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雌性基因论文-时秋香

强雌性基因论文-时秋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雌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瓜,性别决定,M基因,强雌性基因

强雌性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时秋香[1](2009)在《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与强雌性基因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分化是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控制植物的性别表达具有重要意义,黄瓜(Cucumis Sativus L.)具有非常丰富的性别表现类型。是研究植物性别表达的模式植物,目前已经明确控制黄瓜性别表达的基因位点有F、M、A、In-F、gy、m-2、Tr。除遗传因素外,黄瓜性别表达还受环境和激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赤霉素促进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乙烯则促进雌花形成。激素在黄瓜的性别表达中起重要作用。黄瓜性别表达的乙烯控制模型认为:乙烯既促进雌蕊发育,又抑制雄蕊发育。该模型推断,F基因的产物控制乙烯在黄瓜植株分布的部位和浓度,促进雌性的表达;而M基因的产物则控制乙烯信号的识别,在乙烯浓度高于阈值时抑制雄蕊的发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该模型提供了实验支持:F基因已被克隆,为乙烯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符合其控制乙烯浓度功能的预测;M位点直接介导了乙烯诱导的雄蕊滞育。要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真实性,必须要克隆M基因,而与M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获得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乃至于克隆M基因的前提。此外,鉴于强雌株在黄瓜生产中的重要性,研究控制强雌性状的基因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的遗传定位及强雌基因QTL群体的遗传分析与定位,初步揭示黄瓜性别决定的基因组成和遗传特性,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阐明黄瓜性别决定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以近等基因系WI1983G(雌性株,基因型为MMFF)和WI1983H(两性花株,基因型为mmFF)及其F1和BC1为材料,它们的杂交组合F1代群体单株均开单性雌花(性型表现为雌性株),雌性花对两性花为显性性状。BC1代群体751个单株当中,雌性株373株,两性株378株,符合1:1的分离比(χ~2 = 0.03;p<0.05),表明雌性花对两性花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2.通过2112对SSR引物和1对SCAR引物的筛选与分析,共获得了与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紧密连锁的叁个共显性标记:SSR19914、SCAR123和SSR23487。其中,SSR19914与SCAR123位于M基因的同侧,与M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 cM和0.94 cM,SSR23487位于M基因的另一侧,与M基因的遗传距离为0.28 cM,最终将M基因定位在1.22 cM的遗传区间内。3.以雌雄同株型的强雌株S-2-98和普通雌雄同株95为材料杂交得到F_1,F_1自交得到192株F_2分离群体,与亲本95回交得到188株BC_1分离群体,经性状调查及雌花节率统计,BC_1与F_2分离群体的雌花节率均呈连续分布,并且有超亲分离,表明该强雌性状由多对核基因所控制。4.利用2112对SSR引物,采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分析亲本S-2-98、95和BC1、F2分离群体,结合黄瓜高密度遗传图谱和BC_1、F_2的雌花节率,经JoinMap3.0、MapQTL4.0软件分析,共检测到了3个控制黄瓜强雌性状的QTLs:Mod-F1a、Mod-F1b和Mod-F1c。Mod-F1a位于第叁号染色体,其遗传贡献率为49.8~54.6%;Mod-F1b与Mod-F1c位于第六号染色体,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3~7.2%和4.2~9.1%,该QTLs的总遗传贡献率为51.2~62.9%。Mod-F1a与Mod-F1b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效等位基因来自高值亲本S-2-98;Mod-F1c的加性效应为负值,说明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低值亲本95。(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5-20)

刘军伟,张秦英,焦定量,郭富常,刘莉[2](2008)在《西瓜强雌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RAPD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所获得的西瓜强雌性(25节内雌花率在50%以上)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强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采用近等基因系法(NILs)进行RAPD标记研究,筛选与西瓜强雌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期简化制种程序,提高无籽西瓜制种座果率等,进而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5-01)

强雌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所获得的西瓜强雌性(25节内雌花率在50%以上)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强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采用近等基因系法(NILs)进行RAPD标记研究,筛选与西瓜强雌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期简化制种程序,提高无籽西瓜制种座果率等,进而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雌性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时秋香.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与强雌性基因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刘军伟,张秦英,焦定量,郭富常,刘莉.西瓜强雌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RAPD标记[C].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2008

标签:;  ;  ;  ;  

强雌性基因论文-时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