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苗族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苗族,板凳舞,紫云县,发展现状
苗族传统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彭榜容,杨宝全[1](2019)在《民族传统文化苗族板凳舞的发展探析——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板凳舞"是一种以板凳为载体,鼓声作为伴奏的群体娱乐、健身的活动。近年来,这个项目在紫云慢慢的被人们所淡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板凳舞"的发展概况,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紫云苗族板凳舞,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唤醒紫云县人民对"板凳舞"的文化自觉,让板凳舞在紫云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1期)
凌文青[2](2019)在《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方法与措施中,社会教育是其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尤其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社会教育传承作用发展苗族传统文化,这对于弘扬我国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30期)
李梦瑶,刘钊[3](2019)在《传统民族文化插上“活化”之翼》一文中研究指出“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阿妹哎……”9月6日15时许,悠扬的乐声从五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一角传出。长长的灼吧(传统黎族乐器)低缓婉转,两支鼻箫清雅而略显哀怨,搭配音调明亮的西洋吉他与节奏欢快的非洲鼓,碰撞融汇出一曲混搭风的《久久不见久久见》(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09-09)
栗嘉忆[4](2019)在《贵州苗族图腾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统新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贵州旅游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创产品设计这一概念近几年在国内流行起来,作为工艺美术一个新的分支,它能将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或是珍藏在博物馆里极具研究价值的民族元素,通过创意设计,以更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的方式全新呈现,将具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苗族图腾融入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使之成为国际视觉符号多样化中的一员。(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李开文,张琼,鲁天学[5](2019)在《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源性发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其内源性根源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实践。随着时空格局的变化,苗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特征也在不断地演化与发展,并在现代社会需求变化中展示着自我独特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呈现出新的时代气息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静[6](2019)在《黔西北苗族聚居区传统文化精神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传统文化的孕育,在黔西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积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下,拥有肥沃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土壤,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立足黔西北苗族聚居区苗族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精神关联、显着特征、表现形式,探析苗族传统文化隐性和显性的积极性表达。(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1期)
邹璐[7](2019)在《基于传统造物精神的施洞苗族女装结构与工艺的文化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造物精神是不同文化体中基于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对制物这一过程的思考结晶,它蕴含了本土文化中深层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的文化认同度较高,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持续的指导。少数民族服装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不仅限于自身,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深入探寻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的核心精神。以施洞苗族女装为研究样本,通过实物分析和设计实践的方法,从结构设计、装饰工艺、材料运用叁个方面,对服装中体现出的思维特性和视觉效果进行归纳、分析,将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的造物精神进行关联性研究,希望为当代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服饰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冯霞[8](2019)在《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桃苗族自治县是黔东苗族主要聚居区,区内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有被誉为“中华百绝”的苗族民间绝技,还有招法多变、气势刚烈的苗族武术。但在城镇化这一浩大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黔东苗族面临着激烈的文化碰撞和文化抉择,黔东苗族传统武术作为凝聚了民族历史、民族性格、身体文化等文化表现形式,因文化环境的急剧变迁而面临着文化转型困难、文化要素丢失、后继无人等种种困境。本文选择了城镇化程度较高、苗族武术传承较好的四昌社区、麻旦村等松桃县城周边的苗民主要聚居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力求探寻出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整理、归纳了黔东苗族的起源、文化概况和文化特征,主要描述和阐释了黔东苗族武术文化变迁,研究结果如下: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变迁可以概括为物器技术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心理价值文化变迁等方面。物器技术文化变迁包括武术技艺和器械的变迁、传承习练人群的变化、拳谱口诀及武术故事的遗失;制度习俗文化变迁包括收徒授艺程序的变迁、传承方式的变迁、民族节庆的淡化、风俗节庆的衰减、行政主导政策下苗族武术文化变迁等;心理价值文化变迁包括黔东苗族宗教信仰的衰落、民族性格与心理的变迁、城镇化下社会需求变化导致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功能的嬗变。变迁动因分为政治生态变迁、自然居住环境变迁、经济结构变迁、文化环境变迁等外因和价值观转变、苗族武术文化遭受质疑、学校场域中西方体育的认同和苗族武术的缺位、武术传承人思想的禁锢等内因。为实现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策略如下:一是加强行政主导力量,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保障各项政策有序推进的同时,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苗族武术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功能和意义。二是强化黔东苗族传统武术理论研究,加强对苗族传统武术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政府部门要设立研究项目或课题,划拨专项资金,组建专门团队,鼓励和支持苗族文化爱好者参与到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用中来。叁是要组建黔东苗族武术智库并充分发挥作用,将高校研究团队、个人、社会团体等有志于传承和保护苗族武术的有识之士汇集起来,群策群力推动传统武术传承与保护。四是注重经济功能发挥,将武术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聚合为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一体化经营,推进黔东苗族武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五是相关部门要快速启动苗族武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尊重民间自发性传承方式,全力挖掘尚存的苗族传统武术传承地和传承人,强化传人保护和传承保护。六是要着力打造特色区域苗族传统武术赛事品牌,持续推进苗族武术文化进校园,构建多层次武术比赛与广泛交流的体制机制,扩大传统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七是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步伐,运用群体媒介传播优势,提高苗族武术的曝光率,拓宽苗族武术介入大众生活的路径。总而言之,面对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传承困境,必须要顺应时代变化,转变发展思路,融入新理念,开启新模式,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把最精华的苗族传统技艺与苗族武术文化融入到民族发展上来,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上来。(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莫思祁[9](2019)在《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苗族系古代“九黎之后”“叁苗之裔”。自“九黎”战败南迁,经“叁苗”西迁,苗族先民进入湘西境内定居。苗族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大民族,分布在吉首、凤凰、花垣、泸溪、永顺、古丈、龙山、保靖八个县市。湘西苗族在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及赖以外显的具象文化产品,总体而言,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家国文化、农耕文化、宗法文化和血缘文化,在其传承与演变进程中逐渐呈现出神秘性、和谐性、主体性、宗族性特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一个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湘西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意蕴表现在“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和为贵”的社会公德、“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自力更生”的个人美德四个方面。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其蕴含的传统道德在当今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对于湘西苗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大力弘扬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湘西苗族世代延续的道德思想,能进一步铸牢族际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湘西地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能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进一步激发湘西苗族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主体意识,助推湘西苗族地区脱贫攻坚;能进一步促进湘西苗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程度和水平,为湘西苗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能进一步促进湘西苗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创造一个社会更安定、人们更团结、生活更美满的幸福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挖掘其丰富的道德意蕴,并结合时代发展彰显其道德价值。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拓展研究,也为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视角,为研究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9-05-25)
雷丽,项正文[10](2019)在《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积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是苗族特有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文章对文山州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作广泛调研,先对禁忌作简单阐述,然后将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进行类型归纳并阐释。在此基础上,针对其类型分析它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苗族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方法与措施中,社会教育是其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尤其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社会教育传承作用发展苗族传统文化,这对于弘扬我国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苗族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彭榜容,杨宝全.民族传统文化苗族板凳舞的发展探析——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为例[J].作家天地.2019
[2].凌文青.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9
[3].李梦瑶,刘钊.传统民族文化插上“活化”之翼[N].海南日报.2019
[4].栗嘉忆.贵州苗族图腾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统新生[J].贵州民族研究.2019
[5].李开文,张琼,鲁天学.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源性发展探索[J].文山学院学报.2019
[6].王静.黔西北苗族聚居区传统文化精神探析[J].名作欣赏.2019
[7].邹璐.基于传统造物精神的施洞苗族女装结构与工艺的文化解析[J].服饰导刊.2019
[8].冯霞.城镇化背景下黔东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9].莫思祁.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吉首大学.2019
[10].雷丽,项正文.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积极意义[J].文山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