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周星星,董力榕,闫绍笑,金宝石

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周星星,董力榕,闫绍笑,金宝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信息系统,SuperMap,Objects,VS.NET,应用模型

安庆沿江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星,董力榕,闫绍笑,金宝石[1](2018)在《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安庆沿江湿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沿江湿地作为长江中下游现存相对完好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受到了国内外自然保护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安庆沿江湿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从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和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GIS的湿地信息系统开发思路,并利用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 Objects为开发平台,以VS.NET2008为开发环境,具体编程实现了湿地信息系统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该系统基本上满足了湿地管理部门进行安庆沿江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测分析和决策需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祁海燕[2](2018)在《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探讨——以铜陵渡江220KV电力线穿越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白荡湖实验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铜陵渡江220KV电力线穿越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白荡湖实验区为例,从生态现状调查及分析,生态影响预测及分析、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等方面,探讨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董张玉,杨学志,王宗明,周芳,艾加秋[3](2017)在《安徽省安庆市沿江沼泽湿地恢复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安徽省安庆市沿江沼泽湿地区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进行空间分析,为沼泽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安庆市沿江沼泽湿地退化严重的现状,在分析区域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沼泽湿地空间恢复模型,并实现区域内沼泽湿地空间恢复,继而得到沼泽湿地优先、次优先恢复以及不可恢复级别。最后从整体景观效果和沼泽湿地功能两个恢复角度评价沼泽湿地恢复效果。[结果]安庆市沿江沼泽湿地恢复面积为5.78×104 hm2,在现有沼泽湿地面积基础上提高了35.78%。以耕地为主,占沼泽湿地恢复面积的91.43%。其中,优先恢复面积为2.92×104 hm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北部地区;次优先沼泽湿地恢复面积为2.86×104 hm2。不可恢复面积为3.61×104 hm2,主要为水域、建筑用地等不可变更区域。[结论]经过恢复效果验证,从景观整体格局分析可知,沼泽湿地恢复后,研究及区域内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减少,而平均斑块密度增加,聚集度指数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说明沼泽湿地恢复实施后,景观格局更有利于朝着沼泽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徐先海[4](2015)在《安庆沿江湿地退化及人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沿江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景观,其演化过程对安庆沿江地区的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安庆沿江湿地面积缩小、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功能退化等现状,探讨了人类围湖造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渡砍伐,渔业和工农业生产等活动对湿地退化过程的影响,并针对这些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整治措施.(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22期)

王康明[5](2015)在《安庆沿江湖泊湿地保护管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的基本情况、生态价值,在指出安庆沿江湖泊湿地保护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沿江湖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顾洪亮,周葆华,余光明[6](2015)在《长江下游沿江湿地安庆地区历史洪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安庆历史时期以来的洪水灾害史料、水文站记录、水文碑刻等资料,主要考查了西汉初元五年(44BC)至2013年的洪水发生频率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安庆历史时期洪灾在隋唐温湿时期并不多发,而在明清和两宋的气候异常波动和冷暖交替时期,在册次数较多,且灾情严重。1440年以来,安庆地区为多灾期,特别是清后期(1840年)至民国,是安庆洪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31.00次/50年,明末至清朝中期,洪水发生频率分别为19.00次/50年,元初至明朝末期,洪水发生频率为6.83次/50年;北宋中后期至元初、叁国后期至东晋、西汉末年为少灾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2次/50年。从灾害程度来看,1440年以来,安庆发生1级洪灾有71次,2级灾害(偏涝)有154次;1440年以前,2级洪灾有3次,1级洪灾0次。(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谷宇,李法松,李长霞,黄文秀,姚静波[7](2014)在《安庆沿江湿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南临长江,占安徽省湖泊湿地面积的1/3,是目前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对安庆五大生态湖泊表层水体的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IM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指标进行分析,构建富营养化模型评价水质。结果表明:沿江湖泊湿地中白荡湖、菜子湖、嬉子湖达中营养化水平,石门湖达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夏尚光[8](2014)在《500kV高压输电线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对策——以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湖泊类型自然保护区,由9个大中型湖泊组成,水域面积108 783 hm~2,物种丰富,是我国水鸟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东亚一澳大利亚鸻鹬类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其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对全国乃至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庆电厂一双岭变500 kV输电线路跨越该湿地保护区对其生态系统安全性影响为主线,围绕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施工期噪声、植被破坏、水质影响等方面展开调查、监测,重点研究了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施工期噪声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栖息与迁飞的影响。分析和预测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及环境敏感区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最具操作性的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达到经济开发与自然保护共赢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10-23)

孔令柱,刘爽,郑真,崔宏,彭江[9](2014)在《不同退耕年限下安庆沿江湿地土壤氮、磷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退耕3~21a的湿地土壤,以现耕油菜地和原始自然湿地土壤为对照,对安庆沿江湿地土壤氮、磷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耕年限下土壤氮、磷素变化趋势明显。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在退耕3~7a内随退耕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在退耕7a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土壤有效氮含量变化与全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随退耕年限的增长呈较缓递减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11.6%;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在退耕初期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在退耕9a后随退耕年限增长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土壤氮素,退耕后湿地土壤磷素恢复相对滞后,因此评价湿地土壤生态恢复时土壤磷素指标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徐先海[10](2013)在《基于SWOT分析的安庆沿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安庆沿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对安庆沿江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分析,并根据SWOT分析,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庆沿江湿地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转化劣势和威胁,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并提出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健全法律保障体制,培养和吸纳旅游人才等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以铜陵渡江220KV电力线穿越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白荡湖实验区为例,从生态现状调查及分析,生态影响预测及分析、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等方面,探讨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星星,董力榕,闫绍笑,金宝石.基于SuperMapObjects的安庆沿江湿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学通报.2018

[2].祁海燕.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探讨——以铜陵渡江220KV电力线穿越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白荡湖实验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8

[3].董张玉,杨学志,王宗明,周芳,艾加秋.安徽省安庆市沿江沼泽湿地恢复空间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7

[4].徐先海.安庆沿江湿地退化及人为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王康明.安庆沿江湖泊湿地保护管理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5

[6].顾洪亮,周葆华,余光明.长江下游沿江湿地安庆地区历史洪灾特征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

[7].谷宇,李法松,李长霞,黄文秀,姚静波.安庆沿江湿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夏尚光.500kV高压输电线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对策——以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C].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2014

[9].孔令柱,刘爽,郑真,崔宏,彭江.不同退耕年限下安庆沿江湿地土壤氮、磷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

[10].徐先海.基于SWOT分析的安庆沿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  

安庆沿江湿地论文-周星星,董力榕,闫绍笑,金宝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