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电感论文-叶小奔,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刘娜

轴电感论文-叶小奔,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刘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轴电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d轴电感,q轴电感,坐标变化

轴电感论文文献综述

叶小奔,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刘娜[1](2019)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感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重要的性能参数,其数值结果直接影响系统控制算法的实现及性能优劣。本文首先结合坐标变换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最值法测定电感的原理。然后,以12槽10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采用最值法对其d、q轴电感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实际样机生产中定子内圆圆度对电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值法电感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定子内圆圆度主要影响d轴电感,对q轴电感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9年04期)

肖玉坤,戴正文,邹琳,李建贵,罗瑞仁[2](2018)在《永磁电机交、直轴电感特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表贴式永磁(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SPM)电机,还是内置式永磁(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电机,其整体性能都与其电感参数密切相关。文章利用时步有限元软件对永磁电机进行二维有限元计算,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角,对永磁电机的叁相电感、互感及交、直轴电感的变化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电机,施加不同的电流激励进行仿真,得到其直轴、交轴电感参数的分布特性,并对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电机的电感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PM电机比SPM电机控制性能更优和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王禹,冯江华,李伟业,冯守智,史俊旭[3](2018)在《采用全局交叉耦合法计算永磁电机dq轴电感及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电机dq轴电感计算的准确性决定了电机特性计算的准确性。为了研究电感精确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预测dq轴磁链、端电压及电磁转矩的方法,以某电动汽车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机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交叉耦合效应计算出不同id,iq下的dq轴电感,进而计算电机关键特性,依此可较容易地确定电机的电磁性能。利用该方法计算的电机dq轴电感与采用冻结磁导率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所计算出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效率Map图等关键数据也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付建辉,徐英雷,王启羽[4](2017)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交直轴电感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在综述并分析了基本的交流静态法、直流暂态法、电压积分法和直接负载法4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平衡关系实现交直轴定位的改进型交流静态测试方法,试验过程中可在BC两相间通入低频单相交流电。此外,给出了一种线间轮换单相交流供电的静态试验方法,其在转子止转的情况下由线间电感关系计算得到交直轴电感值。(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7年09期)

梅庆枭,陈志辉,何海翔,张昌锦[5](2017)在《四相聚磁型无源转子横向磁通永磁电机交直轴电感及电磁转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种新型四相聚磁型无源转子横向磁通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叁维有限元法,利用4/2变换公式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电机的交、直轴电感大小,并深入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得到的电感数据,计算出不同电流控制角下的电磁转矩,并与仿真数据相比较,总结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该类电机的设计分析和控制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7年09期)

曹艳玲,文彦东[6](2016)在《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感参数离线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是电压解耦控制、转矩估算以及电机稳态性能评估必不可少的输入参数,但是由于磁场饱和与交叉耦合影响,难以准确测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q轴瞬态磁链的电感参数离线测量方法,首先利用逆变器施加一定幅值d轴电流锁住电机转子,试验中通过在dq轴电流参考指令上迭加固定频率的交流量,实时记录dq轴电压和电流。然后对dq轴电压和电流积分,离线计算直交轴瞬态磁链并对其进行线性拟合,最后dq轴电感参数通过dq轴磁链除以电流得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易于实施而且可以测量磁场饱和以及交叉耦合情况下的电感参数特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6年02期)

玛丽娅·巴特尔,陈家荣,金钊,卢彬,袁春[7](2015)在《基于有限元法的水冷式永磁同步发电机DQ轴电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水冷式永磁同步发电机而言,其DQ轴电感的准确计算不仅对其转矩的准确计算及弱磁能力的准确判断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采用静态场法和冻结磁导率法对水冷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DQ轴电感进行计算,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所得DQ轴电感值差异很小,验证了所建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移动电源与车辆》期刊2015年02期)

符荣,窦满峰[8](2014)在《电动汽车驱动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感参数计算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计算电动汽车驱动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电感参数Ld、Lq,对电机性能的预判以及高精度控制非常关键。驱动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上无自起动笼型条,有限元带载起动计算困难,本文通过确定带额定负载起动时转子初始位置,实现了30k W样机有限元带额定负载起动以及负载饱和磁场计算,为样机负载工作点电感参数准确求解提供计算基础。在永磁同步电机电感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忽略交叉饱和影响的有限元法以及冻结磁导率法计算了样机电感参数。并对30k W样机电感参数采用静态交流实验法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对比,忽略交叉饱和影响的电感参数计算值与静态实测电感值相吻合,采用冻结磁导率法计算的q轴电感值比静态实测q轴电感值减小了20.5%,冻结磁导率法计算的d轴电感值比静态实测d轴电感值增大了38.1%。说明忽略交叉饱和影响有限元法可以准确计算样机的静态不饱和电感参数,但负载时样机磁路交叉饱和效应严重,此时采用考虑交叉饱和影响的冻结磁导率法计算样机电感参数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曹艳玲,曹萍[9](2014)在《基于稳态电压方程的直交轴电感参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稳态电压方程,提出一种直交轴电感参数测量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英飞凌Tricore系列芯片的控制电路,温度采集、位置采集和反电势采集电路,然后在试验台架上对电流扭矩特性进行测量,并通过稳态电压方程计算出直交轴电感参数,最后从电机系统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而且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4年15期)

董砚,姚少灿,高国旺,崔向宇,赵思锋[10](2014)在《IPMSM交、直轴电感特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具有独特的弱磁扩速能力,恒功率调速范围较宽,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中.电机良好的运行特性与其电感参数密切相关.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角度,对电机的叁相电感、互感与交轴、直轴电感之间变换进行理论分析,并在Maxwell 2D静磁场中,对电机绕组施加不同的电流激励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不同电流激励下直轴、交轴电感参数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为电机的优化设计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轴电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论是表贴式永磁(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SPM)电机,还是内置式永磁(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电机,其整体性能都与其电感参数密切相关。文章利用时步有限元软件对永磁电机进行二维有限元计算,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角,对永磁电机的叁相电感、互感及交、直轴电感的变化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电机,施加不同的电流激励进行仿真,得到其直轴、交轴电感参数的分布特性,并对表贴式和内置式永磁电机的电感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PM电机比SPM电机控制性能更优和更加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电感论文参考文献

[1].叶小奔,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刘娜.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研究[J].日用电器.2019

[2].肖玉坤,戴正文,邹琳,李建贵,罗瑞仁.永磁电机交、直轴电感特性有限元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王禹,冯江华,李伟业,冯守智,史俊旭.采用全局交叉耦合法计算永磁电机dq轴电感及特性[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8

[4].付建辉,徐英雷,王启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试验方法研究[J].微电机.2017

[5].梅庆枭,陈志辉,何海翔,张昌锦.四相聚磁型无源转子横向磁通永磁电机交直轴电感及电磁转矩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7

[6].曹艳玲,文彦东.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感参数离线测量方法[J].微电机.2016

[7].玛丽娅·巴特尔,陈家荣,金钊,卢彬,袁春.基于有限元法的水冷式永磁同步发电机DQ轴电感计算[J].移动电源与车辆.2015

[8].符荣,窦满峰.电动汽车驱动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感参数计算与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

[9].曹艳玲,曹萍.基于稳态电压方程的直交轴电感参数测量[J].电子世界.2014

[10].董砚,姚少灿,高国旺,崔向宇,赵思锋.IPMSM交、直轴电感特性有限元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轴电感论文-叶小奔,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刘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