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斯特论文-朱菊生

埃尔斯特论文-朱菊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埃尔斯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埃尔斯特,社会机构,局部正义,方法论个人主义

埃尔斯特论文文献综述

朱菊生[1](2018)在《分配正义的微观基础与行动逻辑:埃尔斯特的局部正义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基于对美国、德国、法国、挪威和巴西五个国家局部正义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分配正义的实质,其实是持有各种差异性动机的个人通过某种形式的聚合而形成关于资源分配的集体行动。他通过引入方法论个人主义,着力探讨个人在社会稀缺物品分配中的理性动机和行为选择,分析不同动机行为者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偏好聚合机制和行动逻辑。(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8年05期)

王之哲[2](2018)在《埃尔斯特局部正义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正义理论是埃尔斯特的代表成果之一,在这一理论中埃尔斯特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根本出发点,针对物品的稀缺性和公共机构分配自主权缺乏规范所提出的,并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构建。本文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了在分配时所遵循的主干性正义原则,以及在理论的适用范围。然后根据物品的稀缺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对不同物品在不同处境的选择、许可和安置的处理方式做出了区别,并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了局部正义的内容。最后对局部正义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以原则、标准、机制和程序为根基,立足于物品的固有属性,以多级参与者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并将可能处于不同动机的偏好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分配原则可能导致的叁种结果进行了探讨。最终将正义理论从描述升级到解释,一方面用以尝试解释各级参与者是如何参与这个过程的,并了解他们对于原则的偏好和主张。另一方面,理解偏好是如何在制度产生上进行讨价还价的,以解释分配中原则选择的正义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城乡差异等热点问题都可以是局部正义理论发挥作用的领域。高效、公平的物品分配制度,能够凝聚起举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晓云[3](2018)在《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重释与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理论上预设了"社会现象是个体理性的加和"的观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的历史观,也是科学的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只有从人所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这是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应有之义,其实质是以实践思维为基础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崇尚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解释框架,实质上混淆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在本体论上陷入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陷入一系列技术困境,并最终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与歪曲。(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吴焕[4](2018)在《关于埃尔斯特电能表直流辅助电源绝缘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500 kV来宾站埃尔斯特A1800型电能表硬件绝缘问题导致的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根据《南方电网0.2S级叁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DL/T448-2016电能计置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结合《南网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对埃尔斯特电能表内部硬件模块、辅助电源机制、绝缘性能进行研究,最终将结论应用于实际故障中,消除缺陷及故障。(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5](2017)在《逻辑学应用研究的有益探素——评《必然、可能与矛盾——乔恩·埃尔斯特<逻辑与社会>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是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创生的奠基性经典着作之一。《逻辑与社会》运用现代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工具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树立了现代逻辑应用研究的一个典范,为现代逻辑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连径和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着作的"逻辑应用"维度及其发挥的重要(本文来源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孔慧[6](2017)在《剥削、不正义和社会变革——以埃尔斯特对"剥削"的双重意义的阐释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艾伦·伍德掀起有关"马克思与正义"的讨论起,似乎每一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卷入这问题的讨论之中,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场争论中,埃尔斯特以"剥削"概念为突破口,通过对"剥削"的两重意义的阐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剥削"作为一个解释性概念,可以解释社会变革的动力,即作为一种非道德的恶,构成被剥削者反抗的对象和原因。在此层面上,"剥削"似乎与"正义"问题无关;但是,"剥削"作为规范性概念来看,包含着正义的观念,因而,对"剥削"的分析包含着某种分配正义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孔慧[7](2017)在《剥削、不正义和社会变革——以埃尔斯特对“剥削”的双重意义的阐释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艾伦·伍德掀起有关"马克思与正义"的讨论起,似乎每一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卷入这问题的讨论之中,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场争论中,埃尔斯特以"剥削"概念为突破口,通过对"剥削"的两重意义的阐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剥削"作为一个解释性概念,可以解释社会变革的动力,即作为一种非道德的恶,构成被剥削者反抗的对象和原因。在此层面上,"剥削"似乎与"正义"问题无关;但是,"剥削"作为规范性概念来看,包含着正义的观念,因而,对"剥削"的分析包含着某种分配正义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4)》期刊2017-05-01)

夏卫国[8](2017)在《从埃尔斯特的观点看可能世界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期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埃尔斯特的"分析"系统运用了谓词逻辑、模态逻辑、认知逻辑、道义逻辑和博弈应用逻辑工具,并基于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考察了社会流动、有限状态语法、亲属关系、实际国民收入评估和偏好的内源性变化模型的"可能主义特征",刻画政治可能性及其政治可能性关系的逻辑属性,进而阐述基于政治可能性的辩证法的现实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关系,分析了新经济史视域中的"反事实历史方法论",凸显可能世界概念之情境、意向性与行动的逻辑应用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肖飞阳[9](2017)在《评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创性的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探索,这一目标体现的"全面"二字是精髓所在。文章将在充分把握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内涵及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理论与实践,从新的视角剖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所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6期)

柴晓倩[10](2016)在《埃尔斯特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一种关于如何解释社会现象的学说。埃尔斯特观察马克思如何解释和以什么方式来解释社会现象,认为在这个解释过程中并存着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集体主义两种方法论主张。埃尔斯特提出了因果解释、功能解释和意图解释叁个层次的科学解释模式。埃尔斯特认为,辩证方法都可以用分析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埃尔斯特主张马克思的社会矛盾理论是其理论背景的组成部分。社会生产关系不能被解释为生产力,应区别物质劳动关系和社会生产关系。埃尔斯特从财产、剥削、市场行为和权力等方面考察了定义阶级是不成立的。埃尔斯特认为,马克思在研究分配正义问题时,违背了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在解释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具有启发作用,同时这种分析和解释在运用时也具有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埃尔斯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局部正义理论是埃尔斯特的代表成果之一,在这一理论中埃尔斯特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根本出发点,针对物品的稀缺性和公共机构分配自主权缺乏规范所提出的,并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构建。本文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了在分配时所遵循的主干性正义原则,以及在理论的适用范围。然后根据物品的稀缺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对不同物品在不同处境的选择、许可和安置的处理方式做出了区别,并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了局部正义的内容。最后对局部正义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以原则、标准、机制和程序为根基,立足于物品的固有属性,以多级参与者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并将可能处于不同动机的偏好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分配原则可能导致的叁种结果进行了探讨。最终将正义理论从描述升级到解释,一方面用以尝试解释各级参与者是如何参与这个过程的,并了解他们对于原则的偏好和主张。另一方面,理解偏好是如何在制度产生上进行讨价还价的,以解释分配中原则选择的正义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城乡差异等热点问题都可以是局部正义理论发挥作用的领域。高效、公平的物品分配制度,能够凝聚起举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埃尔斯特论文参考文献

[1].朱菊生.分配正义的微观基础与行动逻辑:埃尔斯特的局部正义观[J].学海.2018

[2].王之哲.埃尔斯特局部正义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8

[3].张晓云.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批判[J].江西社会科学.2018

[4].吴焕.关于埃尔斯特电能表直流辅助电源绝缘问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

[5]..逻辑学应用研究的有益探素——评《必然、可能与矛盾——乔恩·埃尔斯特<逻辑与社会>解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6].孔慧.剥削、不正义和社会变革——以埃尔斯特对"剥削"的双重意义的阐释为视角[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7

[7].孔慧.剥削、不正义和社会变革——以埃尔斯特对“剥削”的双重意义的阐释为视角[C].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4).2017

[8].夏卫国.从埃尔斯特的观点看可能世界理论[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

[9].肖飞阳.评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J].山西青年.2017

[10].柴晓倩.埃尔斯特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解[D].河北大学.2016

标签:;  ;  ;  ;  

埃尔斯特论文-朱菊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