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控制模型论文-李延红,高发廷,王秋花,刘浩,黄少文

系统控制模型论文-李延红,高发廷,王秋花,刘浩,黄少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排放法规,氧化催化器,微粒捕集器

系统控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延红,高发廷,王秋花,刘浩,黄少文[1](2019)在《基于模型的国Ⅵ重型柴油机DOC辅助DPF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国Ⅵ排放法规的加严,本文研究了氧化催化器(DOC)辅助微粒捕集器(DPF)排放控制策略,并用模型实现仿真测试及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DOC辅助DPF系统控制策略估算DPF当前碳载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模型DPF温度曲线与实际传感器温度曲线吻合度良好,能很好地完成再生。(本文来源于《汽车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林海奇[2](2019)在《基于模型辨识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实时补偿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传输介质引起的随机波前畸变,进而被广泛应用天文观测、空间目标观测和激光传输等系统。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光通信、医学成像、激光加工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应用。波前控制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校正性能。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的算法是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比例积分控制,但是其控制参数调节多依赖人为经验,且控制性能和稳定性难以兼顾。虽然有很多自适应光学控制的算法被提出,如鲁棒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但大多数局限于理论仿真和实验室研究,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少部分算法实际应用又具有局限性。目前,随着自适应光学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算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为了解决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难题,本文提出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方法。首先,针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需要精度较高的被控对象系统模型问题,本文根据自适应光学系统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基于变量带误差模型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数据,建立了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建立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准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和鲁棒性。且该方法还可为其它模型类控制算法提供一种模型基础。其次,本文以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辨识模型为基础,采用采用基于状态调节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技术。以最小化残余波前作为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通过最小化二次型性能指标,确定反馈控制规律的增益。根据入射波前的泽尼克多项式扩展形式和变形镜以及波前传感器的线性关系来定义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而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初始状态未知问题,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和卡尔曼滤波状态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作线性估计。通过求解状态估计和卡尔曼滤波器增益,以及最小化求解二次型性能指标得到的状态调节增益,可以实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线性二次高斯闭环控制。数值仿真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和波前校正能力。然后,通过静态波前和动态波前校正实验来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波前校正能力,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保持一致,证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校正后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优于比例积分控制。而且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响应速度、光斑抖动的抑制以及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等方面,线性二次高斯控制表现较为出色。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系统噪声和高斯白噪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波前像差校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采用系统近似噪声作为测量噪声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其波前校正效果提升明显。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系统噪声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影响显着,若能准确获取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噪声统计模型,将有望进一步提高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像差校正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董洁[3](2019)在《基于耦合安全距离模型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URO NCAP指出,有90%的汽车追尾事故是由驾驶员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失误所致。主动避撞技术旨在帮助驾驶员避免或者减轻操作失误带来的危害,有效提高汽车行驶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道路通行能力,在车辆主动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旨在研究开发出高预警准确性和主动制动安全性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主动避撞系统在预警和主动制动方面的实际功能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总体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设计,确定了硬件结构布置方案和各功能实现的具体控制方式。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合理预警、减少误警和安全制动的实际要求出发,基于车间距保持的安全距离模型、反映驾驶员特点的安全距离模型、车辆换道时纵向安全距离模型以及驾驶员制动的最短制动距离、汽车本身的最短制动距离,根据这叁种安全距离模型和两个边界条件建立了耦合安全距离模型,理论上分析了耦合安全距离模型在提高车辆安全和减少换道时误警触发等方面的优异性能。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保证车辆安全、最大可能的降低系统误警率和误触发率、保持合理的车间距离的系统功能要求,基于车辆制动能力、驾驶员制动能力以及车辆转向换道等因素对于不同目标功能实现的影响特点,分析制定了主动避撞系统的预警、紧急辅助制动和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自车以不同速度接近静止目标仿真分析各功能的触发距离,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执行层液压调节单元关键部件进行液压特性试验研究,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转换阀线圈的电流强度和液压泵电机的PWM控制信号占空比大小对主动增压的影响特点,根据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对液压制动系统快速增压和准确控制的增压要求,提出溢流控制的主动增压控制方法。最后通过搭建仿真/实车试验平台对主动避撞系统性能进行验证。基于Carsim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控制策略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分析验证系统性能并优化控制策略;根据系统功能实现的硬件布置方案,搭建了基于传统车辆结构的实车试验平台,通过实车试验再一次验证本文研究的基于耦合安全距离模型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工作性能。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耦合安全距离模型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能够很好地发挥预警和主动制动功能,有效降低系统的误警触发率,保证车辆安全且合理控制车间的相对距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坤,朱灯林,梅志千,陈成[4](2019)在《非对称液压缸伺服泵控系统控制模型及其参数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对称液压缸伺服直驱泵控系统控制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问题,分别对伺服电机和泵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模,得到了传递函数的模型结构及其阶数。对传统控制理论中的幅频特性测量传递函数方法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一种将理论分析建模与系统辨识建模相结合的精确求解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并对伺服电机和泵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分别进行了幅频特性实验,最后采用上述方法得到了非对称液压缸伺服泵控系统控制模型的主要参数和传递函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该方法可为液压机伺服直驱泵控系统的精确控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吴云霞,张井岗,高慧敏[5](2019)在《基于改进T-S模型的球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球杆系统,提出一种基于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扇区非线性方法为球杆系统建立具有较高逼近精度的T-S模糊模型,利用此T-S模型来描述球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然后,运用并行分布补偿(PDC)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为了进一步说明系统的鲁棒性,在仿真实验中选择不同质量的小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T-S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器使系统具有优良的动态特性和抗干扰特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苏海旺,管光华,钟乐,陈琛,叶雯雯[6](2019)在《基于ID预测模型的明渠系统控制参数在线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渠系控制算法在输水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渠系的运行调度水平,但现有控制算法依然存在渠池间耦合和时间滞后、传统PID控制算法应对突变敏感性较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渠系的响应速度,减少水位波动,现将模型预测控制引入渠道自动化控制中,采用线性化的ID模型作为预测模型,通过在线滚动优化目标函数,以设计可实时调节反馈控制参数的PID控制器。以湖北省漳河灌区叁干渠叁分干为工程背景,建立单渠段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PC控制方法具有实时在线滚动优化的特点,针对渠道中不断变化的需求情况,可以较好地预测未来系统状态并以此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马成功,刘军,熊明路,卞家柱[7](2019)在《基于模型的DPF再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YN27型柴油机的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为研究原型,在相关氧化型催化器(DOC)和DPF化学反应特性标定试验的基础上,借助Simulink搭建了再生系统控制模型,基于AVL Boost搭建了被控模型。首先对发动机和后处理系统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以确保被控模型的准确性,然后结合Simulink对DPF再生控制策略进行了模型验证。在全球统一瞬态试验循环(WHTC)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策略搭建的控制模型可以准确的判断再生时机,流经DOC后的气体成分中CO和C_3H_6等碳氧化物含量较低,且DPF中的碳烟颗粒在仿真时间为800 s时接近完全再生,可以达到工程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志辉[8](2019)在《基于T-S模糊模型不确定的电力系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T-S模糊模型对电力系统建模,运用模糊控制和并行分布补偿技术研究在状态可测及状态不完全可测的情况下典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简单互联电力系统,采用T-S模糊模型对该系统进行模糊建模,当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状态完全可测,利用并行分布补偿原则和事件触发机制设计模糊控制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保证不确定非线性简单互联电力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MATLAB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状态不完全可测的不确定非线性简单互联电力系统,依据T-S模型能够无限逼近特性对简单互联电力系统进行模糊建模,设计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状态,当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状态不完全可测,利用并行分布补偿原则和事件触发机制设计基于观测器状态的模糊控制器。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例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有效。(3)针对含有干扰的简单互联电力系统,采用T-S模糊模型对该系统进行模糊建模,当简单互联电力系统状态完全可测时利用并行分布补偿原则和事件触发机制设计模糊H_?控制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保证不确定非线性简单互联电力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MATLAB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采用T-S模糊模型对该系统进行模糊建模,当多机电力系统状态完全可测时,利用并行分布补偿原则和事件触发机制设计模糊控制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保证不确定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MATLAB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徐磊[9](2019)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控制单元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导向原理,阐述了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模型和相配套的控制系统。系统响应特性测试结果说明,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适合复杂的油藏开发。(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9年01期)

李杰,张军,衡润来,苏永琢[10](2019)在《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中央空调温湿度系统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央空调温湿度系统混杂特性,采用切换控制思想对温湿度系统进行建模和预测控制,将温湿度预测控制问题描述为混合整数二次规划问题;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系统中可测不可控的扰动输入进行预测。分析了温湿度切换系统有限时间内的稳定特性并结合温湿度幅值约束条件,得到各类设备的最优切换序列。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有效。(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系统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实时补偿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传输介质引起的随机波前畸变,进而被广泛应用天文观测、空间目标观测和激光传输等系统。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光通信、医学成像、激光加工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应用。波前控制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校正性能。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的算法是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比例积分控制,但是其控制参数调节多依赖人为经验,且控制性能和稳定性难以兼顾。虽然有很多自适应光学控制的算法被提出,如鲁棒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但大多数局限于理论仿真和实验室研究,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少部分算法实际应用又具有局限性。目前,随着自适应光学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算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为了解决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难题,本文提出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方法。首先,针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需要精度较高的被控对象系统模型问题,本文根据自适应光学系统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基于变量带误差模型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数据,建立了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建立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准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和鲁棒性。且该方法还可为其它模型类控制算法提供一种模型基础。其次,本文以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辨识模型为基础,采用采用基于状态调节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技术。以最小化残余波前作为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通过最小化二次型性能指标,确定反馈控制规律的增益。根据入射波前的泽尼克多项式扩展形式和变形镜以及波前传感器的线性关系来定义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而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初始状态未知问题,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和卡尔曼滤波状态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作线性估计。通过求解状态估计和卡尔曼滤波器增益,以及最小化求解二次型性能指标得到的状态调节增益,可以实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线性二次高斯闭环控制。数值仿真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和波前校正能力。然后,通过静态波前和动态波前校正实验来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波前校正能力,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保持一致,证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校正后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优于比例积分控制。而且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响应速度、光斑抖动的抑制以及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等方面,线性二次高斯控制表现较为出色。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系统噪声和高斯白噪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波前像差校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采用系统近似噪声作为测量噪声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其波前校正效果提升明显。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系统噪声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影响显着,若能准确获取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噪声统计模型,将有望进一步提高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像差校正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控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延红,高发廷,王秋花,刘浩,黄少文.基于模型的国Ⅵ重型柴油机DOC辅助DPF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电器.2019

[2].林海奇.基于模型辨识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3].董洁.基于耦合安全距离模型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徐坤,朱灯林,梅志千,陈成.非对称液压缸伺服泵控系统控制模型及其参数辨识研究[J].机电工程.2019

[5].吴云霞,张井岗,高慧敏.基于改进T-S模型的球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9

[6].苏海旺,管光华,钟乐,陈琛,叶雯雯.基于ID预测模型的明渠系统控制参数在线优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7].马成功,刘军,熊明路,卞家柱.基于模型的DPF再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技术.2019

[8].张志辉.基于T-S模糊模型不确定的电力系统控制[D].辽宁工业大学.2019

[9].徐磊.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控制单元模型设计[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

[10].李杰,张军,衡润来,苏永琢.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中央空调温湿度系统控制策略[J].仪表技术.2019

标签:;  ;  ;  ;  

系统控制模型论文-李延红,高发廷,王秋花,刘浩,黄少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