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浅埋暗挖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浅埋暗挖法,盾构隧道,变形特性
浅埋暗挖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张凡[1](2019)在《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重,为了使城市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大规模开展地铁建设势在必行,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却经常会遇到线路穿越问题,如果应用浅埋暗挖法进行下穿时存在盾构隧道,势必会扰动隧道中的既有结构,进而给隧道开挖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周边建筑物安全。鉴于此,本文便以北京地铁6号线和4号线的平安里到北海北站区间为工程实例,对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完成,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相应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5期)
尹志清,苏明[2](2019)在《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数字模拟与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是地铁隧道建设最难控制且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根据土体变形机理,对我国北部某城市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量进行有限元预测计算,并利用施工路段现场监测值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得到最大竖向沉降量产生在隧道轴线正上方位置,施工结束后的最大沉降值约为39.9 mm;实际监测MS-6断面施工结束后的最大沉降值为55.1 mm;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存在一定差异,距离隧道轴线位置越近,两者差异的数值越大。实测地表沉降值与模拟计算值整体变化一致,因此应用有限元模拟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引起地表沉降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周游[3](2019)在《富水段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富水段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计算软件,对无核心土无超前支护台阶法、无核心土有超前支护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完成后的沉降量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富水段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结果表明:无核心土无超前支护台阶法最佳开挖进尺为1.5m,且该富水浅埋段最佳暗挖施工方案为无核心土有超前支护台阶法。(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6期)
王远[4](2019)在《探究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坍塌的修复和预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内隧道工程当中经常会利用浅埋暗挖法,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下,再加上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的风险,如果利用不恰当的施工技术,就会导致隧道发生坍塌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坍塌的修复和预控,保障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质量。(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林志军,熊松[5](2019)在《浅埋暗挖隧道上台阶中隔壁工法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杭州紫之隧道工程,针对目前浅埋暗挖隧道采用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存在施工辅助工序多、施工进度慢、结构受力复杂等问题,优化得到上台阶中隔壁法,并对该工法施工工艺和围岩及隧道结构变形、结构受力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工法具有工序简单、结构受力合理、施工进度快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丁振杰,娄宝娟,蒋云昕,朱家成[6](2019)在《浅埋暗挖岩石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下穿高速公路的待建隧道,对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进行分析与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对宁海县乌岩山隧道施工引起的甬台温高速公路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路面沉降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监测断面中,4个断面在30 d左右沉降收敛完成,另外两个分别为15 d和42 d;各个测点最终的累计沉降量为4. 6 mm~8. 1 mm,小于一般的控制基准30 mm,故认为该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与实际行车体验反映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喻朔,崔浩[7](2019)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地面沉降控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也在大范围建设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形较为复杂,因此避免不了隧道施工。现阶段,在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就为浅埋暗挖法,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高速发展。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做好地面沉降控制,才能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7期)
陈至昊,王海亮,邹德蕴[8](2019)在《浅埋暗挖隧道侧穿危楼的微振动爆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降低隧道侧穿的危旧建筑物受爆破振动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延安路站左线TBM始发导洞为依托。现场试验中,在断面中下部位对称布置四级楔形掏槽,减小辅助眼的间排距,断面Ⅰ区辅助眼孔深1.1 m,单孔装药量0.3 kg,炮孔间排距0.4~0.5 m,Ⅱ区爆破时有两个自由面,辅助眼间排距可增大到0.6~0.8 m,单孔装药量减小1/3,利用20段毫秒导爆管雷管孔外延期,分两炮次起爆。现场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循环爆破开挖的振速控制在0.5 cm/s以内,提高起爆可靠性,行成良好的爆破自由面。(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9年03期)
欧智勇,傅鹤林,黄震,张福权,赵涛涛[9](2019)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埋暗挖隧道工程施工具有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需要对风险事件进行安全等级确定和风险优先排序。采用模糊逻辑与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浅埋暗挖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新方法,可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重要事件的筛选提供一种实用、合理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金光东隧道浅埋暗挖矿山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洞门破除土体失稳风险和对周边环境风险(古树、电塔等)优先级RPN值均>0.4,且<0.55,风险等级为2级,因此,针对这些风险事件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预防。其他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为3级,风险可接受,可采取安全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田越增[10](2019)在《浅埋暗挖技术在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浅埋暗挖法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市政隧道施工中,但是因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虽然浅埋暗挖技术已相当成熟,地下施工中还是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市政工程中暗挖施工的安全质量控制势在必行。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市政工程的隧道项目中浅埋暗挖技术的特点与难点进行分析,阐述了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7期)
浅埋暗挖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是地铁隧道建设最难控制且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根据土体变形机理,对我国北部某城市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量进行有限元预测计算,并利用施工路段现场监测值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得到最大竖向沉降量产生在隧道轴线正上方位置,施工结束后的最大沉降值约为39.9 mm;实际监测MS-6断面施工结束后的最大沉降值为55.1 mm;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存在一定差异,距离隧道轴线位置越近,两者差异的数值越大。实测地表沉降值与模拟计算值整体变化一致,因此应用有限元模拟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引起地表沉降量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浅埋暗挖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凡.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特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2].尹志清,苏明.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数字模拟与实测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3].周游.富水段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
[4].王远.探究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坍塌的修复和预控[J].绿色环保建材.2019
[5].林志军,熊松.浅埋暗挖隧道上台阶中隔壁工法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2019
[6].丁振杰,娄宝娟,蒋云昕,朱家成.浅埋暗挖岩石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监测分析[J].山西建筑.2019
[7].喻朔,崔浩.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地面沉降控制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8].陈至昊,王海亮,邹德蕴.浅埋暗挖隧道侧穿危楼的微振动爆破技术研究[J].爆破.2019
[9].欧智勇,傅鹤林,黄震,张福权,赵涛涛.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10].田越增.浅埋暗挖技术在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