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生境论文-刘长命,张姣,李彩云

序列生境论文-刘长命,张姣,李彩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序列生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岭,萱草(Hemerocallis,fulva),ITS序列,遗传多样性

序列生境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命,张姣,李彩云[1](2019)在《秦岭南麓不同生境萱草ITS序列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秦岭南麓不同生境野生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的分布情况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收集的22份萱草种质材料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nrDNA ITS)进行扩增及测序,结合GenBank中3个同属种类的ITS序列,对它们的ITS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萱草的ITS序列长度为598~608bp,GC含量为67%~71%,共有457个变异位点。其中采自山阳县银花镇的‘XC13’变异位点最多,有37个;采自洛南县洛源镇的‘XC2’和柞水县石镇的‘XC24’变异位点最少,各有8个,与其他样本间的同源率也表现最高,序列长度差异和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ITS1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自洛南县洛源镇的‘XC2’和‘XC3’、洛南县永丰镇的‘XC4’、丹凤县竹林关镇的‘XC6’、山阳县银花镇的‘XC11’、商南县湘河镇的‘XC14’和‘XC15’、镇安县木王镇的‘XC19’、柞水县石镇的‘XC24’与3种同属种类共同聚为一组;采自洛南县永丰镇的‘XC5’和丹凤县竹林关镇的‘XC8’聚为一组;采自镇安县木王镇的‘XC17’和商州区杨峪河镇的‘XC20’聚为一组;采自山阳县银花镇的‘XC12’和商南县湘河镇的‘XC16’聚为一组;其他7份样本各自聚为一组。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野生萱草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将为园林地被植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种质材料。(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6期)

张继成,羊秋玲[2](2016)在《基于小生境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核平台设计了一个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一致性函数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引进小生境技术,维持种群进化的多样性,以改善算法的整体搜索能力。考虑遗传算法本身具有较好的并行性,对其各算子针对多核平台进行了并行化设计。通过对BAliBASE中的测试例进行测试,与已有的算法相比取得了更优的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并行化设计使算法在多核平台的运行时间显着缩短,加速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毳[3](2016)在《基于cpDNA序列分析不同生境芦苇种群的遗传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是生态幅极广的世界性物种之一。在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的过程中,从形态到遗传产生了高度分化,形成种内丰富的生态型。芦苇自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丰富进化遗传学理论并推动其在物种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基于3个叶绿体DNA(cp DNA)的片断(rpl16,mat K和trn L-F)对我国东北、西南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生和旱生芦苇的7个种群共96个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旱生芦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0.702,基因流为0.904;水生芦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0.826,基因流为0.431。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为0.814,其中有49.0%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相对比较高;芦苇种群的基因流为0.520。虽然种群水平和物种水平的基因流都小于1.0,但这并不影响其物种的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推测可能与芦苇的繁殖方式和种群数量庞大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卢开阳,张云峰,贾鳗,高林瑞,田飞[4](2016)在《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南糯山不同生境茶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探究南糯山古茶树和台地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针对不同种植环境下的大叶种茶树根际土样20份,采用6种培养基分离纯化共得到800株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去重复后,得到250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共分布于17个科26个属,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古茶树生境分离到20个属,台地茶生境分离到17个属,在属一级水平,古茶树生境具有更高的多样性.两生境共有类群在属一级有11个,占42%.基于属间相对分离频率(RF)的t检验P=0.03(<0.05),不同生境下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性显着,而丰富的链霉菌(Streptomyces)类群则是该区域茶树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一个显着特征.(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黄文达,赵学勇,左小安,李玉强,连杰[5](2013)在《不同生境梯度下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ITS基因的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科尔沁沙地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研究对象,以中亚草原蒿(Artemisia depauperata)为外类群,研究不同生境梯度下差不嘎蒿种群核糖体DNA的ITS序列间差异。结果表明:排序后的差不嘎蒿ITS序列总长度为696bp,ITS-1和ITS-2长度分别为253~256bp和264~269bp、G+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4.02%~54.77%和56.75%~58.64%,这表明ITS-2在序列长度和序列组成方面均比ITS-1变异大。差不嘎蒿9个种群序列间的一致度为85.7%~99.7%,这表明序列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ITS最大简约树说明,CladeⅡ较CladeⅠ原始,顺序依次为subp4→subp1→subp2→subp3→subp8→subp6→subp7→subp9→subp5,与其相对应的生境次序大致为丘间低地→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这表明差不嘎蒿的进化过程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过程以及生态恢复过程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3年02期)

郁颖[6](2011)在《四种不同生境鱼类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 ELO)基因cDNA全序列。FAD基因编码444至445个氨基酸,与其他鱼类序列有较高同源性(至少67%),主要的序列差异集中在N端和C端的多肽序列上。推测的FAD氨基酸序列含有脊椎动物Δ6/Δ5 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保守的多个结构域: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域和1个含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的类似细胞色素b5结构域。ELO基因编码291至294个氨基酸,与其他鱼类序列有较高同源性(至少65%),主要的序列差异集中在C端的多肽序列上。推测的ELO氨基酸序列包括脊椎动物ELOVL5的所有特征结构功能区: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1个内质网停留信号和4个ELO共有的保守区域等。使用4种不同的方法(NJ、MP、ML、BI)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基于FAD和ELO的一致树类似,大致可以分为4支:食草性和杂食性淡水鱼聚为一支;溯河洄游型鱼为一支;降河洄游鱼单独为一支;海水鱼和食肉性淡水鱼聚为一支。多个鱼类FAD和ELO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HUFA合成能力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4-01)

龚晓洁,闫广为,浦铜良[7](2009)在《结合叶绿体基因matK/trnK序列和生境分析不同生态型芦苇的系统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18个样品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以通用引物"matK-FF74",和"matK-trnK-2R"扩增matK/trnK序列,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软件为Clustal W,系统发育软件分析为PAUP4b10并用以构建MP和ML发育树和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为芦竹(Arundo donax)。结果表明:matK/trnK序列长为1745~1753 bp,含有91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20个可变位点,获得3个严格一致树。MP树和ML树共同说明水生芦苇是最古老的类群,它与沙丘芦苇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重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和轻度盐渍过渡型芦苇属于中间过渡类群。(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方旺盛,肖琴,张松枭[8](2009)在《基于中值迭代函数的自适应序列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中值迭代函数的自适应序列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中值迭代函数来判断搜索空间中的任意两点是否属于相同的峰,从而自适应地改变当前进化粒子的适应值,克服了标准序列生境算法中必须利用先验知识确定小生境半径的缺陷以及在利用山谷函数分类中必须利用先验知识确定采样概率矩阵的缺陷。将该算法用于多峰函数最优搜索问题。通过多个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自适应、更高效准确地遍历多峰函数的所有极值,可应用于求解局部最优和全局最优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9年02期)

邢瑞丹,刘秀明,代祖艳,姚方杰[9](2007)在《不同生境松茸菌株的DNA(mtDNA)-MS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不同区域、不同宿主的松茸为供试菌株进行线粒体DNA(mtDNA)-MS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mtDNA-PCR扩增的适宜条件因供试菌株而异,以赤松为宿主的5个中国松茸菌株PCR扩增的适宜参数与其它7个供试菌株不同;根据mtDNA-MS序列构建系统树,发现美洲的松茸有明显的宿主差异,亚洲的松茸和欧洲的松茸MS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北非的松茸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松茸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8-01)

张颖娟,杨持,成文联[10](2003)在《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与同生境下蒺藜科叁个种的核rDNA ITS的序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分布于西鄂尔多斯高原的中国特有种四合木对生境的适应性及与其他属的亲缘关系,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四合木与同生境蒺藜科(Zygophllyaceae)其他3个种的核糖体DNA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ITS片段长度、GC百分含量和变异位点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ITS1长177~212bp,ITS2长218~237bp;GC含量为57.7%~62%,信息位点比例3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与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Maxim)在系统位置上较相近,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与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较相近.ITS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胚胎学特征相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序列生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多核平台设计了一个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一致性函数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引进小生境技术,维持种群进化的多样性,以改善算法的整体搜索能力。考虑遗传算法本身具有较好的并行性,对其各算子针对多核平台进行了并行化设计。通过对BAliBASE中的测试例进行测试,与已有的算法相比取得了更优的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并行化设计使算法在多核平台的运行时间显着缩短,加速效果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序列生境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长命,张姣,李彩云.秦岭南麓不同生境萱草ITS序列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张继成,羊秋玲.基于小生境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多序列比对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

[3].李毳.基于cpDNA序列分析不同生境芦苇种群的遗传结构[J].生态环境学报.2016

[4].卢开阳,张云峰,贾鳗,高林瑞,田飞.基于16SrRNA序列分析南糯山不同生境茶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多样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黄文达,赵学勇,左小安,李玉强,连杰.不同生境梯度下差不嘎蒿(Artemisiahalodendron)种群ITS基因的序列分析[J].中国沙漠.2013

[6].郁颖.四种不同生境鱼类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D].暨南大学.2011

[7].龚晓洁,闫广为,浦铜良.结合叶绿体基因matK/trnK序列和生境分析不同生态型芦苇的系统发育[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方旺盛,肖琴,张松枭.基于中值迭代函数的自适应序列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

[9].邢瑞丹,刘秀明,代祖艳,姚方杰.不同生境松茸菌株的DNA(mtDNA)-MS序列分析[C].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10].张颖娟,杨持,成文联.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与同生境下蒺藜科叁个种的核rDNAITS的序列比较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  

序列生境论文-刘长命,张姣,李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