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叙事论文-江曼

白痴叙事论文-江曼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痴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透明的红萝卜,黑孩,白痴叙事

白痴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江曼[1](2019)在《《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白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痴"、"傻子"作为特殊形象经常出现在作家的笔下,这一社会边缘人成为叙事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病理意义上,"白痴"、"傻子"通常指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一般指有先天生理、心理缺陷的人,身体畸形、智力为零。还有一种,是具有文学性的,如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与常人相比,是一"白痴"形象,与普通白痴相比,又似"精灵"一般,既沉默又灵异,既沉迷自我又向成人世界靠拢。(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1期)

董勋[2](2015)在《认知视野中福克纳笔下白痴形象的叙事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对白痴人物青睐有加,并委以叙事重任,引起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这些评论大多从文本与作者的关系探讨白痴形象对作者道德价值观或写作创新意识的展现。事实上,文本与读者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基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以《喧哗与骚动》为例,福克纳笔下的白痴叙事者在叙述结构,人物塑造和细节呈现上均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从认知视角出发考察白痴叙事的美学意蕴也为读者更好领悟小说主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16期)

李占启[3](2015)在《解读《喧哗与骚动》的白痴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美国南方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现代文学的泰斗。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广泛运用了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并列对照、神话模式、象征隐喻等新手法,而其中意识流技巧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对人类心灵和意识流的探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瑞典科学院的两位院士在授奖词中称(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5年04期)

徐立明,钟铧[4](2013)在《教育在现实与理想间穿行——《叁个白痴》的教育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对印度电影《叁个白痴》进行叙事分析,对其教育思想获得解释性理解。该影片针砭设计性教育、倡导非设计性教育,批判竞争教育、宣扬非竞争教育,揭露功利化教育、弘扬非功利化教育。整体地看,该影片呈现了一种结构,即由设计性教育、竞争教育与功利化教育串构而成的教育现实,与由非设计性学习、非竞争性学习与非功利化学习串构而成的教育理想之间的对立统一。(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江莉[5](2012)在《探寻智障儿童的心灵世界——王淑芬《我是白痴》的叙事视角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视角是作者写作时所选择的观看与展开叙述对象的角度,是作品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首次提出叙事视角的19世纪英国批评家帕西.卢卜克曾说过:"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事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①叙事(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7期)

谢晏如[6](2009)在《论新时期小说中的白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痴叙事作品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本文将整个新时期的白痴叙事作品纳入研究视野,努力回到新时期文学现场,对新时期小说中的白痴叙事和白痴叙述现象作了一个全程的、纵向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新时期白痴叙事主题的承接、演变,并探索了白痴叙述技巧的递进和嬗变。在新时期的小说中白痴叙事最先以犀利的锋芒描述了一批在“文革”中遭受身心创伤的疯子,他们或迷狂暴躁、迫害同类,或被逼成疯、丧失理性,或人格分裂、助纣为虐,他们都是极左政治的牺牲品,是历史遗留下的精神病人。在对极左政治的批判之后,白痴叙事作品没有停留于对“文革”灾难表层意义上的谴责和控诉,而是拓展了时空的维度,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惰性精神根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反思。权力的专制和粗暴,国人的轻信和盲从,构成了封建迷信的根源,而这根源貌似消极却源远流长,貌似腐朽却根深蒂固。白痴叙事力图表现历史劣根性那匪夷所思的愚昧、梦魇般的可怖,及其陈腐朽败、必然灭亡的趋势,并赋予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象征内涵。对惰性历史文化根源的探索,最终意义在于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戒。白痴叙事对现实生活中国人的命运,尤其是最卑微者(傻瓜和疯子)的命运进行了悲剧式,甚至惨剧式的阐释和演绎,彻底颠覆了专制权力、至高父权、慈母形象,颠覆了亲情伦理、死亡伦理,着重突出“人”的意义。新时期白痴叙事的总主题是受难主题,跟“文革”带来的精神灾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披负着深广的悲剧意识,寄寓着作家忧愤悲凉的理性思索,反映了作家们对社会、历史、人性及自我的独特的剖析。新时期白痴叙述的现代技巧并不全都假借“五四”较高的艺术平台一蹴而就,而是有着自己特殊的艺术经历。新时期伊始的白痴叙述通常采用传统手法,即通过外部行状和命名效应等来表现疯子和傻瓜。但文学对“白痴”形象的深入发掘,尤其对其缺陷心理的模拟和发挥,最终促进了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的变革。新时期白痴叙述在传统叙述方法和“狂人日记”式叙述方法的基础上,对病态人格的思维摹写进行了多向度的开拓和提高,形成了梦幻叙述、智性叙述、客观叙述和对位叙述等白痴叙述方法。白痴叙述以其非常态的视角、非理性非逻辑性的叙述方式、纷繁变形的意象、丑化朦胧化的语言、晦涩多义的象征,给新时期文坛带来了新的叙述美学风格,积累了可贵的文学经验。(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5)

白痴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克纳对白痴人物青睐有加,并委以叙事重任,引起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这些评论大多从文本与作者的关系探讨白痴形象对作者道德价值观或写作创新意识的展现。事实上,文本与读者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基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以《喧哗与骚动》为例,福克纳笔下的白痴叙事者在叙述结构,人物塑造和细节呈现上均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从认知视角出发考察白痴叙事的美学意蕴也为读者更好领悟小说主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痴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江曼.《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白痴叙事[J].文学教育(上).2019

[2].董勋.认知视野中福克纳笔下白痴形象的叙事美学[J].海外英语.2015

[3].李占启.解读《喧哗与骚动》的白痴叙事艺术[J].山花.2015

[4].徐立明,钟铧.教育在现实与理想间穿行——《叁个白痴》的教育叙事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3

[5].江莉.探寻智障儿童的心灵世界——王淑芬《我是白痴》的叙事视角管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

[6].谢晏如.论新时期小说中的白痴叙事[D].浙江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白痴叙事论文-江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