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度论文-赵建飞

减速度论文-赵建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车辆,减速度控制,制动控制

减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飞[1](2019)在《基于减速度控制的新一代地铁车辆制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地铁车辆空气制动技术是将制动缸压力作为最终控制目标,然而受到制动摩擦材料自然特性的限制,制动过程中实际瞬时减速度波动相对较多;制动摩擦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摩擦特性是动态变化的,制动控制参数中采用固定计算摩擦系数并不能真实反映摩擦性能的变化。减速度控制技术在制动控制上的应用,将使地铁车辆空气制动控制技术实现从制动缸压力间接控制减速度的粗放型控制到制动减速度作为直接控制目标的精细化控制的转变。减速度控制技术使地铁车辆制动性能更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11期)

钱卿[2](2019)在《速度2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速度是依据运营线路情况(黏着)和车辆追踪间隔时间要求,确定的列车顶层技术指标。制动控制系统减速度曲线设计,必须满足减速度顶层指标确保制动距离安全,还需统筹考虑黏着利用降低滑行风险、最优化电制动利用;兼顾司机操作及乘客的舒适度、基础制动磨耗的经济性,使列车安全舒适,制动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速度2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为例,介绍动车组制动系统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方法及关键点。(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9年05期)

蔡承雷,王军,齐志权,白一帆[3](2019)在《基于电动商用车EBS的减速度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动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并保证良好的制动感受。本文以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接收上层控制器发送的目标减速度以及实时采集前轴轴荷,通过滑膜控制算法快速跟踪上目标减速度并将前后轴制动力按理想制动力曲线进行分配;提出了制动过程动态补偿算法对气压建立初期的建压延迟进行补偿,从而建立了基于电动商用车EBS的减速度控制策略。最后通过Truck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减速度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程富慧[4](2019)在《矿井提升机安全制动减速度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提升机出现紧急情况的几种可能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提升机制动减速度过小或者过大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提升了提升机安全制动减速度的稳定性,进一步强化了提升机运人及运物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龙沫涵[5](2019)在《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汽车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汽车技术,将在未来的交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减速度跟踪控制可实现车辆精确纵向运动控制,保证安全性,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利于车轮力矩协调,提高车辆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智能汽车主动制动和力矩分配的重要技术,本文针对一类由电动伺服总泵和液压控制单元构成的线控制动系统,研究车辆减速度跟踪控制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方法。一,讨论了电动伺服总泵非线性特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控制问题,使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可实现减速度跟踪控制;二,分析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不连续特性带来的控制问题,基于反步法提出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可实现滑移率的动态跟踪控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线控制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搭建硬件在环实验系统对液压控制单元特性进行测试,建立流量阀液压特性数据模型,为后文车轮滑移率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基于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用于仿真验证,并修改veDYNA液压系统模块,使得仿真平台与实验台架液压特性一致。其次,基于减速度与主缸压力关系,将减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转为主缸压力跟踪控制问题。针对电动伺服总泵,考虑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主缸建模问题,简化得到面向控制的模型。针对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设计滑模控制器对主缸压力进行跟踪控制,并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为克服坡度、车辆质量等外界因素对减速度-主缸压力关系的影响,采用一种前馈加反馈的方法计算压力参考值,并通过仿真验证控制方法效果。最后,分析轮胎-地面摩擦特性、车轮动力学以及液压制动系统特性,建立以制动力矩变化率为输入的滑移率控制模型,使用反步法设计连续控制律。考虑实际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的存在,连续控制律应用受限,故引入切换控制律,并结合Fillipov与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仿真以及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验证控制器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何爱生[6](2019)在《考虑后车减速度的换道预警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道变换预警系统能够对驾驶人的危险换道行为进行提醒,但不同驾驶人对危险的理解、风险的决策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的场景下,部分驾驶人会执行换道,而部分驾驶人会取消换道。现有换道预警系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但使用过程中这些系统对驾驶人的预警提示频率较高,会引发驾驶人产生抵触心理。同时,过多的预警提示会对驾驶人正常行车造成分心干扰。预警规则的确立是影响换道预警系统使用的直接因素,准确获取驾驶人对换道风险的决策是确立换道预警规则的核心问题。从运动学本质而言,自车换道会引发后车的减速行为,而后车为避免碰撞发生所需要采取的减速度决定了换道安全,如果后车无法及时地减速,就可能存在换道风险。实际驾驶经验表明,前车换道时经常会引发后车进行减速,如果后车减速度的绝对值较小,那么前车驾驶人往往会继续执行换道,这也是很多人所描述的博弈式换道。因此,本研究以后车减速度作为换道安全的表征参数,通过进行换道安全试验,提出适合我国驾驶人的换道预警阈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毫米波雷达等试验仪器,以小型乘用车作为试验平台开展了两类换道安全试验,分别为真实驾驶换道试验和极限时刻换道试验,相应地采集了30名被试的真实驾驶换道数据和15名被试的极限时刻换道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安全换道模型,并利用模型推算极限时刻换道中目标后车的减速度,根据安全换道、前极限时刻换道、换道未遂和后极限时刻换道中后车减速度的分布特性设置预警阈值。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对真实驾驶换道数据中的换道诱因、转向灯开启特性和换道轨迹进行分析。其中,因自车前方有慢车而换道的次数所占比例为74.9%,为最主要的换道诱因;试验过程中的转向灯开启率为79.33%,转向灯提前开启率仅为33.74%;利用7次多项式对换道轨迹进行拟合,判定系数R~2均接近1,拟合效果好。2.从实际换道过程出发,分析换道时长、越线时长、试验车加速度、试验车与目标后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等模型参数的分布规律,在考虑目标后车速度变化的情况下,基于运动学原理建立安全换道模型,并利用真实换道过程中目标后车的减速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利用安全换道模型和极限时刻换道数据推算目标后车的减速度,根据减速度的分布特性对模型参数中的越线时长进行标定,结果表明,越线时长为1.6s时的减速度分布较为合理。4.根据安全换道、前极限时刻换道、换道未遂和后极限时刻换道中目标后车减速度的分布特性,划分预警阈值的取值范围,在对预警阈值进行验证和优化后,设置-1.5m/s~2作为一级预警阈值,设置-3m/s~2作为二级预警阈值。对比分析ISO标准预警规则和本文的预警阈值对安全换道数据和换道未遂数据的预警性能,结果表明,ISO标准预警规则对安全换道数据的预警性能较低,存在一定的误报率,本文的预警阈值的预警性能好,预警准确率较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2)

陈中桦,施利国[7](2019)在《自动扶梯制停减速度电梯模块和扶梯模块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GB 16899-201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自动扶梯向下运行时,制动器制动过程中沿运行方向上的减速度不应大于1m/s~2。原始减速信号应经过4.0Hz两阶巴特沃斯(2-poleButterworth)滤波器滤波。但标准没有提供具体的测试方法。现行业自动扶梯制停减速度一般用美国PMT电梯综合性能检测仪EVA-625D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梯》期刊2019年05期)

赵志春,王开团,赵美钢[8](2018)在《高速动车组制动减速度监控技术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高速动车组采用制动减速度监控的必要性及减速度监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8年09期)

王河,薛荣平[9](2018)在《例说基于制动减速度法的电梯上行制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规定,上行制动试验属于B类检验项,其检验内容与要求为:"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当完全停止,并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其检验方法为:"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至行程上部时,断开主开关,检查轿厢制停和变形损坏情况。"上行制动试验是紧急工况下电梯制动能力的体现。紧急工况下,电梯制动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梯》期刊2018年11期)

甘林,赵丹,徐垒[10](2018)在《两轴汽车制动减速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结果反馈,解决了以往计算过程中忽略了制动减速度对载荷分布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逆向计算时,先设定目标值,然后修改整车参数,直到结果达到目标值,从而实现整车优化。(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减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速度是依据运营线路情况(黏着)和车辆追踪间隔时间要求,确定的列车顶层技术指标。制动控制系统减速度曲线设计,必须满足减速度顶层指标确保制动距离安全,还需统筹考虑黏着利用降低滑行风险、最优化电制动利用;兼顾司机操作及乘客的舒适度、基础制动磨耗的经济性,使列车安全舒适,制动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速度2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为例,介绍动车组制动系统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方法及关键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建飞.基于减速度控制的新一代地铁车辆制动控制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2].钱卿.速度2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J].铁道机车车辆.2019

[3].蔡承雷,王军,齐志权,白一帆.基于电动商用车EBS的减速度控制策略[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4].程富慧.矿井提升机安全制动减速度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

[5].龙沫涵.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何爱生.考虑后车减速度的换道预警阈值研究[D].长安大学.2019

[7].陈中桦,施利国.自动扶梯制停减速度电梯模块和扶梯模块测量[J].中国电梯.2019

[8].赵志春,王开团,赵美钢.高速动车组制动减速度监控技术的初步探讨[J].铁道车辆.2018

[9].王河,薛荣平.例说基于制动减速度法的电梯上行制动试验[J].中国电梯.2018

[10].甘林,赵丹,徐垒.两轴汽车制动减速度计算方法[J].汽车实用技术.2018

标签:;  ;  ;  

减速度论文-赵建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