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诚信征税和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赵冉[1](2021)在《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是市场主体安身立命之本,是维系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纳税信用对提升我国社会信用水平,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税务机关征管质量,降低征纳双方成本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从1999年开始对纳税信用进行探索和研究,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在系统阐述纳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纳税遵从理论、契约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依据,使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展开研究。结合基层税务部门纳税信用管理的具体实践,深入了解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指出济宁市在纳税信用管理中存在着纳税信用社会知晓度不高、纳税信用管理覆盖范围不全、纳税信用评价过程较为随意、激励与惩戒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去深度剖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纳税人遵从度不高且缺乏监督、税务机关重视程度不足、失信违法成本偏低、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不成熟等五个方面。参考国外美国、日本、英国先进的纳税信用管理经验,总结出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打造畅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完善的信用分类管理、发展发达的信用服务市场等四项启示,进而从健全纳税信用保障机制、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加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监管、提升税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纳税信用结果管理应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优化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的对策建议,为税务机关今后加强纳税信用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张莹莹[2](2020)在《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税收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不可或缺的部分,现有的纳税信用体系管理中对企业纳税人管理体系已接近成熟,但是对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纳税人的管理尚处于空白状态。发展并完善纳税信用体系是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市场经济、降低市场风险、调节市场结构和进行经济体制建设的必要手段。纳税信用评价管理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税信用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调动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税务机关根据评价结果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行为和违法行为进行激励和惩罚,以此提高纳税遵从度。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研究对降低征税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详细介绍了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征管数据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评定结果应用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的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构建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并从提高纳税遵从度、完善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健全纳税信用评价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以及提高纳税信用价值几方面对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优化意见。
林姗[3](2019)在《从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角度探讨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不管是从国家治理层面还是从税务部门自身职能角度,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信用体系都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推进税收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通过对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基层税收信用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照发达国家税收信用体系的经验成果,以J县税务信用现状为例,重点阐述其存在的问题,随后从权利和义务对等性的角度,进一步论述如何通过涉税主体间权利或利益的实现,以权利和义务为轴,共同构建税收信用体系。构建税收信用体系,需要完善用税、征税和纳税信用体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税收观念,创新纳税服务和全面有限的监管,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性信用环境。
欧阳暐[4](2018)在《纳税遵从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契约诚信视角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诚信”体现的是一种契约精神。而所谓的“税收诚信”则是将税收关系视为一种契约关系,且这种关系下的征、纳、用各方在合法享受契约权利的同时能诚实守信地履行契约义务。近年来各种关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明星阴阳合同、偷逃骗税等不诚信现象的新闻报道在中国层出不穷。这些现象正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契约精神”缺失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决定从税收契约诚信的角度对纳税遵从开展研究。如何确保纳税人能诚实守信的遵守税收规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根本问题。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一是如何准确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关系”?二是哪些因素会对纳税遵从行为产生影响?三是在“税收契约诚信”的视野内能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纳税遵从治理的有效路径?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贯穿全文的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关系”的实质就是“税收契约关系”。计划经济时代的税收理论较为强调税收的“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表述易割裂政府与纳税人之间权利义务平等的对应关系,纳税人很容易感到自己的权利和意志难以通过税收体现出来,因而自觉诚信缴纳税收的意愿并不强烈。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因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而导致的税收流失额2015年已逾1万亿元,而且这一规模仍有持续增大的趋势。这不仅给国家的税收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不重视契约精神,民众自觉纳税意识淡漠。然而,随着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经济基础正发生重大转变。由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契约精神张扬的是理性、平等、法治、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它否定了税收关系各方之间的身份关系,决定了各方之间的平等性。从传统的“身份社会”走向现代的“契约社会”,将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本文的研究基于税收契约诚信的视角,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关系”实质上就是将税收的征、纳、用各方关系视为一种平等的税收契约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契约精神,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而不是对抗的税收关系,体现了一种更加和谐的税收治理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对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不能就纳税人而研究纳税人,而应从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的税收契约义务关系入手,全面研究纳税人税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方法和对策,才有可能将纳税遵从问题研究清楚。哪些因素会对纳税遵从行为产生影响,是本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税收契约诚信”思想的总体框架下,本文运用内外因素分析法,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般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引入了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的研究范式,通过对“A-S”模型的扩展和改进分析,以及“价值—权重”函数模型的补充分析,归纳总结了对纳税遵从可能产生影响的两大类因素,即一类是内在因素。这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纳税人的心理因素。如,纳税人的税收道德水平、公平意识、信任态度等。二是纳税人的相关知识水平。如,纳税人法律知识水平、税收知识水平、财务会计知识水平等。三是纳税人个体特征因素。如,性别、年龄、工作等。另一类是外在因素。这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征税契约因素。主要反映的是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或者税务机关及其他税收管理部门在履行税收征管、稽查执法等法定职责过程中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如,税率、处罚率、稽查概率、税制的复杂程度、分级税源管理制度、预缴税款制度、纳税信用等级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纳税服务水平,办税程序的透明性、公平性等。二是用税契约因素。主要反映的是税款使用及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因素。如,公共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公共品供给程序的的透明性、公平性等。三是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舆论风气、传统价值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研究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纳税遵从治理的有效路径。为此,本文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量表,将前文归纳总结的各类因素转化为测量题项,并采用实地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公民的纳税遵从情况开展研究。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覆盖中国主要的19个省市地区,涉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职务、收入、学历人群,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学因子分析,本文归纳总结了影响中国公民纳税遵从意愿最主要的六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因素对不同人群纳税遵从意愿影响的贡献水平,并针对不同类别人群分别提出了改进其纳税遵从意愿的相关措施建议。最后,在前文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中国国情开展纳税遵从治理的有效路径,并分别从纳税人、税务机关以及公共品供给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纳税遵从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重要结论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从“税收契约诚信”的独特视角对纳税遵从问题开展研究。目前国际上关于纳税遵从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纳税人的个人税收诚信问题及税法遵从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征税人和用税人方面的情况。与之相比,本文在研究视角上进行创新。本文以“税收契约诚信”的独特视角,从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彼此依存的税收契约关系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中国纳税遵从治理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二,采用了多理论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法”。在方法创新方面,本文采用了多理论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法”,结合不同理论分析王具的优势所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了纳税遵从问题,使研究结论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例如,本文结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工具,对纳税遵从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性分析,力求最大限度上的从理论分析上解释影响纳税遵从的具体因素。此外,本文还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学的方法采集、分析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第三,获得三点重要启示。一是税收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契约关系包括,纳税人与征税人的契约关系,以及纳税人与用税人的契约关系。开展纳税遵从治理就是要规范这种契约关系。二是维护税收契约缔约各方之间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纳税遵从治理的关键内容。如果这种“平等”的契约关系遭到破坏,依法诚信纳税的纳税遵从治理目标就无从谈起。三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是税收诚信的最终归宿,也纳税遵从治理的最终目标。第四,发现了影响中国公民纳税遵从的六大因素。即,“税收道德及心理成本”、“征税契约”、“相关知识水平”、“惩罚遏制效应”、“用税契约”、“纳税信用等级评价”等。最后,明确了对中国纳税遵从开展治理的有效路径。即,坚持税收契约诚信思想,有效维护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之间平等的税收契约关系,积极构建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道德教化为补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纳税遵从治理机制,不断强化税收诚信建设,进而有效提升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水平。
汪树强[5](2015)在《伦理视角下的税收信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纳税人偷逃税行为普遍存在,税务机关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无节制使用税款,税收中介职业道德欠缺等现象,反映出我国在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2014年我国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税收信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道德必然,也是伦理要求。本文从税收信用的伦理学理论资源出发,运用价值观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阐述了税收信用的伦理基础和主要道德规范,并据此对纳税、征税和用税过程中存在的税收信用问题找出了契约精神缺失、行政架构弊端和法治思维不足等伦理原因,同时借鉴了国外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经验,从伦理学角度提出了健全个人税收信用、评价征税信用和增强政府信用等完善我国税收信用管理的方法。
孙艳冉[6](2012)在《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的税收信用缺失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热门的经济话题,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也逐渐备受人们重视,并把它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对优化我国税收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它又使税收征纳关系趋向了和谐,进而对我们的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税收是我国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是否及时、充裕以及均衡入库基本靠税收。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一个分支,它已经成为人们依法文明征税、治税、纳税的前提,它不仅为征纳双方的道德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依法治税提供有力的保障,更为实现税收的职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倘若税收信用体系不完善不健全,那么就会给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困难,这样就会使税收成本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更甚至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经济的稳定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怎样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意识,弄清楚我国纳税信用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来构建完善的税收信用体系,全社会树立诚信纳税之风,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运用系统分析、数学推导证明方法、文献研究等方法,通过对税收信用的含义、分类、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阐述来构建税收信用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经济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内容试图从不同角度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探寻理论支持,并从政府(征税人和用税人)、纳税人和税收中介三个角度来分别分析我国税收信用的问题及影响,并且根据我国税收信用出现的问题来分析我国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借鉴了美国、英国以及日本这三个国家的税收信用建设的经验,并针对我国的税收信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曲雯雯[7](2011)在《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文中指出诚信纳税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税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不断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从2002年的“诚信纳税,利国利民”到2011年的“税收·发展·民生”,无不体现了国家对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视。本文从诚信纳税的法学理论——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纳税诚信的状况及其原因剖析,试从国家、征管制度、纳税人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诚信纳税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和相关建议措施,以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第一部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公法的理论基础。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私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已逐渐成为适用于整个私法领域的基本原则,被称为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在对其私法中发展的历史与本质进行探讨、评价的同时,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从私法到公法领域的演进,并在政法领域得以确立和发展过程,这就为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中提供了现实和理论上依据。第二部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现实需要与价值功能考量。该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的税收诚信现状、税收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列举和分析,以此引入确定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现实需要,并就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的相互协调对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精神和价值内涵进行了探讨。在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功能考量中,分别从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指导功能、对税法适用的解释、补充功能和对纳税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问题。在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方面,对国家来说,应尽到到维护税收法律的稳定性、对纳税人信守诺言、尽到忠诚责任的义务。对征税机关而言,要履行方便纳税人纳税的义务、方便纳税人行使纳税人权利的义务。对纳税人而言,既要依照法律充分行使税收知情权、税收参与权、税收监督权,又要履行禁止权利滥用义务、实质纳税义务和反避税义务,以达到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第四部分:中国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及制度建构。对于我国的纳税诚信问题,前面已分析了我国纳税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分别从纳税人角度、政府行为、征管制度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诚信纳税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和相关建议。首先,是要保证税收法定主义的真正实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用税机制的公平和公开;其次,要建立现代税收征管制度,保证税法的执行效率和质量;第三、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成熟的诚信经济基础、健全的法律保障、完备的信息网络支持以及尊重和保障纳税人权利等,都是纳税诚信水平的有力保障;最后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综上所述,在税法领域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实现诚信税收、诚信纳税,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税法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于海军[8](2011)在《税收文化创新发展中的诚信建设》文中提出政府用税、税务部门征税、纳税人纳税是涉及税收的三个主要环节,也是税收文化形成和涵盖的主体。当前,无论是政府用税、税务部门征税还是纳税人纳税,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的意愿、动力、程度都有待加强。这就需要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来创新和发展税收文化,使税收文化真正成为引导的理念与规范的准则。
方吉杰[9](2007)在《诚信税收:依法治税的更高要求》文中研究说明诚信税收是诚信这一概念在现代税收管理领域的延伸,诚信税收包括诚信纳税、诚信征税和诚信用税三个方面,三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诚信税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依法治税是实现诚信税收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张慧英[10](2008)在《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指出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五大特征,其中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税收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繁荣进步最有效的杠杆之一,而和谐社会构建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关系,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则能实现了诚信与和谐税收关系的有机结合。然而,当前我国税收诚信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和谐税收的构建,进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表现为:税收诚信仅局限在纳税诚信领域,将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税收诚信运行状况堪忧,尚缺乏一个规范系统的税收诚信机制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论文在现有研究税收诚信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的,规范界定了税收诚信范畴,科学地定位了税收诚信机制的概念及功能,深度探析了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在结合国际税收诚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和实践措施。本文以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七部分,由导论一章和正文六章组成。具体逻辑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包括:阐述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综述税收诚信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列举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税收诚信机制概述。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明确了税收诚信的内涵,进而引入机制范畴,界定了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其次,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最后,探讨了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以及各主体间相互的制约关系。第三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现状及缺失原因的再审视。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剖析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结合导论中有关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笔者认为,各主体间权、责、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供给的失当;历史传统与制度的转型的影响等是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从税收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拓展的外在要求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纳税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税收计划性的强弱程度、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程度、产权制度规范与否等几个因素。第五章,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分别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管理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企业为主导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可供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借鉴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科学的税收中介机构管理机制、税收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第六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主要内容包括:重新构建税收诚信各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明确政府在诚信机制构建中的职能定位;调整优化财税政策、制度。从上述三方面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第七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下)。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在实现路径中,通过激励、威慑理论以及正式、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提出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完整的框架,包括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税收诚信的实现机制、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以及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论文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点一: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了税收诚信的内涵。目前,有人认为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将税收信用与财政信用、银行信用等信用形式相并列、相对应、相混同;有人认为纳税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缩小了税收诚信的范畴;还有人界定了税收诚信的内涵,但失之偏颇地认为税收诚信主体是由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三部分构成。针对上述三种观点,论文提出税收诚信是国家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基于内心的自我约束而作出的符合社会规范,并以实现各主体间责权利平衡为最终目标的税收实践活动。税收诚信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税收诚信的主体由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四部分构成。观点二: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时,基本上是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自身找原因,难免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制度根源等方面寻找原因,因而,论文从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的供给失当、体制的转型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从制度供给角度,指出当前涉税相关制度的供给不足、相关制度供给过剩、制度安排显失公正以及内外制度失衡是税收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观点三:从管理学和法学的角度研究税收诚信机制,视角新颖。论文以管理领域的激励理论与法学领域的威慑理论作为理论依托,以正式、非正式制度作为税收诚信机制存在形式,建设性地构建了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税收诚信宣传机制、税收诚信实现机制、税收诚信评价机制、税收诚信保障机制、税收诚信循环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观点四:重新构建了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前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通过重新构建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调整“诚信监督权”的流向,实现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之间制约关系的均衡。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证的广度、深度不足。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内容广袤庞杂,加之本人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实践经验、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的局限,论文内容有待拓展,论证的广度、深度有进一步加强。2.实证分析的不足。目前中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正处于摸索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推行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本人时间、精力、信息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一一调研,提出的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对策,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难免有所影响。3.个别数据不尽相符。这是因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及结果有异,而本人暂时没有条件考证。鉴于此,论文存在诸多的缺陷,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也为笔者指明未来需要改进和研究的方向。
二、营造诚信征税和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造诚信征税和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纳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纳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 |
2.1.1 信用 |
2.1.2 纳税信用 |
2.1.3 纳税信用管理 |
2.2 纳税信用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纳税遵从理论 |
2.2.2 契约论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小结 |
第3章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现状 |
3.1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基本情况 |
3.2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主要做法 |
3.2.1 济宁市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
3.2.2 济宁市纳税信用等级评价 |
3.2.3 济宁市纳税信用信息发布和结果应用 |
3.3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取得的成效 |
3.3.1 企业纳税信用总体状况持续向好 |
3.3.2 纳税信用修复效果初现 |
3.3.3 征管质效不断提高 |
3.3.4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小结 |
第4章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2 调查过程 |
4.1.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纳税信用社会知晓度不高 |
4.2.2 纳税信用管理覆盖范围不全 |
4.2.3 纳税信用评价过程较为随意 |
4.2.4 激励与惩戒力度不足 |
4.3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纳税人遵从度不高且缺乏监督 |
4.3.2 税务机关重视程度不足 |
4.3.3 失信违法成本偏低 |
4.3.4 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
4.3.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不成熟 |
小结 |
第5章 国外纳税信用管理经验借鉴 |
5.1 美国纳税信用管理 |
5.2 日本纳税信用管理 |
5.3 英国纳税信用管理 |
5.4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5.4.1 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
5.4.2 打造畅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
5.4.3 实行完善的信用分类管理 |
5.4.4 发展发达的信用服务市场 |
小结 |
第6章 优化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建议 |
6.1 健全纳税信用保障机制 |
6.1.1 加快推进信用立法 |
6.1.2 构建纳税人信用信息数据平台 |
6.2 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 |
6.2.1 扩大纳税信用管理范围 |
6.2.2 优化纳税信用评价程序 |
6.2.3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
6.3 加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监管 |
6.3.1 培育和发展现代信用服务市场 |
6.3.2 推进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评价 |
6.4 提升税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
6.4.1 设置专业纳税信用管理部门 |
6.4.2 加强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培养 |
6.4.3 加大纳税信用教育和宣传力度 |
6.4.4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
6.4.5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
6.5 强化纳税信用结果管理应用 |
6.5.1 强化守信纳税人正向激励 |
6.5.2 加大失信纳税人惩戒力度 |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2)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2.1 纳税信用管理相关理论 |
2.1.1 个体工商户 |
2.1.2 信用管理含义 |
2.1.3 纳税信用管理 |
2.1.4 纳税信用等级 |
2.2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现状 |
2.2.1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数量详情 |
2.2.2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税收情况 |
2.2.3 哈尔滨市税务局基本情况 |
2.2.4 现行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
2.2.5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模式现状 |
2.2.6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遵从度现状 |
2.2.7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信用管理情况 |
2.2.8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信用管理结果应用 |
2.3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1 征管数据缺失 |
2.3.2 法律法规不健全 |
2.3.3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窄 |
2.4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2.4.1 纳税观念错位 |
2.4.2 法律法规缺失 |
2.4.3 失信成本低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纳税信用管理的借鉴 |
3.1 国外纳税信用管理的借鉴 |
3.1.1 美国 |
3.1.2 日本 |
3.1.3 英国 |
3.2 国内个体工商户信用管理的借鉴 |
3.3 国内外纳税信用管理做法的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
4.1 纳税信用管理的主要依据 |
4.1.1 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指标原则 |
4.1.2 纳税信用管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
4.1.3 纳税信用管理的影响因素 |
4.1.4 纳税信用缺失的影响 |
4.1.5 纳税信用管理理论模型 |
4.2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主体 |
4.3 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内容 |
4.3.1 纳税遵从度 |
4.3.2 信用信息公开 |
4.4 基于四位一体的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
4.4.1 纳税信用法律及规章制度体系 |
4.4.2 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库管理体系 |
4.4.3 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
4.4.4 信用激励及惩戒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升哈尔滨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对策建议 |
5.1 加大纳税信用管理宣传 |
5.1.1 提高纳税遵从度 |
5.1.2 纠正纳税意识 |
5.2 完善纳税信用法律体系 |
5.2.1 完善税收征管法律体系 |
5.2.2 完善纳税信用基础性法律和制度 |
5.3 健全纳税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
5.4 加强纳税信用监督机制 |
5.5 提高纳税信用价值 |
5.5.1 扩大纳税信用影响范围 |
5.5.2 完善纳税信用奖惩制度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从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角度探讨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权利义务对等视角下税收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分析 |
2.1 税收信用的相关定义和内涵 |
2.1.1 信用的含义和内涵 |
2.1.2 权利和义务关系在信用中的体现 |
2.1.3 税收信用的内涵和表现 |
2.2 税收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契约经济理论 |
第3章 税收信用体系的国外经验和借鉴 |
3.1 国外税收信用体系介绍 |
3.1.1 加拿大的税收信用体系 |
3.1.2 美国的税收信用体系 |
3.1.3 日本的税收信用体系 |
3.2 国外税收信用体系经验借鉴 |
3.2.1 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
3.2.2 加强信息共享 |
3.2.3 着力提供优质服务 |
3.3 国外税收信用体系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表现 |
第4章 税收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J县为例 |
4.1 J县税收信用现状 |
4.1.1 税收信用情况 |
4.1.2 税收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 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税收信用立法不完善 |
4.2.2 税收信息化水平不高 |
4.2.3 纳税主体纳税意识不强 |
4.3 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制度的缺位 |
4.3.2 伦理的缺失 |
4.3.3 征管体制不全 |
4.3.4 监管不到位 |
第5章 权利义务对等视角下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 |
5.1 税收信用体系中的稳定契约 |
5.1.1 用税信用体系 |
5.1.2 征税信用体系 |
5.1.3 纳税信用体系 |
5.2 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方向 |
5.2.1 相关法律制度 |
5.2.2 信用伦理管理 |
5.2.3 纳税服务优化 |
5.2.4 有效社会监管 |
5.3 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策略 |
5.3.1 建立健全完善法律体系 |
5.3.2 加强税收道德体系建设 |
5.3.3 创新优化纳税服务体系 |
5.3.4 组织有效社会监管体系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纳税遵从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契约诚信视角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纳税遵从一般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纳税遵从的概念与类型 |
一、纳税遵从的概念 |
二、纳税遵从的主体界定 |
三、纳税遵从的类型 |
第二节 纳税遵从的度量方法及应用 |
一、纳税遵从的微观度量方法 |
二、纳税遵从的宏观度量方法 |
三、宏观度量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
第三节 税收契约诚信与纳税遵从 |
一、契约诚信观的历史演进及借鉴 |
二、税收契约诚信观的理论根源:税收契约理论 |
三、税收契约诚信观的核心内涵 |
四、税收契约关系下的纳税遵从 |
第二章 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纳税人税收行为决策过程 |
一、纳税人行为决策的内外因素分析法 |
二、纳税人行为的内在动机及决策过程 |
三、纳税人行为的外在动机及决策过程 |
四、纳税人行为的内外动机共同作用过程 |
第二节 影响纳税遵从的内在因素 |
一、公平意识 |
二、税收道德 |
三、信任态度 |
四、个体特征 |
第三节 影响纳税遵从的外在因素 |
一、征税契约因素 |
二、用税契约因素 |
三、社会环境因素 |
第三章 纳税遵从“A-S”模型分析 |
第一节 基于预期效用理论构建“A-S”模型 |
一、基本假设 |
二、模型参数设定 |
三、目标函数建立 |
第二节 “A-S”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
一、纳税人收入规模 |
二、税率 |
三、罚款率 |
四、稽查概率 |
第三节 “A-S”模型的扩展分析 |
一、分级税源管理模式 |
二、税务稽查能力 |
第四章 “价值—权重”函数模型补充分析 |
第一节 从预期效用理论到前景理论 |
一、理性人决策分析的局限性 |
二、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三、前景理论的风险决策函数:“价值-权重”函数 |
第二节 “价值—权重”函数模型的构建 |
一、基本假定 |
二、参数设定 |
三、目标函数建立 |
第三节 心理道德成本因素的模型分析 |
一、参数设定 |
二、参考点设定 |
三、模型分析 |
四、分析结论 |
第四节 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的模型分析 |
一、参数设定 |
二、参考点设定 |
三、模型分析 |
四、分析结论 |
第五节 预缴税款制度的模型分析 |
一、参数设定 |
二、参考点设定 |
三、模型分析 |
四、分析结论 |
第五章 中国纳税遵从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
一、问卷设计思路和程序 |
二、问卷量表维度假设 |
三、问卷量表样本选取 |
四、问卷量表发放形式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一、样本结构分析 |
二、重要题项回答情况描述 |
三、列联表及关联性分析 |
第三节 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 |
一、对问卷量表的优化处理 |
二、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 |
三、公因子的提取 |
四、因子群组分析 |
第六章 促进中国纳税遵从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针对纳税人的政策建议 |
一、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工作 |
二、优化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
三、加大惩罚威慑力度 |
四、完善预缴税款制度 |
五、规范税务代理机构发展 |
第二节 针对税务机关的政策建议 |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
二、有效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三、加速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
四、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
第三节 针对公共品供给方面的政策建议 |
一、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
二、规范财政收入体系 |
三、加强公共预算管理 |
四、强化公共品供给的监督机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伦理视角下的税收信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信用的伦理理论研究 |
1.2.2 税收信用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分析路径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资源 |
2.1 研究税收信用的伦理学理论 |
2.1.1 伦理的定义 |
2.1.2 税收伦理学理论 |
2.1.3 信用的伦理理论 |
2.2 税收信用的其他相关理论 |
2.3 税收信用体系的构成 |
3. 税收信用的伦理基础 |
3.1 税收信用的伦理意涵 |
3.1.1 诚实 |
3.1.2 信诺 |
3.1.3 信任 |
3.2 税收信用的相关伦理规范 |
3.2.1 人道 |
3.2.2 公正 |
3.3 税收信用建设的伦理意义 |
3.3.1 税收信用有助于提高财政收支规范性 |
3.3.2 税收信用有助于降低税款征收成本 |
3.3.3 税收信用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信誉建设 |
3.3.4 税收信用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 |
4. 我国税收信用的伦理问题 |
4.1 纳税信用的伦理缺失 |
4.1.1 纳税意识不强 |
4.1.2 逃税心理预期 |
4.1.3 契约精神缺失 |
4.2 征税信用的伦理缺失及原因 |
4.2.1 伦理规范缺失 |
4.2.2 职业行为失德 |
4.2.3 行政良能欠缺 |
4.2.4 责任意识不强 |
4.3 用税信用的伦理缺失及原因 |
4.3.1 法治思维缺失 |
4.3.2 财政收支无制约 |
4.3.3 评价的利己性 |
5. 税收信用伦理管理的国际借鉴 |
5.1 美国税收信用体系的运作及特点 |
5.2 英国税收信用体系的运作及特点 |
5.3 日本税收信用体系的运作及特点 |
5.4 国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5.4.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
5.4.2 完善纳税人记录制度,提供完备的纳税人信息 |
5.4.3 开展税收志愿者活动,提供专业的税收知识 |
5.4.4 树立现代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 |
6. 完善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伦理维度 |
6.1 完善征税信用体系 |
6.1.1 强化法德统一思维 |
6.1.2 评价征税人信用 |
6.1.3 增强服务意识 |
6.1.4 加强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
6.2 完善纳税信用体系 |
6.2.1 加快建立个人税收信用制度 |
6.2.2 健全纳税信用考核评价机制 |
6.2.3 健全纳税信用激励惩罚机制 |
6.2.4 健全税收信用监督机制 |
6.2.5 健全税收信用教育机制 |
6.2.6 健全税收中介信用机制 |
6.3 完善用税信用体系 |
6.3.1 加强全民道德教育,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 |
6.3.2 加快信用管理的立法步伐 |
6.3.3 完善政府诚信用税机制 |
6.3.4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
6.3.5 健全社会信用监督网络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0.4.1 论文的创新 |
0.4.2 论文的不足 |
1 构建税收信用的基本理论 |
1.1 税收信用与税收信用体系 |
1.1.1 信用的概念与内涵 |
1.1.2 税收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
1.2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 |
1.3 交易费用理论对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 |
1.3.1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 |
1.3.2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借鉴 |
1.3.3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与税收“交易费用”关系的具体体现 |
1.4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对契约经济理论的借鉴 |
1.4.1 契约经济理论基本观点 |
1.4.2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对契约经济理论的借鉴 |
1.5 博弈论在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运用 |
1.5.1 诚信纳税的博弈分析 |
1.5.2 诚信征税的博弈分析 |
2 我国税收信用的问题及税收信用缺失对我国的影响 |
2.1 我国税收信用的问题 |
2.1.1 纳税人信用令人担忧 |
2.1.2 征税执法信用缺失 |
2.1.3 税收中介信用的不足 |
2.2 税收信用缺失对我国的影响 |
2.2.1 税收信用缺失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
2.2.1.1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
2.2.1.2 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 |
2.2.1.3 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2.2.2 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
2.2.2.1 政府征税信用的缺失极易产生“晕轮效应”,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 |
2.2.2.2 纳税人信用缺失恶化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利于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
3 我国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 |
3.1 征税信用缺失原因 |
3.1.1 征税人缺乏自身的惩罚约束机制 |
3.1.2 政府机构设置过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透明度 |
3.1.3 税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纳税信用的失衡 |
3.2 纳税信用缺失的原因 |
3.2.1 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意识较差成为纳税信用缺失的意识根源 |
3.2.2 纳税人与政府关系不尽协调导致纳税人产生“厌税”情绪 |
3.2.3 我国名义税负过重给纳税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纳税人失信的增加 |
3.2.4 受个人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税收观念等非个体因素的影响 |
4 税收信用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
4.1 美国模式 |
4.2 英国模式 |
4.3 日本模式 |
4.4 国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5 完善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
5.1 更新思路,提高“诚信纳税”意识 |
5.2 加快进度,完善诚信税收立法 |
5.3 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5.4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法 |
5.4.1 决策树法 |
5.4.2 基因算法 |
5.4.3 统计回归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基础 |
一、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 |
(一) 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溯源 |
(二)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与评价 |
二、行政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 |
(一) 诚实信用原则从私法到公法领域的演进 |
(二) 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
三、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理论依据 |
(一) 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相互渗透 |
(二)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
第二章 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现实需要与价值功能考量 |
一、确定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现实需要 |
(一) 我国税收诚信现状 |
(二) 税收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
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价值功能分析 |
(一) 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的精神价值内涵 |
(二) 诚实信用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的相互补充与协调 |
三、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功能考量 |
(一) 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指导功能 |
(二) 对税法适用的解释、补充功能 |
(三) 对纳税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功能 |
第三章 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问题 |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国家及征税机关的义务约束 |
(一) 诚实信用原则对国家的要求 |
(二) 诚实信用原则对征税机关的义务约束 |
二、诚实信用原则对纳税人的权利保障与义务要求 |
(一) 诚实信用原则对纳税人的权利保障 |
(二) 诚实信用原则对纳税人的义务要求 |
第四章 中国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和体系建构 |
一、在现行税收征管法上确定诚实信用原则 |
二、健全税务机关的诚信征税制度 |
(一) 健全诚信征税制度 |
(二) 完善税收服务体系 |
三、健全纳税人诚信纳税制度 |
四、健全社会税收诚信体系 |
(一)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诚信纳税意识 |
(二) 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机制 |
(三) 建立社会诚信纳税的惩罚与激励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9)诚信税收:依法治税的更高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诚信税收: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
二、诚信税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
三、诚信税收:诚信纳税、诚信征税和诚信用税的辩证统一 |
四、诚信税收:依法治税的目标和内在要求 |
1. 诚信税收对税收征纳的要求高于依法治税 |
2. 依法治税是实现诚信税收的前提和保障。 |
3. 诚信税收是依法治税的基础。 |
(10)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税收诚信内涵的研究动态 |
1.2.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研究动态 |
1.2.3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动态 |
1.3 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逻辑结构 |
1.3.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概述 |
2.1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 |
2.1.1 税收诚信的内涵 |
2.1.2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
2.2 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 |
2.2.1 对税收法律解释和补充的功能 |
2.2.2 加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功能 |
2.2.3 引导、评价、调节主体行为的功能 |
2.2.4 促成正义的税收秩序,平衡主体间利益的功能 |
2.3 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 |
2.3.1 税收诚信纳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
2.3.2 税收诚信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
2.3.3 税收诚信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
2.3.4 税收诚信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界定及诚信规范 |
3.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及缺失原因再审视 |
3.1 税收诚信的现状令人堪忧 |
3.1.1 诚信纳税意识尚未建立 |
3.1.2 诚信征税理念缺乏和制度建设滞后 |
3.1.3 诚信用税理念的根本缺失与制度的不规范 |
3.1.4 中介诚信职能的缺位及自身诚信状况的滑坡 |
3.1.5 税收诚信机制的运行实践亟需创新 |
3.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再审视 |
3.2.1 各税收诚信主体之间“责、权、利”分配失衡 |
3.2.2 制度供给的失当 |
3.2.3 体制转型的影响 |
4.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
4.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
4.1.1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要求 |
4.1.2 以德治税和依法治税相契合的必然要求 |
4.1.3 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实现拓展的外在要求 |
4.2 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制约因素 |
4.2.1 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 |
4.2.2 税务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 |
4.2.3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程度 |
4.2.4 产权制度的规范程度 |
4.2.5 制约构建纳税诚信机制的其他因素 |
5.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 |
5.1 企业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
5.1.1 模式简介 |
5.1.2 美国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
5.2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
5.2.1 模式简介 |
5.2.2 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
5.3 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 |
5.3.1 模式简介 |
5.3.2 日本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
5.4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借鉴 |
5.4.1 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 |
5.4.2 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 |
5.4.3 科学的税收诚信中介机构管理机制 |
5.4.4 税收宣传、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
6.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 |
6.1 重构税收诚信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 |
6.1.1 纳税主体及关联人权利归位 |
6.1.2 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职能归位 |
6.1.3 新关系下税收诚信状况的优化分析 |
6.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
6.2.1 政府介入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然性 |
6.2.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
6.3 财税政策制度的优化与税收诚信 |
6.3.1 税收制度优化与税收诚信 |
6.3.2 财政体制改革与税收诚信 |
6.3.3 财政支出政策优化与税收诚信 |
6.3.4 税费改革与税收诚信 |
7. 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构建(下) |
7.1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 |
7.1.1 激励理论概述 |
7.1.2 威慑理论概述 |
7.2 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 |
7.2.1 非正式制度概述 |
7.2.2 正式制度概述 |
7.2.3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
7.3 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 |
7.3.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及遵循的原则 |
7.3.2 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 |
7.3.3 税收诚信的组织实现机制 |
7.3.4 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 |
7.3.5 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营造诚信征税和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市纳税信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冉.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研究[D]. 张莹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从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角度探讨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D]. 林姗. 南昌大学, 2019(02)
- [4]纳税遵从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契约诚信视角的考察[D]. 欧阳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5]伦理视角下的税收信用管理研究[D]. 汪树强. 东南大学, 2015(07)
- [6]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孙艳冉. 辽宁大学, 2012(03)
- [7]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 曲雯雯.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6)
- [8]税收文化创新发展中的诚信建设[J]. 于海军. 税务研究, 2011(02)
- [9]诚信税收:依法治税的更高要求[J]. 方吉杰.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12)
- [10]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 张慧英.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