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刘燕春子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刘燕春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电动汽车,巴黎协定,破坏性影响,可再生能源,汽车排放标准,息税前利润,企业观念,天气灾害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春子[1](2019)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环境”双得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历过大范围的粗放式发展后,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追寻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化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环保议题,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不但威胁着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11-20)

燕楠[2](2019)在《全球贸易治理环境变化下的WTO改革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贸易治理权力结构、贸易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非政府组织的介入,逐步改变着全球贸易治理环境。WTO面对全球贸易治理环境的变化,协商一致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议题分歧、贸易救济规则争议和上诉机构法官遴选等问题面临着较大困境。由此,WTO改革必须要从议题导向、决策机制、贸易救济规则、规则类型、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入手,保持改革路径与全球贸易治理环境变化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实务》期刊2019年10期)

本刊[3](2019)在《放眼世界 关注全球环境 第叁届世界水泥大会暨第二届全球气候变化论坛在沪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9月9~11日,第叁届世界水泥大会暨第二届全球气候变化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以"可持续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塞浦路斯、丹麦、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爱尔兰、以色列、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涵盖了水泥企业、设计院、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各领域。近500多人的与会代表和会员围绕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周强,李伟[4](2019)在《强大陆风化下晚泥盆世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引起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中的营养元素(P、Fe等)在全球尺度的循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晚泥盆世陆生植物大规模繁盛使得大陆在成壤过程中生物化学风化盛行,引起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大量释放,并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洋,实现营养元素在陆-海之间的循环。地表海洋中营养物质(P、Fe等)的增加改变了海洋化学环境。富营养化的海水使菌藻类繁盛引发赤潮,从而引起海水环境和陆地气候剧烈变化,并导致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宁乡式铁矿是晚泥盆世在陆生植物大规模繁殖引起大陆风化加强的背景下发育的沉积铁矿,其矿石具富磷的特征。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X射线衍射技术(XRD)、同步辐射技术(EXAFS)、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S)、固体核磁共振技术(SSNMR)探究火烧坪矿床宁乡式铁矿中磷和铁的赋存形态及相互关系(表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矿石中磷和铁的结构表征,以期提供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事件在分子水平上的记录,从而说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显示火烧坪铁矿矿石以CaO、Fe_2O_3、SiO_2、Al_2O_3为主,而P_2O_5的含量范围在0.05%~4.79%之间,平均含量为1.70%,CaO的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大于15%。这两个数据共同反映出矿石中具有生物碎屑成分和碳酸盐成分。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矿石中比较明显的矿物相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方解石、石英、赤铁矿、黄铁矿和鲕绿泥石。样品57-1,57-2,60取自氧化环境下的F_1和F_2含矿层,主要成分为赤铁矿和石英,而其余取自F3含矿层的样品中均可见一定量还原条件下才能生成的黄铁矿。黄铁矿的形成需要既有胶体化学的铁质搬运过程及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因此,F_3含矿层中普遍存在黄铁矿的现象表明成矿过程中有微生物的参与。铁矿物相的EXAFS数据进行拟合显示,赤铁矿在总铁中的占比为:77.9%-94.0%,平均值为85.3%;黄铁矿:1.8%-4.9%,平均值为2.9%;磁铁矿:3.5%-12.6%,平均值为8.0%;菱铁矿:0.0%-9.5%,平均值为4.2%。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磷的含量并不依从于某一铁的矿物相,而是和总铁的含量成正相关。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F_1于F_2含矿层中菱铁矿的含量为0,而F_3含矿层却普遍存在菱铁矿,均值可达6.1%。外生菱铁矿是在低氧的情况下由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这进一步反映出,主要的富矿产出层F_3经历了菌藻类微生物的作用。SEM-EDS图像显示,样品中存在大量直径在1-2mm左右的鲕粒,其成分以赤铁矿为主;此外对部分破碎颗粒进行元素分布扫描发现胶磷矿以隐晶质的形式存在于鲕粒中,且铁和磷的分布趋势呈交互状,表明赤铁矿和胶磷矿的沉淀不是同时发生的,同时也说明磷和铁这两种元素在矿石中的分布并不具有直接相关性。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对五个不同含矿层的样品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这五个样品中存在叁种不同的~(31)P的化学位移。样品57-1中~(31)P的化学为-5ppm,表明其中的~(31)P以焦磷酸盐或聚磷酸盐端基的形式存在;样品63、5、44中~(31)P的化学位移为3ppm,表明其中的~(31)P以磷灰石([Ca_5(PO_4)_3OH])的形式存在,样品中表现为胶磷矿,与赤铁矿呈交互生长共同形成鲕粒。聚磷酸盐是菌藻类微生物在海水磷含量丰富的情况下细胞内合成的无机物,当细胞裂解或死亡后可以释放到水体中并最终分解形成磷灰石。聚磷酸盐端基和磷灰石的发现为水体高磷含量和菌藻类微生物的繁盛提供了证据。以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镜下薄片观察为主的传统地质学方法只能从宏观现象出发去推理和验证猜想、分辨率低、且精确度不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分子尺度的观测和研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次研究将传统地质学研究方法与分子尺度结构表征技术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在分子水平上观测了矿石中磷和铁的赋存状态及相互关系,印证了宁乡式铁矿为生物化学成因。从含矿层F_1、F_2到含矿层F_3富矿程度、矿物相和氧化还原条件的转变均说明短时间内成矿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个变化很可能由陆地风化作用增加了营养物质(P、Fe)向海水的输入引起,并最终引起大规模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晚泥盆世海洋的大规模赤潮事件。这一过程印证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陈炜明[5](2019)在《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在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拉动了碳排放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带来相应的资源环境影响。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发展经济体不断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全球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带来贸易商品原产地结构的变化,进而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为促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需综合把握当前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前人研究多着眼于单一资源环境要素,未能结合多种要素综合分析贸易的资源环境成本,亦较少从贸易结构变化视角把握贸易对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本文对上述问题开展综合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构建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并提出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核算方法。在研究对象上,本文考虑全球贸易对各国增加值、碳排放、土地、水及基于各国水资源禀赋计算得到的稀缺水的影响,涵盖全球各地区及各主要经济和资源环境要素。在研究数据上,由于对土地、水、稀缺水消耗较大的主要是第一产业部门,因此本文选取最新的GTAP V9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相比其他数据库,其不仅覆盖地区更广,且包含14个第一产业部门,对于分析贸易隐含土地、水及稀缺水问题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在构建包含多重资源环境要素在内的区域间环境扩展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全球贸易相关经济环境问题的综合定量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全球贸易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国参与全球贸易获取增加值及承担环境成本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从出口当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增加值)被高估达30%以上,且我国向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地区出口商品同时也为其承担了大量的碳排放及资源消耗。相关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贸易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促成更为多元开放的贸易合作。(2)基于上述区域间环境扩展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本文结合贸易的经济利益(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碳排放、土地使用、水消耗、稀缺水消耗),构建了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性指数,将各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经济利益与环境代价相结合综合评估了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利弊得失。研究表明,各国同其他国家双边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性程度同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公平性程度较高的贸易流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当中,许多传统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处于双赢的位置,即向一国净出口增加值的同时也向其净转移了资源环境成本,从而让自身在经济和资源环境层面双重受益。相关结果有助于识别关键不合理贸易流,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贸易话语权。(3)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贸易结构变化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应核算方法。基于此,本文不仅从静态贸易现状的视角,定量研究了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把握当前全球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转移格局,还结合动态的贸易结构变化视角,分析了贸易对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发掘贸易影响全球经济和资源环境格局的实质,即产品生产地的空间转移。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球贸易结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及土地节约,但不利于碳减排和水资源节约,且有利于相对高收入国家的环境改善及资源节约,并进一步加重了亚洲、南美洲及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上述结果有助于把握当下全球贸易格局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并为全球贸易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文章最后在全球贸易框架下对我国贸易隐含增加值及资源环境成本开展了重点研究,并基于全文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西蒙诺维奇[6](2019)在《从洪水风险管理到韧性管理:评估全球变化环境下一种新的适应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洪水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实际联系,由此得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降低洪水风险,增强韧性。洪水管理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从洪水灾害脆弱性管理转变为洪水韧性管理,后者被视为是一种更加具有前瞻性且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洪水灾害不断加剧,同时韧性也随之不断减弱。过去,标准化的洪水管理考虑的是(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9年02期)

李姝睿[7](2019)在《有忧患,才能有远虑》一文中研究指出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同名电影,在春节档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部影片的背景虽然是一场天文灾难,但也再度引发了大家对包括气候变化问题在内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是“远虑”,而是“近忧”了。(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2-15)

南宣[8](2018)在《共同构建海洋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落实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举措之一,旨在促进APEC各成员国及地区加深相互了解,凝(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8-12-29)

戴文德,向家燕[9](2018)在《全球环境领域政策的变化及有效环境治理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的会议主题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我们连续第叁次研讨这一问题。我想谈一谈过去叁年里全球环境领域的政策有哪些重大发展。气候变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于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5%的55个国家签(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10](2018)在《中国科协召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高层次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0日,中国科协组织召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高层次研讨会,邀请院士专家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趋势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中国科(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期刊2018年09期)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贸易治理权力结构、贸易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非政府组织的介入,逐步改变着全球贸易治理环境。WTO面对全球贸易治理环境的变化,协商一致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议题分歧、贸易救济规则争议和上诉机构法官遴选等问题面临着较大困境。由此,WTO改革必须要从议题导向、决策机制、贸易救济规则、规则类型、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入手,保持改革路径与全球贸易治理环境变化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春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环境”双得益[N].金融时报.2019

[2].燕楠.全球贸易治理环境变化下的WTO改革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9

[3].本刊.放眼世界关注全球环境第叁届世界水泥大会暨第二届全球气候变化论坛在沪召开[J].中国建材.2019

[4].周强,李伟.强大陆风化下晚泥盆世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引起全球生态环境变化[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陈炜明.全球贸易及其结构变化对各国经济和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6].西蒙诺维奇.从洪水风险管理到韧性管理:评估全球变化环境下一种新的适应性方法[J].中国防汛抗旱.2019

[7].李姝睿.有忧患,才能有远虑[N].解放军报.2019

[8].南宣.共同构建海洋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N].中国矿业报.2018

[9].戴文德,向家燕.全球环境领域政策的变化及有效环境治理的经验[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

[10]..中国科协召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高层次研讨会[J].科协论坛.2018

标签:;  ;  ;  ;  ;  ;  ;  ;  ;  ;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刘燕春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