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高线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EM,等高线树,形态特征,峰林峰丛
等高线树论文文献综述
钱叶青[1](2017)在《基于等高线树的峰林峰丛地表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峰林峰丛是岩溶地貌中形态特征极为典型、特殊的一种地貌类型。不同峰林峰丛的个体及群体地貌形态特征,是岩溶地貌各种成因条件综合作用的体现,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总体进程,因而成为岩溶地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数据和方法的局限,以往峰林峰丛地貌的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地貌单元的形态描述和分析,较少关注其特有的群体结构特征。等高线树具有能够在一定宏观尺度上揭示地貌对象的群体嵌套、组合关联和空间层次结构特征的功能。本研究以DEM为基本数据源,构建了峰林峰丛地貌单元的等高线特征模式和峰林峰丛等高线树结构,通过对所选取的一系列特征指标的自动提取,并从多尺度,多层次、多角度对峰林峰丛形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峰林峰丛地貌在个体上的地形因子定量特征、地形特征要素分布特征,以及地貌单元群体结构及组合特征。研究所获得的一系列结果,深化了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认识。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峰林峰丛等高线特征及地貌单元自动提取在充分分析与总结峰林峰丛地貌的等高线形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峰林峰丛不同地貌单元及其组合的等高线特征模式,并阐述了等高线树的概念与构建方法。石峰和洼地等高线的组织结构都是由一组同心闭合等高线组成;石峰群及复合洼地分别为多组石峰及洼地的嵌套、复合结构。峰洼组合地貌的等高线呈现为正地形与负地形等高线较为复杂的组合结构。实验中,基于等高线的形态结构特征,设计了对峰林峰丛单元的提取算法,并有效提取。基于关键等高线节点构建简化等高线树结构,实现了对峰林峰丛地形的简化。(2)峰林峰丛等高线树指标提取与量化表达按照峰林峰丛地貌单元等高线的空间包含和层次嵌套特征,构建成不同地貌单元的等高线树。结合峰林峰丛形态和树型结构特点,按科学性、系统性与准确性等原则,选取了一系列反映峰林峰丛形态的特征指标,并归类为节点属性指标和形态结构指标。详细阐述了形态结构指标和节点属性指标的数学描述算法与地学意义。分析了 DEM分辨率对等高线树构建及其特征指标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EM分辨率对树形态指标的提取及表达有较大影响。(3)峰林峰丛地表形态特征分析通过峰林峰丛等高线树形态结构,发现其在不同地貌类型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自相似特征。基于面积权重的节点序列方法,将半结构化的等高线数据序列化成长度一致的链式结构,然后分析峰林峰丛在不同尺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下的形状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貌类型中,无论是以圆度系数还是紧度系数作为测度,子节点都比父节点所表征的地形形状要更接近圆;复杂地貌单元的形状由外部逐级向内部都有逐渐变成圆形的趋势。等高线树的形态结构指标和夷平指数显示:地形起伏程度在研究样区内由南及北呈现“低-高-低”的规律,与此同时夷平程度呈现“高-低-高”的变化态势;地表形态的破碎程度由西及东逐渐增大;研究样区内虽然峰林、峰丛同期发育,但在空间上相间分布、交错丛生,显示发育程度在实验区内的区域差异性。以上研究是树的地学分析方法在岩溶地貌形态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0)
李乐林,韩用顺,郭程方[2](2015)在《基于LiDAR数据的等高线树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用机载Li DAR数据生成的等高线进行建筑物检测过程中,通过对地图等高线的拓扑关系和建筑物等高线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建筑物等高线拓扑关系的一般性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等高线的高程信息并采用点在多边形内的判断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父节点跟踪的建筑物等高线树快速构建算法。通过对一建筑物和植被混杂区域的Li DAR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等高线树构建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建筑物等高线的高效、有序管理。(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5期)
潘华志,昝良[3](2015)在《利用包含关系建立等高线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拓扑关系的建立在特征点识别、等高线综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表达等高线拓扑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包含关系建立等高线树的新方法。在分析等高线拓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构造等高线树中节点的数据结构,建立按照等高线高程进行分层的等高线树。通过相邻层级的等高线之间的包含关系,完善等高线树,最终形成可用的等高线拓扑关系结构。对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期刊2015年04期)
郭沛沛,李成名,殷勇,丁圣陶[4](2013)在《基于相邻关系的等高线树建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树在提取地形线、地貌综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常用的等高线树表达的是等高线的层次关系,直接表达等高线的包含和邻接关系,建树过程复杂,对数据要求较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本文将图幅内等高线按照是否闭合分为两类,分别对两类等高线群进行建树,最后将两个独立的等高线树合并,形成完整的等高线树。最后生成的等高线树表示了等高线之间的相邻关系,再借助其高程值就可以判断出等高线之间的包含邻接关系,算法容易理解,程序实现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张尧,樊红,黄旺[5](2012)在《基于Delaunay叁角网的等高线树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如何利用Delaunay叁角网构建等高线树,提出一种新的等高线树生成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Delaunay叁角网在领域分析中的优势,通过两次利用Delaunay叁角网来判明等高线的空间关系进而达到统一被图廓截断的等高线以生成等高线树的目的。本文将等高线作为约束边构建约束型Delaunay叁角网,利用Delaunay叁角网查找具有邻接关系的等高线,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等高线的高程关系判明、识别,最终统一被截断的等高线;然后对统一后的等高线再次利用Delaunay叁角网查找具有邻接关系的等高线对,利用等高线对的高程关系判断出其为父子关系或兄弟关系,据此将等高线插入到相应的位置,逐步生长成等高线树。同时给出了基于Delaunay叁角网的等高线树生成方法的算法设计及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海鹰,闫浩文[6](2012)在《利用不同高程值的两条等高线建立等高线树的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树表达的是等高线之间的层次关系,其构建对于地性线的提取、地表分析、精密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算法按逆时针沿内图廓线搜索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计算其相对方向,再根据高程值的大小,判断得到前一条等高线的闭合方向,进而得到所有等高线的闭合方向,并将等高线沿着闭合方向构成等高面,判断等高面是否含有空洞,空洞为负向地貌等高面。最后将等高线和等高面之间的嵌套关系存放在等高线树中。(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朱强,武芳,钱海忠,熊媛媛[7](2011)在《基于空间认知的等高线树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空间关系的建立是地貌综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等高线之间的邻近、层次等空间关系通常采用等高线树来表达,目前已存在的等高线树的构建方法均是在假设等高线没有断裂的情况下进行,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认知的新的等高线树构建方法,利用空间认知中的抽象思维,通过对等高线之间的相邻、嵌套、层次等关系的分析、比较、综合,抽取出等高线描述地形的规则,并找出断线连接的辅助边,由此确定等高线断线唯一的一种逻辑闭合连接,进而建立等高线树。实验证明,该方法较好解决了在等高线存在断线的情况下无法合理有效建立等高线树的问题,较已有的等高线树构建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和更强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宋敦江,岳天祥,杜正平[8](2011)在《等高线树构建及高保真DEM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正负地貌等高线(含未闭合等高线)的空间关系。首先将未闭合等高线分为完全开放等高线和贴边等高线,分别进行自动闭合处理。然后使用多边形迭加分析的方法判断闭合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构建等高线树。通过对等高线树结构的遍历,获取格网点高程值的上下界,将上下界输入到高精度曲面建模区域优化控制方法进行约束优化控制模拟,能保证模拟结果的回放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的最大距离不超过一个栅格的宽度。最后对高斯合成曲面和扫描矢量化等高线两个实例进行论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闫吉星,李锡伟,徐剑平[9](2010)在《基于等高线树的洼地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是地形图的重要要素,通过等高线的高程、空间或层次关系可以进行各种地形地貌的判读。等高线的层次关系通常利用等高线树来表达,本文使用了AcrObjects构建等高线树,并在等高线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动判别洼地曲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赵东保,盛业华[10](2009)在《基于相似距离和等高线树的等高线聚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状匹配技术以获取等高线之间的相似程度,通过构建等高线树以获得等高线之间的邻近程度,然后将邻近的且形态相似的等高线实施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聚类结果正确可靠。在获得聚类结果的基础上,还对等高线图进行了地形特征提取和数据压缩。(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等高线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利用机载Li DAR数据生成的等高线进行建筑物检测过程中,通过对地图等高线的拓扑关系和建筑物等高线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建筑物等高线拓扑关系的一般性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等高线的高程信息并采用点在多边形内的判断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父节点跟踪的建筑物等高线树快速构建算法。通过对一建筑物和植被混杂区域的Li DAR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等高线树构建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建筑物等高线的高效、有序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高线树论文参考文献
[1].钱叶青.基于等高线树的峰林峰丛地表形态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李乐林,韩用顺,郭程方.基于LiDAR数据的等高线树构建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15
[3].潘华志,昝良.利用包含关系建立等高线树的研究[J].测绘.2015
[4].郭沛沛,李成名,殷勇,丁圣陶.基于相邻关系的等高线树建立算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3
[5].张尧,樊红,黄旺.基于Delaunay叁角网的等高线树生成方法[J].测绘学报.2012
[6].王海鹰,闫浩文.利用不同高程值的两条等高线建立等高线树的算法设计[J].测绘通报.2012
[7].朱强,武芳,钱海忠,熊媛媛.基于空间认知的等高线树的构建[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
[8].宋敦江,岳天祥,杜正平.等高线树构建及高保真DEM构建[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
[9].闫吉星,李锡伟,徐剑平.基于等高线树的洼地判别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10].赵东保,盛业华.基于相似距离和等高线树的等高线聚类及其应用[J].测绘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