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隧道,破碎围岩,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评价指标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论文文献综述
陈维,吴勇,王勇,张永杰,杨建国[1](2018)在《香丽高速某破碎围岩隧道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隧道进口有时不得不选在围岩破碎的地方修建隧道。破碎围岩整体强度低,自稳性差,开挖隧道难度较大。本文以新建香丽高速某破碎围岩隧道施工为背景,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隧道变形稳定时的拱顶沉降值和收敛变形值,并结合典型断面隧道监控量测数据,提出以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位移、位移速率为主要指标的V级破碎围岩隧道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稳定性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6-20)
冯家鑫,郇澜[2](2011)在《软弱隧道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昆仑隧道开挖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中各个开挖阶段的应力图以及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29期)
周路军,叶剑锋,尚岳全[3](2011)在《隧道环形开挖时核心土合理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预留核心土工法的科学应用,对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中核心土合理长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核心土长度变化对围岩塑性区、掌子面纵向位移及拱顶沉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周路军[4](2011)在《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合理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岭隧道建设中,软弱地层中易产生围岩失稳问题,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尤为重要。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具有施工较快、掌子面较稳定的优点,已应用于众多隧道,但对其合理应用的研究比较欠缺。本文针对V级和VI级围岩,采用ANSY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计算隧道埋深20m的工况,分析核心土长度改变对围岩稳定影响,得出合理核心土长度;分析了工法在不同埋深下应用时的围岩稳定性,得出工法适用的埋深范围;改变地表坡度,研究隧道稳定性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在埋深20m的Ⅴ级围岩段,合理核心土长度为2.5-3.0m。该条件下,随着核心土长度的增加,环形掌子面塑性区范围减小,并在核心土长度大于3.5m后趋于稳定;掌子面最大纵向位移基本不变,而环形掌子面各处纵向位移略有增大;拱顶沉降变化较小。在埋深20m的Ⅵ级围岩段,合理核心土长度为2.5-3.5m。该条件下,随着核心土长度的增加,掌子面塑性区范围减小;掌子面最大纵向变形先减小后增大;拱顶沉降量不断减小,在核心土长度大于3.5m后趋于稳定。(2)工法适用于埋深不大于40m的V级围岩段。V级围岩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掌子面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并在埋深达到80m时塑性区贯通;掌子面纵向位移增大,且在80-160m范围内增长较快;拱顶沉降不断增大,且最大沉降值加速增加。工法适用于埋深不大于20m的Ⅵ级围岩段。Ⅵ级围岩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掌子面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并在埋深达到40m时塑性区贯通;掌子面纵向位移逐渐增大,且在80-160m范围内增长较快;拱顶沉降不断增大,且埋深大于20m时拱顶沉降增长较快。(3)Ⅴ级围岩下,地表坡度的变化对掌子面纵向变形影响较大,而对拱顶沉降影响较小,地表坡度为20°-40°时,掌子面稳定性差。Ⅵ级围岩下,地表坡度的变化对掌子面纵向变形影响很大,对拱顶沉降也有较大影响,地表坡度为20°-30°时,掌子面稳定性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1)
唐朝松[5](2009)在《大管棚超前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叁台阶隧道施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马山隧道V级(偏弱)围岩施工为例,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大管棚超前支护V级(偏弱)围岩,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叁台阶工法施工技术。经过论证,此方案安全可行,节省投资,进度加快,可为今后类似隧道的施工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09年09期)
陈双庆[6](2009)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京广线信陈段改造工程中隧道的建设经验为基础,从应用条件、设计方法和施工步骤等方面说明选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大断面隧道Ⅴ级围岩地段施工的可行性。与双侧壁导坑法或CRD工法相比较,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工程投资、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转换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付天正[7](2009)在《叁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在广以隧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是在台阶分部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集中了台阶法、台阶分部法、上下导坑法等优点。广以隧道地层较老,岩石破碎、节理发育、石质较软,围岩以IV、V及VI级为主,施工难度极大。文中介绍了叁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防排水及二次衬砌施工等工法。(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梁建福[8](2007)在《多线站场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法施工开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多线站场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法,介绍了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施工质量措施与施工安全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7年17期)
吕岗[9](1997)在《隧道软岩破碎地段超前锚杆预支护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和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使开挖面稳定和有效抑制围岩变形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1997年06期)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昆仑隧道开挖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中各个开挖阶段的应力图以及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论文参考文献
[1].陈维,吴勇,王勇,张永杰,杨建国.香丽高速某破碎围岩隧道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C].《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2].冯家鑫,郇澜.软弱隧道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数值分析[J].山西建筑.2011
[3].周路军,叶剑锋,尚岳全.隧道环形开挖时核心土合理长度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
[4].周路军.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合理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
[5].唐朝松.大管棚超前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叁台阶隧道施工方法[J].铁道建筑.2009
[6].陈双庆.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工法在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9
[7].付天正.叁台阶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在广以隧道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9
[8].梁建福.多线站场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法施工开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9].吕岗.隧道软岩破碎地段超前锚杆预支护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技术[J].山西交通科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