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体论文-许薇,朱志伟,孙恩涛,赵金红

休眠体论文-许薇,朱志伟,孙恩涛,赵金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休眠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外部形态,分子特征

休眠体论文文献综述

许薇,朱志伟,孙恩涛,赵金红[1](2019)在《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速生薄口螨休眠体。方法 从采集到的生姜样本中分离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足4对,背面躯体呈扁平状,表皮骨化,前足体呈叁角状,足叁表皮内突相连,形成一条拱线,分隔开胸板和腹板。足爪和前跗节发达,有刚毛附着,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板上有八个吸盘呈2-4-2分布。经PCR扩增得到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87 bp,ITS全序列长度为1667 bp。结论 根据光镜和电镜下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控制速生薄口螨及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陶宁,石泉,王赛寒,许佳,袁良慧[2](2019)在《中药材灵芝孳生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的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材灵芝中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的形态特征。方法在中药房采集灵芝样品。分离其中孳生的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制成玻片标本,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光镜下见罗宾根螨躯体表面光滑无色,附肢淡红棕色。前足体板长方形,背刚毛光滑。腹面表皮内突色深。肛门孔较短,后端两侧有肛门吸盘。休眠体深棕色,表皮有微小刻点,顶毛周围刻点明显。腹面胸板清楚,与生殖板分离。生殖孔两侧有生殖吸盘和刚毛。结论中药材灵芝中有罗宾根螨孳生,该螨及其休眠体形态典型,可在光镜下辨认。(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邹万生,王智,宋齐生,罗玉双,王文彬[3](2018)在《菌群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期间光合效率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将3株冲天湖底泥优势菌(Exiguobacterium.sp013、Bacillus.spD06与Bacillus.spD24)按不同配比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用底泥包埋,在梯度温度下(10、15、20和25℃)进行复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5、20和25℃条件下,菌组和无菌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均能从底泥复苏进入上覆水体,但菌组复苏率显着高于无菌组(p<0.05).在10℃条件下,菌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能复苏,而无菌组不能.在20和25℃时,菌组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系统的光合效率F_v/F_m无显着提升作用(p> 0.05),而在10和15℃时,菌组能显着提升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的光合效率F_v/F_m(p<0.05),且菌组Mix-4的提升能力显着强于其他菌组和无菌组.基因测序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15℃时菌组Mix-4差异表达的基因显着富集于Cell cycle通路中,包括氧化磷酸化(ATP生成反应)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合成通路,同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基因psaB、psbA及rbcL的表达量均发生显着上调,这可能是Mix-4菌群在较低温度下(15℃)提升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效率F_v/F_m并促进其复苏的分子机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邹万生[4](2018)在《3株浅层底泥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作用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是一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容易种群暴发形成水华的蓝藻。铜绿微囊藻水华频繁暴发与其生活史和生理生态特性密切相关,当遇到外界环境胁迫时会形成营养休眠体沉入底泥表层渡过环境恶劣期,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启动复苏从底泥进入水体再次暴发水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是暴发水华的关键环节,要从源头防控水华的暴发,对其复苏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频繁暴发春季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冲天湖(系西洞庭湖水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复苏模拟实验对冲天湖水域底泥中的优势微囊藻休眠体、优势菌群、促藻菌群(株)促复苏效果、促复苏机理以及菌株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模型拟建等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冲天湖频繁暴发春季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原因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冲天湖底泥表层优势微囊藻休眠体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flos-aqua)和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休眠体;优势菌群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群(株)。3类优势菌群对3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均具促进作用。(2)选用1株微小杆菌(E.sp013)和2株芽孢杆菌(Ba.spD06和Ba.spD24)进行底泥复苏模拟实验,探讨了3菌株在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前后对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底泥菌先于休眠体生长繁殖,消耗底泥表层(SWI)水体的溶解氧(DO),使底泥表层水体处于低溶氧状态;同时消耗底泥表层水体营养,使可溶性无机氮(DIN)和活性磷(SRP)下降,且可溶性无机氮(DIN)下降速率快于活性磷(SRP),氮磷比(N:P=DIN:SRP)下降。3菌株通过降低底泥表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氮磷比(N:P)以促进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即使较低温度条件下也具显着促进作用。基因差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3-7d菌组底泥表层水体N:P的下降可能刺激了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内ntcA基因的表达,提升了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的氮(N)代谢能力。(3)底泥复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10°C-15°C)3菌株及其混合菌都能显着提升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系统的光合效率Fv/Fm,混合菌组的提升能力显着强于单菌组Ba.spD06、Ba.spD24和对照组。较高温度下(20°C-25°C),3菌株及混合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效率Fv/Fm提升无显着差异。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15°C培养7d的菌组(TR)中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内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基因psaB和psbA基因均出现显着上调(UP)。这些结果暗示底泥优势混合菌很可能是冲天湖水域频繁暴发春季(低水温)铜绿微囊藻水华的主要原因。(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了代谢产物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从复苏实验培养液中共检测出35种代谢产物,其中10种代谢产物只能从处理组(菌组TR)中检出,有8种被验证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具有促复苏作用,即溴乙酸乙酯,1-氯二十七烷,3-甲基-十五烷,2,4-二叔丁基苯酚,1,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氯-2-硝基苯甲醇,二叔丁基对甲酚,十八醇,大部分代谢产物促复苏的有效浓度较低。(5)将温度、光照和优势菌叁者作为影响休眠体复苏的主因子考虑,利用T-S模糊理论与模糊集合对这叁类因子进行非精确量和不确定因素的描述,降低建模复杂度并建立复苏模型。结果表明当底泥表层温度波动小于5C°时运用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产生的预测误差小于复苏总量的5%。当温度波动达到10-15C°时预测的偏差过大,失去预测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洪勇,陶宁,柴强,李朝品[5](2017)在《害嗜鳞螨休眠体光镜下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害嗜鳞螨休眠体形态特征,丰富螨的生物学分类依据。方法 2016年9月于淮南某中药店采集燕麦样本10份,每份取10 g,用振筛分离法分离其中的螨,并分离出螨休眠体,制成常规玻片标本,置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并鉴定。结果光镜下发现了害嗜鳞螨的第一若螨和休眠休。发现的害嗜鳞螨休眠体为不活动休眠体,呈无色卵圆形,背面有一条明显的横缝,无口器,足不发达,有2对生殖感觉器。结论观察到的害嗜鳞螨休眠体形态特征,可为该螨的生物学分类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邹万生,王智,宋齐生,罗玉双,刘良国[6](2017)在《两株浅层底泥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起始浓度不同的单菌和混合菌(Ba.sp06+Str.v13)分别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及底泥共包埋,在梯度温度下进行24 d休眠体复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0℃时,菌株Str.v13的生长增殖能力显着强于菌株Ba.sp06,各菌组休眠体复苏率最高为0.02%;在温度为15和20℃条件下,Ba.sp06与Str.v13两菌株浓度比例(以下简称"菌比")为1∶1时混合菌组休眠体复苏率(15℃时为15.5%,20℃时为23.5%)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15℃时为15%,20℃时为22.6%),但显着低于Ba.sp06单菌组(34.5%);菌比2∶1时Ba.sp06菌对Str.v13菌具抑制效应,混合菌组复苏率(15℃时为31%,20℃时为35%)显着高于对照组,而与Ba.sp06单菌组无显着差异;菌比为1∶2时Str.v13菌对Ba.sp06菌具抑制效应,混合菌组休眠体复苏率(15℃时为6%,20℃时为6.5%)均显着低于菌比为1∶1、2∶1时及Ba.sp06单菌组,但高于Str.v13单菌组(3%).同时,各复苏阶段对复苏率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启动复苏的第12~18 d.实验表明,底泥表层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不仅受温度影响(>10℃),且复苏率受底栖菌Ba.sp06与Str.v13的起始浓度影响,Ba.sp06菌的起始浓度高于Str.v13菌时促进休眠体复苏,低于Str.v13菌时复苏受到抑制.因此,可以在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前期通过调节Ba.sp06与Str.v13菌比来调控休眠体复苏率,为从源头防控微囊藻水华暴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邹万生,王智,刘良国,王文彬,石迎普[7](2017)在《冲天湖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与菌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频繁暴发微囊藻水华的西洞庭冲天湖表层底泥和上覆水取样,检测和分析了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丰度和菌浓度、上覆水中微囊藻细胞丰度和菌浓度以及部分理化性质,结合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6月份冲天湖底泥表层和上覆水中总菌浓度均显着上升(P<0.05),底泥表层总菌浓度显着高于上覆水(P<0.05),优势菌群均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4月份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开始复苏且休眠体丰度下降,6月份休眠体丰度显着低于4—5月份(P<0.05),而上覆水中微囊藻细胞丰度上升,6月份显着高于4—5月份(P<0.05);复苏优势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复苏期间促休眠体复苏优势菌群浓度显着上升、"底泥-上覆水"界面溶解氧浓度与TN/TP比显着下降(P<0.05)。说明冲天湖底泥表层和上覆水优势菌群可能通过改变底泥表层理化环境影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9期)

洪勇,郭娇娇,柴强,李朝品[8](2017)在《储藏小麦中发现粗脚粉螨休眠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储藏小麦中粗脚粉螨休眠体形态。方法采集安徽省临泉县储藏时间≥6个月的小麦样本,分离其中的粗脚粉螨休眠体,制备玻片标本,置于光镜下观察鉴定。结果光镜下可见粗脚粉螨休眠体的足及胫节毛和膝节毛等结构特征,足上的爪很发达,生殖毛基部和其两侧的1对吸盘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结论储藏小麦中可有粗脚粉螨休眠体孳生,应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对储藏粮食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陶宁,郭娇娇,李朝品[9](2017)在《储藏小麦中发现小粗脚粉螨休眠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粗脚粉螨休眠体形态特征。方法采集小麦样本,采用振筛分离法和直接镜检法分离小麦样本中孳生的螨,并制成玻片标本,于光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和螨种鉴定。结果在所采集的小麦样本中发现了小粗脚粉螨休眠体。镜下观察显示,该休眠体前足体与后半体分界明显,后半体刚毛较短,腹部具有一吸盘板。结论储藏小麦中孳生有小粗脚粉螨休眠体,其形态特征与粗脚粉螨休眠体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兰芝,吴坤鑫,张家明[10](2016)在《紫萍休眠体的萌发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萍DW2501-4和HB0301产生的休眠体为材料,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蔗糖含量、不同的GA3浓度、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诱导紫萍休眠体萌发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1%~5%质量浓度蔗糖范围内,高的蔗糖质量浓度会抑制休眠体的萌发,质量浓度为1%、2%的蔗糖对DW2501-4和HB0301休眠体萌发诱导效果最好。在20~32℃,DW2501-4休眠体在32℃下萌发效果最佳,HB0301休眠体在28℃下萌发效果最佳。在0~10 mg/L范围内GA3能促进DW2501-4和HB0301休眠体的萌发,最佳浓度为0.1 mg/L。DW2501-4和HB0301在光—暗周期为24 h—0 h和16 h—8 h下萌发势最高,叶状体数量最多。3种日照时间下萌发率差异不显着,但长日照可缩短休眠体萌发时间,促进叶状体繁殖。DW2501-4和HB0301-4休眠体的最佳萌发诱导条件是0.5倍Hoagland’s培养基中添加1%蔗糖和0.1 mg/L的GA3,在28℃,光—暗周期为16 h—8 h的条件下培养。(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休眠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中药材灵芝中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的形态特征。方法在中药房采集灵芝样品。分离其中孳生的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制成玻片标本,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光镜下见罗宾根螨躯体表面光滑无色,附肢淡红棕色。前足体板长方形,背刚毛光滑。腹面表皮内突色深。肛门孔较短,后端两侧有肛门吸盘。休眠体深棕色,表皮有微小刻点,顶毛周围刻点明显。腹面胸板清楚,与生殖板分离。生殖孔两侧有生殖吸盘和刚毛。结论中药材灵芝中有罗宾根螨孳生,该螨及其休眠体形态典型,可在光镜下辨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休眠体论文参考文献

[1].许薇,朱志伟,孙恩涛,赵金红.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

[2].陶宁,石泉,王赛寒,许佳,袁良慧.中药材灵芝孳生罗宾根螨及其休眠体的形态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3].邹万生,王智,宋齐生,罗玉双,王文彬.菌群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期间光合效率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8

[4].邹万生.3株浅层底泥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作用及其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18

[5].洪勇,陶宁,柴强,李朝品.害嗜鳞螨休眠体光镜下形态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

[6].邹万生,王智,宋齐生,罗玉双,刘良国.两株浅层底泥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调控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7

[7].邹万生,王智,刘良国,王文彬,石迎普.冲天湖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与菌群动态[J].生态学报.2017

[8].洪勇,郭娇娇,柴强,李朝品.储藏小麦中发现粗脚粉螨休眠体[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

[9].陶宁,郭娇娇,李朝品.储藏小麦中发现小粗脚粉螨休眠体[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

[10].李兰芝,吴坤鑫,张家明.紫萍休眠体的萌发诱导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  

休眠体论文-许薇,朱志伟,孙恩涛,赵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