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流量论文-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

神经血流量论文-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血流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正中神经电刺激,脑血流速度

神经血流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1](2019)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高压氧、康复疗法及其他物理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残疾程度评分(DR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分别为(51.17±5.64)cm/s、(55.81±5.37)cm/s,rCBF分别为(37.86±11.15)mL/(100 g·min)、(44.10±13.28)mL/(100 g·min),rCBV分别为(2.29±0.53)mL/100 g、(3.10±0.62)mL/100 g,GCS评分分别为(9.03±1.68)分、(10.34±1.45)分,DRS评分分别为(8.29±3.10)分、(6.53±2.57)分,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rCBF、rCBV、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婷婷[2](2018)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康复训练对两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CBV及CBF明显升高、MTT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CBV及CBF明显高于对照组、M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状态,其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禹洋,王禄伟,王云玲,冯楠楠[3](2018)在《3.0T MRI-ASL在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测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研究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发生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50例痉挛型单侧脑性瘫痪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Achieva/Intera Philips 3.0T核磁共振仪对患儿进行常规序列及DWI、ASL等序列扫描,应用Mri Cloud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患儿大脑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内囊区域的CBF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行手术前,患侧与正常侧对比,患侧中央前回、小脑、基底节、内囊运动相关区域CBF降低;手术后患侧等区域较对侧的CBF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丘脑区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手术后内囊区、小脑等区域的CBF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皮质区、基底节区CBF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丘脑区CBF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磁共振ASL技术发现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性瘫痪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儿CBF,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格娟,田晔,狄政利,杜晶晶[4](2015)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2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5年05期)

GustinSM,徐灵驰[5](2014)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痛存在丘脑血流量和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损伤(SCI)后,高达50%的病人可产生神经病理痛,并且这种疼痛很难治愈。以往研究表明,神经病理痛伴随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降低及丘脑灌注的减少。然而,丘脑的这种改变是神经病理痛所特有的,还是神经损伤本身引起的,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目的:通过叁组病例的对比(SCI伴有神经病理痛组、SCI不伴有神经病理痛组、健康对照组),明确SCI神经病理痛特有的丘脑改变。方法:1该项研究纳入病例:12名完全胸椎SCI伴有神经病理痛的患者、10名完全胸椎SCI不伴有神经病理痛的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王媛,赵海军,卢岩,韩冰冰,王世军[6](2013)在《针刺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曲池穴连续治疗7d,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连续针刺内关穴、曲池穴7d,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走横木实验(BWT)评价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分析仪检测MCAO模型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连续针刺内关穴、曲池穴7d能够显着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针刺曲池穴与针刺内关穴的效应无显着性差异。连续针刺曲池穴、内关穴7d能够显着增加MCAO模型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结论:针刺内关穴、曲池穴能够有效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增加其脑微循环血流量,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3年07期)

张超,樊小农,孟智宏,张俊清,韩科[7](2012)在《同时间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醒脑开窍主穴内关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在固定针刺时间均为60s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3个频率组,即1次/s组、2次/s组、3次/s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以上各组进行对应处理,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并通过Zau-singer六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非针组相比较,脑血流量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针刺内关频率为3次/s时,脑血流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善最显着。结论:内关穴对于脑梗死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针刺频率对于其特异性治疗作用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2年05期)

轩艳姣,常宇[8](2011)在《基于两级级联神经网络估计血泵转速及压力变化对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人工心脏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直接关系到人工心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目的:探究辅助循环过程中,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如何反映血泵的工作状态?通过体外辅助循环实验,结合理论分析法,以得到掌握血泵流量特性的神经网络结果。方法:为了正确地评估和检测心室辅助装置中血泵的工作状态,建立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级联模型,评估血泵转速、压力的连续变化对流量的影响。在第一级中,运用BP神经网络来评估在血泵不同转速下连续变化的压力对流量的影响;在第二级中,运用径向基网络估计血泵转速连续变化对流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将经训练的级联网络应用于评估转速、压力对流量造成的影响,其结果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显示了很好的评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09期)

高月明,王兴林,张立宁,索伟,蒋天裕[9](2008)在《不同压力和部位压迫大鼠坐骨神经对神经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受压迫坐骨神经在不同压力条件下以及不同部位压迫时神经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建立可同时控制压力时间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应用气囊分5级压力压迫大鼠坐骨神经,观察不同压力下神经血流量的变化;将大鼠随机分为远端压迫组和近端压迫组,观察不同部位压迫神经对神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压力压迫神经时神经血流量产生变化(P<0.05),并且随着压力增高神经血流量出现下降趋势;近端压迫组和远端压迫组神经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1),但后者的神经血流量下降较前者明显(P<0.01)。结论机械压迫神经对神经血流量影响明显,坐骨神经远端血管是神经血供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08年12期)

郭起浩,金丽琳,陈美蓉,周燕,洪震[10](2008)在《不同亚型VCI-ND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局部脑血流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VCI-ND的神经心理学特征,依据认知功能表现划分亚型,研究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缺损模式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①经病史及影像学证实存在广泛性白质病变的患者102人,符合VCI-ND诊断标准的69例,年龄50-80岁,教育程度均在初中毕业及以上。全部病例完成详细的神经心理测验,包括总体认识水平、记忆、语言、执行功能、空间、运用等各个认知领域。分析VCI-ND组不同认知领域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08-01)

神经血流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康复训练对两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CBV及CBF明显升高、MTT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CBV及CBF明显高于对照组、M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状态,其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血流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张婷婷.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

[3].禹洋,王禄伟,王云玲,冯楠楠.3.0TMRI-ASL在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测量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

[4].张格娟,田晔,狄政利,杜晶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

[5].GustinSM,徐灵驰.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痛存在丘脑血流量和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

[6].王媛,赵海军,卢岩,韩冰冰,王世军.针刺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3

[7].张超,樊小农,孟智宏,张俊清,韩科.同时间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2

[8].轩艳姣,常宇.基于两级级联神经网络估计血泵转速及压力变化对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9].高月明,王兴林,张立宁,索伟,蒋天裕.不同压力和部位压迫大鼠坐骨神经对神经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

[10].郭起浩,金丽琳,陈美蓉,周燕,洪震.不同亚型VCI-ND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局部脑血流量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标签:;  ;  ;  ;  

神经血流量论文-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