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破坏论文-李慧

栖息地破坏论文-李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地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破坏,海南长臂猿,栗斑腹鹀,瑶山鳄蜥

栖息地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1](2016)在《栖息地干扰破坏是野生动物濒危重要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28日电(李慧)国家林业局28日发布的第一批濒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与1995年开始的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对比,此次调查的14个物种中,四爪陆龟、莽山烙铁头蛇两种的种群数量有所下降,栗斑腹鹀、扬子鳄、六盘山蝮、秦岭蝮、蛇岛(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01-29)

蔡恒江[2](2014)在《请不要对海洋生物肆意取之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转变速度不断加快,很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甚至有的物种在它们被发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对于人类来说,海洋中大部分的生活环境是未知的,而且生活在其中的很多生物更是前所未见。而对海洋生物而言,大多数人只知道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4-07-16)

赵优[3](2013)在《海龟濒危连问4个为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海龟成群上岸产卵的美丽景象不复存在。”美籍华人、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Sea Turtles911)创始人、海龟医院院长叶政廷遗憾地说。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国内着名的“龟博士”史海涛痛心地告诉,海南已有20多年没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消(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3-08-14)

张彦宇,罗鑫娟[4](2013)在《栖息地破坏空间模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栖息地破坏空间模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破坏聚集度一定的情况下,栖息地面积的减少不利于强竞争物种的续存;在栖息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栖息地破坏聚集度的增大有利于强竞争物种的续存;栖息地破坏比例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更大,但栖息地破坏聚集度对集合种群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更显着.在实际的生物保护中,可根据被保护的物种及其所在集合种群结构选择更加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刘昊奇,李维德[5](2012)在《不同栖息地破坏格局下具捕食偏爱似然竞争结局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具有捕食偏爱、不同栖息地破坏比例和不同空间破坏格局条件下的捕食-食饵系统中各物种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捕食者和两猎物物种共存时:栖息地破坏比例、栖息地破坏的聚集度对猎物物种间强弱关系产生相反的作用,若增加栖息地破坏比例不利于某一猎物生存,则提高聚集度对其有利;适当提高适宜栖息地的聚集度,对所有物种都有利,若聚集度过高,效果相当于减少了栖息地的破坏比例,可能对某些猎物物种不利,但对整体系统有利;被破坏栖息地的聚集度发生变化时,捕食者的反应更敏感;在一定条件下,增强弱势种群的捕食偏爱会有助于其生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时培建,戈峰,杨清培[6](2011)在《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影响的迭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栖息地破坏程度对集合群落中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基于Tilman等提出的多物种竞争的集合群落模型,设计了一种通用的迭代算法用以分析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针对Tilman等提出的物种多度与其扩散能力或者与其竞争能力相互关系的4种模型,也即:(1)物种竞争力越强则其多度稳定值越大,所有物种死亡率相同;(2)所有物种不论竞争力如何,其多度稳定值相同、死亡率也相同;(3)物种竞争力越弱则其多度稳定值越大,所有物种死亡率相同;(4)物种多度的稳定值相同,但物种竞争力越弱其死亡率越高。先前的研究已经阐明了在前2种模型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而对于模型3,因为其数学表达式较为复杂,先前的研究者不得不使用模型3的简化式来考察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而对于模型4,由于其数学表达式更为复杂,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未能被以往的研究所阐明。本文所使用的迭代算法可以阐明四种模型中任何一种模型条件下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我们发现对于模型1和2迭代算法所得到的物种多度稳定值与通过数学解析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同时通过使用迭代算法还阐明了模型4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假设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达到了能够导致第s个物种灭绝的水平,起初幸存物种竞争力的排序为s+1~s+3~s+5~…~s+6~s+4~s+2,但是随着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不断增大,当其快达到(但还未达到)能够导致第s+1个物种灭绝的水平,物种竞争力的排序将变为s+2~s+4~s+6~…~s+5~s+3~s+1。模型4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与模型2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程度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几乎一致,唯一不同是模型2中所有物种栖息地稳定值的曲线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而模型4中所有物种栖息地稳定值的曲线交点不唯一。此外,还使用迭代算法考对比了模型3原始数学表达式和简化式两种情况下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发现结果略有不同。(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5期)

吴亚东,钱毓[7](2010)在《世界濒危鸟种栖息地遭严重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过去的40多只下降到了现在的十几只,全球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在白湖湿地栖息的数量,已产生较大的变化。曾是国内分布数量最大的鸟类栖息地的乌鲁木齐白湖湿地,如今正遭受巨大的人为干扰破坏。    白湖湿地位于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是乌鲁木齐市近郊的自然湿地(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0-07-23)

[8](2010)在《俄男子砍树被判4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专电世界自然基金会12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一男子因砍伐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栖息地的红松,获判4年监禁。    俄罗斯新闻社援引世界自然基金会驻俄滨海边疆区阿穆尔代表的话报道,这么严厉的判罚在同类案件中“非常罕见”。报道说,世界自然基金会人员(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0-02-14)

祁进成[9](2009)在《长江源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活动日前顺利结束。考察发现,长江源区水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生生物保存相对完整,鱼类栖息地尚未遭到破坏。    据了解,这次科考活动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组织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09-09-08)

葛文荣[10](2009)在《长江源区鱼类栖息地未遭到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开展的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活动顺利结束。   考察队员在人迹罕至的长江源区,克服高原缺氧、身体不适、气候恶劣等诸多困难,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本文来源于《西部时报》期刊2009-08-21)

栖息地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转变速度不断加快,很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甚至有的物种在它们被发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对于人类来说,海洋中大部分的生活环境是未知的,而且生活在其中的很多生物更是前所未见。而对海洋生物而言,大多数人只知道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地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栖息地干扰破坏是野生动物濒危重要原因[N].光明日报.2016

[2].蔡恒江.请不要对海洋生物肆意取之利用[N].大连日报.2014

[3].赵优.海龟濒危连问4个为什么[N].海南日报.2013

[4].张彦宇,罗鑫娟.栖息地破坏空间模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刘昊奇,李维德.不同栖息地破坏格局下具捕食偏爱似然竞争结局的模拟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2

[6].时培建,戈峰,杨清培.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影响的迭代算法[J].生态学报.2011

[7].吴亚东,钱毓.世界濒危鸟种栖息地遭严重破坏[N].法制日报.2010

[8]..俄男子砍树被判4年[N].新华每日电讯.2010

[9].祁进成.长江源生态环境总体良好[N].中国环境报.2009

[10].葛文荣.长江源区鱼类栖息地未遭到破坏[N].西部时报.2009

标签:;  ;  ;  ;  

栖息地破坏论文-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