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溶性腐殖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腐殖酸,钍(Th),动力学,热力学
不溶性腐殖酸论文文献综述
杨灵芳,刘峙嵘,王云,裘阳,闵汉清[1](2018)在《不溶性腐殖酸对钍(Ⅳ)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批实验考察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水中钍(Th)的吸附行为,探讨了IHA投加量、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过程,利用SEM和FTIR分析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下,1.0 g/L的IHA在pH=3.5,吸附时间6 h时,对50 mg/L Th(Ⅳ)的去除率达到78.6%,温度越高,Th(Ⅳ)去除率越高。IHA对Th(Ⅳ)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IHA吸附Th(Ⅳ)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和络合。(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魏云霞,马明广[2](2016)在《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小球吸附Pb(Ⅱ)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小球为吸附剂,研究其对Pb(II)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Pb(II)初浓度分别为50、150和250 mg/L时,吸附均在5h达平衡.而且Pb(II)的初浓度为50和150mg/L时,吸附速率可按一级反应处理.(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魏云霞,马明广,李生英,赵国虎,尚琼[3](2016)在《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和不溶性腐殖酸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对其进行了物理性质测定及FT-IR、SEM等分析。研究了吸附剂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分别以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吸附的最佳模型为Freundlich吸附模型。利用该方程拟合的数据,由Clausius-Claperyon’s方程计算出的Pb(Ⅱ)吸附焓变值,说明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利用吸附剂吸附Pb(Ⅱ)前后的XPS分析了吸附机理,同时考察了温度、p H值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量增加,而且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6年01期)
蒋海燕,周书葵,曾光明,刘迎九,李华[4](2015)在《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 g/L的IHA在p H值为5时对10mg/L 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魏振,杨晓东,王小玉,祁晓婷,王娟[5](2014)在《不溶性腐殖酸对铀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震荡时间、不溶性腐殖酸的投加量、pH值、铀酰离子的浓度等因素,研究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简写IHA)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在铀酰离子的浓度在4.79×10-5 mol/L以上,pH≈7时,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铀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效率在96%以上。对于浓度为1.60×10-4 mol/L的铀溶(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4年02期)
蒋海燕[6](2013)在《不溶性腐殖酸及腐殖酸修饰的凹凸棒处理废水中铀(Ⅵ)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的铀常以UO22+的形式在水体、土壤中迁移,对动、植物以及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研究经济高效的含铀废水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能回收利用等优点,在水处理中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集中在寻找低成本吸附剂以代替广泛应用的活性炭。腐殖酸(HumicAcid, HA)存在着大量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与UO22+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去除水溶液中的铀。凹凸棒(Attapulgite,ATP)是一种天然矿物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本研究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腐殖酸、凹凸棒进行改性,进而探讨了不溶性腐殖酸、腐殖酸修饰的凹凸棒对废水中铀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采用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le Humic acid简称IHA)作为吸附剂,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值、时间、U(Ⅵ)的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IHA对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吸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IHA吸附U(Ⅵ)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综合看来,IHA吸附U(Ⅵ)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采用腐殖酸(HA)修饰凹凸棒(ATP),制备得到腐殖酸/凹凸棒(HA/ATP),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改性后,吸附能力得到了提高,U(Ⅵ)被成功地吸附到了HA/ATP上。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及接触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继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高浓度时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热力学研究表明,HA/ATP对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吸附反应。(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3-05-01)
武庭瑄,陈慧[7](2012)在《不溶性腐殖酸对环丙沙星吸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两类不溶性腐殖酸(IHA),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方法探讨了水体中环丙沙星在IHA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类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但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远强于铝型IHA。同时考察了IHA投加量、吸附时间、离子强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pH=5.5,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率可达95.3%,比铝型IHA吸附率高2.13倍;吸附进行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环丙沙星在钙型IHA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在pH=5.0~9.0的范围内,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系数逐渐减小,但并非呈线性下降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魏振,杨晓东,王小玉,祁晓婷,王娟[8](2012)在《不溶性腐殖酸对铀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震荡时间、不溶性腐殖酸的投加量、pH值、铀酰离子的浓度等因素,研究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简写IHA)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在铀酰离子的浓度在4.79×10-5 mol.L-1以上,pH≈7时,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铀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效率在96%以上.对于浓度为1.60×10-4 mol.L-1的铀溶液,不溶性腐殖酸的用量在0.015g左右时,吸附可达饱和.IHA的投加量、pH值、铀酰离子的浓度、震荡时间等对吸附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IHA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特征,实验数据服从Freundlich等温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王亚军,王进喜,王亚娥,王雪平[9](2008)在《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作用及反应接触时间、pH、IHA投加量、温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反应接触时间60min、酸性pH7左右的水溶液条件下,IHA对Cr(Ⅵ)去除率可达98%。绘制了IHA对Cr(Ⅵ)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王亚军,朱琨,王进喜[10](2007)在《不溶性腐殖酸吸附Cr(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进行了反应接触时间、pH值、IHA投加量、光照条件、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应用未处理的腐殖酸进行对比研究,说明不溶性腐殖酸的作用效果。试验表明在反应接触时间60 min、pH值为7左右、不溶性腐殖酸投加量为5 g/L和Cr(Ⅵ)的质量浓度为5.36 mg/L的条件下,不溶性腐殖酸对铬离子去除可达95%,比未处理的腐殖酸对铬离子去除提高近1倍。并绘制了不溶性腐殖酸对铬离子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07年05期)
不溶性腐殖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小球为吸附剂,研究其对Pb(II)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Pb(II)初浓度分别为50、150和250 mg/L时,吸附均在5h达平衡.而且Pb(II)的初浓度为50和150mg/L时,吸附速率可按一级反应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溶性腐殖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杨灵芳,刘峙嵘,王云,裘阳,闵汉清.不溶性腐殖酸对钍(Ⅳ)的吸附性能[J].精细化工.2018
[2].魏云霞,马明广.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小球吸附Pb(Ⅱ)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研究.2016
[3].魏云霞,马明广,李生英,赵国虎,尚琼.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6
[4].蒋海燕,周书葵,曾光明,刘迎九,李华.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5].魏振,杨晓东,王小玉,祁晓婷,王娟.不溶性腐殖酸对铀的吸附研究[J].腐植酸.2014
[6].蒋海燕.不溶性腐殖酸及腐殖酸修饰的凹凸棒处理废水中铀(Ⅵ)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3
[7].武庭瑄,陈慧.不溶性腐殖酸对环丙沙星吸附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
[8].魏振,杨晓东,王小玉,祁晓婷,王娟.不溶性腐殖酸对铀的吸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王亚军,王进喜,王亚娥,王雪平.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8
[10].王亚军,朱琨,王进喜.不溶性腐殖酸吸附Cr(Ⅵ)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