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结缔组织论文-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筋膜结缔组织论文-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筋膜结缔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毫针针刺,筋膜结缔组织,力感受分子,整合素β亚基

筋膜结缔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1](2015)在《毫针针刺对腧穴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整合素β1、β3亚基和PC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毫针针刺对SD大鼠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细胞2种整合素β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细针刺激组、中针刺激组(中等粗细毫针刺激组)和粗针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针刺各组在大鼠中脘穴沿任脉循行方向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刺激,治疗1次/d,治疗3 d后,切取穴区筋膜结缔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镜下观察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整合素β1亚基(integrinβ1)、integrinβ3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毫针针刺作用后,腧穴筋膜结缔组织integrinβ亚基的表达变化情况不同:细针刺激组和中针刺激组筋膜结缔组织中integrinβ1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均有增强,其中细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统计无显着差异(P=0.314),中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有极显着差异(P=0.000),然而,粗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呈翻转趋势,差异显着(P=0.001);integrinβ3除部分大小血管可见少量表达外,在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始终为阴性表达;筋膜结缔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02,0.005,0.039),其中细针刺激组最强。结论毫针针刺能够激发受治腧穴穴区细胞活性变化,其中β1类integrin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β3类integrin不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这可能进一步揭示了腧穴感受针刺治疗信号的非神经生物学细胞力学基本原理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16期)

欧阳厚淦,赵志东,卢文静[2](2013)在《热敏灸信号在骨质疏松症大鼠筋膜结缔组织传导途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筋膜中结缔组织在热敏灸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揭示热敏灸产生疗效的有关机制,为临床更好应用热敏灸提供相关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模型组、艾灸模型组及热敏灸模型组各20只,并对后叁组进行造模使其处于骨质疏松症病理状态下,然后对艾灸模型组及热敏灸模型组取"肾俞"穴进行常规艾灸及热敏灸治疗,并取其灸点周围结缔组织进行染色,从形态学上及光密度值上观察各组筋膜中ERK1/2和P38的改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与空白模型组中ERK1/2和P38改变不大,艾灸与热敏灸模型组中ERK1/2和P38表达情况都有不同程度改变,尤其热敏灸模型组改变情况明显,ERK1/2阳性染色区域多集中在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核周围;P38在筋膜中的表达稍弱,表达阳性区域也多集中筋膜中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核周围。定量分析其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实施热敏灸时,灸信号通过使热敏态穴区筋膜结缔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发生变化,进而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戚小英,洪莉,郭凤琴,任艳,李秉枢[3](2011)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12月,30例因POP在本院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纳入POP组,再按照盆腔器官垂定量(POP-Q)将其分为POP-QⅡ°组(n=10)、POP-QⅢ°组(n=10)和POP-QⅣ°组(n=10)。选择20例同期在本院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非POP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纳入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述4组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及与POP及其分度的关系。POP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已婚,绝经,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无盆腔手术病史,无急、慢性盆腔炎病史,术前3个月内未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次数、体重指数(BMI)及其他与POP相关病史(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和CTGF呈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内。POP组TGF-β1和CTGF的阳性染色很弱,甚至缺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14/30)和50.0%(15/30)。其中,POP-QⅡ°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10)和80.0%(8/10),POP-QⅢ°组分别为50.0%(5/10)和60.0%(6/10),POP-QⅣ°组分别为20.0%(2/10)和10.0%(1/10),均低于对照组[90.0%(18/20)和85.0%(17/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2,χ2=23.958;P<0.05)。TGF-β1和CTGF表达与POP-Q分度呈负相关(r=-0.409,-0.572;P<0.05);而TGFβ-1和CTGF两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1,P<0.05)。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对照组、POP-QⅡ°组、POP-QⅢ°组和POP-QⅣ°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44±0.097,0.2441±0.060,0.1844±0.041,0.1345±0.033和1.2732±0.180,0.2132±0.028,0.1045±0.023,0.0034±0.001。POP-QⅡ°~POP-QⅣ°组TGFβ-1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POP-QⅡ°~POP-QⅣ°组之间除POP-QⅡ°组显着高于POP-Q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POP-QⅡ°组与POP-QⅢ°组及POP-QⅢ°组与POP-Q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126)。POP-QⅡ°~POP-QⅣ°组CTGF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OP-QⅡ°~POP-QⅣ°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表达下降,与POP的发病和临床分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5期)

杨春,杨林林,杜以宽,戴景兴,原林[4](2011)在《机械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机械拉伸应力下对筋膜结缔组织细胞增殖活性产生的影响,探索中医替代疗法治疗机制。方法:实验组于SD大鼠腹股沟中点施加捻转拉伸刺激筋膜结缔组织,设置对照组。BrdU掺入法标记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机械拉伸刺激筋膜结缔组织后,实验组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失去正常结构,切口有较多渗血,拉伸刺激能显着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拉伸应力下疏松结缔组织重构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可能是中医替代疗法的一种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期刊2011-08-19)

张学全[5](2009)在《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重构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中国传统中医学作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在中华文明上下传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人防病治病特别是科技不发达时代的预防保健过程中不可或缺,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历代中医文人志士的经验总结,为此深得大众推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速和人民对绿色治疗手段的要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治疗手段不但在华人居住区而且在欧美发达地区如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加拿大广泛作为补充或替代治疗而开展。而作为传统中医学核心之一的经络学说或在其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实践,由于其手段的绿色性和机制的神秘性吸引国内外广大学者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回顾针灸经络研究历史,国外形成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二十世纪末期至今的两段时期,而我国近来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和攀登,历经五十多年叁段研究高峰时期,设立“八五”和“九五”经络研究攀登计划,进行了临床、实验、机理方面的研究,证实了经络客观存在性、循经感传性、经穴-脏腑相关性,进一步发现经穴具有跨体节传导性、循经双向传递性、低阻高导性、高温发光性、钙离子富集性等特征。综观几十年经络探秘,各种假说纷至沓来,争议不断,难以趋同。最大的裂谷莫过于“功能”与“结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沟壑。经络研究历经风雨,逐渐形成神经生理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理生化学派-体液循环学说、生物物理学派-生物场学说,但这些学说各执一词,仅仅从一个侧面或角度证实了经络的存在但未曾囊括全部。近来自原林教授提出结缔组织在人体构成相互联系的“筋膜支架”和后来由H.MLangevin从针灸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1全身疏松结缔组织在人体构成“片状网络支架”和“信号网络”的观点后,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一结构在人体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原林教授课题组在承担国家863计划“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支架进行标记和计算机叁维重建之后得出筋膜在人体内从浅入深由5种结构构成:1、真皮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3、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4、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课题组通过研究国标人体14条经络361个穴位的进针部位和手法,发现人体穴位的针刺部位均位于筋膜的不同层次,其中位于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者最多,其次是真皮致密结缔组织层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少数位于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和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原林教授课题组通过上述研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提出: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剩下的部分构成遍布全身的“筋膜支架”。该支架以细胞为主体,以纤维为框架,以胞外基质为主要成分建构了遍布全身相互沟通的空间“信息网络”,该系统在神经、体液、免疫的参与下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同时检测和调控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即“支持与储备系统”新观点。该观点认为皮下筋膜组织在机体对内在或外源性拉伸刺激的应答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并发挥调控作用,并以此推测各种替代疗法(supplement therapy,主要指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引导下开展的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措施,研究证实这些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应力刺激下筋膜结缔组织形变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作用靶点正是机体内的网状筋膜支架。该课题组在先期实验中利用超声、CT、MRI等医学影像手段和我国数字人海量数据集认为:在针刺的过程中,通过提插、捻转等操作,可以带动或牵动周边较大范围的结缔组织。一般当针灸针尖到达外肌膜时出现“得气”现象,当针尖到达肌肉处时志愿者的“得气”减弱,若针尖停留在外肌膜上再增加刺激,“得气”感会增强;并利用CT图像构建出与人体经典经络走行较一致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且得到MRI图像证实;课题组在证实筋膜支架与经典经络线路一致性的同时也承认存在与经典径线走行不一致结构,对照中医关于穴位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既有经穴也有阿是穴,经穴循经分布而阿是穴分布则没有固定位置,由此提出全身的结缔组织支架可能是针灸经络的解剖学物质基础;穴位是在结缔组织支架上在针刺进行提插和捻转时能够产生较强生物学信息的部位;穴位与非穴位仅仅有信息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区别;从广义的角度讲全身各个部位均是穴位,因为几乎所有人体的组织器官之间的间隙均有结缔组织存在。古代记载的穴位是人体结缔组织聚集处,刺激这些部位能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发挥疗效。但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多侧重从影像学或大体形态上证实筋膜网络支架的存在,而对筋膜结缔组织内纤维结构及对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细胞在力学刺激下如何反应,生命调节基本形式的基因调控是否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研究甚少,这也正是本研究讨论的问题。本研究借助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微观角度讨论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重构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影响,探讨经络的物质基础,并为筋膜学说提供理论支撑。目的通过研究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重构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为经络与结缔组织相关性提供证据支持,为筋膜学提供理论支撑,并探讨临床各种替代疗法的治疗机理。1、通过对拉伸刺激下筋膜结缔组织纤维形态影响的研究,阐述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在拉伸刺激过程中作用。2、通过对拉伸刺激下筋膜结缔组织内细胞形态影响的研究,讨论筋膜结缔组织内细胞在感受到拉伸应力后可能的生物学行为。3、通过对拉伸刺激下筋膜结缔组织重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影响的研究,讨论拉伸刺激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1、借助中医针刺方法施加拉伸刺激,切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并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对纤维走行的影响。2、切取拉伸刺激后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通过鬼笔环肽/Pi染色,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内细胞形态的影响。3、通过RT-PCR方法,研究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重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CTGF、TGF-β1、Procollagen-l、Procollagen-3、MMP-2、MMP-3、TIMP-1、TIMP-2。结果1、拉伸刺激后结缔组织内纤维排列方向与其受力方向一致,针刺捻转能带动一定范围内结缔组织发生位移。2、纤维排列的改变及结缔组织位移引起结缔组织内细胞感受到力学刺激,细胞重构成长梭形,其长轴方向与细胞受力方向一致。3、细胞在感受到拉伸刺激后,CTGF、TGF-β1、TIMP-1的转录水平下调(F值分别为4.774、6.151、15.877,p值分别为0.023、0.011、0.000)而Procollagen-1、Procollagen-3、MMP-2、MMP-3、TIMP-2无影响(F值分别为0.369、0.252、2.466、1.608、1.440,P值分别为0.695、0.779、0.115、0.219、0.265)。结论:1、通过针刺方法施加拉伸刺激,毫针捻转时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通过与毫针间静电作用而缠绕在针体上,拉伸刺激能带动周围纤维运动从而使结缔组织发生形变。对照组纤维保持其原有的无序排列。2、拉伸刺激带动纤维形变,力学刺激信号通过纤维与细胞间粘着斑复合物等结构传导到细胞内,从而引起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呈长梭形。3、拉伸刺激对CTGF/TGF-β1/TIMP-1等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可能是替代疗法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总之,借助针刺捻转方法施加拉伸刺激,捻转时结缔组织内纤维通过与针体间静电耦合作用缠绕在针体周围,拉伸时直接带动结缔组织内纤维从而引起结缔组织形变,结缔组织形变的直接结果便是带动与纤维通过粘着斑复合物联系的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还有少数间充质干细胞等),从而拉伸刺激信号得以传递到细胞内,在胞内再通过细胞骨架重构以及一系列信号级联将外源性拉伸刺激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引起一系列变化,包括细胞增殖和对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成纤维细胞作为结缔组织内主要细胞参与机体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还能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包括基质形成或降解因子。而基质的形成或降解又直接影响到基底膜的通透性,这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则能向多方向分化,并能从数量上补充已经坏死或失去功能的细胞,参与损伤的修复重建;拉伸刺激传递到细胞核内后,引起一系列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如CTGF/TGF-β1/TIMP-1,这些基因证实也在组织的修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调控着下游因子的转录活性,所以拉伸刺激引起筋膜结缔组织形变可能正是替代疗法的作用途径,而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或对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可能正是临床替代疗法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3-15)

杨林林[6](2008)在《机械牵拉刺激对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细胞是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功能类似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多个功能类似的器官组成特定功能的系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运动、感官、神经和内分泌。根据胚胎发育的叁胚层原理、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非特异筋膜结缔组织支架,非特异筋膜结缔组织以干细胞为中心,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称为支持储备系统;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称为自体监控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了人体内存在第十个功能系统——支持储备与自体监控系统的新学说。经络是整个中医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揭示经络实质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对近年来经络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人体筋膜结构进行了分割、标记和叁维重建。发现了与古代经络记载走行相似的粗细不等的立体结构,认为其中较粗的部位相当于经络上的“穴位”,较细的部位相当于经络的“经脉”。通过对整个人体的筋膜进行重建,显示出筋膜在人体内部所形成的支架,从浅入深有5种结构构成:1、真皮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3、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4、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通过研究国标人体14条经络361个穴位的进针部位和手法,发现人体穴位的针刺部位均位于筋膜的不同层次,其中位于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者最多,其次是真皮致密结缔组织层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少数位于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和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从筋膜学的角度,我们认为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方式,刺激筋膜结缔组织以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改变人体结缔组织中功能细胞的活性,以调整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中医针灸刺激的解剖学基础为人体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如:肌间隔、肌间隙等在旋转针体时能牵动较大范围筋膜结构,可达骨膜,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刺激点(穴位)与非刺激点(非穴位)其实只是信息“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中药通过改善筋膜的微循环状况(活血化淤)和上皮基膜的通透性(补气)调节功能细胞的再生和活性。从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结缔组织是从间充质演化而来的,间充质是从次级间充质演化而来,次级间充质是从初级间充质演化而来。概括来说多细胞生物——细胞外液——维持生物内环境稳定和外形,修复损伤细胞、调控生物自身代谢;叁胚层动物——间充质——分化为各种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器官系统,修复损伤细胞、调控自身代谢;高等动物——筋膜——支持、固定、分隔、修复损伤细胞、调控生物自身代谢。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能力。最初是由Friendenstein等发现,并证明其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而后其它的研究小组发现骨髓来源的MSCs不仅可以分化为中胚层来源的组织,而且可以分化为内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现在已有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先天性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报道。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骨髓来源的MSCs,但是MSCs广泛分布于其它组织中,包括脐血、外周血、肌肉、皮肤、肝脏、胰腺和脂肪等。间充质干细胞的多组织来源性与筋膜结缔组织支架的全身分布性是一致的,其纵向、横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与筋膜学提出的筋膜结缔组织对机体的支持储备作用也是一致的。2007年,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研究人员与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向小鼠成纤维细胞添加能够与DNA特定位点结合的4种转录因子,包括Nanog和OCT-4,可以将成纤维细胞再程序化为多能细胞,多项检测结果证实这些再程序化后的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从结构到功能均非常相似。总之,为证实筋膜结缔组织以干细胞为中心对机体产生的支持储备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研究:1、筋膜结缔组织中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2、物理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中功能细胞产生怎样的效应;3、物理刺激作用产生的细胞效应如何对机体发挥支持储备作用。目的研究机械牵拉刺激对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对机体产生支持储备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基础:1、判断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中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2、研究机械牵拉刺激能否对筋膜结缔组织细胞增殖活性产生影响;3、研究机械牵拉刺激能否改变筋膜结缔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方法1、取成年大鼠皮下筋膜结缔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筋膜结缔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形态学、功能学、流式细胞术鉴定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源细胞是否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以判断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2、机械牵拉刺激筋膜结缔组织,BrdU掺入法标记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牵拉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影响。3、机械牵拉刺激筋膜结缔组织,通过RT-PCR扩增基因片段,观察细胞增殖因子(a-fgf);血管生成因子(VEGF);胚胎干细胞特异基因:Nanog,OCT-4基因表达是否增高。结果1、非特异筋膜结缔组织源细胞具有长梭形、多角形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形成细胞集落,体外诱导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绝大多数细胞(>96%)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2、机械拉伸刺激筋膜结缔组织后,实验组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失去正常结构,切口有较多渗血,细胞增殖活性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3、机械拉伸刺激筋膜结缔组织后,细胞增殖因子a-fgf、血管生成因子VEGF基因表达量显着增高,未能检测到Nanog、OCT-4的基因表达。结论1、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源细胞在形态学上与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别;可以诱导成骨、成脂肪,与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功能一致;细胞增殖周期检测中,绝大多数处于静止状态,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可以判断在成熟大鼠的筋膜结缔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2、机械牵拉刺激可以显着提高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细胞的增殖活性,初步证实筋膜学观点:物理刺激改变筋膜结缔组织功能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功能细胞数量和性质的改变,对机体产生支持储备及调控作用。3、机械牵拉刺激可以显着提高筋膜结缔组织中细胞增殖相关因子FGF、血管生成因子VEGF基因表达量,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证实物理刺激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为其对机体产生的支持、储备作用提供了可能。但是本实验未能检测到干细胞相关因子Nanog、OCT-4基因表达,因此尚无法从干细胞相关因子方面去证实筋膜结缔组织的以干细胞为中心的支持储备功能,需要继续研究下去。(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8-04-15)

原林,焦培峰,唐雷,黄文华[7](2005)在《中医经络理论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筋膜和自体监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基础和核心,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经络实质是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寻找人体经络的解剖学依据则是科技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一直锲而不舍追求的基本目标。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经络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人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基础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许建荣,周滟,柴维敏,姚秋英,李磊[8](2002)在《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的MR和CT表现与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 ,以及MRI、CT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的结缔组织病 2 2例 ,其中皮肌炎 (DM) 8例、多肌炎 (PM) 12例和嗜酸性筋膜炎 2例。所有病例均完成大腿CT平扫、MR的T1WI、T2 WI、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 (SPIR)序列及CT导向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穿刺活检、MRI和CT发现肌组织病变分别有 17例、14例和 5例 ,发现筋膜病变分别为 5例、9例和 9例。肌炎、肌萎缩、筋膜炎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肌炎 (9例 )呈现T1WI低信号和T2 WI或SPIR高信号改变 ,肌萎缩 (9例 )呈T1WI、T2 WI高信号以及肌间隙增宽。SPIR检出肌炎明显优于CT和T1WI,P <0 .0 5。DM(6 / 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M(3/ 12 ) ,P <0 .0 5。病情加重期肌炎 (7/ 1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 (2 / 11) ,P <0 .0 5。结论 MRI和CT能够客观地反映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类型、累及部位和病情变化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2年09期)

李传宝,徐锦萍[9](2001)在《颞筋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瓣翻铺使用修复额骨裸露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颞浅动脉及顶支为轴型供血管,切取组织内含部分颞肌,颞筋膜及延伸组织——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延长度可超过中线,其颞肌筋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瓣宽度可达12厘米,按需要制成的颞肌、筋膜,疏松结缔组织瓣翻转180度,成底上面下移至修复的创面上。翻铺的目的是确保同期在瓣膜上植皮100%成活。我们观察到位于远端的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瓣的基底有一层较密集的毛细血(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1-08-01)

筋膜结缔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研究筋膜中结缔组织在热敏灸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揭示热敏灸产生疗效的有关机制,为临床更好应用热敏灸提供相关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模型组、艾灸模型组及热敏灸模型组各20只,并对后叁组进行造模使其处于骨质疏松症病理状态下,然后对艾灸模型组及热敏灸模型组取"肾俞"穴进行常规艾灸及热敏灸治疗,并取其灸点周围结缔组织进行染色,从形态学上及光密度值上观察各组筋膜中ERK1/2和P38的改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与空白模型组中ERK1/2和P38改变不大,艾灸与热敏灸模型组中ERK1/2和P38表达情况都有不同程度改变,尤其热敏灸模型组改变情况明显,ERK1/2阳性染色区域多集中在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核周围;P38在筋膜中的表达稍弱,表达阳性区域也多集中筋膜中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核周围。定量分析其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实施热敏灸时,灸信号通过使热敏态穴区筋膜结缔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发生变化,进而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起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筋膜结缔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毫针针刺对腧穴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整合素β1、β3亚基和PCNA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2].欧阳厚淦,赵志东,卢文静.热敏灸信号在骨质疏松症大鼠筋膜结缔组织传导途径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3].戚小英,洪莉,郭凤琴,任艳,李秉枢.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

[4].杨春,杨林林,杜以宽,戴景兴,原林.机械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

[5].张学全.拉伸刺激对筋膜结缔组织重构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6].杨林林.机械牵拉刺激对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

[7].原林,焦培峰,唐雷,黄文华.中医经络理论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筋膜和自体监控系统[J].中国基础科学.2005

[8].许建荣,周滟,柴维敏,姚秋英,李磊.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的MR和CT表现与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

[9].李传宝,徐锦萍.颞筋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瓣翻铺使用修复额骨裸露体会[C].第六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1

标签:;  ;  ;  ;  

筋膜结缔组织论文-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