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荧光论文-杜方凯,李梦汝,莫远健,谭学才,黄乃阳

增强荧光论文-杜方凯,李梦汝,莫远健,谭学才,黄乃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强荧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二氧化锰纳米片,荧光,乙酰胆碱酶

增强荧光论文文献综述

杜方凯,李梦汝,莫远健,谭学才,黄乃阳[1](2019)在《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型探针检测乙酰胆碱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制备聚多巴胺荧光纳米粒子(F-PDA),再与二氧化锰(MnO_2)纳米片进行复合,构建了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酶(AChE)的F-PDA@MnO_2复合物荧光探针。MnO_2纳米片和F-PDA复合,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在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存在下,加入AChE后,体系荧光恢复,恢复程度与AChE浓度在5.0~100 m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 mU/mL(S/N=3)。该方法用于缓冲溶液中AChE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9.5%~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为基于F-PDA传感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方法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凡利,彭微,申泰龙,李剑锋[2](2019)在《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到单分子荧光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表面荧光增强作为等离激元学的发展产物一门分支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简单来说,表面增强荧光就是借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使光限域在纳米尺度内并进行调控,进而增强光与之距离相近的荧光分子、量子点等发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其激发和发射行为的调控。但是当发光基团与金属表面相互接触后,由于能量共振转移(FRET)而使其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因此,如何有效地规避猝灭效应的影响将对表面增强荧光技术在表界面的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研究,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方法学,在不同基底表面实现了荧光~1,磷光~2,量子点~3等发光团近叁个数量级的信号增强。为了深入研究发光基团与纳米光学空腔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借助表面增强荧光(SEF)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获得了纳米空腔中不同位置的增强效应;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纳米尺度下观察到单个分子发射光谱的波动和"漂移",并将其归因于纳米光腔对于荧光分子的缀饰效应~4。该研究结果为在纳米尺度上调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检测单分子激发态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3](2019)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荧光粉由于其显色性好以及荧光寿命长等优点,一直作为重要的荧光转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s)系统中。然而相比于其他稀土荧光粉,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由于固有本征发光效率低,能量失配以及荧光寿命过长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整个发光二极管系统,尤其是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的色彩质量和能源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途径增强其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1-3]。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等离激元共振效应(SPR)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普适性解决方案。作为一种等离子信号放大器,银核壳层隔绝纳米粒子(Ag-SHINs)被有效负载在稀土荧光颗粒周围,通过精确调控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内核尺寸、壳层厚度,从共振峰位置、距离效应以及负载浓度等几个方面系统地研究Ag-SHINs对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壳层隔绝模式中,惰性壳层可以有效阻止荧光淬灭,而Ag内核提供的强光电场可以对荧光信号的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同步进行增强。通过调控SPR效应可以有效地加速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内量子能量转移过程,对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性能进行同步优化。这对于LED技术体系尤其是白光照明WLE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王博扬,张晨雪,孙泽煜,王忠玉,王勇凯[4](2019)在《金纳米棒垂直阵列增强稀土上转化纳米晶体荧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发光中心较小的吸收截面,极大影响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采用简易、廉价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大规模金纳米棒的垂直阵列衬底,利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产生局域电磁场(EM)增强荧光效应。通过构建垂直金棒阵列(GNR-VA)、隔离层和NaYF_4复合体系,以SiO_2为隔离层有效控制稀土纳米颗粒与金属衬底之间的距离,研究在不同体系下稀土荧光效应,实现对稀土上转换晶体的荧光有效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当SiO_2隔离层的厚度为8nm时,相比无衬底的NaYF4:20%Yb~(3+)2%Er~(3+)纳米晶体,其荧光发射强度实现9倍的增强。同时不同厚度的隔离层也可以实现对荧光红绿比的调控。基于有限元法(FEM)模拟并计算该复合结构的局域电磁场分布。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的可靠性。因此,构建GNR-VA/SIO_2/RENPs体系可有效地实现稀土上转换荧光发射的增强及调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康倩文,张国,柴瑞涛,朱维晃,冯建军[5](2019)在《基于碳纳米点荧光增强检测铝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坏血酸(AA)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绿色荧光碳纳米点(Carbon nanodots,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基于此碳纳米点与Al~(3+)结合产生的荧光增强现象,建立了检测Al~(3+)的荧光分析方法,在50~500 nmol/L(R~2=0.9988)和500~2000 nmol/L(R~2=0.997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23 nmol/L (S/N=3),并用于对瓶装饮用水样品中Al~(3+)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文龙,楼立人,祝巍,王冠中[6](2019)在《表面氧化钛涂层增强金刚石中浅层NV色心的荧光强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了一层氧化钛涂层,该方法使得金刚石中的浅层(深度小于10 nm)NV~-色心的电荷态变得稳定,同时其荧光强度增强至大约原本的2倍.这种表面涂层技术能够为固态量子体系提供厚度可控的保护层或钝化层,同时又不损伤或腐蚀体系表面,有望成为一种固态量子体系钝化或封装的方法.(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5期)

马文辉,喻照川,吴涛,问婧,张永[7](2019)在《新型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对HSO_4~-的荧光增强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备了新型香豆素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C-GQDs),其结构用HRTEM,FTIR,XPS进行了表征,表明香豆素衍生物与GQDs为共价相连,其粒径分布在3. 5~6 nm。光谱性能表明C-GQDs在含水体系中,在常见阴离子(F-,Cl-,Br-,I-,AcO-,HSO_4~-,H2PO4-,CN-)中能够专一性地识别HSO_4~-,滴加HSO_4~-后引起荧光增强24. 5倍,检出限为5. 04×10~(-2)mg/L;在酸性条件下,pH对识别效果未产生明显影响,其它阴离子的存在并未干扰C-GQDs对HSO_4~-的检测;推测识别机理为C-GQDs与HSO_4~-产生多重氢键。(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0期)

张长丽,张虹,何凤云,杨慧,刘少贤[8](2019)在《基于香豆素的增强型铜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豆素为荧光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铜离子荧光探针Cou-P。Cou-P对Cu~(2+)表现出高选择性、荧光增强性识别。分别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质谱等方法研究了Cou-P识别Cu~(2+)机理,结果表明Cou-P先形成Cou-P/Cu~(2+)(1∶1)配合物,Cou-P/Cu~(2+)配合物进一步被过量的Cu~(2+)催化水解为3-(carboxylic acid)-7-(diethylamino)-coumarin (Cou-COOH)。另外,Cou-P表现出低细胞毒性、良好的过膜性能,成功地用于MCF-7细胞中Cu~(2+)检测。(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瑶瑶,吴国民,张潇毅,王琳,肖艳菊[9](2019)在《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及体内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最适感染复数,检测EGFP-ADSCs干细胞特性及体内活性。方法提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诱导分化。采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EGFP)以不同的感染复数MOI=0、1、5、10、25、50转染ADSCs,流式细胞仪测转染率,筛选合适MOI。CCK8测转染后ADSCs的增殖能力。EGFP-ADSCs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后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油红O及阿尔新蓝染色检测。将标记后的细胞注射到大鼠皮下,术后1,2,4w取材行冰冻切片荧光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GFP-ADSCs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CD90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MOI=0、1、5、10、25、50的转染率分别是0.12%、3.62%、42.4%、66.6%、90.4%、98.0%。CCK8法测转染组(MOI=25)与未转染组(MOI=0)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别。EGFP-ADSCs经诱导后仍向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1w,2w,4w见细胞于移植部位。结论慢病毒介导的EGFP基因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最适感染复数为25,且不影响干细胞活性及多向分化潜能,可以成为标记脂肪干细胞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睿,田锐,刘航航,张美琪,何思媛[10](2019)在《基于纳米金-罗丹明B体系荧光增强检测阿米卡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阿米卡星对纳米金-罗丹明B体系的荧光增强,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测定硫酸阿米卡星的新方法。通过对反应时间、纳米金与RhB配比、温度等实验条件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80×10~(-6)~1.25×10~(-4)mol/L,检出限为2.2×10~(-6)mol/L,该方法用于检测硫酸阿米卡星针剂中的阿米卡星的含量,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增强荧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表面荧光增强作为等离激元学的发展产物一门分支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简单来说,表面增强荧光就是借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使光限域在纳米尺度内并进行调控,进而增强光与之距离相近的荧光分子、量子点等发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其激发和发射行为的调控。但是当发光基团与金属表面相互接触后,由于能量共振转移(FRET)而使其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因此,如何有效地规避猝灭效应的影响将对表面增强荧光技术在表界面的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研究,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方法学,在不同基底表面实现了荧光~1,磷光~2,量子点~3等发光团近叁个数量级的信号增强。为了深入研究发光基团与纳米光学空腔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借助表面增强荧光(SEF)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获得了纳米空腔中不同位置的增强效应;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纳米尺度下观察到单个分子发射光谱的波动和"漂移",并将其归因于纳米光腔对于荧光分子的缀饰效应~4。该研究结果为在纳米尺度上调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检测单分子激发态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强荧光论文参考文献

[1].杜方凯,李梦汝,莫远健,谭学才,黄乃阳.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型探针检测乙酰胆碱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2].张凡利,彭微,申泰龙,李剑锋.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到单分子荧光的调控[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4].王博扬,张晨雪,孙泽煜,王忠玉,王勇凯.金纳米棒垂直阵列增强稀土上转化纳米晶体荧光的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5].康倩文,张国,柴瑞涛,朱维晃,冯建军.基于碳纳米点荧光增强检测铝离子[J].分析化学.2019

[6].张文龙,楼立人,祝巍,王冠中.表面氧化钛涂层增强金刚石中浅层NV色心的荧光强度(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7].马文辉,喻照川,吴涛,问婧,张永.新型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对HSO_4~-的荧光增强识别[J].分析试验室.2019

[8].张长丽,张虹,何凤云,杨慧,刘少贤.基于香豆素的增强型铜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9].张瑶瑶,吴国民,张潇毅,王琳,肖艳菊.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及体内示踪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

[10].王睿,田锐,刘航航,张美琪,何思媛.基于纳米金-罗丹明B体系荧光增强检测阿米卡星[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增强荧光论文-杜方凯,李梦汝,莫远健,谭学才,黄乃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