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志愿教育论文-高大鲲,李鹏,石洋

奥运志愿教育论文-高大鲲,李鹏,石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奥运志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奥运志愿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高大鲲,李鹏,石洋[1](2012)在《后奥运时代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奥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不辞辛劳,圆满完成了各项赛事的志愿服务任务,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总结和提炼奥运志愿服务的精神实质,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宋娟[2](2009)在《奥运志愿者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启示——后奥运时代以志愿实践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奥运志愿者的组成主体,在志愿活动中实践着志愿奉献、感受着参与价值;同时,志愿精神对大学生群体更有着持续影响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总结和提炼奥运志愿活动所体现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09年S2期)

张来文[3](2009)在《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中的“北京模式”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主要研究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其出现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给北京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动力。从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市有上百万市民投入到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当中。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传播和普及了奥林匹克志愿精神,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实践志愿精神的机会,使得广大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对于北京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活动开展的形式将北京市民志愿精神教育活动分为:美化环境与卫生类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类活动、迎奥运知识学习类活动、迎奥运居民文艺表演类活动、公共场所秩序维护类活动以及迎奥运社区安全保障活动类活动。通过对北京市民志愿精神教育活动研究发现,北京市民志愿精神教育活动有以下意义和特点。1、意义: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内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新时期实施公民教育新途径;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推力。2、特点、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媒体的广泛宣传;深入社区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紧扣“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节假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与社区相结合。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活动开展体现出以下成果。参与积极性高;既有组织性又有自发性;参与认可度较高;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市民志愿服务意识有所增强;志愿教育活动开展存在不少阻力。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与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对志愿服务人员权益保障;缺乏必要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发展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信息渠道过于传统;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仍然还很低。最后针对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9-05-20)

宋亮[4](2009)在《北京市大学生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北京高校青年学生是奥运志愿服务人数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以及各大高校密切合作,将奥林匹克志愿教育活动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积极奉献、乐于助人的思想意识,推进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把倡导“做好人好事”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上升到了更高境界。本文作为国家社科课题子课题《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中“北京模式”研究》的一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高校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通过奥运志愿教育活动,对志愿服务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不仅确保了奥运会赛事和城市的正常运行,而且为服务对象提供了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形成和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实践成果。北京市高校开展的奥运志愿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首先,大学生参加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不强;第二,奥运志愿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安排上略显不足;第叁,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规范性需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在对北京大学生奥运志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建议北京市政府部门及高校,制定更为详尽的有关法规、条例等来规范志愿者的行为;建立志愿者参与志愿教育活动的意见反馈机制,开展日常化、细致化的教育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思维优势、知识优势,并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飞跃,完善自身的能力建设,使我国未来的志愿服务事业更具生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9-04-25)

修琪[5](2009)在《北京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是需要人们以奉献精神投入的事业,与志愿服务同样旨在实现“以人为终极关怀”,这是研究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契合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具备的“国际视野”、“非歧视”等观念也是其他志愿行为所不具备的,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志愿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奥林匹克志愿教育活动是青少年认识社会,实现完整社会化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把倡导“做好人好事”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上升到了更高境界,对建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研究奥运志愿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中“北京模式”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通过对北京市大量奥林匹克志愿教育活动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旨在对北京奥运会志愿教育活动的意义、方法和途径、存在的问题、得到的经验和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以下目的:第一,调查和总结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北京的中小学、各大高校和居民社区开展的志愿教育的活动;第二,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细化研究奥运会志愿教育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得出北京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的特色;第叁,把理论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探讨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奥运志愿教育活动模式。(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9-04-20)

刘颖[6](2009)在《奥运志愿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过程中,有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他们践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服务奥运会,展现了一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风彩。大学生奥运志(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龚波[7](2008)在《青年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教育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遗产和反思。从教育价值角度反思青年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我们认为大学生参与奥运服务,体现了较突出的实践教育价值、人格教育价值、社会教育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国际主义教育价值,正是这些教育价值给大学教育理念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留下了教育遗产。(本文来源于《大学(研究与评价)》期刊2008年12期)

张冬利,蒋舟[8](2008)在《奥运志愿服务:青少年新型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愿服务不仅是协助奥运赛事成功举办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的标志,是动员、凝聚进而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奥运志愿服务契机普及志愿文化,促使青少年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并使志愿精神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内在精神,进而推动社会志愿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奥运志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奥运志愿者的组成主体,在志愿活动中实践着志愿奉献、感受着参与价值;同时,志愿精神对大学生群体更有着持续影响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总结和提炼奥运志愿活动所体现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运志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大鲲,李鹏,石洋.后奥运时代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2].宋娟.奥运志愿者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启示——后奥运时代以志愿实践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

[3].张来文.北京市民奥运志愿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4].宋亮.北京市大学生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5].修琪.北京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6].刘颖.奥运志愿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

[7].龚波.青年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教育价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

[8].张冬利,蒋舟.奥运志愿服务:青少年新型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

标签:;  ;  ;  

奥运志愿教育论文-高大鲲,李鹏,石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