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梅
(河南汤阴第三试验小学,河南汤阴456150)
摘要:豫北方言区的安阳地区并非典型的河南话,而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与河南官话有较大的区别,但在总体气质上仍然属于河南话具有河南话的大部分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本地区方言特点来使用普通话教学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本地区方言的特点,与普通话的发音规律结合起来,并结合各种教学经验来才能更好的实施普通话教学。
关键词:豫北方言;语文教学;普通话;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2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2
河南话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河南官话,以开封为代表的地区周围辐射有商丘,郑州等地。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而安阳大部分地区属于晋语的邯新片,但也有官话的重叠交织,与开封等地的河南官话有一定的区别。后者的最大特点,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口型一般比较浅,对于普通话中要求的字正腔圆距离较远,语调平缓,开口度没有普通话的大,去声比例较少,所以对于学习普通话的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掌握其特点,才能更好教授普通话。
一、豫北方言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普通话教学的特点
1.豫北方言的声调特点。
豫北地区主要是中原官话,但也有安阳地区的属于晋语的邯新片,中原官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类,有些地区三个声调,如渑池地区。入声归派入阴平和阳平。而安阳地区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
中原官话最常见的调值类型阴平24、阳平42、上声54(55)和去声312,下面具体列举几种河南方言的调值比较:
城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郑州244254312无
南阳24425431无
洛阳44425421无
灵宝312135355无
洛宁5542无312无
固始24535542无
济源443124242133
安阳4442452133
豫北地区如安阳地区,发音口腔口型较为扁,一般上下多张不到位,左右也较窄,如,白、黑,等字发音和“列”的口型几乎一样,缺少口腔的宽窄变化,发音皆不到位,从上表可以看出,阴平阳平以及上声的调值,在豫北地区的安阳,区别很小,而上声字发音调值偏低,缺少了普通话的那种婉转感,有时在读含有上声字的词组时,极易读错,或将前后声调读反,或将大多数上声字发为阴平字或接近去声的声调。上述现象普遍存在于教学中,所以抓住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2.语文课普通话声调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对声调习惯的纠正,对于上声平声容易混淆的词组加以强化训练,
比如先上声后平声的例子:
“老师”--上声+阴平
在豫北安阳则发成:
“老师”--阴平+阴平
“老”字为上声,有一个先下后上的婉转过程,而豫北方言一般将此过程省略,直接发为平声,所以显得发音短促,语速也容易过快。
很多小学生说话的速度偏快,导致发音过程不完整,老师应该加以腔调上声与平声结合的训练,并特别指出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引起学生的注意。
再如先平声后上声的例子:
潇洒--阴平+上声
豫北安阳则读为
潇洒--阴平+阴平
另外在豫北安阳,“去声”的腔调发音也比较浅,缺少去声的顿挫感,发音给人以轻描淡写的感觉。
例如:
浴缸--去声+阴平
重音明显在第一个字,而豫北安阳地区则将其非重音化、平均化,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强调的地方。可见,安阳地区对发音不太讲究语调的上声与平声之间的变化,造成声调单一,而去声又比较轻,比较短促,缺乏普通话四声的抑扬顿挫感。声调上的平直,导致发音过程加快,造成发声口型腔体位置不能充分到位的现象。
这就是特点,所谓“南腔北调”,同时也是豫北地区普通话学习者的障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克服这种习惯,逐渐改“腔”改“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这些字的方言发音和普通话发音加以对比,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客观的真实体验,而不是进行枯燥的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的练习。
3.豫北地区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学习方法
除了上述声调的特点,豫北方言的另一特点就是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安阳地区的人是没有翘舌音这个概念的。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在教学中强调的话,很多学生在升到高年级后仍然改不过来。所以有必要对二者作专门的讲解。
(1)运用排除法来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
汉字中主要是形声字,一般声旁相同的字都是形声字,而且声母一般也会相同。如“喿、曾、宗、卒、采、仓、曹、从、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平舌音;“占、中、主、专、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翘舌音。普通话里,平舌音少,翘舌音居多。如ca,只有“拆”(方言音c1)、擦、嚓、”4个字,而cha音节下,却有“叉、茶、诧”汉字;zen音节下,只有“怎、谮”两个汉字,而zhen音节下,却有“真、枕、镇”等汉字;尤其是音节sen下,只有一个“森”字,而shen音节下,却有“身、神、审、甚”等汉字。类似上述情况,我们只需记住少数几个平舌音字,就可以确定大多数翘舌音字了。
豫北尤其是安阳地区发言平舌音居多,甚至有将所有翘舌音发成平舌音的倾向。普通话刚好相反,大部分是翘舌音,更符合字正腔圆的特点。豫北地区小学生语文教学应抓住这个特点,加强少数平舌音字的记忆,剩下就是翘舌音,这就是排除法的好处。
因此,语文教师应将这些规律性的知识点镶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灵活结合语文教材加以教学。
一句话,那就是只要记住少数平舌音字,或平舌音偏旁形声字,即可推定其他字为翘舌音的字。
(2)利用声韵结合的一般规律来学习平舌音与翘舌音。
除了上述排除法,在普通话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声母不能与某些韵母结合,而有些韵母则不能和某些声母结合。例如ua、uai、uang这三个韵母,能跟翘舌音zh、ch、sh结合相拼,而不能跟平舌音z、c、s相拼。所以如果是“抓、装、窗、摔、双”等韵母分别是ua、uai、uang的这些字,一定是翘舌音而不可能是平舌音。而韵母ong能跟平舌音s相拼,却不能跟翘舌音sh相拼,我们就可以断定韵母是ong的“松、耸、宋”,属于非翘舌音。教师应该对这些环节加以重点讲解,让学生记住一小部分,而能学会一大部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豫北地区小学语文课普通话教学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易受教师普通话的影响。
青少年模仿能力强,又是语言学些习的关键年龄阶段,所以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讲一口极为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发音的错误,和各种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语言发音习惯。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意思,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素质。除了通过平时电视电影媒体里面的普通话来练习语感,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普通话考核教材来练习,针对性的对一些易读错的字进行针对性强化练习。
2.缺少普通话语境交流。
很多学生一回到家里,和父母对话都是方言,普通话的状态马上丢失,或者改回普通话后,极易混杂方言的发音。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的农村地区更为普遍,所以应该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和父母交流,或是放学后,同学之间结伴回家或是玩耍,提倡用普通话来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3.缺少内心默读时语调的培养。
在有声阅读和表达时候,容易找准普通话的腔韵,而在默读状态下,人的语调感容易还原成原来的方言。这是因为默读时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语义的理解上,而不是腔调。所以默读训练,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应时刻注意语调感的培养,因为对于方言区的学生来说,普通话就是“拿腔拿调”,对于方言区的人来说是一种非自然状态,如何将这种非自然状态转换成自然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故教师要强调学生默读时的内心语调感的训练,这个是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豫北安阳地区语文课普通话的教学,在实践中应该巧妙利用普通话的规律和自身方言的特点来实施教学,使普通话教学具有该地区自身特有的规律。同时,应积培养和创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有些县级以下的学校,由于缺乏语境,很多其他科目的教师大部分采用方言教学,或是普通话极不标准,认为只要能教会学生知识就行了,忽视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提倡甚至规定所有科目都应使用普通话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普通话教学更为顺利、更有效果,而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作者简介:周月梅,女,(1967-),汉族,任职于河南汤阴县第三试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