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定植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
微生物定植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帆帆[1](2019)在《人体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真核微生物,大部分的微生物寄居在肠道内,主要以细菌为主。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规律进行综述。1新生儿期一般认为,胎儿在母体羊膜破裂前的肠道处于无菌状态。有研究证实,子宫羊水中存在一些细菌,但由于其数量和多样性太低而不能对婴儿肠道细菌定植产生任何影响~([1])。但当羊膜破裂,羊水冲刷产道时,羊水中的细菌大量分布于整个产道,当胎儿经过产道时,口腔不可避免的吸入一定量的羊水,此时产道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刘红春,欧阳勇,涂家珍[2](2014)在《牙菌斑形成早期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定量PC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牙面彻底清洁后24 h内牙面上定植的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方法 8名健康成人接受全口洁治后,分别于6、12和24 h收集龈上菌斑,提取菌斑内细菌的基因组DNA。设计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特异性引物,获得目的基因,克隆于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后获得质粒标准品。将样本和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样本中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DNA拷贝数。结果牙面彻底清洁6 h后即有大量变异链球菌定植,变异链球菌拷贝数占总菌的0.32%,24 h后增加到0.67%。12 h时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24 h后继续增加(P=0.024)。12 h时定植的总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4 h后继续增加(P=0.042)。牙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拷贝数低于103。结论早期牙菌斑中12 h定植的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高于6 h,且24 h内不断增加,仅有少量伴放线放线杆菌定植。(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孙笑非,孙冬岩,王文娟,李超,孙鸣[3](2011)在《猪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和生理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畜禽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定植规律及与宿主关系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肠道中微生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和生理功能。肠道内的微生物在动物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1年09期)
张柏林,秦贵信,孙泽威,刘宁,赵元[4](2009)在《仔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定植规律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宿主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关系,这些微生物菌群和宿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维持动物健康和正常生理状态,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抑制潜在病原菌在动物胃肠道的定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猪胚胎期、哺乳期、断奶期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定植规律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供进一步研究猪胃肠道微生物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09年19期)
刘记强[5](2009)在《日粮纤维对固始鸡生长发育、消化生理和盲肠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探讨了固始鸡对日粮中粗纤维的耐受水平及其耐粗饲机理,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人畜争粮”矛盾,保持家禽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叁高一低”优质、绿色、健康禽产品的需求和固始鸡的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在测定固始鸡粗纤维消化率中的差异性,探讨了采用指示剂法替代全收粪法测定固始鸡高纤维日粮中相关养分消化率的可行性;第二部分研究了日粮不同纤维水平对0~8周龄固始鸡体重、体尺、内脏器官发育、免疫器官发育、肠道形态结构、血清生化指标、盲肠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日粮纤维水平对盲肠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影响。具体试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随机挑选26只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24周龄纯系固始公鸡,在其饲粮中添加9%的松针粉(日粮粗纤维含量经实际测定为4.7%),先后分别采用全收粪法、外源指示剂(TiO_2)法、内源指示剂(4N-AIA)法测定其粗纤维消化率,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测定粗纤维消化率时有差异,内源指示剂(4N-AIA)法的测定值高于全收粪法,全收粪法的测定值高于外源指示剂(TiO_2)法,但3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采用全收粪法测得TiO_2回收率平均为97.2%;AIA回收率平均为102.7%。相关性分析表明,采用全收粪法、外源指示剂(TiO_2)法和内源指示剂(4N-AIA)法所测得鸡的粗纤维消化率呈极显着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971和0.971。在测定鸡日粮中养分消化率时可以采用指示剂法代替全收粪法。第二部分:选取同批孵化的健康固始鸡慢羽纯系雏鸡1 15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含粗纤维2.51%(对照组)、3.4796(试验Ⅰ组)、4.58%(试验Ⅱ组)、5.57%(试验Ⅲ组)、6.68%(试验Ⅳ组)、7.79%(试验Ⅴ组)的日粮,饲养期8周。研究了日粮不同纤维水平对0~8周龄固始鸡体重、体尺、内脏器官发育、免疫器官发育、肠道形态结构、血清生化指标、盲肠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日粮纤维水平对盲肠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4、6、8周龄时试验各组与对照组固始鸡体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2)在2、4、6、8周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胫长差异不显着(P>0.05);在6周龄和8周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胫围、胸宽、胸深、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胸角差异不显着(P>0.05)。(3)在2、4、6、8周龄时固始鸡各肠段长度、大多数内脏器官重和器官指数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仅部分内脏器官和器官指数存在组间差异。肌胃、肝脏、胰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代偿性生长,但器官重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纤维水平对固始鸡肠道各段长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没有出现代偿性生长。(4)在4周龄和8周龄时,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均随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隐窝深度随日粮粗纤维含量增加而降低,盲肠的绒毛高度随日粮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在2、4、6、8周龄时对试验组各肠段的电镜扫描可见,肠道表面绒毛捧列整齐,粗纤维水平对固始鸡小肠绒毛的表观形态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且试验日粮的粗纤维水平对小肠绒毛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5)在同一周龄时,除6周龄时试验Ⅳ组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低于试验Ⅲ组外,固始鸡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随日粮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而显着提高或呈提高趋势,而且随着周龄的增大,对照组和试验各组固始鸡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均提高显着。(6)4周龄时随着日粮粗纤维水平提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血糖浓度除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着(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着(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甘油叁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8周龄时随日粮粗纤维水平提高,除谷草转氨酶活性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外,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尿素氮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血糖浓度、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7)除在4周龄时胸腺指数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在6周龄时法氏囊指数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在8周龄时脾脏指数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外,其余各周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器官指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8)在2、4、6、8周龄时,随着日粮纤维水平提高,固始鸡盲肠微生物16S rDNA的V_3区PCR扩增产物的DGGE图谱条带数增加,同一周龄时随日粮纤维水平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显着增加或呈增加趋势,日粮纤维促进了与纤维分解相关的细菌的增殖;同组固始鸡随着日龄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但无显着差异,在2周龄时盲肠已建立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提示,固始鸡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日粮中粗纤维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消化吸收器官没有出现明显的代偿性生长的情况下,即可从高纤维日粮中获取所需营养物质,维持血液中营养物质浓度没有出现显着变化,而且对体重和体型发育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可能是固始鸡适应长期的粗饲条件,消化吸收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异,可以充分消化吸收高纤维饲粮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可以在其日粮中添加较高水平的粗纤维以降低生产成本。固始鸡对粗纤维的耐受阈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微生物定植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牙面彻底清洁后24 h内牙面上定植的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方法 8名健康成人接受全口洁治后,分别于6、12和24 h收集龈上菌斑,提取菌斑内细菌的基因组DNA。设计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特异性引物,获得目的基因,克隆于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后获得质粒标准品。将样本和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样本中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DNA拷贝数。结果牙面彻底清洁6 h后即有大量变异链球菌定植,变异链球菌拷贝数占总菌的0.32%,24 h后增加到0.67%。12 h时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24 h后继续增加(P=0.024)。12 h时定植的总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4 h后继续增加(P=0.042)。牙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拷贝数低于103。结论早期牙菌斑中12 h定植的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高于6 h,且24 h内不断增加,仅有少量伴放线放线杆菌定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定植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帆帆.人体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19
[2].刘红春,欧阳勇,涂家珍.牙菌斑形成早期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定量PCR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
[3].孙笑非,孙冬岩,王文娟,李超,孙鸣.猪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和生理功能[J].饲料研究.2011
[4].张柏林,秦贵信,孙泽威,刘宁,赵元.仔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定植规律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9
[5].刘记强.日粮纤维对固始鸡生长发育、消化生理和盲肠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