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方名出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犀角地黄汤方,备急千金要方,孙思,芍药地黄汤
方名出处论文文献综述
虞舜,仇伟[1](2009)在《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犀角地黄汤首载于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虞舜,仇伟[2](2009)在《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犀角地黄汤首载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之犀角地黄汤,与孙思邈原书所录相较,还增加了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药物剂量、药物排序、加减、加工亦均有不同。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与《外台秘要》所传录之《小品方》芍药地黄汤,方名不同,加减、药序、宜忌均不同,但主治证一致,药物剂量一致。犀角地黄汤各书记载的变化,可见孙思邈原着精神,也可见林亿功绩。(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09年12期)
张薛光[3](2007)在《谈谈对《金匮要略》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泻心汤最早出自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其方名的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此外,《金匮要略》泻心汤与《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泻心汤均非同一处方,前者为泻心汤的变方,后者为甘草泻心汤。(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方名出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犀角地黄汤首载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之犀角地黄汤,与孙思邈原书所录相较,还增加了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药物剂量、药物排序、加减、加工亦均有不同。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与《外台秘要》所传录之《小品方》芍药地黄汤,方名不同,加减、药序、宜忌均不同,但主治证一致,药物剂量一致。犀角地黄汤各书记载的变化,可见孙思邈原着精神,也可见林亿功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名出处论文参考文献
[1].虞舜,仇伟.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9
[2].虞舜,仇伟.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J].江苏中医药.2009
[3].张薛光.谈谈对《金匮要略》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J].中医文献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