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自然通风论文-田力荣,赵福云,梅硕俊,胡江涛

热压自然通风论文-田力荣,赵福云,梅硕俊,胡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压自然通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压自然通风,数值模拟,局部降温,排风扇

热压自然通风论文文献综述

田力荣,赵福云,梅硕俊,胡江涛[1](2018)在《高大厂房热压自然通风主导条件下排风扇局部降温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大工业厂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房间热压自然通风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排风扇在厂房内减低局部温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比较热压通风房间理论模型与CFD方法的结果,验证了扩展区域热压通风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对于单侧墙壁安有排风扇和排风速度对降低厂房局部温度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结构上的涡流作用,局部排风扇的存在不仅没有降低设备密集区的温度,反而使得局部的热气无法排除,增加了局部的平均温度.在足够高的排风速度下,位于屋顶的通风口出现气流回流,加剧了局部温升.(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肖小康[2](2017)在《热压自然通风对中庭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节能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广泛寻求低能耗住宅的建筑形式。自然通风能够营造较好的室内环境且能耗低,有望为建筑节能问题提供新思路。中庭建筑利用其自身条件引导的热压通风,对于目前的建筑节能有很大裨益。本文以典型中庭建筑为研究对象,以CFD软件为技术手段,对不同建筑构造产生的热压自然对流进行模拟研究。首先,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中庭住宅建筑研究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对其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中庭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并针对该建筑的系列特征,归纳了中庭建筑的数值计算理论以及所采用的模拟软件,前人的实验及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庭住宅建筑在节能以及热舒适性方面具备很好的优势。在文献调研与熟悉软件的基础上,通过CFD软件对简单造型封闭建筑内的热对流进行模拟,以了解建筑整体外形对室内热流动的影响;随后,选取代表性的多层开口中庭建筑,对其内部热负荷产生的热压通风进行详细模拟分析,重点考察中庭壁面倾斜度、中庭高度等重要参数的影响,得到了中庭建筑的建筑结构与热压自然通风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二维模拟研究基础上,对耦合辐射模型作用下的中庭热对流特征进行模拟,并把结果拓展到叁维空间结构,以期精准预测室内热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倾斜壁的封闭腔室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相对于垂直壁的封闭腔,当腔室壁倾斜角度达到45°和135°时,带有倾斜壁的腔室在室内气体流速上升速度最多比垂直壁腔室大60%,且在对流强度和温度稳定性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优势。2.在对中庭热流通风的特性分析时发现,倾斜墙壁对热流起到会聚作用,且在中高楼层中的影响最为凸出,能够诱导更大的通风换气率,从而拥有教好的热舒适效果;3.在采用组合模型进行中庭热流通风分析时发现,组合模型能获取垂直壁面和倾斜壁面的优点,即低层用户拥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高层用户拥有更高的通风换气率,且倾斜壁倾斜角在87~90°区间效果最为明显。4.热压作用下,随着楼层热通量的增加,中庭热压通风效果越来越好。随着楼层热通量的增加,中庭热压通风效果趋于良好,但变化速率降低。5.在低热通量的中庭建筑内,辐射模型的影响对于内部热流通风可以忽略,主要的影响因素的依然是热压引起的热对流。(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6)

方慧,杨其长,张义,程瑞锋,张芳[3](2016)在《日光温室热压风压耦合自然通风流量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风是温室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通风流量计算涉及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不同通风模式下的通风流量及对应的系数,为通风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热压风压耦合作用对通风流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通风流量与热压风压作用关系的数理模型;采用CO2气体示踪法测试日光温室模型(按1:5的比例缩小)在不同通风口宽度条件下的通风流量,将试验测得的通风流量、空气温度、风速和通风口宽度等参数代入模型,对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结果表明:当温室模型通风口宽度为3、5和7cm(相当于实际温室通风口宽度为15、25、35cm)时,热压风压耦合作用的通风流量可按0.5G=0.81S?(H?ΔT/T)?0.078S?u、0.5G?0.63S?(H?ΔT/T)?0.067S?u和0.5G=0.46S?(H?ΔT/T)?0.058S?u分别计算,式中S、H、ΔT、T、u分别为通风口面积、宽度、室内外温差、室外温度和风速;相应的流量系数分别为0.78、0.60和0.44,风压体型系数分别为0.04、0.05和0.07;在总通风流量中,当室外风速高于1.5m·s-1时,风压通风流量所占总通风流量的比例均高于50%,风压通风占主导作用;当室外风速大于2.5m·s-1时,风压形成的通风流量所占比例均大于70%,说明此条件下可忽略温度即热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6年05期)

梁春峰,温静[4](2016)在《耦合风压和热压的中庭建筑自然通风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个简化的中庭建筑模型,利用Airpak软件模拟单独风压作用和耦合热压风压作用两种状况下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然后分别改变窗口位置和增加室内热源强度,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统计建筑内各房间空气换气次数,分析这几种因素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时,对迎风面房间起促进作用,对背风面房间产生抑制作用,通风开口位置和室内热源强度是影响室内气流流动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6期)

石玉洋[5](2016)在《徽州传统民居冬季热压自然通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徽州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的重要流派,是祖先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相关部门通过“百村千幢”、“改徽建徽”等政策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的被动技术值得传承和应用,但改徽建徽不能仅是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的继承。为避免改徽建徽的形式化,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环境的形成机理,针对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方案效果进行预测,为徽州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提供指导依据。通过实测掌握徽州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环境的现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研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模拟(BS)的方法研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内热源强度、换气次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利用Fluent建立室外风速和换气次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将此数学模型导入Trnsys中进行通风和热环境的耦合计算,利用耦合计算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效果预测。通过实测传统民居室内的温度、湿度、热舒适、气密性、壁面温度和地面温度,预测平均投票数(PMV)为-3,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为100%;门窗关闭的工况下厅堂和厢房的换气次数分别为10.1次/h、2.5次/h,厅堂和厢房的气密性较差,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不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理论分析得出单开口厢房、双开口厅堂、天井孔口等自然通风的通风量计算模型。研究门洞全开和全关工况下室内空气随室外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厢房门洞温度和速度的分布规律,厅堂内较多的气流漩涡和较大的空气流速是导致冬季厅堂内的温度低于厢房的主要原因,门洞关闭工况下厢房内的气温高于开启工况约2℃。厢房门洞进出空气流速的最大值分别位于门洞底部和顶部。传统民居室内的空气温度随着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热源强度、气密性的增加而升高,其中通过增加气密性提升气温的效果最为明显。针对徽州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参考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提出传统民居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为:厢房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为0.15W/(m2·K),换气次数为0.6次/h,热源强度为10W/m2。利用Trnsys耦合计算对优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冬季厢房内空气的平均温度为20.8℃,相对湿度为31.1%,满足现行舒适度标准的要求。通过增加气密性、辅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室内空气温度的贡献率分别为67%、7%、26%。(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6-05-31)

张华扬[6](2016)在《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强化热压自然通风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然通风因不使用机械驱动而大大降低了常规能源的消耗,然而常规的自然通风所产生的通风量很小,难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太阳能烟囱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强化自然通风的设备,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倾斜式太阳能烟囱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在稳态条件下,针对烟囱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和不同结构尺寸时的自然通风量、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倾斜式太阳能烟囱的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烟囱所诱导的自然通风量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和烟囱高度的增加明显增大,同时随着烟囱深度(即集热墙体与玻璃壁面的间距)和烟囱倾角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变小。烟囱的结构优化研究表明,在集热墙体高度相同的前提下,与单个集热墙体所诱导的通风量相比,多个集热墙体所诱导的通风量要大;在集热墙体高度及个数相同的前提下,随着集热墙体倾角的增大,所诱导的通风量进一步增大。其次,基于能量平衡的传热理论分析法,在考虑了集热墙体内部导热热阻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可以预测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别讨论了集热墙体的温度、玻璃壁面的温度、烟囱气流通道内空气的平均温度以及通风量等参数随室外气象参数以及烟囱结构尺寸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白天工况还是夜间工况时,上述各参数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中。集热墙体内部各节点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不同的,因此在传热过程中出现了温升延迟现象。此外还得到了上述参数随烟囱结构尺寸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一些可以优化太阳能烟囱的结论。希望能够对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给予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张云风,刘光远,陶天吟[7](2016)在《通风口中心高差对瞬态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已有瞬态热压自然通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室内热源特性以及通风口尺寸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通风口中心间距,对瞬态热压自然通风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并分析通风口中心高差对瞬时通风量以及垂直方向温差的影响,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4期)

徐小虎[8](2015)在《室外温度对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忽略风压影响的情况下,对于有稳定内热源的建筑,室外温度对建筑物自然通风的影响是十分显着的。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具有固定热源强度的典型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密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并得出中和面高度及换气次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双面通风形式,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室内外密度差减小,阻碍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交换,不利于房间的自然通风。(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24期)

刘远禄[9](2015)在《热压作用下高大工业厂房地道自然通风的实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以来,建筑通风能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其中,工业类型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在经济社会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尤其是高热源大空间工业厂房在生产作业过程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更是占到70%左右。随着人们对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及绿色节能减排可持续意识的重视,以热压为驱动力的地道自然通风方式已被广泛用于高大工业厂房之中。热压作用下的地道自然通风作为一种被动式通风降温手段,它不仅可以改善大厂房工作区内部的空气热舒适品质要求,还可以显着降低工业厂区内的通风能耗求。在本文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武汉地区某典型高大工业厂房热压自然通风的现场测试后发现,厂房工作区热环境温度偏高和地道通风的气流组织效果不佳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在工作区靠近热源生产段位的空气温度高达55℃,热压自然通风量明显不足,这些突出存在的问题对工艺生产效率和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经过实地勘察测试可知,长期以来此类高大工业厂房建筑类型的通风能耗量相当大。为了解决此类高大工业厂房工作区恶劣的热环境和热压自然通风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研究手段,以武汉地区某典型高大工业厂房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适用于热压作用下高大工业厂房地道自然通风的CFD数值预测模型,并对湍流模型的独立性、物理预测模型网格划分的无关性与现场实测数据有效性及误差因素进行了严格而全面的对比验证分析。进而,应用该物理预测模型研究了武汉某典型工业厂房的进-排风口面积比、室外环境温度值及厂房工作区域内两个热源间距分散度等影响因素对此类高大工业厂房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机理和特性规律,并以改善该厂房内工作区热环境舒适环境问题为宗旨,获得各个不同模拟工况条件下厂区内工作区热环境及通风气流等相关数值模拟数据。同时,考虑到该工业厂房地道自然通风的特征,笔者进一步研究了地道通风系统中地道长度和竖井高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地道自然通风系统的影响规律,以控制降低此类工业厂房热压自然通风能耗量为目标,提出地道通风这一典型通风形式应用于工业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发现,当进排风口面积比达到0.900时,厂房工作区平均温度值已降至305 K以下,厂房通风量也将趋于定值;随着热源间距的增大,厂房通风量逐步减小,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逐步增大;地道长度由60 m增加到200 m时,地道通风量逐步增大到最大值18.7 kg·s-1,通风地道出口处空气温度值及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值都将线性减小;竖井高度增加到4.5 m时,通风地道出口处空气温度值将不再变化,地道通风量减小,工作区平均温度略有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陶天吟[10](2015)在《热压自然通风房间气流特性及热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通风能够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性。热压自然通风是自然通风的基本方式,其向稳态发展的瞬态过程相对于建筑使用阶段来说并不简短,因此该过程中室内的气流特性以及热舒适状况值得关注。本文建立了瞬态热压自然通风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为验证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的区域理论模型求解结果、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合理可靠。数值模拟了33种典型条件下的热压自然通风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室内外初始温度条件下,通风口特性和热源特性对室内温度分布、速度分布、通风量和垂直温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室内初始温度等于室外温度(ΔTo=0)和高于室外温度(ΔTo>0)的情形,通风过程中室内温度上高下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沿高度方向的温度分层逐渐清晰;对室内初始温度低于室外温度(ATo<0)的情形,通风过程相对复杂,通风气流流向由上进下出逐渐转变为下进上出。通风口同侧或异侧设置对室内温度分布、热分层高度及瞬态通风量的影响很小,可以认为通风口位置对室内通风过程基本没有影响。通风口面积越大,瞬态通风量越大,坐姿和站姿时头足部温差均越小。热源功率越大,对ΔT0=0和△T0>0的情形,瞬态通风量越大;对ΔT0<0的情形,通风气流流向的转变越晚,且此后风量增加越快。热源功率越大,坐姿和站姿时头足部温差均越大。热源垂直位置越高,瞬态通风量越小,坐姿时头足部的温差越小,站姿时头足部温差越大。通风口形状(宽高比)对瞬态通风量和头足部温差的影响很小。地面热源的水平位置对瞬态通风量和头足部温差影响很小。在数值模拟得到的室内流场和温度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适应性热舒适模型计算室内工作区内各点的中性温度Tc,判断各点温度是否位于热舒适范围内,统计工作区内热舒适区域所占的比例α,进而分析了通风口特性和室内热源特性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通风口面积越大、热源功率越大或热源位置越高,均会使工作区内满足热舒适要求的区域缩小,人员热舒适性变差。通风口形状(宽高比)和热源水平位置对工作区热舒适性的影响非常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01-01)

热压自然通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节能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广泛寻求低能耗住宅的建筑形式。自然通风能够营造较好的室内环境且能耗低,有望为建筑节能问题提供新思路。中庭建筑利用其自身条件引导的热压通风,对于目前的建筑节能有很大裨益。本文以典型中庭建筑为研究对象,以CFD软件为技术手段,对不同建筑构造产生的热压自然对流进行模拟研究。首先,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中庭住宅建筑研究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对其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中庭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并针对该建筑的系列特征,归纳了中庭建筑的数值计算理论以及所采用的模拟软件,前人的实验及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庭住宅建筑在节能以及热舒适性方面具备很好的优势。在文献调研与熟悉软件的基础上,通过CFD软件对简单造型封闭建筑内的热对流进行模拟,以了解建筑整体外形对室内热流动的影响;随后,选取代表性的多层开口中庭建筑,对其内部热负荷产生的热压通风进行详细模拟分析,重点考察中庭壁面倾斜度、中庭高度等重要参数的影响,得到了中庭建筑的建筑结构与热压自然通风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二维模拟研究基础上,对耦合辐射模型作用下的中庭热对流特征进行模拟,并把结果拓展到叁维空间结构,以期精准预测室内热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倾斜壁的封闭腔室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相对于垂直壁的封闭腔,当腔室壁倾斜角度达到45°和135°时,带有倾斜壁的腔室在室内气体流速上升速度最多比垂直壁腔室大60%,且在对流强度和温度稳定性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优势。2.在对中庭热流通风的特性分析时发现,倾斜墙壁对热流起到会聚作用,且在中高楼层中的影响最为凸出,能够诱导更大的通风换气率,从而拥有教好的热舒适效果;3.在采用组合模型进行中庭热流通风分析时发现,组合模型能获取垂直壁面和倾斜壁面的优点,即低层用户拥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高层用户拥有更高的通风换气率,且倾斜壁倾斜角在87~90°区间效果最为明显。4.热压作用下,随着楼层热通量的增加,中庭热压通风效果越来越好。随着楼层热通量的增加,中庭热压通风效果趋于良好,但变化速率降低。5.在低热通量的中庭建筑内,辐射模型的影响对于内部热流通风可以忽略,主要的影响因素的依然是热压引起的热对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压自然通风论文参考文献

[1].田力荣,赵福云,梅硕俊,胡江涛.高大厂房热压自然通风主导条件下排风扇局部降温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2].肖小康.热压自然通风对中庭环境的影响[D].安徽工业大学.2017

[3].方慧,杨其长,张义,程瑞锋,张芳.日光温室热压风压耦合自然通风流量的模拟[J].中国农业气象.2016

[4].梁春峰,温静.耦合风压和热压的中庭建筑自然通风模拟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5].石玉洋.徽州传统民居冬季热压自然通风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

[6].张华扬.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强化热压自然通风的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张云风,刘光远,陶天吟.通风口中心高差对瞬态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8].徐小虎.室外温度对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5

[9].刘远禄.热压作用下高大工业厂房地道自然通风的实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0].陶天吟.热压自然通风房间气流特性及热舒适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

标签:;  ;  ;  ;  

热压自然通风论文-田力荣,赵福云,梅硕俊,胡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