬后活动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前臂悬后活动度。4.5、以桡偏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在治疗后第1月、第3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桡偏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桡偏度。4.6、以尺偏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在治疗后第1月、第3月对比P值均>0.05,而第6月P值<0.05,同时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尺偏度,而手术治疗组比非手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尺偏度。5、关节镜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在治疗6月后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均是治疗TFCC损伤的有效方法。均可以显着的缓解患者的腕部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更好的提高腕关节功能。但关节镜的手术治疗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更好的改善腕关节活动度,更好的提高腕关节功能。

向琳茜[10](2020)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内固定、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比,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对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伤科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79例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门诊和住院儿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B组采用闭合复位ESIN髓内固定,C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A组21例,其中男性16人、女性5人,年龄位于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2±0.97)岁;B组30例,其中男性20人、女性10人,年龄位于6-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7±1.41)岁;C组28例,其中男性18人、女性10人,年龄位于6-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1±1.36)岁。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A、B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三组的优秀率。结果:所有病例的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9.03±2.21)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前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B组治疗费用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再骨折等并发症;C组8例发生骨折再移位,其中6例再次予以了一次手法复位、2例再次予以了两次手法复位。A、B两组无并发症发生。A、B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A组优秀率95.24%;B组优秀率96.67%;C组优秀率78.57%;三组的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与传统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前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ESIN内固定相比治疗费用更低,是一种疗效确切且相当经济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周围炎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周围炎20例(论文提纲范文)

(2)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及治疗前评估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措施
        2.7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2.8 终止研究的条件
        2.9 伦理审查批件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VAS评分比较
        3.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3 无痛握力(PFG)比较
        3.4 握力指数比较
    4 临床疗效
    5 安全性评价和针刺不良反应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1.1 中医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分型
        1.4 中医治法
    2 西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2.1 概念
        2.2 解剖基础
        2.3 发病原因
        2.4 发病机制
        2.5 西医治法
    3 温针灸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4 齐刺针法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5 推拿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6 穴位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7 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8 指标的选择依据
        8.1 VAS评分的选择依据
        8.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选择依据
        8.3 无痛握力(PFG)的选择依据
        8.4 握力指数的选择依据
    9 研究结果的分析
        9.1 基线资料分析
        9.2 VAS评分分析
        9.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9.4 无痛握力(PFG)分析
        9.5 握力指数分析
        9.6 疗效评价分析
    10 创新性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运用“腕肩同治”方法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述
        1.定义
        2.流行病学
        3.诊断标准与检查方法
        4.病因及发病机制
        5.治疗进展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述
        1.病名及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
        3.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方案探究
        4.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整体化方案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评定标准
        2.5 观察时点及回访
    3.研究数据
        3.1 基本资料
        3.2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3.3 随访效果评估
        3.4 研究结果
    4.安全性评价
    5.脱落情况记录
    6.分析与讨论
        6.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6.2 观察结果及分析
        6.3 “腕肩同治”的优势及机制探讨
    7.小结
结语
    1.结论
    2.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附录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针刺阿是穴结合揿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及研究
        1 对本病病名认识
        2 病因病机
        3 病位
        4 中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研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及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相关解剖特点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研究
        2.1 药物治疗
        2.2 理疗
        2.3 局部封闭治疗
        2.4 外固定支具
        2.5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研究结果
    3 安全性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穴依据
    2 揿针的临床应用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观察指标等级资料较多
        3.2 样本量较小
        3.3 个人护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与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超声图像特征
    3.2 超声诊断肘部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病率
    3.3 介入超声治疗
4.讨论
    4.1 肘部疼痛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流行病学及超声图像特征
    4.2 肘部各区疼痛的疾病超声诊断图像特异性及复杂性
    4.3 介入超声的治疗
    4.4 不足及展望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在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传统疗法结合NJF对网球肘康复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网球肘的定义
        2.1.2 网球肘的发展史
        2.1.3 解剖学基础
        2.1.4 网球肘病理特征
        2.1.5 网球肘发病机制
        2.1.6 网球肘的预防
    2.2 传统疗法的应用
    2.3 NJF的应用
    2.4 国内研究现状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学法
    3.3 实验方案实施及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试验结果
        4.1.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4.1.2 各组基本情况比较
        4.1.3 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握力指数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4.1.4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4.1.5 可行性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康复治疗对网球肘的作用
    5.2 不同康复治疗对网球肘患者各项指标的结果分析
        5.2.1 各组患者VA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5.2.2 各组患者握力指数统计结果分析
        5.2.3 各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视觉模拟评
    附录 C Mayo 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

(7)火针刀松解术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或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器具
        2.2.2 试验操作
        2.2.3 不良事件的安全性处理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观察指标
        3.1.1 运动功能评定
        3.1.2 神经电生理指标
        3.1.3 肌电图(electromyogrphy,EMG)检查
        3.2 疗效评价标准
        3.3 安全性观察
        3.4 观察时点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采集情况
        5.2 基线水平分析
        5.3 研究结果分析
        5.3.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5.3.2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比较
        5.3.3 两组患者EMG改善效果比较
        5.3.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学对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2 现代医学对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认识
        2.1 解剖学基础
        2.2 病名
        2.3 病因病理
        2.4 发病机制
        2.5 治疗
    3 针刀医学对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认识
    4 理论依据
        4.1 针刀的治疗作用
        4.2 选穴依据
        4.3 第三次治疗点的选择依据
    5 对照组设立依据
    6 疗效结果分析
    7 针刀治疗本病的优势
结语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术式设计
    1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1.1 理论来源
        1.2 定义和分类
        1.3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
    2 针刀医学对于该病的常规认识
    3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与病理构架
        3.1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
        3.2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病理构架分析
    4 简要模型
        4.1 弓
        4.2 弦
        4.3 辅助装置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术式设计
        5.1 前期临床基础
        5.2 病理过程
        5.3 研究对象
        5.4 选点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针刀术式组)
        2.2 试验组(改良针刀术式组)
        2.3 治疗疗程
    3 疗效评定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观察时间点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两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5.2 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效对比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1.1 网球肘的命名
        1.2 网球肘的病因病机
        1.3 网球肘的辨证分型
    2 西医学对顽固性网球肘的认识
        2.1 顽固性网球肘的定义
        2.2 肘关节外侧的相关解剖
        2.3 网球肘的发病机制
        2.3.1 肌腱损伤
        2.3.2 微血管神经束因素
        2.3.3 其他
    3 传统保守治疗OLE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4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发展
        4.1 针刺治疗肘痹的选穴分布规律
        4.1.1 阿是穴
        4.1.2 经筋理论与筋结点
        4.1.3 激痛点
        4.2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理论来源与事实依据
        4.2.1 阿是穴与肘痹
        4.2.2 激痛点与肘痹
        4.2.3 结筋病灶点与肘痹
        4.2.4 经筋与肌筋膜链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优势
    6 结果分析与拓展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TFCC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参照表
引言
临床与材料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内容与方法
        3.1 所用药物及仪器设备
        3.2 治疗前准备
        3.3 治疗方法
        3.3.1 关节镜手术治疗TFCC损伤组(A组)
        3.3.2 非手术治疗TFCC损伤组(B组)
    4.功能锻炼
    5.疗效评价
    6.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与分析
    1.患者一般资料
    2.以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作为评价的指标来对比 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3.以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以腕关节活动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 A、B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 1 月、第 3 月、第 6 月的情况以及比较 A、B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 6 月的情况
        4.1 以腕背伸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2 以腕掌曲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3 以前臂旋前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4 以前臂悬后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5 以桡偏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4.6 以尺偏度作为评价指标来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的情况以及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6月的情况
讨论
    1.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西医病因病机与分期
    2.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中西医治疗
        2.1 中医治疗方法
        2.2 西医治疗方法
        2.2.1 非手术治疗
        2.2.2 手术治疗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综述 TFCC损伤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儿童尺桡骨骨折治疗方式及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周围炎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创面[J]. 张宜之,张子清,肖春生,陈品琨,邹时雨,王克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8)
  • [2]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泓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运用“腕肩同治”方法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针刺阿是穴结合揿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袁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D]. 杨艳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6]传统疗法结合NJF对网球肘康复疗效的研究[D]. 高丽凤.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2)
  • [7]火针刀松解术治疗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肖倩.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D]. 许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TFCC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D]. 舒杨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D]. 向琳茜.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伸肌腱炎2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