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网络治理论文-涂满章,詹朝裕,陈敏洁

地方网络治理论文-涂满章,詹朝裕,陈敏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网络治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农村治理,农村土地流转,网络治理

地方网络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涂满章,詹朝裕,陈敏洁[1](2018)在《地方政府农村土地流转网络治理机制探索——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叁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杨凌示范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创新实践为例,研究地方政府如何通过网络治理实现土地流转中的多方利益共赢。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施网络治理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重要途径。依靠多元化、分权化的治理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协商的治理形式,信任为先、多方协调的治理机制,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治理平台,能够有效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资源,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治理创新。(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周社育,张永利[2](2018)在《宁波地方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网络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对宁波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治理理论视角,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以提高宁波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8年06期)

李润芳[3](2017)在《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变迁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下,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和形成机制日渐成熟,给政府网络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毗邻港澳地区,民众思想活跃,敢于借助网络媒介发表观点和看法。近年来,广东政府转变治理思路,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开展多项政府治理创新措施,在网络治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其他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因此,本文围绕“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政府网络治理转变”这个核心问题,从近年广东网络治理实践入手,深入探究政府网络治理的演变和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着重论述了政府网络治理转变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内容的构成;第二部分阐述舆论传播与网络治理的的嬗变,以舆论传播纳入网络治理为主线梳理中国网络治理的发展脉络;第叁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通过对广东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创新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总结得出广东地区在网络治理中“互联网+政务服务”、多元协同模式以及网络舆情处置这叁大政府网络治理经验模式;第四部分是对未来政府网络治理转型的思考与对策,从治理理念、方式和机制方面探讨提升政府网络治理水平的路径;第五部分总结网络治理涵义、内容及模式,探索发展规律,并由广东政府推及到全国其他地方政府,激发公民网络参与热情。本文综合运用了传播学、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在舆论传播新生态的背景下广东网络治理实践为基础,探讨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策略转变与发展趋势。通过评估政府网络理政、多元协同管理,梳理网络舆情与媒体执政的关系、政府信息发布与议程设置效果、舆情处置与危机管理的关系等,对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5-31)

罗黎媚[4](2016)在《网络治理: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新途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网络治理和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新途径,首先通过研究网络治理的含义和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内涵,认识到网络治理在解决社会复杂事务中的重要性,其次研究网络治理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分析,发现进行社会管理的重点是要实现地方政府和社会、市场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坚持政府的引导,探索进行社会管理的新道路和新途径,实现社会协同、资源共享和整体管理以及对重大事项的综合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6年15期)

黄诚,陈岚[5](2015)在《网络治理环境下地方政府信息能力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治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网络治理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网络治理环境下地方政府信息能力的构成和作用,并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资源、信息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治理环境下地方政府信息能力建设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彭瑾,李娜,王莉,刘波[6](2015)在《基于质性研究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概念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网络治理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大多直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缺少本土化分析;基于目前的现实背景和前人已经获得的部分结论,系统梳理了学界对于网络治理的认识和界定,并进一步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析中国现实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概念、内涵及价值;最终发现,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其网络价值主要包括政府回应力、组织效率及社会效应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罗冬林[7](2015)在《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地城市化快速拓展、人口膨胀、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江西省乃至全国许多地区由于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错配等原因,区域中心城市雾霾污染物排放和累积面临危险状态。环境污染治理处于2014年两会民意热点第一位。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这种污染会对人体健康和财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于是,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着重强调,并要求把它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江西省出台《昌九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规划》,作为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昌九一体化的保障。由于大气污染具有空间传输性,“没有一个单一的行动者——公共的或私人的——拥有解决复杂的、动态的和多样的社会挑战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单靠政府,或者一个地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网络化治理是在世界网络化、关系复杂化、资源分散化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的必然趋势。鉴于当前的现实条件,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合作网络去化解大气污染。为应对环境危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本文试图以江西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现实出发点,网络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点,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形成的影响因素为逻辑起点,从动力机制、信任机制、权力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来构建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以公共价值引领合作治理、促进区域公民社会发展、进行利益平衡、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加强信任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对策。其中,动力机制是源泉,解决的问题是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的动力源于何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人性假设、形成动因及动力机制的静动态分析;权力机制是保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中权力如何运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权力结构的选择与运行设计;信任机制是基础,解决的问题是合作治理中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信任度如何测量以及合作信任如何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合作网络治理中的信任结构模式分析、合作信任度测度及合作信任实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归宿,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合作收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模型的分配政策理论基础、通过去除成本优化模型所得到的合作收益以及利用合作博弈shapley值与风险改进模型进行分配方案设计。四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指向公共价值。并且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多理论视角以及计量经济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西省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必要性分析。得出区域大气污染不仅仅是一个气象问题,而在于大气污染背后的“带有目的性的利益链接”。同时,江西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在于它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政府环境管制强度、贸易开放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能源利用率、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相关,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2.利用政策文件与理论样本数据、访谈样本数据以及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形成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同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合作能力、文化兼容性、期望收益、制度支持、市场化水平、公民环保素质、任务复杂性、资源依赖性和信任度等;在江西省南昌、九江、宜春叁地区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任务复杂性、公民环保素质、市场化水平、合作能力、信任度、期望收益对叁地区的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具有相对重要性,影响作用较大。3.基于地方政府人性假设理论,建立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模型,运用极小基模集分析法,对区域大气污染网络治理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的动力机制是牵引力系统、推动力系统、支撑力系统与阻力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4.综合运用隶属函数与ahp法、博弈论,建立地方政府间合作信任度测度数理模型、博弈模型,分析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的信任机制,得出南昌、九江和宜春叁市在领导间信任、组织间互动性、政策法规执行力、治理成本收益分配、信息共享性、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区域大气污染网络治理主体间的信任是通过互惠的利益交换机制、网络关系机制、声誉博弈机制以及制度机制来实现的。5.基于对我国当前社会宏观环境与江西省中观环境条件的分析,运用理论与数理模型,对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权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网络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要符合我国社会环境背景条件,其运行机制在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和纵向的权力线与依靠各种合作伙伴建立横向的行动线镶嵌并行。同时,通过夏普里-舒比克权力指数模型得出,微观权力主体行使的决策权既在于所赋予的投票数,而更重要的是配额临界点值。6.以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非线性规划去除成本优化模型与计量经济学模型、合作博弈Shapley值与风险改进模型,构建合作收益分配机制框架。得到:优化模型可使得南昌、九江与宜春大气污染去除成本减少5981.06万元、20909.66万元、14470.87万元。同时,合作博弈Shapley值与风险改进模型来设计合作收益分配方案,即叁市最后的合作收益分别是11303.19万元、13849.50万元、16208.90万元,可实现叁市之间的合作收益转移补偿,更符合实际。7.借鉴国外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理论和实践,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着手,提出以公共价值引领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促进区域公民社会发展、进行利益平衡、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加强信任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对策。(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31)

王力立,刘波,姚引良[8](2015)在《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结构方程分析等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主体关系、外部环境、政府自身3个因素对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互补型协同行为形成的影响程度,以及这3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伙伴能力和公众要求是政府是否采取合作行为的主要外部考量,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对彼此资源的依赖互补性能在客观上促成网络主体之间进行协同,公共服务质量和政府回应性则是政府主动采取合作行为的内部驱动力,而公共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并不必然导致协同合作。(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波,李科,杨阳[9](2014)在《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叁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刘波,王彬,王少军,姚引良[10](2014)在《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识别了影响网络治理形成的叁个因素,包括政府主体、公共服务、社会环境,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网络治理形成的影响,形成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据此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EM统计方法来验证假设,从而探讨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尝试为地方政府在网络治理形成前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地方网络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对宁波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治理理论视角,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网络以提高宁波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网络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1].涂满章,詹朝裕,陈敏洁.地方政府农村土地流转网络治理机制探索——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

[2].周社育,张永利.宁波地方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网络治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8

[3].李润芳.舆论传播新生态下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变迁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7

[4].罗黎媚.网络治理: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新途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5].黄诚,陈岚.网络治理环境下地方政府信息能力建设[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

[6].彭瑾,李娜,王莉,刘波.基于质性研究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概念及价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罗冬林.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

[8].王力立,刘波,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刘波,李科,杨阳.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10].刘波,王彬,王少军,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地方网络治理论文-涂满章,詹朝裕,陈敏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