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人格论文-李俊,孙颖东

媒介人格论文-李俊,孙颖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格,媒介使用,媒介人格

媒介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孙颖东[1](2019)在《大学生电子媒介使用行为对人格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沉溺于电子媒介的使用,这样势必对其人格行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交互式电子媒介的魅力一方面是来自其信息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是来自其信息交往的黏性。它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既积极正面,又消极负面,主要表现为媒介依赖。防范媒介成瘾,形成大学生健康的媒介人格有赖于和谐平衡的信息和媒介接触方式。(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3期)

张春燕[2](2019)在《论媒介化生存情境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化生存情景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逐渐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基于虚拟化情景的形式同步呈现。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格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人格则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主要针对媒介化生存情景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深入分析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取向、积极人格特质以及其培养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03期)

唐娟[3](2017)在《人格、媒介与公共生活的衰落——读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公共领域的讨论是当今社会学界的热门议题之一。在西方学术界,研究公共生活的理论家可以分为叁个学派。分别以哈贝马斯、阿伦特和桑内特为代表。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由经济利益和政治争论构成,关注"公共"的物质基础,强调利用政治力量来克服阶级分化,最终发展成为交往行为理论。阿伦特认为存在一个纯粹的公共领域,由不同阶级的市民组成,彼此之间能平等对话。她强调的是公共领域的政治意义。而桑内特则另辟蹊(本文来源于《新闻窗》期刊2017年06期)

季夫萍,李艳华[4](2017)在《身份建构:人格、欲望、物化——网络直播中女性形象的媒介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传播新纪元,2016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女性作为中国网络直播群体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网络媒介成为她们表达自我话语权的窗口。网络读图的大数据年代,女性在网络中的媒介形象建构,也是她们自我意识和自我身份认同的衍射,本文选取网络直播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理论和女性(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20期)

王春红[5](2016)在《微传播媒介语境下侵害公民人格权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社会中,公民的隐私信息经常暴露于公众场合。微传播盛行的媒介语境下,公民人格权益被侵犯的案件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利用微媒介侵犯有关公民以下几方面人格权益的问题进行分析: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在分析、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侵权损害赔偿机制的解决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6年14期)

韩健[6](2014)在《大众媒介对现代法治人格的塑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建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法治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人格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法治信息的传播,大众媒介对社会个体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从而在法治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塑型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1期)

衷华[7](2013)在《浅谈现代媒介对中国语言文字及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每一个人同时既是受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在现代媒介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字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青少年人格塑造方面的转变与影响也十分明显。可见,在现代媒介时代,提升青少年的素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3年24期)

张倩[8](2013)在《权威主义人格在西方媒介报道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西方国家一直标榜其自由和民主,还以此为由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但是,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存在,他们在运用媒介工具对其他国家进行报道时并没有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而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在报道事实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时甚至歪曲其他国家的形象,并利用其媒介的强大力量和主导地位将这种扭曲的形象大肆宣传。因此,在西方国家媒介报道中存在着权威主义人格的现象。本文对权威主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揭示西方国家在媒介报道中所包含的权威主义人格现象,以及这一权威人格的影响在中东伊斯兰世界形象塑造中是如何运作的。(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3年07期)

简姿亚[9](2013)在《近代新母性神话的构建:从身体解放到人格独立——以辛亥时期女性媒介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甚至直接促成了其时社会旧母性神话遭遇颠覆、新母性神话得以构建的过程。从新母性神话构建的过程和内容看,女性媒介只是利用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本复制了男性中心话语,然后和男性、其他媒介及舆论一道形塑了其时的女性。这是男权社会的本质使然。(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3年02期)

郑兴山,甄珊珊,唐宁玉[10](2012)在《主动性人格对股票媒介化认知的影响——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20家公司的员工为样本检验了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股票的"媒介化认知"的关系及持股比例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统计数据表明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股票的媒介化认知显着正相关。在控制年龄、性别、教育、工作时间和工作性质等变量下,持股比例越大,员工对股票的主动性人格对其媒介化认知的影响越弱。(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媒介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化生存情景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逐渐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基于虚拟化情景的形式同步呈现。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格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人格则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主要针对媒介化生存情景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深入分析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取向、积极人格特质以及其培养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孙颖东.大学生电子媒介使用行为对人格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大学生为例[J].教育观察.2019

[2].张春燕.论媒介化生存情境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J].考试周刊.2019

[3].唐娟.人格、媒介与公共生活的衰落——读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J].新闻窗.2017

[4].季夫萍,李艳华.身份建构:人格、欲望、物化——网络直播中女性形象的媒介表达[J].电影评介.2017

[5].王春红.微传播媒介语境下侵害公民人格权益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6

[6].韩健.大众媒介对现代法治人格的塑型作用[J].新闻传播.2014

[7].衷华.浅谈现代媒介对中国语言文字及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3

[8].张倩.权威主义人格在西方媒介报道中的体现[J].文学教育(下).2013

[9].简姿亚.近代新母性神话的构建:从身体解放到人格独立——以辛亥时期女性媒介为中心的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13

[10].郑兴山,甄珊珊,唐宁玉.主动性人格对股票媒介化认知的影响——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J].上海管理科学.2012

标签:;  ;  ;  

媒介人格论文-李俊,孙颖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