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笑机制论文-王玺,沈丽华

制笑机制论文-王玺,沈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喜剧,滑稽,制笑机制

制笑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玺,沈丽华[1](2015)在《消解与颠覆的狂欢:浅析《后会无期》的制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寒处女座《后会无期》除了被贴上"文艺"和"公路片"的标签外,还被贴上了"喜剧片"的标签,众所周知的韩寒式黑色幽默也在本片中把某些元素建构和消解的淋漓尽致。本文主要运用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对滑稽的阐释来对本片的喜剧元素及制笑机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19期)

陈春彤[2](2015)在《幽默言语制笑机制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言语研究在语言学界成果颇丰。围绕着言语幽默制笑的关键机制——"不协调",以话语的生成为立足点和切入点——杨平博士(2001)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为基础,该研究更为深入地剖析言语幽默的组成成分与深层运作机制之后,将其纳入言语生成的"关联-顺应"模式中考察,从而建立言语幽默制笑机制的统一模型。(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杜鹃[3](2012)在《浅析喜剧小品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浅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从分析看来,不协调、认知语境和文化这叁种因素对于幽默言语的产生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对其制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2年20期)

陈春彤[4](2012)在《幽默言语制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作为人类最为宝贵的品质与极富内涵的文化产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交际至关重要。其最丰富及最常用的表现方式以言语幽默为主,因此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言语幽默的研究在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人类学、美学、心理学、文学评论等领域都有所建树。语言学界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言语幽默的研究做出了大量卓越的贡献,尤其以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分支最为突出,本文对其作了详细的研究综述后发现言语幽默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围绕着言语幽默制笑的关键机制—不协调,前人的研究大多偏向单方面研究幽默的生成或推理,并对“不协调”的产生和推理缺乏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剖析,因此,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言语幽默生成-推理模型并从中分析“不协调”产生和识别的关键环节所在,从而从幽默制造者与幽默欣赏者的角度对言语幽默的产生作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试探性研究。本研究以话语的生成为立足点和切入点,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杨平博士(2001)从说话者的角度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对话语生成的动态性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关联-顺应”模式主张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由关联原则主导。受此模式的启发,本研究在对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之后,发现这两种话语交际中的自发机制不但统领言语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对言语推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继而一个综合言语生成与推理过程的系统性模式在“关联-顺应”机制的连接下产生。从话语生成方面来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而关联假设是说话人对符合关联原则的语境顺应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语境成分和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从话语推理方面来看,听话人对说话人语句的正确理解同样来源于话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成分的相互顺应。其结果是对说话者的关联假设的共享。在对言语幽默的组成部分(铺垫、妙语、不一致)与深层运作机制(不协调的产生与推理)做了深入剖析之后,把其特殊性纳入到言语生成与推理统一的一般性模式中考察,从而建立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推理统一模型”。言语幽默的成功关键在于幽默制造者如何产生“不协调”以及幽默欣赏者是否能对其进行正确推理。这个问题在统一模型中得到了试探性和创新性的答案,言语幽默的制笑源于“不协调”的产生,“不协调”的产生源于幽默制造者的原型语境假设与幽默欣赏者的非原型语境假设的差别与碰撞。交际者在铺垫触发下顺应叁大世界寻求各自的关联顺应,得到原型语境假设,幽默制造者为了制造幽默势必要制造“不协调”,因此故意对原型语境假设进行偏离寻找非原型语境假设,所得语境信息与语言结构进行动态顺应从而生成了妙语,妙语释放立即修正幽默欣赏者的原型语境假设同时达到对非原型语境关联的顺应,由此笑点产生,幽默言语交际成功。整个言语幽默产生与推理的各个环节在统一模型中得到了全面的刻画和分析。本研究对美国电视情境喜剧《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的前12集中的幽默言语进行了统计和定量分析,建立了封闭语料库,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新模式对真实语境中的幽默言语的生成和推理做了客观和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2-04-01)

吕佳佳[5](2010)在《冷笑话的制笑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笑话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以机智、幽默着称。本文通过对冷笑话的定义、制笑手段和解读过程这叁大方面的考察来全面、深入地介绍冷笑话这一语言现象。(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0年04期)

王龙[6](2010)在《认知视角下探析中国相声的制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和框架转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幽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于这两个理论的互补视角,寻找相声制笑机制的认知过程。在相声理解的第一阶段,交际者在甩出一个包袱之前要做一定量的铺垫,使听众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可以通过较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关联的初始框架,得出对话语的显性可及理解,而相声交际者清楚听众的这一认知倾向故意偏离最可及的理解,直至笑料的出现,听众的最终解读和初始框架发生冲突。(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荣斌[7](2010)在《《这一夜,Women说相声》言语幽默制笑机制的语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剧作家赖声川曾创作过多部经典喜剧剧本。《这一夜,Women说相声》(英文名Total Women)(下文简称《说相声》)便是其中之一。该剧于二零零五年台北首演即获得一致好评,二零零七年在大陆的巡演亦大获成功。《说相声》由序曲、骂街、大姨妈、练口才、旅程、立可肥、恋爱病、瓶中信、尾声九幕组成。故事以一个虚构的瘦身美容品牌的年终顾客答谢晚会为背景。该剧通过两位主持人Anny, Betty以及临时嘉宾Fannie之口表达出对女性心理的种种幽默看法。该剧演出时不断在观众中引起共鸣,现场笑声不断。《说相声》缘何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度?归根到底,是其言语幽默的魅力。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界对言语幽默的研究已由来已久;语言学家也曾对言语幽默做过大量探讨,其中不乏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言语幽默的本质认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语言学界与其他领域关于言语幽默的研究缺乏相互借鉴。其次,针对言语幽默的语用学研究,学者多着力于语用学的某一方面,就源于不同出处、同属一个类型的言语幽默展开讨论,往往缺乏对同一语篇中不同幽默点的集中研究。第叁,以往言语幽默的语用学研究,未就不同语用学分支对言语制笑机制的不同解释做出对比、对照,也未对源于同一语篇的不同言语幽默尝试做出语用学动因的归类。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对同一语篇,即喜剧剧本《这一夜,Women说相声》的言语制笑机制做语用学探讨。我们试图对这一语篇的言语幽默制笑机制进行多角度详尽分析,将其与其他言语幽默理论如乖讹—释放论进行对比以发现其异同,发掘不同言语幽默制笑的具体语用学动因。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论。在此,我们提出了研究动机、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幽默的含义以及幽默的归类;其次,我们回顾了心理学、认知以及语言学领域关于幽默的研究成果,指出其长处与不足以及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第叁章是本文之重点。我们从语用预设、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以及顺应论多角度对该剧本内部不同言语幽默进行相应分析,找出不同言语幽默制笑的不同语用学动因。第四章是讨论。首先,将不同语用学动因与乖讹—释放论进行对照;其次,将不同语用学动因的本质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说相声》言语制笑的语用学机制。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我们指出了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黄丽娟[8](2010)在《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试析幽默短信的制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后格莱斯语用学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中很有影响的理论。该理论以追求话语的合理或得体解读为己任,依据非论证性推理,大胆尝试一种听者如何针对言者的话语选择一个恰当解读,从而作出彻底解释,显示出了很强的解释力。关联理论为幽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幽默理解是一个听者寻找关联的认知过程。本文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明示-推理模式两方面分析幽默短信的制笑机制。(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孔慧慧[9](2009)在《赵本山小品中幽默制笑机制的预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本山的小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赵本山所表演小品的脚本。这些脚本并不是赵本山本人创作的,是由不同的作家创作出来的,在行文中为了方便,本文把赵本山所演小品统称为赵本山的小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语言风趣幽默,特点鲜明。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机制促使小品具有引人发笑的功能呢?小品主要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只针对小品幽默效果的语言触发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其10个典型的着名小品样本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预设的使用是产生赵氏幽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预设是使话语具有意义所必需满足的条件,因而它在话语中是作为背景知识来供说话者和/或听话者推导而存在的。小品创作者通过在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处理不同来源的预设从而引起理解的错位来产生其幽默效果。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采用预设分析法对赵本山小品的幽默效果产生的内在机制进行推理阐释。同时还将分析由预设所产生的幽默的作用。本文选取赵本山具有代表性的小品为样本,从两大方面阐述预设理论与赵氏幽默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分析预设的特点与赵氏幽默的产生。利用语用预设的叁个特点而产生幽默:即利用预设的可撤销性,取消预设的合适性,违反预设的共识性。另一方面分析巧妙运用各种预设与赵氏幽默的产生。通过使用错误预设,双关预设,隐藏预设,曲解预设,点明预设,保存预设来达到幽默效果。此外,本文还将对预设所引发的幽默的功能进行阐述,即分析由预设所引发的幽默在塑造农民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实证分析揭示并证明了预设的存在是赵本山小品语言产生幽默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预设在小品中有意识地运用可以使其语言更具魅力。本文能使人们对小品语言艺术获得理论上的认识,并提高小品创作上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能对大众艺术的语言技巧及小品表演者对汉语的操作能力的展示。笔者希望这一结合语言学和汉语流行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对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吴敏[10](2009)在《幽默短信制笑机制的语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短信语言,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化的途径之一,对于了解中国的民情、民风、民俗颇有助益。本文结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幽默短信的制笑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创造、理解幽默的几大次准则,如岔断、倒置、转移、干涉、降格等准则的实用例释,对幽默短信广受欢迎,广泛传播的内在奥秘作出探讨。(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制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幽默言语研究在语言学界成果颇丰。围绕着言语幽默制笑的关键机制——"不协调",以话语的生成为立足点和切入点——杨平博士(2001)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为基础,该研究更为深入地剖析言语幽默的组成成分与深层运作机制之后,将其纳入言语生成的"关联-顺应"模式中考察,从而建立言语幽默制笑机制的统一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笑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玺,沈丽华.消解与颠覆的狂欢:浅析《后会无期》的制笑机制[J].大众文艺.2015

[2].陈春彤.幽默言语制笑机制新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3].杜鹃.浅析喜剧小品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J].青春岁月.2012

[4].陈春彤.幽默言语制笑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2

[5].吕佳佳.冷笑话的制笑机制分析[J].语文知识.2010

[6].王龙.认知视角下探析中国相声的制笑机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7].王荣斌.《这一夜,Women说相声》言语幽默制笑机制的语用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8].黄丽娟.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试析幽默短信的制笑机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孔慧慧.赵本山小品中幽默制笑机制的预设分析[D].中南大学.2009

[10].吴敏.幽默短信制笑机制的语用学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制笑机制论文-王玺,沈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