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材料及截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弯厚壁钢管,材性试验,屈服强度,冷弯效应
材料及截面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沈祖炎,温东辉,李元齐,马越峰[1](2016)在《冷弯厚壁钢管截面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取自30种不同截面、不同厚度、不同钢材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冷弯厚壁矩形和方形钢管的568个试件进行了材料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部位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相对于邻边均有提高;角部屈服强度提高系数随型钢中心线长与弯角内径之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各参数对极限强度的影响较小;焊缝两邻边间的强度差异很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冷弯矩形和方形钢管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屈比和伸长率沿截面的分布模型.当相应冷弯型钢截面的梁、柱强度和稳定分析中需要考虑冷弯效应的影响时,可以应用此分布模型.(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刘令,李华东,梅志远[2](2016)在《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刚度特性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现已在舰船工程应用中得到关注,然而因为变量众多,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弯曲刚度特性的把握往往较为困难.对此,首先基于典型结构应用背景需求,建立了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梁弯曲刚度理论计算模型;进而制作结构模型,开展刚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探讨了各主要构件材料参数、面板混杂纤维含量、面腹板截面分配以及腹板铺层比例对刚度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为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6年04期)
陈成,潘峰,王灿灿,黄聪,张彤[3](2015)在《D型截面复合材料塔头输电塔结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塔主材改用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输电线路占地,并减少电气间距达到压缩走廊的目的。复合材料区别于角钢,可以使用D字型截面,提高了截面惯性抵抗矩。对各规格复合材料构件的截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截面特性参数。以某110 k V塔头复合材料塔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其自振特性并与传统角钢塔做了对比,分析了参数不同的原因。使用基于时域法的风振系数计算,对位移均方根值、位移平均值、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并将结果与我国规范的取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可作为复合塔抗风设计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5年03期)
郝颖,虞爱民[4](2012)在《层状复合材料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自由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层状复合材料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自由振动特性进行研究,首次考虑簧丝截面翘曲变形对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的影响。在各向异性自然弯扭梁理论基础上,导出该弹簧运动微分方程,为由14个一阶偏微分方程组成。弹簧固有频率可用改进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确定,单元传递矩阵则采用Scaling-Squaring方法及Pad'e逼近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对对称层压复合材料矩形截面的圆柱螺旋弹簧,翘曲变形对其固有频率有一定影响,在自由振动分析中应考虑。研究各种设计参数对该弹簧固有频率影响,并发现一些与各向同性材料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不同的性质。(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22期)
张俊峰[5](2012)在《圆截面非晶细丝复合材料微波噪声抑制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产品向高频化、数字化及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工作频率已达GHz以上,其元器件密度也越来越高,带来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使用噪声抑制材料是解决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电磁损耗和高电阻率是噪声抑制片的基本要求。含玻璃包覆丝的复合材料在微波范围内不仅具有自然铁磁共振特性,同时还具有介电损耗特性。玻璃包覆非晶丝相对于金属较高的电阻率及外层的绝缘玻璃层使其可以制备高电阻率的复合材料。因此,玻璃包覆非晶丝是优良的噪声抑制材料吸波剂。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含圆截面非晶细丝(玻璃包覆非晶丝)复合材料的微波噪声抑制特性,开发高功率损耗、宽频带的新型噪声抑制材料。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丝材长度、丝材含量、丝材取向、样品尺寸等丝材分布特性指标对含随机分布和含平行分布丝材复合膜噪声抑制特性的影响,找出了最优的丝材长度、丝材含量及丝材取向。结果还表明,样品垂直于微带线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50mm时,样品尺寸对噪声抑制特性的影响不大。2、研究了去除玻璃层、热处理和丝材成分对含圆截面非晶细丝复合膜噪声抑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玻璃层和热处理可以改善复合膜的噪声抑制特性。含Fe基丝材复合膜与含CoFe基丝材复合膜,受随机分布丝材长度、平行分布丝材间隔等指标影响的规律相同。3、由含量为30根/cm2、长l0mm随机分布的去除玻璃层后Fe基丝材开发出新型宽频噪声抑制材料,其功率损耗比在1.5GHz至8.5GHz频率范围内功率损耗比大于80%,对噪声的反射在4.8%以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4、研究了含玻璃包覆丝的“叁明治”噪声抑制片的噪声抑制特性,发现添加随机分布丝材使复合噪声抑制片的高功率损耗频带宽度显着增大,此方法有调节和改善传统金属颗粒噪声抑制片性能的应用价值。5、由间隔为lmm平行分布制备态Fe基丝材制备出具有高功率损耗特性的复合膜样品,功率损耗比在2.4GHz至8.5GHz频率范围内均大于92%,对噪声的反射在3%以下。6、研究了磁场作用对含圆截面非晶细丝复合膜噪声抑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某些样品具有显着的影响,且磁场对大部分样品的影响规律相同:施加磁场后产生新的衰减峰,对应的频率随着磁场增大而线性或近似线性地增大。(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总院》期刊2012-06-01)
[6](2012)在《冷成型双相不锈钢截面材料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6个不同截面冷成型双相不锈钢的特性,其中2个为圆形中空截面,4个为矩形中空截面。试样为冷轧双相不锈钢带。确定方形和矩形中空截面高强度冷成型双相不锈钢的材料特性。对每种型材的薄弱和转角处进行拉伸试验,由此测量每种型材的弹性模量、0.2%弹性极限、1.0%弹性极限、抗张强度、断裂延伸率和Ramberg-Osgood参数(n)。通过短柱试验获得冷轧状态全截面的材料特性。测量6种型材的初始局部几何缺陷,绘制每种型材含初始几何缺陷的横截面图。采用断面法测量150×50×2.5截面的残余应力,测量并绘制截面上薄膜屈曲残余应力分布图。此外,给出适用于短柱的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将不锈钢短柱的试验强度与美国规范、澳大利亚/新西兰规范和欧洲规范的设计强度进行对比。总体看来,叁种规范的计算结果都较为保守,其中欧洲规范的计算结果最为保守。(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2年05期)
杨建波,李玉龙,索涛,宋保永[7](2011)在《薄壁异形环截面管材料环向动态拉伸特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壁异形环截面管状结构,结合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基于Hopkinson拉杆技术的环向材料动态拉伸实验方法;设计了特殊的夹具,采用空心透射杆提高透射波幅值;并对1Cr18Ni9Ti材料薄壁异形环截面管状结构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拉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可适用于这种薄壁异形环截面管状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断裂应变随应变率的提高明显降低,拉伸强度随应变率的提高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1年01期)
徐志伟,黄玉东,刘丽,张春华[8](2007)在《不同截面炭纤维表面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SEM、AFM、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测试分析仪(BET)和XPS对国产腰形截面炭纤维、圆形截面高强炭纤维和国外圆形截面T300炭纤维表面特性进行物理与化学表征与分析,并对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比表面积大于圆形截面炭纤维,但其表面沟槽较圆形截面炭纤维浅。XPS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的表面活性略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但明显低于T300;界面剪切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接近于T300/环氧复合材料,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陈国兴,李继华[9](1985)在《钢构件材料强度及截面几何特性的统计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从我国钢厂收集到的钢材强度和几何尺寸的大量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钢材强度和几何尺寸不定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并确定了按“一阶概率法”设计钢结构所需要的材料抗力的统计参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材料及截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现已在舰船工程应用中得到关注,然而因为变量众多,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弯曲刚度特性的把握往往较为困难.对此,首先基于典型结构应用背景需求,建立了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梁弯曲刚度理论计算模型;进而制作结构模型,开展刚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探讨了各主要构件材料参数、面板混杂纤维含量、面腹板截面分配以及腹板铺层比例对刚度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为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材料及截面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沈祖炎,温东辉,李元齐,马越峰.冷弯厚壁钢管截面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分布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刘令,李华东,梅志远.变截面含筋夹层复合材料悬臂结构刚度特性规律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6
[3].陈成,潘峰,王灿灿,黄聪,张彤.D型截面复合材料塔头输电塔结构特性研究[J].中国电力.2015
[4].郝颖,虞爱民.层状复合材料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自由振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
[5].张俊峰.圆截面非晶细丝复合材料微波噪声抑制特性的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2
[6]..冷成型双相不锈钢截面材料特性[J].钢结构.2012
[7].杨建波,李玉龙,索涛,宋保永.薄壁异形环截面管材料环向动态拉伸特性测试[J].爆炸与冲击.2011
[8].徐志伟,黄玉东,刘丽,张春华.不同截面炭纤维表面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07
[9].陈国兴,李继华.钢构件材料强度及截面几何特性的统计参数[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