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门诊的护理风险因素,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提出儿科护理风险规避的方法措施,并设观察组;未设回访登记的为对照组。结果: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儿科护理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严格查对制度、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全面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1]。结论: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相关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输液渗漏;回访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254-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静脉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以门诊静脉输液最为常见[2-3]。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儿童自身性好动导致针头脱出或移动出现渗漏的现象最为突出。因患儿年龄普遍偏低,自主表达能力欠缺,出现输液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儿科因为输液渗漏导致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低下。为了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前提下,优化我们的护理服务流程,特建立专门的输液渗漏回访制度,投入临床应用以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输液室,2015年,年输液总量73528例,其中输液渗漏1804例,渗漏面积小于3cm*3cm1726例,大于3cm*3cm78例。
1.2方法
1.2.1回访单的设计与制作选用长12cm,宽8cm粘贴纸,分为上下两联。上联:输液渗漏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家属签名栏。下联:回访联,内容为渗漏患者的信息联,姓名,年龄,输液药物,渗漏部位,渗漏面积,联系方式,护士等。
1.2.2应用方法在儿科门诊护士中挑选2到3名至少5年工作经验穿刺技术水平高且沟通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回访制度的专职回访员.建立输液渗漏登记本,一旦发现输液渗漏责任护士立即对患者渗漏部位进行评估并及时处理,若整个输液过程结束后渗漏肿胀的部位仍未完全消退,责任护士则如实填写输液渗漏回访登记单并将上下两联分别张贴在渗漏输液登记本和患者病例中,专职回访护士每天对输液渗漏登记本进行统计,第二天依次对登记在册的患儿进行回访,询问渗漏部位是否好转或完全消散及局部皮试情况,必要时督促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近一步处理,跟踪回访直到患儿渗漏部位直至完全消散,如实记录在回访登记本中。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70.15%,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比较[n(%)]
3.讨论
3.1回访制度的目的
输液外渗作为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能有效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与纠纷。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是要求护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满意为最终目的。此制度的开展,不仅能体现门诊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将护理风险大大降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同时积极的调动了儿科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缓解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4-5]。
3.2回访单的特点
①具有唯一性。此回访登记单采用上下两联统一编号,不易混淆具有唯一性,一目了然,方便记录与查找。②内容丰富实用。回访单能准确的反应渗漏患者的个人信息,同时上联具有健康教育的宣教作用,此联针对门诊输液病人流动性大不易宣教的问题取得有效成效。③彰显人性化护理。有针对性,有制度的回访不仅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形象,同时有利于护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3应用效果
回访制度的应用,建立起护患沟通的桥梁,不仅让患者及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让医护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降低了医疗风险,更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和言行,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整个制度的实施突显“以人为本,以护理为中心”的理念,确保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效的保证优质护理的实施。因而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1)
综上所述,儿科输液渗漏在门诊输液中是一种常见现象,针对渗漏做出专业处理和及时的回访,能够有效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风险。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中,护理人员全员参与,此回访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大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儿科投诉率降低的同时,护理服务满意度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06):16-18.
[2]刘霖,叶旭春,陈华莉,沈洁,吴菁.国外医疗不良事件监测方法及其启示[J].?护理研究,2012(01)?:466-468.
[3]盛文佳,金可可,曹艳佩,杨晓莉,崔书正,马昕,汪志明.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01)?:113-117.
[4]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2):86-88.
[5]杨莘,王祥,邵文利,邵越英,刘溢思,应波,董建.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02)?: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