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混杂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混凝土,混杂效应,耐久性
纤维混杂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杰,徐成,徐君祥,李瑞尧,魏子棋[1](2019)在《混杂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及混杂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采用纤维素纤维(CTF)、复合单丝纤维(PF)、复合微筋纤维(VS)单掺、混掺的方式设计试验,通过抗渗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碳化试验及干缩试验,对比分析了纤维混杂方式和纤维混掺比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并引入混杂效应增强系数研究了不同纤维混掺的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单掺时,PF纤维耐久性提高水平最优;纤维混杂掺入时,CTF、VS纤维对PF纤维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对混杂效应贡献较大,可以大大提高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1期)
王志杰,王嘉伟,陈铁卫,朱敢平,史瑞瑾[2](2019)在《纤维混杂效应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种单掺和3种混掺的方式掺入纤维素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探究其对C5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纤维素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掺量为1.5 kg/m3时达到最优,此时轴心抗压强度比不掺时提高12%;单掺聚乙烯醇纤维会降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掺量为3.5 kg/m3时降低明显。纤维素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聚乙烯醇纤维掺量在0~2 kg/m3时有正混杂效应;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3.5 kg/m3时有负混杂效应。据此提出纤维混杂效应函数,利用MATLAB进行多项式曲面拟合,得出纤维素-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混杂效应函数,以表征纤维素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混杂效应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丁一[3](2019)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混杂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研究现状,探讨分析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并对HFRCC在实验研究、杂交效应定量分析和机理研究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希望能对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魏俊伟,陶红波,郭万涛[4](2018)在《混杂效应对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混杂效应对碳-玻混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声学性能以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断提高碳纤维相对体积含量,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减小再逐渐变大,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和透射系数则呈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碳-玻混杂复合材料耐疲劳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李黎,曹明莉,冯嘉琪[5](2018)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混杂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加不同力学性能、尺寸、功能的混杂纤维以产生正混杂效应,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可获得较单一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更优的性能.首先对HFRCC的纤维混杂方式分类、强度和韧性的纤维混杂效应量化分析进行了综述,接着对混杂效应机理、HFRCC的强度和韧性的计算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就HFRCC试验研究、混杂效应定量分析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陶红波,罗浩,魏俊伟,郭万涛[6](2017)在《混杂效应对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并对混杂比例、铺层厚度和铺层方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声学性能以及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当混杂比例达到50%时,透声系数略有提高,但复合材料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提升了100%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期刊2017-10-21)
贺晶晶,师俊平,王学志,韩铁林[7](2016)在《混杂效应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玄武岩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纤维混杂效应"对混凝土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B-P HFRC)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明显高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 FRC)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 FRC)。提出了"纤维混杂效应函数"的概念,利用MATLAB数据拟合的方法求得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效应函数,对其求极值获得了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改善最佳的体积掺加率。(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6年09期)
何晓雁,秦立达,郝贠洪,李慧,张淑艳[8](2016)在《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RPC抗压强度及混杂效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掺和混掺的方式,分别按玄武岩纤维2、3、4、5 kg/m3,聚丙烯纤维0.2、0.4、0.6、0.8 kg/m3掺入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中,对其进行全面对比抗压试验,并采用比值法评价两种纤维在RPC基体中的混杂效应。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RPC基体的抗压强度,且玄武岩纤维起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混杂效应系数知,存在正、负两种混杂效应,若纤维掺量、匹配问题选择不当,则可能出现负混杂效应;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4 kg/m3,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6 kg/m3时,可获得最优正混杂效应,RPC基体抗压强度达87 MPa,比基准组提高23.9%。(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梅国栋,李继祥,刘肖凡,段文付[9](2013)在《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及混杂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钢纤维0、0.5%、1%、1.5%的体积掺量和聚丙烯纤维0.1%、0.2%、0.3%的体积掺量制作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四水平全面对比弯拉试验,以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和掺量对于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并分析纤维的混杂效应。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1.0%、聚丙烯纤维0.2%,弯拉强度提高了32.2%;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1.0%聚丙烯纤维0.1%,弯拉强度提高了31.7%。混杂效应分析表明,存在正混杂效应和负混杂效应,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0.5%、聚丙烯纤维0.1%,取得最优正混杂效应;最大负混杂效应则出现在总纤维掺量最大的试验组。(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3年02期)
徐光磊,杨庆平,阮文俊,王浩[10](2012)在《考虑混杂效应时纤维混杂缠绕筒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理论估算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多种纤维混杂多向缠绕筒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理论估算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玻璃-碳纤维混杂缠绕筒的叁维等效弹性模量。计及混杂效应的影响,考虑了碳纤维体积分数、铺层方式、纤维分散度等因素,对玻璃-碳纤维混杂缠绕结构,引入混杂效应系数对该方法进行修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精度较高。采用该方法可将复杂的纤维混杂缠绕结构等效为具有各向异性性质的均质单一材料,极大降低了应力分析的工作量。(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纤维混杂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8种单掺和3种混掺的方式掺入纤维素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探究其对C5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纤维素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掺量为1.5 kg/m3时达到最优,此时轴心抗压强度比不掺时提高12%;单掺聚乙烯醇纤维会降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掺量为3.5 kg/m3时降低明显。纤维素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聚乙烯醇纤维掺量在0~2 kg/m3时有正混杂效应;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3.5 kg/m3时有负混杂效应。据此提出纤维混杂效应函数,利用MATLAB进行多项式曲面拟合,得出纤维素-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混杂效应函数,以表征纤维素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混杂效应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混杂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杰,徐成,徐君祥,李瑞尧,魏子棋.混杂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及混杂效应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王志杰,王嘉伟,陈铁卫,朱敢平,史瑞瑾.纤维混杂效应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9
[3].丁一.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混杂效应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4].魏俊伟,陶红波,郭万涛.混杂效应对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8
[5].李黎,曹明莉,冯嘉琪.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混杂效应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6].陶红波,罗浩,魏俊伟,郭万涛.混杂效应对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2017
[7].贺晶晶,师俊平,王学志,韩铁林.混杂效应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
[8].何晓雁,秦立达,郝贠洪,李慧,张淑艳.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RPC抗压强度及混杂效应试验[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
[9].梅国栋,李继祥,刘肖凡,段文付.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及混杂效应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3
[10].徐光磊,杨庆平,阮文俊,王浩.考虑混杂效应时纤维混杂缠绕筒叁维等效弹性模量的理论估算和试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